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搞對抗的「唬爛外交」

何思慎
(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


繼9月17日與南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斷交,9月20日再傳出吉里巴斯與斷交的消息,一週內,蔡政府外交失守兩個南太平洋島國,此為兩岸交流30年來首見,意味蔡英文主政下的兩岸關係難以轉圜,將持續探底。在外交連番受挫下,不僅外交部長吳釗夑對即將卸任的日本駐台代表沼田幹夫肉麻的稱「大哥哥」,蔡政府駐福岡辦事處更離譜的搞出遭日本內閣否認的日相「國慶賀電」,在在暴露蔡英文的「唬爛外交」。

搞對抗,斷交潮再現

相較於馬政府八年期間,兩岸「外交休兵」,台北僅失去甘比亞,三年多來,蔡政府接連丟掉七個邦交國,此證明依賴美、日,繞過兩岸的路徑缺乏現實基礎,因美國難以力阻台北邦交國轉向北京,而斷交頻仍,國際參與受挫,蔡政府難稱其主政下的台灣地位提昇、「主權」確保。

面對斷交,蔡總統慣性推拖「中共打壓」,為大陸逼其就範,接受「一國兩制」的外交霸凌,而不思重拾兩岸關係的壓艙石「九二共識」,避免力量不對稱的兩岸外交殊死戰。其實,馬政府時期,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外交,不僅未見骨牌式斷交,台灣亦逐漸重獲有意義的國際組織參與,此無涉對「一國兩制」的同意,亦非對北京的政治投降。反之,若「斷交潮」不息,中華民國政府邦交國歸零,屆時恐無異於另類「一國兩制」的出現。

早在1991年,前外交部長錢復即斷言,兩岸關係不好,台灣國際空間難有出路,證諸陳水扁與蔡英文執政,先後失去16個邦交國,沉重打擊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民進黨主政,使台北遭到無可避免的「斷交潮」,陷入「零邦交國」危機。一旦國際社會所有國家皆不承認「中華民國」,「有蔡英文在,台灣主權一定守得住」,她的台灣主權尚未建立,而中華民國主權已淪為神話。

難以靠美國「撐台灣」

隨著國力躍升,大陸對許多國家而言,皆外交的重中之重。2018年6月,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USCC)公布《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接觸及其對美國的影響》報告,分析過去五年來,藉由經貿、投資、開發援助及觀光,大陸深化與太平洋島國的經濟關係,逐漸成為此區域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多項領域甚至超越美國。

當前,南太平洋島國為陸、美外交角力之重鎮,在兩岸關係惡化及陸、美對立升高共伴效應下,蔡政府要力守外交城池將備多力分,縱使美國出手相挺亦難以改變去意甚堅的邦交國。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直言,兩岸外交爭奪戰是「不公平戰鬥」,因大陸手握台灣與美國沒有的資源。因此,台灣的外交難以靠美國「撐台灣」。

英文將坐實「麻煩製造者」

在兩岸關係上,蔡英文雖稱「維持現狀」、「不挑釁」,但施政中,藉教育斷開兩岸間的共同歷史記憶與文化認同,更試圖利用陸、美爭端,火中取栗,謀取個人選票利益,但此無疑使台灣在國際政治中失去機會,更形孤立。蔡英文面對接連的外交挫敗,只能重複以「不可能」回嘴北京,但對大陸可能從外交、經濟到軍事,逐次升高對其施壓所形成的國安危機,她束手無策。

在索羅門群島與台北斷交後,日本前所未見的對兩岸外交戰表達憂心。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表示,將密切關切後續影響,重申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既定立場。沼田幹夫代表隨之呼籲「兩岸直接對話」。在兩岸關係上,蔡英文不思回頭,日本所期盼的「兩岸直接對話」缺乏條件,不僅台灣付出代價,亦恐危及區域之和平。屆時,台灣勢將坐實「麻煩製造者」,損及日本等周邊國家的安全利益。

虛構的首相「國慶賀電」<

因為,此若為事實,可謂是台日關係大突破,因為1972年9月29日中華民國與日本斷交後,日本外交即視中華民國為其不承認的中國政府,基於「一中政策」,日本僅能與中華民國治下的台灣維持民間性質的實質關係,此被稱為「72年體制」。

蔡英文主政後,雙方職司斷交後往來的交流協會與亞東關係協會更名,冠上台灣、日本,但台日關係的法律性質不因之改變。日本首相及副首相雙雙具名祝賀中華民國國慶違反中日關係中的四份「政治文件」所保證的「一中政策」,此為東京維繫與北京關係的基礎。

