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電動車發展的機會和挑戰

宋鎮照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特聘教授) 陳靜欣(國立成功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在美中激烈貿易戰的情況下,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為分散風險,紛紛採取移轉產線至中國以外的分散供應鏈策略,在此一背景下,東協各國成為外資的新寵。尤其是泰國2024年外資投資申請總額達1.13兆泰銖(約325億美元),創下10年來新高,項目數量也達到歷史最高的3,137投資案件。

在東協國家中,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越南及菲律賓為主要汽車生產國。尤其是泰國的汽車產量領先各國,泰國素來為東協重要的汽車製造業聚集重鎮,有「亞洲底特律」之稱。2023年生產達183.5萬輛,居東協之冠,排名全球第10。泰國官方預估泰國的汽車生產量在2024年將增加至190萬輛,年增3.5%。在汽車銷售方面,泰國在2023年售出約77.6萬輛汽車,是東協第三大汽車銷售市場,僅次於印尼和馬來西亞。泰國計劃在2025年達成東協電動車生產重鎮的目標,並預計2030年達成汽車生產總量的30%為電動車(將達75萬輛目標),目標是在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泰國電動車發展前途看好。

泰國是東協的汽車業領頭羊,而電動汽車是汽車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泰國積極發展汽車製造業轉型,提供電動車相關獎勵措施,是確保泰國汽車業在未來區域及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泰國做為東南亞最大汽車生產國的同時,也期望成為東協電動車及關鍵零組件重要的生產中心。在此可從泰國政府電動車相關政策、外資及本地企業投資方面及消費市場狀況的發展,一窺其打造全球電動車製造中心的企圖。

一、泰國電動車相關政策

泰國為成功打入全球汽車供應鏈,以出口導向的發展策略積極發展電動車。政府信誓旦旦地以實施關稅減免和價格補貼等措施,積極推動相關基礎建設與產業聚落。首先,在關稅減免及補貼措施上,2012年起,泰國政府為推動電動車相關投資,提供八年企業所得稅減免,2017年3月政府更宣布電動車發展計劃,目標至2036年電動汽車數量為120萬輛。並對BEV(純電動車)給予更多的獎勵措施,主要投資BEV項目可享5-8年的企業稅豁免。

泰國是東協國家中電動車轉型最積極的國家,國家電動汽車政策委員會2020年公布「30@30電動車發展政策」,並制定電動汽車路徑圖,喊出到2030年前達成電動汽車占國產汽車30%之目標;在充電基礎設施方面,2030年要達到全國布建12,000個直流公共充電樁,以及到2035年要達到36,500個的目標。

二、相關基礎建設與產業聚落

目前泰國政府在東部經濟走廊的北柳府、春武里府和羅勇府,提供許多投資誘因,積極建立相關產業聚落,以便利相關企業減少運輸成本,建立一個適合即時生產的產業環境。泰國政府在對外資政策上,採取極開放態度,同時祭出稅收減免、資金補貼等激勵措施,因此吸引不少汽車製造商、關鍵零部件及上游原材料業者赴泰國投資設廠,各車廠積極布局泰國設廠,打造完整電動車生態系。例如,比亞迪在2024年於羅勇府投資179億泰珠,生產BEV項目,年產能達15萬輛。台灣鴻海與泰國PPT於2024年在春武里府合作投資370億泰銖的Horizon Plus,初期年產能5萬輛,2030年的目標希望15萬輛。長安汽車在2024年投資98億泰銖,初期年產能可以達10萬輛。

三、推動EV3.5新政策

自泰國政府推出第一階段(3.0)和第二階段(3.5)的電動車獎勵措施以來,參與計劃的汽車製造商已逐步在泰國建立生產基地,在2024年時總投資金額超過800億泰銖。

EV3.5是泰國投資委員會推出的四年計劃,除了對消費者提供買車補貼,也對車廠、電池、關鍵零組件、充電站業者提供獎勵措施,前提是需在泰國製造生產。而車廠必須在泰國生產有三大關鍵零件要求,包括電動馬達、減速器和變流器。這項要求不僅將帶動泰國EV產業鏈的發展,也將吸引更多國際投資。

