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生夢死的歐盟走向何方?
醉生夢死的歐盟走向何方?
打了三年的俄烏戰爭,川普上任後立刻有了轉折,他以強國霸權之姿先與普京熱線洽談,接著公開邀請普京參加6月15-17在加拿大亞伯他省舉行的G7峰會。之後,川普約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到白宮「捺指印簽約」,雖然澤連斯基的白宮之約最後被公然羞辱畫下句點,但數周後在沙特阿拉伯調解下,兩國代表團在沙國會面,烏克蘭簽下了俄烏停戰30天的同意書,普京在全球關注下姍姍出場,他和川普的協議相當模糊,再為戰局添增了變數。無論如何,兩造三方都站上了擂台,有著或多或少的發言權,唯獨歐盟被遺忘了,或者更冷酷的用詞,根本被排除在外了。
「在這夢醒時分,才發現原來在這盤局裡,人家根本不把歐洲放在眼裡。」今年2月初,當川普出手介入俄烏戰爭調停時,前法國總理德維勒班(Dominique De Villepin)就嗅出了「歐洲出局」的窘境。回首2003年,德維勒班擔任法國外交部長,他曾經在聯合國義正辭嚴反對美國進軍伊拉克,大聲向美國說「不」,引起國際關注,當時的法國與歐盟都有足夠的實力向美國叫板。20年過去了,國際情勢鉅變,現在不僅被川普狠狠甩在一旁,還得提防俄羅斯的威脅。曾幾何時,法國和歐盟把俄羅斯當作威脅了。
當澤連斯基被川普修理一頓後,整個歐盟大地震,態勢很明顯,川普正在向普京招手,美俄兩強不斷地秀肌肉,這個世界又回到比拳頭的時代了。歐盟召開緊急會議後宣布將增加8,000億歐元的軍事防衛預算,換句話說,歐洲要硬起來重新武裝。歐洲的輿論反應其實是很悲觀的;歐洲解除武裝30年了,你怎麼拚得過天天整軍經武的俄羅斯?歐盟過半數國家都向美國買武器,德國、義大利都跟美國買F35匿蹤戰機,軍火主控權操在美國手中,還談甚麼安全防衛主體性?
夢醒時分,悔不當初。話說從頭,上個世紀歐洲未能建立強大軍事力量,法國難辭其咎:回顧1950年代初期,以法國為首的西歐國家本有計畫建立一支歐洲軍隊共同防禦,但是這個計畫在1954年被法國國民議會否決了,其理由表面上是因當時最大反對勢力社會黨認為戰後百廢待興,應該以內政優先,同時要增加社會預算的支出,況且歷經數年戰火摧殘,人民需要休養生息,厭戰惡武。而一個更深層的理由是法國不願見到西德重新武裝,沒有人喜歡身邊有個軍備強大的鄰國,這樣的西德肯定是法國的夢魘。而同時遠離歐陸的英國一心只求復甦,還要處理諸多殖民地紛紛獨立的問題,也不願參與歐洲建軍計畫,英國更需要自己擁有獨立自主的強大軍隊。
歐洲建軍計畫胎死腹中,促使美國在西德部署30萬大軍以防範柏林圍牆另一邊的蘇聯集團,最終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軍事架構取代了歐洲建軍計畫。冷戰時期,西歐國家依其地理地緣政治、國內經濟和各自的利益,自行加強國防安全實力,直到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可謂起於柏林終於柏林。蘇聯集團瓦解後,整個西方世界走出了北極熊威脅的陰影。本世紀初,當原蘇聯附庸國一一加入歐盟後,歐盟成為龐大的區域經濟體,居民與貨物自由流通,出現經濟共榮、多元文化和諧相處的景況,遠遠勝過軍事防衛,況且歐盟國家多為北約會員國,軍備無須重複。冷戰結束、華沙公約解除,致使歐洲「解除武裝30年」。
德國統一後力求以經濟發展成為歐盟龍頭,默克爾(Angela Merkel)從2005-2021年擔任德國聯邦總理,在任16年期間與普京建立了良好關係,就近購買俄羅斯的原物料和能源產品,不僅價美物廉還能協助俄羅斯經濟復甦,默克爾在任期間多方滿足俄羅斯的外交需求,拉近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的關係,用以補償納粹德國在俄羅斯所造成的歷史傷痕與債務,德國所挹注的種種資源帶給俄羅斯壯大的能量。
法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惡劣,從冷戰時期戴高樂總統的外交獨立政策就偏離了美國的主導,到了本世紀法國的政要不乏與克里姆林宮交好,以獲取經濟和政治利益。要嘛,開金融顧問公司在歐盟為俄羅斯財團遊說,要嘛,率領法國企業至俄羅斯投資或替俄羅斯招商。克里姆林宮方面的回報除了財物外,在選舉時透過政治獻金或網路媒體回饋親俄法國政要,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初期,法國反對經濟制裁俄羅斯的政治人物不分左右黨派。
