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器的批判」到「批判的武器」

評「台灣政策法」

薛中鼎
(自由撰稿人)


今(2022)年9月14日下午,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以17票對5票通過「台灣政策法」,標誌美國自1979年與中華民國斷交以來,最全面的對台政策調整。

從「戰略模糊」往「戰略清晰」

「台灣政策法」全面提升與台灣的雙邊關係。此法讓美國從「戰略模糊」往「戰略清晰」邁進一步,有暗中鼓勵台獨的意味。

法案中以「等同於主要非北約盟友的地位」來對待台灣。實際上,已把台灣放在「盟友」地位。法案中指明,未來四年提供台灣45億美元軍事融資資金,是無償的軍事援助,並於第五年再增加提供20億美元。

美國口口聲聲奉行「一中政策」,同時又把分離於中國之外的「台灣省」,定位為美國的「盟友」,翻雲覆雨,可見一斑。

美國的做法,是企圖犧牲台灣壓制中國的崛起。

二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霸權已77年。不少美國人自出生以來,就理所當然地自認美國是世上首屈一指的霸權國家。尤其1991年底蘇聯解體以來,美國更是一家獨大,睥睨天下。

這個情況,因為中國的快速崛起,一直到近年才發生微妙變化。

中國目前GDP緊追美國之後,居世界第二。一般估計,在2030年前後,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中國在科技、經濟、國際影響力等各方面,都帶給美國極大威脅。加上美國近年來的國內經濟不振,政黨分裂,加深了美國菁英的不安全感。

2016年川普上台以來,美國用盡各種手段壓制中國,都不成功。有些手段如貿易制裁,是雙面刃,殺敵一千,自毀八百。美國今天的通膨問題嚴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貿易制裁中國,加徵關稅,反推高了自己的物價。

美國現在就是要打「台灣牌」,要壓制中國的崛起。打「台灣牌」,有三大好處。

榨乾民進黨治下的台灣

第一、台灣牌有效

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美國狠狠的打台灣牌,中國必然得做出反應。

第二、台灣牌划算

美國打台灣牌,不但沒有什麼經濟成本,還可以賣軍火、賣萊豬。

第三、台灣牌乾淨

美國打台灣牌,可以隔海遙控,不受牽扯。不像在越南、阿富汗,美國會把手弄髒。屆時死傷的是兩岸同胞,美國坐收漁利。

美國的做法,分幾方面:

1.榨乾台灣

美國出口萊豬給台灣,以高價賣過時的軍火給台灣,賣有飛安疑慮的波音飛機給台灣,都有榨乾台灣。

2.迫使台積電轉移美國

自佩洛西訪台以來,一些來訪的美國國會議員,都要求會晤台積電。美國企圖挑起兩岸戰爭前,把類似台積電的企業移轉到美國。

這個戰略,就是所謂的「抽筋剝皮」戰略。先把台灣「抽了筋,剝了皮」,大陸將來接手的,只是個「空皮囊」而已。

3.誘導兩岸戰爭的「傷亡最大化」

設若兩岸發生戰爭,兩岸的「傷亡最大化」符合美國的「利益最大化」。因此,美國智庫的規劃,就是:

A.北京原有自己處理台灣問題的節奏,即在大陸不想「武統」台灣時,以各種手段逼使大陸採取「非和平手段」。美國政府要打亂北京處理台灣問題的節奏。

B.設法使得兩岸戰爭的規模,擴大化。

C.設法使得兩岸戰爭「巷戰化」。戰爭時間越長,破壞力越大,越符合美國利益。

參議院的「台灣政策法」是在明確執行美國統治集團「打台灣牌」的策略。「台灣政策法」一方面迫使大陸提前棌取「統一行動」;一方面加大提供台灣「陸地作戰」軍備。

「下愚而上詐,國之危矣」

此外,華府對民進黨政府施壓,促其實施「徵兵制」;美國認為台灣軍隊戰鬥力不夠,需要派遣「美軍顧問」到台灣指導作戰。所謂「指導作戰」,就是美軍不直接參與戰鬥,只是指揮台軍「奮勇犧牲」,要戰至最後一兵一卒。這樣的做法,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

近代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說「下愚而上詐,國之危矣」。李登輝實行「台灣式民主政治」數十年來,已有了「下愚而上詐」的成效。

一個論文抄襲者,靠著花費大量宣傳經費,把自己塑造為「五星級市長」。論文抄襲案被揭發,台灣的兩間大學,都註銷了他的碩士學位,這個人竟然還能得到蔡英文的力挺,公然要求民進黨員一致支持他。

一個有明顯疫苗弊端問題的指揮官,竟然被提名參選台北市長,推出一張醜陋不堪,偷窺宣傳片,並用此宣傳片顯示自己很「親民」,爭取台灣「青年人」的選票。

這樣的人都有堅定不移的支持者,足以說明台灣「下愚而上詐」的問題頗為嚴重。

華府的算計,很多台灣民眾不但看不明白,在民進黨撥弄之下,反而沾沾自喜,自認台灣深得美國真情厚愛。

民進黨權貴在尋退路

這些年來,民進黨上下交征利,因權勢而成暴富者不少。據報一旦有事,當權者將拿「小卡」一張率先安全離去。

台灣在民進黨治下幾已成美國統治集團「屬地」,任由美國政府當作「棋子」擺佈。民進黨未來被解散的結局可說是板上釘釘的事,能否在美國成立像當年達賴喇嘛那樣的「流亡政府」,不得而知,不過目前看到的是前有川普後有拜登,前後兩位領導人鬥得你死我活,山姆大叔已今非昔比,達賴流亡政府恐成絕響。

美國在阿富汗撤軍後,「武器的批判」已漸為各國看穿,眼下淪落到只能祭出「批判的武器」,這時推出「台灣政策法」,一點也不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