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新與日據下台共的台獨主張

周穎
(世界新專講師)


50年代在全球白色恐怖的籠罩下,不但強制的切斷了我們對父祖之國的關係,也連根拔起屬於台灣本土、民眾的深層歷史記憶。

蘇新,這位終身奉獻於台灣解放運動的前輩與他的同志們,對於戰後生長在台灣的年輕一代,與其說陌生,不如說是不存在的。

蘇新出生於1907年的台南佳里,這時台灣已在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下了。1922年他進入台南師範學校。此時台灣文化協會正在全島各地如火如荼的展開啟蒙運動,只有16歲的蘇新加入了台南的文化協會,是當時最年輕的會員。文協的啟蒙運動激發了蘇新的民族意識,在師範求學期間更有感於日本當局的日台差別待遇及日籍教師的歧視,遂糾集發動師範的同學罷課以抗議當局的歧視及不平等政策,終至被學校開除。

1924年被退學的那一年,蘇新便遠赴日本東京求學,這時的日本正處於「大正民主」時期,因此年輕的蘇新與其他台灣留學生得以接觸各種進步的思潮。1927年台灣留日學生成立了「社會科學研究部」研讀共產主義書籍。有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武裝,蘇新更清楚地認識處於日本帝國主義下台灣的處境。他積極地投入台灣留在日本的抗日活動,關心台灣本土的社會運動。於是擔任文協機關報《大眾時報》的主編。為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解放台灣,更加入日本共產黨,俟台灣共產黨成立後,遂將黨籍轉入台共。

1927年前後台灣島內社會主義的情勢急驟發展,尤其農民組織的力量已經壯大,但勞工階級的力量仍很薄弱。為了發展台灣無產階級的力量,1929年蘇新在離開故鄉五年後,秘密地潛回故鄉,走進台灣北部的工人群眾中。他徹底地脫掉了知識份子的外衣,先後在羅東太平山林場搬運木材,石碇煤礦採礦,努力組織工人及勞工運動的發展。

1931年日本侵略東三省,軍國主義勢力更為抬頭,對外積極擴張,對內則大肆整肅異己,鎮壓進步人士。著名的「四一六」大檢舉將日共一網打盡,繼而1931年在台灣島內也發動了全面總檢舉,台共黨員及其外圍團體文協、農組成員全數遭到整肅監禁。台灣所有的進步力量遭到空前的打擊,年方24歲的蘇新被判刑12年,由1931年到1943年,正當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發動侵略戰爭的時候,他及他年輕的同志們在日本監獄中度過了人生最寶貴的歲月。

1945年台灣光復後,台灣文化界呈現了百花齊放的現象,蘇新也成為新聞界的重要人物,他先後擔任了《政經報》、《人民導報》、《中外日報》、《台灣文化》的主編;舉辦各種政治、文化座談,為了報導農民的疾苦,甚至還與警察局打過一場輿論官司。

1947年二二八事變後,他逃亡上海、香港。在港期間主編《新台灣》雜誌,並用莊嘉農的筆名將台灣的民眾解放運動及二二八史實寫成《憤怒的台灣》一書。不久並與昔日舊台共的謝雪紅組織成立「台灣民主自治同盟」。1949年新中國成立,蘇新去到了北京,受到周恩來的重用。他擔任重要的對日外交工作及對台廣播工作。文革期間下放河南勞改七年。1978年恢復黨籍,並當選全國政協委員,任職「台盟」文史資料整理,1981年病故北京,享年74歲。

綜觀其一生,幾可說是一部近代台灣史的縮影。他的一生有三個重要時期;日據時期、戰後初期,及大陸時期。因此蘇新文集的出版(近日將由人間出版社出版)將有助於我們對此三時期歷史的瞭解。

近年來台獨派人士企圖製造「台灣民族論」及「台灣獨立建國論」作為其獨立於中國的理論根據之一,並假借早年台共綱領中「台灣民族」及「台灣獨立」的主張作為其歷史上的依據。

蘇新在其未發表的遺稿《關於台獨》一文中,以當事者的身份,解釋並說明了當年台共綱領中「台灣民族」所指為何?及台共何以主張台灣獨立?

針對產生「台灣民族」的說法,蘇新指出:是居住在台灣的「漢民族」和「高山族」而言。因身在世界多民族中,是沒有聽說過有什麼「台灣民族」這個名詞。

他更進一步說明為了避免對「台灣民族」的誤解,1931年的台共綱領將「台灣民族獨立」,刪去「民族」兩字,成為「台灣獨立」。

上述的解釋,有助於我們理解台共的「台灣民族」的實際內涵。但是針對1928年台共政治大綱中「台灣民族的發展」──「台灣民族」是經歷數個歷史階段,在特殊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培養大的。可惜對此蘇新並未有明確說明。純就民族學的理論,台共政治綱領中,「台灣民族的發展」是有問題的,此種論點基本上是只基於經濟的發展來說明民族的形程。顯然是受到當年風行一時的史達林民族論影響所致。

就台共「台灣獨立」的主張,正如蘇新在該文中所言,台共所謂「台灣獨立」是指獨立於日本帝國主義,與今日台獨主張獨立於中國大陸的情形是完全不同的。這就是為什麼當年主張過台灣獨立的台共,俟台灣光復後,都紛紛反對戰後分離主義台獨運動。無論滯留中國大陸的謝雪紅、王萬得、蘇新、潘欽信(台獨卻有意曲解他們不敢主張台獨是為了向中共交心表態,殊不知蘇新、謝雪紅是批判台獨後才前往北京的),或者今日尚存的台共,有移居美國的郭德金、簡娥,仍在台灣島內的莊守、莊春火也無一人主張台獨,皆年逾80歲的他們,甚至極盼在有生之年見到中國統一。

郭德金先生曾說明台共主張台獨,主要係源自當時第三國際的全球殖民地獨立理論。1927年7月15日第三國際通過了布哈林起草的《關於日本問題的綱領》中,規定了「殖民地的完全獨立」,也確定了共產國際解放殖民地的原則。因此,台共「台灣獨立」的主張,係基於第三國際特殊的歷史環境下的產物。

就台灣當時的情況,正如蘇新指出,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台灣期間,日本人是統治民族,台灣人是被統治民族。日本人對台灣人民的政治壓迫、經濟剝削、民族歧視非常殘酷,當時台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兩相比較,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因此根據以上對台灣社會的具體分析所得到的結論,決定了台灣的革命性質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民族的民主革命」。革命的目的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及「台灣獨立」。因此「台灣獨立」的主張是基於當時的島內特殊條件所得出來的。

今日台獨與國民黨的矛盾,既不是階級矛盾,更非民族矛盾,充其量只不過是權力的矛盾罷了,然而他們卻將這種權力矛盾無限上綱為民族矛盾。正如蘇新一針見血的指出:台獨最大的錯誤,是把國民黨人當作外來的異民族侵略者,把大陸來的人稱為「中國人」、「中國民族」、「中華民族」……把原來的台灣人稱為「台灣民族」,故意製造一對民族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