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之後--統派在台灣能做什麼?

呂正惠
(清華大學中語系主任)


統派第一要反國民黨

在台灣目前的政治,社會環境下,統派勢單力孤,幾乎沒有任何發言權,這大概是連統派自己也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但是,任何真正的統派(有別於國民黨的「假統」)對中國將來的統一一定深具信心,不會因一時的處境而悲觀、失望。問題是,在目前的無能為力和將來的統一這一過渡時期之間,統派到底能做些什麼!我們總不能一無作為,坐待統一的「必然性」的到來;即使在最不利的客觀條件下,我們總也可以努力做一些事情,對「長遠」的統一大業盡一點微薄但有正面貢獻的力量。作為一個不識時務的統派,思考這樣的問題,恐怕是突破他自己在台灣的困境不得不面對的任務。

從我自己的反省經驗來說,我覺得,統派起碼有兩個工作可以做:一個是基本立場的澄清,一個是對於台灣一元化的資訊系統(特別是有關大陸的部分)的突破。

有一次我跟一個朋友聊天,當他逐漸知道我的政治立場以後,他非常驚訝,他想不通我怎麼跟國民黨右派會有同樣的想法。他認為,「統一」是在台灣政治舞台上逐漸失勢的「政客」的一種個人出路,是一種「出賣」台灣人的行為。在我看來,我的朋友的說法,當然是受潮流影響的「不自知」的台獨論調。但是,他把統派這樣加以「定位」,倒應該給統派一個重新思考的機會。他根本不知道「統派」可以是一個反對派,一個反對國民黨意識型態的反對派。他這樣想,一方面當然是由於他的「無知」,一方面也是由於統派的作為有些曖昧不明。

以我個人的看法,在台灣的各種政治勢力之間,統派第一個要反對的莫過於國民黨。國民黨長期統治台灣,一方面壓迫、剝削台灣人民,一方面污衊、抹黑大陸政權,這就造成部分台灣人民既反國民黨,又反對大陸政權的「自決」情節。在現在的政治情勢下,國民黨為維持自己政權於不墜,長期抗拒「三通」,不讓兩岸人民有自由來往、自由溝通的機會,以便他自己在這種「不完全的交往」下謀取私利。像這樣的一種作為,作為一個統派,怎能不加以反對呢?

從表面上看,民進黨比國民黨更傾向於獨立,並時時升高各種獨立論調,以與國民黨的「統一」論相對抗。有一些統派可能因此認為,國民黨起碼維持了一個「民族大義」的門面,至少比民進黨不那麼可恨一點。殊不知國民黨的「統一」,正是他藉以妝點門面,以維持他的政權的合法性的策略(相對來講,民進黨的「獨」就不具合法性了,所以如果有所「行動」,就是「叛亂罪」了)。

我們的報紙曾經引述中共對於台灣最近更為盛行的獨立論調的評論,其中鄧小平說,台灣的根子,「還在於國民黨」。我們的報紙對於這句話不敢苟同,說這是「污衊國民黨」。其實鄧小平的話「一針見血」,比台灣的某些統派更瞭解事實真相。

失去了意識型態的戰場

在台灣,一個真正的統派,必須在敢於反對民進黨之外,更敢於反對國民黨,必須做一個國民黨、民進黨之外的「異議份子」。在策略上,立場不同並不是就不能作為統一戰線的對象,免得造成「非同志即敵人」的窘境。但是,把統一戰線擴大到連自己的基本立場幾乎都要模糊掉了,在我看來,實在得不償失。在這一點上,真正的統派應該不憚自我澄清,使自己鮮明的成為獨立於兩黨之外的最堅決的反對派,最堅決的台灣「異議份子」。

