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美國的跨世紀恩怨情仇

評偷襲珍珠港80週年「靖國神社」上演的一幕

熊玠
(紐約大學在職終身教授)


導 言

剛過去的12月7日,日本發生了一件特別值得注目的事件。它牽涉到國會100名跨黨議員爭向「靖國神社」參與祭拜。由於「靖國神社」供奉了歷史上日本對外發動侵略的戰犯(日人視之為英雄),故以往此類祭拜事件,因顧慮鄰國之敏感與反彈,均有保密之需。而今年表現出奇。第一、祭拜之日,選在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80週年的敏感日子。第二、這100名議員來自不同黨派;除一貫的多數黨(自民黨)以外,還有來自日本維新會、國民民主黨等小黨的成員。這種「跨黨」的組合與規模,似乎是空前。再加他們對媒體的交代是:由於新冠病毒的襲擊已經等了兩年才能作此集體活動。此乃欲蓋彌彰之託詞。至於促成本次事件背後的現實背景,以及其發生所代表之含義,很值得我們深思拿捏,以探其究竟。

日本的美國情節

日美歷史上,日本偷襲珍珠港在前,美國投擲兩顆原子彈逼迫日本投降並駐軍佔領日本五年半之久在後(註:同是二戰罪魁的德國,戰敗後並未被盟邦佔領)。嗣後,日本由戰後憲法之制定至社會與經濟之復甦,以至一度經濟達到興旺鼎盛之最,莫不因美國之參與與大力贊助有以致之。單舉一例即足以說明一切:譬如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冷戰期間為日本設置的一個基金(M-Fund),即提供了5,500億之巨額美元,用以資助自民黨的長期執政(因為它反共),以及扶持日本經濟之興旺與騰達。美國廣大市場亦蓄意對日貨之輸入無條件開放。

雖然這些是很多人俱知的往事,但日本在1986年後經濟發生的故障;再於1990年以來遭受的所謂「失落的十年……」進而至「失落的數十年」等挫敗,也是受害於美國人的收拾,卻是不盡為一般人所知的「公開秘密」。這也暗藏了日本複雜的美國情節,可說是愛恨難分。

廣場協議與日本嗣後的經濟挫敗

1986年美國有一個極為震撼的發覺,即它自1911年以來第一次由一個本來是債權的大國變成了巨額債務國。而其債主則主要是日本。為求疏解此困境,美國與歐洲若干國家邀請日本與會協商。會議地點設在紐約市的廣場大酒店(Plaza Hotel),故其決議即被稱為「廣場協議」。由於美方的壓力,日本只好在三大點上作出讓步。a.將日圓升值;譬如由原先一塊美元折換360塊日圓的匯率,變成一塊美元兌換成110日圓。b.讓各大企業如豐田與新力等公司之下,附設金融管道(即俗稱「非銀行之銀行」),對顧客提供分期付款之便利。同時日本也同意:c.糾正日本不接受外國銀行對日本企業貸款之限制。前二者之用意均在削減日本對美國市場之威脅--因為日圓價值升高,則日本輸出的貨品在國外市場的競爭力必然降低;而如日本國內顧客能有「非銀行之銀行」提供分期付款的方便,則國內市場之擴充,勢必降低日貨向外輸出之壓力。至於c.點則是要讓國外(主要是美國)的金融界能有直接貸款給日本公司而賺進外快的機會,藉以彌補美國在對日貿易上的虧損。

孰料這一切卻造成以後日本經濟的多重故障,並演變成一蹶不振之挫敗迄今。我們只需看以上第二點讓步之後果,即可知道廣場協議對日本打擊之嚴重。由於上述「非銀行之銀行」的誕生,形成了對一般真實銀行莫大之威脅;導致眾多真實銀行須克服橫來競爭之必要。為求確保自身生存之計,它們不惜轉向股票與房產等風險較高之市場作投資對象。而一旦這些高風險市場出現問題,那些投資的虧損則是有苦難言。再者,由於經濟長期萎靡不振,所以很多向銀行借貸的顧客無法按時償還債務,造成銀行遭受之呆帳越來越高。據可靠資料,日本銀行界之呆帳總數自2020年以來已高達1.2兆日圓(相當於100.5億美元)!

另外,由於以上第三點之讓步,日本企業可向外國銀行借貸的後果是:原先日本國內銀行對借貸之企業,按例能派員參加其董事會以作監督之功能,如今完全付諸闕如。這也間接造成日本經濟不如以往穩靠之無形因素。

再者,日本面臨「失落數十年」期間,由於中國經濟快速的增長挺進,已於2011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力僅次於美國。日本經濟曾佔有35年的地位與美譽從此喪失。歸根結底,一切均與美國自「廣場協議」以來所動的手腳脫離不了干係。所以,100名跨黨議員湧往「靖國神社」祭拜之時日正好是珍珠港事變的80週年,很難說只是巧合。

何以選在珍珠港事變80週年紀念日?

