一樣看花兩樣情

評韓國瑜選前取消訪美

耿榮水
(資深政治評論家)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10月18日與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會晤時,當面告知將取消訪美之行,原因是選舉只剩80多天,時間壓力很大,他在台灣很多行程都還沒跑完,因此訪美無法成行,但大選結束後若有機會,一定會去美國拜訪。

這是近幾屆台灣藍綠主要政黨總統候選人,首度不克前往美國訪問,消息傳出,引起政壇震撼,也在台北、華府、北京三邊關係造成陣陣漣漪。究竟韓國瑜選前取消訪美真正原因為何?它可能帶來的影響如何?以及對今後三邊關係發展有何潛在或喻示作用?宜深入探討。

蘇貞昌:「不去比較不會漏氣」?

目前藍綠對此事各有解讀,也有不同反應。

民進黨傾向韓國瑜係因準備不足,唯恐表現不佳影響選情,故而臨時喊卡。蘇貞昌說得最露骨「美國是超級大國,不是你可以隨便糊弄的,不去比較不會漏氣!」言下之意是韓底氣不足,對台美相關政策未定,怕說不清楚,反而誤了大事。

韓競選總部的說詞,除了韓本人強調時間壓力大之外,現為國政顧問團重要成員之一的蘇起則說,韓不去美國不會有問題,與美溝通管道很多,權衡赴美訪問與留在國內拚選戰,還是拚選戰重要。他還肯定韓對於兩岸、香港、國防等重要議題都胸有成竹,表現很有氣勢,已有領導人的架式,「他的表現,也讓我有信心很多。」

眾所周知,蔡英文上台後走的是親美抗中路線,對韓國瑜竟敢不去美國朝拜或面試,一則驚訝,再則也必然趁機酸言酸語,固在預料之中,但面對韓競選團隊的決定,必定五味雜陳。最明顯的差異是彼此心態的不同。蔡政府三年多來急於向美輸誠,自甘做為美國印太策略聯盟的一顆棋子,以圍堵中國的崛起與強大。川普政府當然很滿意,也難怪莫健會說目前台美關係是台灣關係法施行40年來最強健的時期,美方當然很期待一旦國民黨重返執政後,也能繼續走親美抗中的路子,那樣最符合美國的利益。

韓要在兩大強權之間力求平衡

相形之下,韓國瑜雖然也一再重申,將來當選後也還是走親美老路,但卻不一定完全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構想,他要走的是「親美和中」路線,在兩大強權之間力求平衡等距關係,不偏向任何一方,顯然與美方的期待有很大落差,相信這也是類如莫健這些涉台人士所憂心與關切的關鍵要點。

據TVBS報導,此次莫健拜訪韓國瑜時,提出五大質疑:

1.台灣對大陸經貿依存度問題。

2.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是否調整?

3.是否可能與大陸簽訂和平協議?

4.對中共介入台灣選舉的看法。

5.對美軍事採購與台美軍事合作的意見。

這五大質疑不管真實性如何,其實正是當前台北、華府、北京三邊關係最核心、也是最敏感的問題。韓就任高雄市長,醞釀參加總統大位競逐以來,已陸續就重要對外關係表達一些基本立場。在4月訪美之前,他提出「國防靠美國,技術靠日本,市場靠大陸,命運靠自己」的所謂「四靠」,此說引起廣泛批評,尤其大陸網民對他「國防靠美國」之說頗不以為然,因此觸動了廣大愛國主義思想的底線,被指心態與民進黨政府無異,尤其又強調「市場靠大陸」,好處都讓台灣佔盡,卻把大陸當成凱子,此與若干綠底台商到大陸賺錢,卻回到台灣搞台獨一樣,都是大陸所不能接受的。

後來韓解釋說他描述的是過去的事實,並非他主張的政策,以後就不再提出類似的政見。這可看出,韓的整套國政藍圖,特別是與美國、大陸三邊關係的思路並不完整,也不很成熟,直到最近他的國政顧問團成立,網羅藍營專家學者,包括馬英九時代的重要智囊與成員,才有較具體且周延的兩岸與外交政策,特別是在提到與美國關係時格外嚴肅與謹慎,唯恐再度失言,引發誤會。

大陸政策與台美關係「馬規韓隨」

實則從目前國政顧問團成員的組成背景來看,將來韓一旦當選總統,在大陸政策與台美關係上,應該不致與馬英九時代相去太遠,甚至多少有「馬規韓隨」的影子。如兩岸組包括蘇起(曾任國安會祕書長)、趙建民(曾任陸委會副主委)、馬紹章(曾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張五岳(國家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德昇(曾任國安會諮詢委員)等人,都與馬政府有淵源。國防組的田再勵(曾任國安局駐美特派員)、陳永康(曾任海軍司令、國防部副部長)亦然,只有黃介正在扁朝做過陸委會副主委,但黃出身深藍家庭,其父黃世忠還曾是國防部軍情局中將局長,「八.二三砲戰」時任郝柏村侍從官,駐守在小金門,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黃介正近年來早與綠朝漸行漸遠,切斷聯結,終至「起義」來歸,成為韓國政顧問團成員,10月初還代表韓競選總部赴美出席「美台國防工業研討會議」,以他的學養和經歷,一旦國民黨重返執政,必受重用。

