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第一所台灣研究的學術機構

劉柳華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


編按:在兩岸紛紛交流的同時,40年的隔閡畢竟存在,在歷史上有許多不幸事件的膠著點就在於瞭解與溝通上的不健全而導致,所以要結束兩岸分裂,首先必先有兩岸的相互認識。在兩岸相互重新認識的時候,我們尤其關心的是大陸與台灣有關的部分,例如,台灣人在大陸的情況,大陸有那些處理台灣事務和研究台灣的機構。所以,我們特闢一欄「台灣在大陸」。首先,我們要介紹的是大陸對台灣的研究,本期先介紹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讓台灣的民眾能夠清楚另一岸的中國對我們認識的程度。


這所成立於1980年7月的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是中國大陸最早成立的專門研究台灣的學術機構,設有台灣政治與社會、經濟、歷史、文學四個研究室,並有專門出版《台灣研究集刊》的編輯部。

目前專職研究人員33名,包括行政人員在內全所不過41人,現任所長為陳孔立教授。在大陸各單位普遍存在經費不足情況下,該所研究人員仍非常認真工作,嘗試為兩岸的互相認識扮演橋樑的角色,因此還是做出相當豐碩的研究成果,只是礙於我方政府的三不政策,以致他仍無法親自來台蒐集更詳細資料並親自評估,故亦有認知差異上的缺陷。該所在基礎研究方面,倒是10年下來,一點一滴也有出版不少研究報告,和台灣研究的著作,如《台灣經濟的變局與海峽兩岸經濟互動關係》、《台灣新文學概觀》、《戰後台灣經濟》、《1874─1875年清政府關於海防問題的大討論與對台灣地位的新認識》、《台灣地方史》、《清代台灣史》、《台灣現代文學》等書籍,截至1990年7月,共出版專著,論文集資料集,資料集40本,在各報刊雜誌上前後發表學術論文四百多篇,其中尤以清代台灣史,鄭成功檔案史料及台灣新文學和戰後台灣經濟等層面的研究得到學術界的重視,也是台灣學界不可忽視的。

該所出版的《台灣研究集刊》(季刊),自1983年創刊,1987年1月起向國外公開發行,且相當重視與海內外研究台灣問題的專家學者進行廣泛的接觸和學術交流。幾年來,已先後有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荷蘭、蘇聯、加拿大、西德以及台灣、香港地區的學術界前去訪問。亦曾舉辦九次有關台灣問題的學術討論會,並與國外有關學術機構建立學術交流關係。在1986及1987年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台灣歷史國際學術會議」;1987年美國舉行「『二.二八』40週年紀念活動」;1988年6月底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舉辦的。「台灣經濟、歷史、文學、文化國際學術會議」都嘗派出學者參加。而台灣的「台灣史研究會」也曾於1988年8月和1990年7月二次組團前去訪問並共同舉辦「台灣研究學術交流會」。每次都發表論文十多篇,這是海峽兩岸台灣研究的學者在大陸舉行的學術交流。

該所的台灣政治社會研究室,原名「綜合研究室」,1984年隨研究範圍擴大更名為「政治社會研究室」,主要從事台灣政治、社會、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研究。其編寫的《當代台灣政治研究》為中國大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另外則努力加強與海內外同行的學術交流,並多次應邀參加在美國舉行的「台灣研究國際研討會」。

「台灣歷史研究室」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77年成立的夏大歷史系台灣史研究組。當時,一些有志於台灣史研究的學者,在單位領導的支持下,開設台灣史課程。至今研究的範圍包括台灣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並從事台灣歷史檔案和古籍的整理。特別是關於「鄭成功研究國際學術會議」獲得中外學者的好評。

「台灣經濟研究室」,研究範圍包括台灣光復以來的農業、工業、外貿財政、金融和海峽兩岸的經貿關係,並出版了《戰後台灣經濟》、《閩台經濟關係研究》等。

「台灣文學研究室」研究範圍以當代台灣的小說、散文、詩歌,文學批評為主,兼及台灣文化、台灣民間文學、台灣電影電視等。曾與科學院文研所共同出版「台灣文學研究系列叢書」,並合作編寫《台灣文學史》。此室積極開展與國內外同行的學術交流,除參加發起舉辦全國台灣香港與海外華文文學討論會和籌建華文文學研究會外,還經常與台灣做聯繫溝通,俾拓寬視野、增進共識。

除以上四所研究室,尚有資料室專門從事採購台灣圖書報刊資料,編目上架及讀者服務,並有「台灣教育研究」子課題的工作。

其所創辦的「台灣研究集刊」已出版39期,是本專門研究台灣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刊登有關台灣社會、政治、經濟、歷史、文學、藝術、法律、教育等方面問題的研究論文,兼載有關台灣的資料信息學術動態及國外重要論著譯文等。在力求開拓性、當代性、理論性和科學性的刊物風格下,算是具有高學術價值的研究論文。

近年來,由於解嚴後的台灣在政治、經濟及社會的結構上有劇烈的變化,他們研究的方向也就轉移到這些政經及兩岸關係的重點上,1989年尚完成「當代台灣政治」、「海外台獨運動」、「民進黨」、「台灣經濟發展」等多種專著。我們深切的期盼,在未來兩岸關係互動更加頻繁的情況下,學術研究機構能受到兩岸政府的尊重與肯定,不要再是政治掛帥,而讓大陸的學者也有機會來台灣親身進行對台灣的實地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