縱使日本此次大規模跨黨議員參拜「靖國神社」之舉,是刻意選擇發生在12月7日珍珠港事變80週年的時日,那麼這其中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當然,除非議員們公開宣佈他們的用意,一切將只是猜測。可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也未嘗不可以發現相當的蛛絲馬跡。

日本政府,別的不說,至少自安倍晉三首相以來,無不盡力企圖挽救本國經濟之於既衰。但安倍深思熟慮之救濟方案,並未起得所期之成效(譬如生產企業的生產量並未上升),反而牽涉更多問題(譬如通脹加劇)。安倍在2020年9月辭職,雖說是由於身體欠恙,但其挽救經濟成果不佳,恐亦是重要原因。繼任之菅義偉首相在任甫一年亦選擇他去。以後接菅的岸田文雄於今年(2021)10月到任。主持了10月31日國會眾議院改選,帶領自民黨奪回261席次(佔全院465席之多數)。岸田首相在完成組閣任務後,於11月宣佈一個價值56兆日圓(相當於4,9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

觀其方案大綱,旨在利用「現金津貼」辦法來增加民間購買力,再以此來刺激生產之上升,希望因此能刺激經濟復甦與擴張。至於民間受惠現金津貼者,包括因新冠疫情而受困之家庭;另外還有學生、臨時工之僱員、低收入的戶頭,以及18歲以下的年輕人等。每戶頭的現金津貼額,定為10萬日圓(相當於884美元)。雖然目前預測其成功率,仍言之過早,但最新有關日本經濟今年第三季萎縮了3%的報告,似乎並非很好的預兆。雖然這第三季(7-9月),早在岸田上任之前。

更重要的是,岸田特別強調經濟無法與國防及外交脫鉤。尤其關於國防,他有很籠統與踏實的計劃。譬如,他宣佈日本必須「實質上增強」它的國防工事,使其足以應付目前安全上的威脅。他並說須警戒「敵人基地襲擊的能力」。他並呼籲國會議員不要忽略了修改憲法的課題。同時他表示這個課題,不僅是相關任何一個黨派;而應是一個跨黨的關注。為此,議員們應不斷地與民間磋磨,務必達成共識;取得修憲最適當的方案。

至於外交方面,岸田首相表示願意和中國建立「穩定與正面」的關係;並希望南韓「會採取適當的措施」(註:想必是針對北韓而言);並決心要改進日俄關係,達成「北方領土」的歸還(註:這是指自蘇聯以來所佔領的日本領土;是在1945年日本開口託蘇聯向美國求和之後蘇聯進軍佔領的日本土地。俄人將之改稱為俄國南千島群島的一部分)。當然,岸田也宣稱他重視日美關係;並表示願意有機會相見美國拜登總統。

到此,我們可以反省一下。修改憲法是自民黨歷來的關注,因為這部由美國人於二戰後撰寫的憲法,第九條限制日本不可擁有國防軍,所以導致日人的不安全感。韓戰發生後,美國允許日本可有「自衛隊」;屬於「自衛公署」管轄。在冷戰結束後,「自衛公署」已悄悄地變為「國防部」;而「自衛隊」已改為國防三軍;日本並派兵參加聯合國的維和部隊。歷屆自民黨首相均熱衷於修改憲法,以祛除第九條的限制。任職首相最久的安倍晉三就是最最主張修憲的推動者。可是一直的顧慮是國會是否有絕對多數支持,與最終民間是否能公投通過。因此修憲之事遲遲未能有積極進展。何況過去還有社會黨的反對。雖然社會黨已解散,脫胎換骨成為社會民主黨,但其他政黨態度亦欠明確。這次跨黨祭拜「靖國神社」中居然有其他小黨議員參與,可見修憲運動之支持度已有跨黨擴散之跡象。再者,就在100名議員聚集「靖國神社」祭拜之同一天,還有前任首相菅義偉內閣的官員三位,以及更以前的安倍首相也結隊來到「靖國神社」隆重參拜。

這種跨黨成群結隊蒞臨「靖國神社」參拜之現象,所代表的,除了修改憲法之支持率陡增以外,更嚴重的是這些參加祭拜的議員與官員,同樣選在日本偷襲珍珠港80週年紀念日,做出「愛國」之舉。足足代表日本對美國複雜情節與心中不平溢於言表。這種情緒存在已非一日,而今次毫無保留地發洩出來,這也表示由哀怨而參生的新民族主義抬頭。而這背後也代表了日人對偷襲珍珠港歉疚感之否定,已無須隱瞞。如果此點屬實,另一令人擔憂的則是,這究竟是否表示隱藏已久的日本軍國主義情緒,也將擇機抬頭?

結束語

以上所言日本兩批高檔次之參拜「靖國神社」事件以外,我們還須知道的另一節是:雖然岸田首相並未參與眾人之親臨膜拜,但他在就任之初已向該神社供奉祭拜之禮飴,以示肅敬之情。再考慮到岸田當務之急除了挽回經濟景氣外,尚須加強日本國防,甚至認真推動修改憲法之巨輪,已如上述。儘管目前憲法第九條之限制,日本根深蒂固之軍國主義情緒,從未喪失。譬如東京前知事石原慎太郎誇下的海口--要在2015年消滅中國--雖事實並未兌現,但其聲勢足以代表日本軍國主義並未因二戰教訓而消失。只是隱瞞多少的問題。這與日本對美國複雜情節之忽隱忽現頗為相似。

最後,必須再加一點,提供大家注意。即日本決策層次的領導人,雖然對美國不滿之情緒已由12月7日的事件暴露無疑,但並不表示在國防安全上,日本會摒棄美國雄厚實力的後台。譬如前首相安倍於2021年12月1日曾有言:「如果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安倍特別提起「日美同盟」的用意,可說與狐假虎威同出一途。而且也與當年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日本時所言遙遙呼應。歐巴馬是指日本在釣魚島與中國爭執上,由於日美同盟條約第五條規定,美國有義務須作日本的後盾。

所以,雖然安倍是借「台灣有事」之故而發言,其重點仍在炫耀日本有日美同盟之絕招。其未明言部分,第一是警告中國,第二是指日本軍國主義已兼有美國超強勢力之可用後盾。似此既對美國存芥蒂又玩弄其有美國之後盾,足足透露了日本的兩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