韓國瑜一再強調,台灣目前不具備統一或獨立的條件,這方面,韓應該是從兩岸關係和整體國際形勢衡量,加上台灣的主流民意確實希望兩岸維持不統不獨現狀,故而有此論述,與馬政府時期大同小異,這表現了韓務實與穩健的一面,不宜苛責太多,台灣統派人士也不應對韓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從政治角度而言,此次莫健南下高雄拜訪韓國瑜,筆者寧可從兩個面向觀察:

美國積極並重視「韓國瑜現象中國」

其一是代表美方已正視韓國瑜掀起「韓流」的事實,應已評估他是極有可能當選下任中華民國總統的,必須認真對待此一趨勢的發展,至少要多加瞭解韓的政見主張與其個人行止。實則自去年九合一地方選舉揭曉後,國務院發現完全錯估台灣政局發展,對「美國在台協會」(AIT)駐台官員誤判選情也十分不滿,除了改派酈英傑接替梅健華出任處長外,也訓令要多與國民黨人士接觸,特別是掀起「一人救全黨」高潮的韓國瑜,有必要深入瞭解,甚至拉攏示好,新上任的酈英傑與美國重要智庫學者專家們,年來絡繹於途,來往於台北高雄高鐵之間,正反應了美國涉台部門的積極與重視「韓國瑜現象」,或者也等於間接肯定了韓的「高雄經驗」。

這也說明,美方一向遵循等距外交的原則,亦即在與盟友執政當局密切合作和聯繫之外,也同時與在野黨保持相當的關係,不至於全押一邊。目前雖然很滿意蔡政府一面倒向美國,卻也同時要預防明年台灣政局可能再度政黨輪替,此為符合美國國家利益之舉,非關愛不愛韓國瑜的問題。 其二是彰顯台灣確是高度民主化的政治實體,民意決定一切,美國只能尊重,並順應民意趨勢而作必要之政治安排,即使此一民意趨勢與美國當局意志相左,美國亦無力改變。質言之,過去被視為金科玉律的美國主導台灣政局走向的觀點,有必要調整或修正了。

台灣大選勝負主體仍是主流民意

以台灣歷屆藍綠總統候選人選前必赴美拜碼頭之事為例,應該是被過度解讀或強調了,台灣近年來的總統大選,決定勝負的主體仍是民意,而非白宮或國務院的態度,揆諸事實,即使美方有特定的支持人選或政黨,在主流民意之前,美方的影響力是有限的,至少不可過度誇大其影響力。洪秀柱對韓國瑜決定取消訪美之行表示,2016年她不願赴美訪問,影響了後來的「換柱」風波,言下頗有後悔之意,實則四年前之所以「換柱」,主因還在於洪之聲望與支持度不足,朱立倫在盱衡大局之後,才以黨主席身分所作的必要舉措,與她訪不訪美並無太大關聯。當然,洪的「一中同表」論點不為美方所喜是事實,美方也確實比較喜歡朱立倫,唯在勝負大局已定之形勢下,美方比較喜歡誰已無關宏旨了。

阿扁與馬英九在選前皆未訪美

李登輝在1996年大選前造訪其母校康乃爾大學,掀起後來的中共發射導彈風波,最後李仍高票當選,並非是美國支持他,主戰場仍是台灣民意。阿扁在2000年大選僥倖獲勝,主要是藍營分裂,他得漁利之故,2004年則靠兩顆子彈「詐賭」取勝,兩次選前皆未訪美。馬英九在2008年與2012年選前亦未訪美,仍高票當選。比較特殊的是,2012年大選前一週,曾任AIT駐台處長的包道格公開表態兩岸之間確有九二共識,被民進黨質疑為實際上為馬英九助選,實則這是為其敗選卸責,從選前形勢來看,馬英九當時仍獲多數民意支持,包道格的態度絕對影響不了大局,或謂當時蔡英文選前曾訪美,美方對蔡兩岸立場有所疑慮,返台後即傳出美方不支持的訊息,導致蔡的落選,此應是倒果為因說法。

2016年大選前蔡再度訪美,她提出當選後將依循憲政體制、兩岸現狀不變的論述,此純為其國政立場之修正,或者是為騙取選票之伎倆,最後她以極大差距大勝朱立倫,與美方支持與否態度亦無多大關聯。

只有心虛或不願面對一中原則的候選人,需要靠美方支持來壯膽,韓國瑜敢於選前取消訪美,表示他對2020大選底氣很夠,信心十足。尤其在當前政壇一片親美媚日氛圍中,韓國瑜竟敢向美國說NO,誠屬不易,後續當更有好戲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