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各表不能表到兩個中國!

「九二共識」30週年有感

姜新立
(佛光大學名譽教授)


今年10月是兩岸海基、海協兩會達成「九二共識」30週年,從研究大陸問題與兩岸關係超過半個世紀的學術視域與政治角度觀之,至少是兩會應予重視、紀念。「九二共識」得來不易,對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起了「定海神針」、「壓艙石」的作用。

一個得來不易的「共識」,對兩岸而言都應珍惜,但很遺憾的是,台灣這六年來不但執政的民進黨蔡英文政府全盤否定「九二共識」,連在野的國民黨也說「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這都是對歷史的曲解,也是以政治機會主義對待「九二共識」,讓兩岸關係由原來的和平穩定走入戰爭邊緣,也讓同屬中華民族的兩岸中國人日漸疏離。總之,從今日兩岸關係走到兵戎對峙地步,台海已成世界最危險的火藥庫看來,國、民兩黨,藍、綠陣營扭曲、拋棄、拒絕、否定「九二共識」是導致今日兩岸關係逆退、台海情勢十分嚴峻的直接原因,兩岸的炎黃子孫對「九二共識」被此岸國、民兩黨如此扭曲、踐踏、糟蹋是永遠不會諒解的。

「九二共識」不容否定、曲解

1992年10-12月間所達成的「九二共識」,是因為當時海峽兩岸都有接觸的需要,以便解決兩岸雙方民間交流所產生的一些「事務性」問題。先是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與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香港會晤,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問題進行商談,但「事務性」問題之解決內涵自然包括「政治性」原則問題。因此,兩會在香港晤商事務性問題解決過程中,必須妥當「表述」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問題。當時雙方各提五種不同版本的「文字表述」。海協會的文本,不需質疑,當然代表北京中共中央的意旨;海基會的文本,不用多說,來自總統府「國家統一委員會」的結論。當然,海基、海協兩會就是兩岸當局的白手套,「事務性」協商自然避免不了在協商中雙方的政治認知與態度,訴諸「文字表述」自然也不會全然相同,難免會有爭論,當然也有諒解,但義理與精神都是站在國家民族立場出發,都在「求同存異」大格局下,共同努力朝著「共識」方向邁進,這是當時我適在香港中文大學參加學術研討會時透過香港電視媒體親眼看到並感知得到的事實。

海基會代表的表述內容為:「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並在會上建議「用各自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海協會代表在會談中態度慎重而認真。會談結束後不久海協會正式發函海基會表示「我會完全尊重並接受貴會的建議」。強調「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接著海基會回函海協會,對海協會前述來函未表示異議。有此「九二共識」,才有翌年新加坡的「辜汪會談」。因此,歷史清楚告訴今日的我們,1992年兩岸雙方確實在「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政治邏輯命題上達成「共識」,也就是「堅持一中原則」是兩岸雙方的政治共識。至於「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因並未在香港兩會商談中正式進行討論,嚴格而言,「求同存異」不應被說成為「一中各表」,「一中各表」也不等於「九二共識」。原初的,真正的「九二共識」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之共識。有了「九二共識」,不但有「辜汪會談」、「辜汪二會」,以及前後多達16次的兩會各層級的事務性商談,而且也讓兩岸關係走入良性互動,台海情勢才難得的出現和平穩定,直到1999年李登輝提出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後,兩岸關係出現質變,因為「兩國論」違背「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也就失去了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必然走入逆退發展。

一如歷史規律不能違背,歷史事實也不能否定,更不可隨意曲解,一旦否定或曲解,「歷史理性」會進行反噬,對政治機會主義、政治分離主義者的作為給予罪刑性的現實懲罰,今日兩岸關係反常化,台海情勢嚴峻,危機一觸即發,就是因此岸民進黨否定、國民黨曲解「九二共識」所出現的的歷史罪業。

戰爭引到家門口

民進黨的自我異化指這個黨的創立者以及歷屆領導人和所有的黨員,無一不是祖籍來自中國大陸地區,自己出生並成長在中國台灣,到頭來卻大搞「去中國化」,並藉「抗中」以「保台」,完全是政治機會主義。最可笑並可悲者,自己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卻說「我不是中國人」,並帶頭「尋根」尋到南太平洋去,這是反民族主義下的「身分認同」異化。

「九二共識」說白了就是「兩岸一家人」的共識,民進黨否認「九二共識」,就是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在台灣進行「去中國化」,就是將「中國台灣」分離成你是「中國」,我是「台灣」,這是「國家認同」的政治異化。蔡英文強調「兩岸主權互不隸屬」,是蓄意操作新「兩國論」,其目的是在利用國家分治之際謀求在民族分離主義的前提下最終實現「台灣獨立」罷了。

民進黨作為一個在中國台灣成立的政黨,自認「民主進步」,在政治上當然可以反對國民黨,並可以與國民黨競爭政治權力,一如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相互競爭輪流執政。我在美國德州旅居10年,從未聽過德州牛仔說「我是德州佬,不是美國人;我愛德州,不愛美利堅」。在台灣,居然民進黨馴化人民不要自己的原來國家,在「黨綱」第一條就明言「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國及制定新憲法」,根本否定憲法增修款所指對岸是「大陸地區」,此岸是「台灣地區」,兩岸同屬一中的莊嚴宣示。這是民進黨自身徹底的政治異化。