泰國EV3.0措施2023年到期,泰國國家電動車政策委員會提出EV3.5措施於2024-2027年生效,預算為340億泰銖。新的EV3.5政策立即於2024年1月1日上路,同年11月,泰國國家電動車政策委員會通過第二階段電動車獎勵措施,為期四年(2024-2027年),其中包括對新售電動車及電動機車提供5,000至10萬泰銖不等的補貼,並同步調降進口關稅和消費稅。希望進一步帶動車廠在泰國生產電動車的意願,目標是2024年電動車產量成長到35.9萬輛。

EV3.5新政策具有多項優勢契機,一是價格在200萬泰銖或以下、電池容量為10-50千瓦時的電動車有資格在2024年獲得50,000泰銖的補貼,2025-2017年獲得35,000泰銖的補貼。二是電池容量為50千瓦時或以上的電動車,2024年可獲10萬泰銖補貼,2025年可獲7.5萬泰銖補貼,2026-2027年可獲得5萬泰銖補貼。三是2024-2027年,消費稅將從8%降至2%,2024年至2025年進口車的進口關稅上限為40%。四是2024-2027年,價格200-700萬泰銖電動車之消費稅將從8%降低至2%,但不會獲得補貼。

泰國為進一步促進電動車本地製造,EV3.5政策之目標,便是至2026年,在泰國的電動車廠進口一輛電動車需在本地生產兩輛,並於2027年提高至三輛。新政策不僅支持純電動車,還批准降低部分本土生產的混合動力電動車(HEV)及輕混合動力電動車(MHEV)的消費稅稅率,目的為進一步支持本土汽車企業。

四、油電車稅務優惠

泰國投資委員會希望透過激勵措施支持泰國汽車產業轉型,朝向汽車電氣化及整體供應鏈的發展。激勵措施是對同時具備內燃機及電池的車款,其車廠的消費稅將依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6%-9%,如果車廠在2024-2027年間的投資金額達到30億泰銖,從2028年起則適用固定消費稅,取消原定每兩年增加2%的稅率規定。

此外,汽車廠還得確保油電車必須使用在泰國生產或組裝的重要零部件,包括自2026年起必須使用泰國生產的電池,2028年起其他重要零部件也必須是泰國生產的。再者,車輛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超過每公里120克,必須配備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目前在泰國生產油電車的車廠中,有豐田、本田、三菱、日產四家日本廠;長城汽車、上汽名爵、奇瑞三家中國廠。這些公司在第一年必須在本地生產相當於銷售量100%的電動車,以抵消進口。如果公司在第二年未能達到本地製造要求,則必須生產銷售量的1.5倍。

五、鼓勵本土企業之獎勵措施

在泰國,無論是新的項目還是現有的零部件製造商,只要轉型為合資企業,並在2025年底前申請,都有資格享受額外兩年的稅收豁免(稅收豁免期上限為八年)。新的合資企業必須在汽車零部件製造方面投資至少一億泰銖(約282萬美元),並由泰國和外國公司組成,其中泰國公司必須至少擁有60%的股權,並提供該合資企業至少30%的註冊資本。

其次,泰國政府不僅在電動車製造、充電樁方面提供獎勵措施,也針對電池生產提出獎勵計劃。泰國能源部預計投入高達240億泰銖,鼓勵國產電動車電池生產,電池製造商可依產量規模獲每kWh400至600或600-800泰銖的補助。

第三,政府各項政策的大力支持使泰國成為東南亞電動車製造樞紐,這些政策全面激勵了電動車供應鏈以及消費者。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為所有類型電動車生產提供了3-11年不等的免稅期。最重要的是,投資促進委員會還為電動汽車相關基礎設施,特別是充電站提供投資獎勵,加速國內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