因此,安倍及麻生的賀電若為日本內閣所為,無疑將令中日關係地動山搖,乃蔡政府外交的一大勝利,不僅一掃「雪崩式斷交」之陰霾,蔡英文的連任更將輕騎過關。然而,賀電消息見報後,不見外交部向國人正式報告此外交捷報,私下透過管道詢問外交部人員亦僅得到「沒有評論」的回覆,蔡政府上下回應此事的低調令人不解,合理的懷疑即是兩封賀電無關日本內閣。

果不其然,日本內閣副官房長官岡田直樹在7日例行記者會中回應中國大陸記者提問時表示,「安倍首相發出媒體提到賀電,並非事實。對於台灣,日本政府的立場即如1972年日中共同聲明所載明。」福岡辦事處實為鬧劇一場。

相對於馬政府時期,台、日簽署28項協議,大幅推進雙邊關係,蔡總統的對日外交乏善可陳。此非因台灣不解禁日本的「核災區食品」所致,而係台日關係制約於台海兩岸關係。

大陸駐日大使孔鉉佑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訪問,回答有關習近平來年春天以國賓身分訪日之問題。若習近平實現此次訪問,將是大陸國家領導人時隔12年的正式訪問日本。孔鉉佑認為,中、日可能藉此簽署「第五份政治文件」,體現雙方關係中的新共識,為未來關係發展確立指導原則。

值此中、日修好關鍵時刻,兩岸關係惡化令安倍在台日關係上裹足不前,因日本會為台日關係升溫付出惡化與北京關係的代價。

東風新型飛彈改變區域均衡

10月1日中共建政70週年,在天安門舉行閱兵式,秀出近年來研發成功並實戰化部署的新式飛彈等新銳武器,其中對美國最具戰略威懾力的「東風-41」及「東風-17」導彈令人矚目。

「東風-41」射程長達1.2萬至1.5萬公里,美國盡在其攻擊範圍內。「東風-17」導彈為閱兵中另一焦點,其音速五倍以上速度及以極低飛行高度使用分導式多彈頭技術投送彈頭特點,使其難以被偵測及攔截。高超音速飛彈屬全新概念武器,現有反飛彈系統理論上皆無法攔截。大陸的飛彈攻擊能力大幅提升,加大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進入「太平第二島鏈」以內的風險,增加美國向西太平洋投放軍力的代價,阻卻美軍介入台海的可能。

美國國防部2019年《印太戰略報告》評估,若美國的對手(中國大陸)決定動用武力,北京將在戰爭初始階段取得局部優勢,以快速造成既成事實,達到有限目的,使美國及其盟友難以回應。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沃克(Robert Work)甚至悲觀預測陸、美開戰,美國將落敗。

安倍對中兩手策略

中國軍力躍升亦成為日本2019年《防衛白皮書》的析論重點,將中國軍力提升視為最主要威脅。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指出,中國在西太平洋部署空中及海上裝備,以及頻繁地通過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日本防衛省官員認為,面對來自中國的威脅,日本需要提升阻嚇力量,加強飛彈防禦能力及戰機戰鬥力。

日本與中國仍未脫「安全困境」,雖說中日關係近年來漸趨升溫,但雙方互信不足,關係仍處於「低位穩定」,孔鉉佑所言之強化夥伴意識,摒棄對手思維的中日關係有待努力。然而,面對軍事強大的中國,日本須防衛與外交雙管齊下,除維繫美日同盟外,亦須與中國交往,以獲致日本所欲之安全。

在中美關係惡化,北京對中日關係改善態度轉趨積極,對安倍來說乃求之不得,因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在政權運作上是不可或缺的,此為日本國家利益之所繫,無關主政者個人主觀之好惡。

下架蔡政府終結「唬爛外交」

隨著中國的軍力增強,其與周邊國家之軍力平衡朝向對北京有利的方向變化,但操作「亡國感」(芒果乾)無助安全的確保。戰前的日本面對不利的東亞國際政治情勢,即曾大肆鼓動「亡國感」,將日本人民帶向日本右派所稱「自存自衛」戰爭,但歷史不站在日本這一邊,「太平洋戰爭」日本以幾近「滅國」的慘敗作收。歷史殷鑑不遠,安倍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台灣亦復如是。「辣台妹」蔡英文販售的「亡國感」可休矣,2020年總統大選,選民應以選票下架蔡政府的「唬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