民進黨否認「九二共識」,就是掏空「一中架構」。對內大搞「去中國化」,癡言「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對外自稱台灣是個「主權獨立國家」,完全是「一中一台」的「兩國論」。民進黨的最大政治盲點是:不願「閱讀」中國,也拒絕「理解」中國。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但近代中國是在悲劇中奮鬥,鴉片戰爭後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國人民經歷了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災難。為了民族復興與國家統一,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後繼,奮鬥犧牲,為後人留下不知多少可歌可泣的史詩,目的無他,就是為國家謀統一,為民族謀復興。習近平說「國家不容分裂,民族悲劇不能重演」,強調「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如果從「中國(已然)崛起」此一歷史事實著眼,習近平上述兩句話顯示的是意志與能力。筆者要在此指出:中國統一是歷史必然。違逆這個歷史必然,戰爭就會引到家門口。

總之,民進黨全盤否定「九二共識」,不但是自身政治上、民族上的自我異化,而且因「去中」、「仇中」、「抗中」而徹底砸毀「一中」架構,從而割斷了兩岸關係,也將原來和平穩定的台海現狀翻轉成為已無「中線」的最新軍演「圍島」的怒海。由於否認「九二共識」,等於拆解「兩岸同屬一中」基架,台海和平發展大廈已傾,塌毀只在旦夕之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不論民進黨如何使盡洪荒之力「抗中保台」、「倚美謀獨」,都比不上「九二共識」對台海和平局面維穩的效力。

曲解「九二共識」是自我去勢

孫中山先生創立的中國國民黨是外抗強權,內除國賊,追求國家統一,實現民族復興。尤其民族苦難,國家分裂之際,哪個政黨矢志追求民族解放並能完成國家統一,人民便支持它,擁護它。孫先生在世時,為求國家統一,親赴北京議和,尋求國家和平統一,最後積勞成疾,臨終在病榻上仍遺言「和平、奮鬥、救中國」。1926年國民黨新秀蔣介石領導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打倒各地軍閥,以軍事行動完成國家統一。

中山先生一生奮鬥的目標,質言之就是謀求「國家統一」與「民族解放」,它在三民主義的基礎上要把中國建設成富強康樂的現代新中國。中國國民黨內凡是追隨中山先生的真正三民主義信徒與革命者,無不以他們的孫總理為政治範式,接下孫先生遺留下來的革命任務,戮力以赴,完成孫先生最後遺言為己任。孫中山以後的革命接班人蔣介石是這樣,蔣介石以後的蔣經國亦復如此。兩蔣父子40年來把台灣建設成為「三民主義模範省」,他們立足台灣,但胸懷大陸,雖然「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未能完全付諸實現,然而追求「國家統一」與振興「中華文化」的心志有目共睹,事實俱在。他們在台先後辭世,但不以「入土」為安,均皆在台「暫厝」,直至國家統一,再行歸葬故里。

來台之後的國民黨,兩蔣時期還有中興氣象,以後日走下坡,逐漸衰落,主因在於偏安一隅,已無逐鹿中原之志,對「中國統一」這樣的大事,「心」逐漸萎縮,「力」亦感不足,中山先生地下有知,將不安於九泉之下。

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都尊重「九二共識」,故有連戰的大陸尋根之旅及與胡錦濤共同發表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此對台海情勢帶來一定的和平發展與相對穩定。2008年馬英九代表國民黨上台執政,兩會協商達成協議,兩岸正式開啟三通四流,為兩岸和平發展添加新機制。2015年馬英九與習近平在新加坡會面,會中雙方都表示堅持「九二共識」,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改善發展的根本要件,進一步為兩岸和平發展夯實政治基礎。

然而,從馬英九主政時期提出兩岸關係新邏輯是「不獨、不統、不武」來看,國民黨對「九二共識」的認知已然抹去「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只剩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並且蛻化為「一中各表」。如果只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再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則「一個中國」永遠是原則,只有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原則」才能化為「現實」。馬時代的國民黨只講「一中原則」,不要「國家統一」,不管出於什麼考量或外部勢力的壓力,這都是將孫中山先生拋棄原初國民黨的終極政治目標,在政治學上我們稱為「政治去勢」。

到了江啟臣時期的國民黨,江說「九二共識已是過時」,準備另覓兩岸「新共識」,這是將「九二共識」連魚帶水一起潑掉,「新共識」無以建構,「九二共識」又加以拋棄,國民黨的自我去勢已將自身推入沒落之途。

朱立倫擔任黨主席後,兩岸論述雖仍堅持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也一再申明反獨,但他將「九二共識」由「一中各表」經「求同存異」往「求同尊異」右轉。「求同存異」是求一個中國原則之大同,暫存一個中國政治義涵之小異,在「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大前提下,為「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最後經「求同化異」過程完成真正「國家統一」上的「一個中國」之實在。「求同尊異」指求「一個中國」形式原則上的同一,強調須正視海峽兩岸存在的是兩個政治實體,亦即朱立倫請對岸習近平正視此岸「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強調尊重「維持現狀」的合理性。這不但是強調「一中各表」,更將此岸的實存狀態「中華民國在台灣」輕易地加以固化。政治固化就是「獨台」,這又是另一版本的「兩國論」,完全不是原初的「九二共識」。

今年6月朱立倫在美國華府智庫演說「台灣未來方向」時突然指出「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這是朱對半年前覆電習近平強調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加強交流合作」諾言的自我否定,也是重踏民進黨陳水扁當年用這句話否認「九二共識」的老調。朱立倫拿香跟拜陳水扁,曲解「九二共識」到如許地步,彰顯的是這個百年政黨或即將走入歷史。

「九二共識」vs.「兩岸同屬一中」

「九二共識」講的就是「兩岸同屬一中」、「兩岸都是一家人」,民進黨否定兩岸一中就是否認兩岸都是一家人,只有「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民進黨既然與對岸不是一家人,也難怪「戰爭已到家門口」。國民黨曲解「九二共識」,無異自我去勢,放棄「九二共識」,就是背離孫中山遺教。沒有「九二共識」的國、民兩黨,不論何者在台灣掌權執政,都解決不了台海危機,這才是台灣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