第四,泰國EA集團是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正準備生產電動車,建設其配套的基礎設施。這家公司正在銷售電動巴士及電動船,並正在建設最大的充電站。同時,EA集團入主台灣有量科技,運用其出色的鋰高分子電池及系統等技術,在泰國設立電池廠,設置年產100萬瓩小時(1GWh)的電池廠。一方面規劃推出自有電動車品牌,瞄準一般消費者,以平價版本搶攻市場。另一方面也布局曼谷的電動巴士、渡輪等運具商機。

最後,泰國當地零部件廠商與中國汽車廠商的關係正在拉近。大企業AAPICO等已開始向比亞迪和其他中國大型車企供應主要零部件。比亞迪在泰國生產的多款車型都採用了AAPICO的零部件,比如小型純電動汽車「海豚」等。AAPICO預計未來五年合併銷售額將增長三成。

六、泰國政府鼓勵外資投資電動車

為吸引電動車相關業者投資,泰國政府推出一系列獎勵措施,也引來跨國大廠的積極響應。日本日產計劃在泰國增加油電混合車的產量,南韓現代也宣布擴建純電車生產線,再投資10億泰銖。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進一步公布新稅務減免計劃,鼓勵跨國合資公司生產車用零組件、電池組裝設施,強化電動車產業鏈。

走低價策略的中國車廠大舉進軍泰國後,徹底改變以日系車為主的市場,日產在當地的服務據點明顯減少。但在2024年電動車銷量拉抬下,年市占率能回升至3%,總銷量達到64-65萬輛。泰國政府表示,日本主要電動車製造商將在未來五年內向泰國投資1,500億泰銖,同時大力支持電動車在地製造。

比亞迪2022年進入泰國市場,之後迅速發展。在2023年在泰國售出的約76,000輛電動車中,比亞迪汽車便占四成,位居第一。

除了比亞迪,還有近10家中國廠商投入,正在搶奪日系車在泰國的市場。2023年中國車在泰國的市占率為11%,是2019年的五倍,而日本車的市占率則從2019年的90%降至2023年的78%。目前不僅比亞迪在泰國的山廠將正式投產,長城汽車、上海汽車集團旗下的MG、廣州汽車集團、重慶長安汽車等都在泰國當地生產。

相較於中國電動車企業的發展,日本車企的競爭力下降。雖然豐田已開始生產純電動皮卡,但僅限於少量供驗證的生產。本田也在生產SUV型純電動汽車,但產能有限,仍以汽油車為主。而鈴木和速霸陸已決定關閉泰國工廠,退出了生產競賽。

除了日韓及中國電動車投資外,其他如泰國BMW集團考慮在羅勇府打造電池廠,以支持BMW電動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s)的銷售,BMW目前在羅勇府有一家汽車生產廠,生產用於插電式混和動力車的電池系統。BMW投資泰國也將成為中國、匈牙利之後的海外生產電動車的第三個國家。

七、代結語:逐漸提升對中國依賴

燃油車的時代即將消失,而日系車廠在泰國汽車市場占有的絕對主導地位也將動搖,特別是隨著電動車轉型發展衝擊下,以及在泰國政府提供補助、稅賦優惠政策措施下,不僅推動了泰國電動車的發展,同時也讓中國電動車出口到泰國市場,甚至逐漸主導泰國電動車製造的發展,也將改變日系車獨占泰國汽車產業的地位。

儘管當前泰國電動車市場低迷,但未來之成長潛力與優勢仍被看好。以目前外資在泰國投資電動車情況來看,中國車廠處於領先地位,由於美國對中國電動車進口課徵100%關稅,加速中國電動車海外設廠布局。而泰國是中國在東協的製造基地,也是中國加一、避開美國關稅下的最佳投資地,又可以進軍海外市場。同時,未來泰國電動車市場將快速成長,預計2028年市場規模將達13.4億美元,至2028年成長率將達5.05%。

總之,泰國是否會成為東南亞領先的電動車市場,成為發展製造電動車產業的區域重鎮,都將成為泰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