立場的澄清可以讓部分台灣民眾瞭解統派的想法,讓統派在其他黨派之外獲得一個鮮明的旗幟。然而,這只是起點,再往前一步,就必須有更具體的作為。

當然,在目前的情勢下,統派要進行直接的政治行動還是相當困難的。譬如說選舉,在上次選舉裡,被認為具有統派立場的勞動黨的慘敗,就是有力的證明。在這方面,統派可能不必強求,也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需要長時期努力,但也許更為實在的紮根工作上。在這方面,我覺得最值得做的就是,突破台灣目前的資訊系統,提供更廣闊、更正確的關於台灣、關於大陸、關於世界的訊息。也就是說,提供一個「應該統一」的知識基礎,以便讓台灣民眾瞭解。統一是有其歷史的,以及現實基礎的。

從統派的立場來看,台灣現存的,有助於台獨意識發展的,一元化的資訊體系,其令人難堪的程度,恐怕不下於統派在台灣之缺乏政治活動空間。

以我個人與別人接觸的經驗來說,台灣一些年輕知識份子(主要是大學生)對於大陸、對於台灣的知識和看法很值得統派自我警惕,因為從此可以看出,統派不僅在政治上失去了戰場,甚至在意識型態的戰場上也有四面楚歌之感。

突破資訊體系的壟斷

對很多青年知識份子來說,他們雖然不會再去相信國民黨關於「萬惡的共匪」說法的「票面」價值,但是,對於中共政權的厭惡與恐懼,關於大陸的貧窮與落後,過去宣傳所造成的「基本概念」還是深植於他們的心中。這種情勢,並沒有隨著兩岸交往的增進而有所改善。從某一方面來說,台灣的新聞媒體還是同台灣的統治者一鼻孔出氣,總是刻意的強調大陸的黑暗面,這實際上等於延續了過去的反共宣傳。這種連貫40年之久的反共宣傳,讓台灣的年輕一代一提起大陸,常常既鄙夷、又恐懼。這種資訊體系的壟斷一日不打破,台灣應「獨立」於大陸之外的想法就不可能消失。

反過來說,因恐懼及鄙夷大陸所造成的對台灣成就的自我膨脹,又使得台灣的知識份子,在過去十多年來拚命的強調台灣的各種所謂的主體性或自主性。於是,關於台灣文化、台灣文學、台灣哲學等等的論調連續出籠。這種論調,幾乎完全不去考慮,這許多的「台灣」如何在日本及美國的強烈影響下造成,不去考慮,這種強烈依賴的「自主性」何其可笑,不去考慮硬生生的自本族割裂的「自主性」何其荒謬。在我看來,這許許多多的「主體性」完全沒有客觀基礎。

然而,很不幸的是,這樣的論調充斥在十年來的台灣報刊及書籍上,年輕學生接觸的無非就是這一類毒物。等到一個、一個的學生來跟我談論種種的「台灣」及其「主體性」時,我就看到,統派正幾乎失去了意識型態的戰場,我們並沒有提供對等的東西讓青年學生對照思考,我們的「懶散」所造成的空白正在付出巨大的代價。

我的感覺是,大部分青年學生目前並無太大的「定見」,他們還願意看看各種不同系統的說法,好讓他們在思考台灣前途時作為參考。所以,作為一個統派,我們還來得及挽救這種局面,還來得及提供我們認為正確的知識與想法,來作為他們的「參照體系」。

我們應該提供更豐富而翔實的知識,讓台灣的青年學生知道,中國如何在民族的生存掙扎上最後選擇了共產黨的統治,中國在共產黨的40年統治之間作了哪些事情,又出現了哪些難題。我們也應該讓青年學生知道,現在的台灣又是如何形成的,台灣和大陸之間如何造成目前這種「既要來往,又要分離」的窘境。我們先不必提供「解決之道」,我們只要有「知識」提供出來,就足夠他們自己去重新思索了。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只是拿出一個簡單的架構(諸如冷戰等等),我們必須拿出許許多多足以證明這一架構的知識與書籍。

因此,我的看法很簡單:台灣的統派應該排除任何困難,結合所有力量,辦好一份知識性的刊物,辦好一個提供良好書籍的出版社。像目前這種既散漫結合、又各自為政的局面應該儘快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