2014年俄羅斯佔領烏東地區和克里米亞島時,歐盟毫無作為,顯見德、法與克里姆林宮當局多年來用利益堆砌的「深厚友誼」,同時也隱約顯露歐盟的軍事防衛能量薄弱,無法扮演仲裁角色。當時的歐盟主席是盧森堡前總理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他於2015年提出建立歐洲軍隊的計畫,然此刻正值英國開始脫歐,歐盟的關注集中在處理相關的法案與時程,歐洲的武裝部隊規模依舊無法成軍。
俄羅斯揮軍烏克蘭前夕山雨欲來,法國總統馬克宏多次前往克里姆林宮和普京會面,試圖展現其在國際政治外交的影響力,然而普京早已看破手腳,外交禮數之外,對歐盟龍頭毫無顧忌。川普在全世界的注目下,表面上修理了澤連斯基,其實是打了歐盟幾個巴掌並且警告丟包,川普藉此告訴歐盟「自己的國家自己救」,休想老躲避在白頭鷹的羽翼下。歐洲著實受到驚嚇,馬克宏隨即在電視發表公開演講,鄭重聲明法國和歐盟都會以軍事力量支持烏克蘭,他再三強調,俄羅斯眼前是歐洲國家的重大威脅,俄羅斯軍隊毫不尊重國際法,以其軍事武力任意侵犯、佔領烏克蘭領土,殺害百姓,帶給周邊國家極大威脅。談到歐洲的安全防衛時,馬克宏話鋒一轉,他說:「法國有足夠的核威懾,可以保護歐洲盟友,必要時歐洲盟國都能進入法國的核子保護傘。」
馬克宏的演講用意並非安撫民心,不過向普京宣示,歐盟也不是吃素的,尤其是法國所擁有的核彈頭雖然遠遜於俄羅斯與美國,但與中國相近,排名世界第四,普京先生可別忘了法國的軍火工業和航太工業都相當先進。說到做到,法國的幻象戰機立刻就加入了烏克蘭的空防戰隊,馬克宏並邀請30個國家的參謀總長到巴黎,召開一項重要的安全防衛會議,這其中還包含了加拿大和南韓的軍事高層,獨漏美國軍事代表。馬克宏的核威懾宣告並沒有嚇到普京,烏俄戰爭進行不久美國與歐盟提供軍援給烏克蘭時,普京也以核威懾警告歐美國家。
普京很快就回應馬克宏的宣告,克里姆林宮的主人提醒法蘭西的領導人,別忘了拿破崙征戰俄羅斯的下場,歷史殷鑑不遠!法國當然不會去打俄羅斯,而真正感受到俄羅斯威脅的也不是法國人,處在北極熊陰影下的是波羅的海三小國和波蘭。
雖然不在俄羅斯的邊界線上,德國因歷史因素對俄羅斯的崛起從未掉以輕心,在軍備競賽的路上向來低調,俄烏戰爭三年,迫使德國增加了可觀的國防預算,不僅如此,德國剛和美國簽訂購買120枚PAC3MSE愛國者飛彈,預計2029年全部交貨。歐洲軍事專家認為,德國採購這批飛彈不僅可保障其空防,同時也保障了部分的北約會員國的領空。德國向美國採購大量先進軍火,並逐年增加兵員,德國政府宣布增加1,000億歐元強化國防轉型,儼然在軍備競爭路上跟法國互別苗頭,甚至想要超越法國成為歐洲的軍事強權。
然而德法兩國的軍事戰略差異極大,德國仍將其戰略定位在歐洲範圍之內,反觀法國則極為廣泛,歐洲之外,法國長期在非洲甚至亞太地區進行軍事部署,法國的作戰能力強,在歐洲防衛事務上居領導地位,也說明在這軍事掛帥時刻,馬克宏何以當仁不讓要當歐盟龍頭。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的參與,去年7月才擔任總理的工黨黨魁斯塔默(Keir Starmer)似乎打破了英美大西洋聯盟的傳統,也超越英國脫歐後與歐洲大陸的疏離關係,英國是實力堅強的北約會員國,由於白宮與克里姆林宮的關係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導致英國靠向了歐洲大陸,對烏克蘭的軍援更加積極,義大利極右派總理被視為親美派,但卻站在全力支援烏克蘭的立場。
政治光譜上,歐盟國家「意識型態」差異極大,面對俄羅斯的侵略倒還能團結一致,由馬克宏帶隊和美俄喊話,歐盟方面也積極拉攏印度等國家壯大聲勢。面對美國囂張蠻橫,俄羅斯好勇鬥狠,法國的軍事專家說,今日的美國沒有冷戰時期強大,俄羅斯也不是蘇聯老大哥,歐洲不可洩氣。
1992年,美國學者福山出版《歷史終結與最後一人》,認為人類歷史的前進和意識型態的鬥爭都隨冷戰而告結束,自由民主將和資本主義定於一尊,換句話說,最終的勝利屬於「資本主義陣營」。而福山的老師杭廷頓則於1996年出版《文明的衝突與世界次序的重建》,指出全球化時代的衝突是不同文明間的衝突,特別強調基督教、儒教與伊斯蘭教因彼此間的差異帶來的衝突,甚至戰爭。這兩本著作都是冷戰結束後,西方具代表性的政治經濟論著,回顧過去30年的世界局勢,全球化加速資本集中,形成全球南方和北方兩個世界,而西方國家以反恐之名傾全力動員的「伊斯蘭仇視」似乎是接受了這師徒倆的「教導」。
然而,隨著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加上川普捲土重來的2.0,發動全球規模的商業戰,加碼關稅,漫天開價,還要購買格陵蘭、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控權,揚言併吞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州,川普雖然沒有派軍去侵占他國領土,同樣是以霸權擴張為首要,亂揮王八拳。川普以烏克蘭的稀土礦權綁停戰的「和平協約」,說穿了就是黑幫勒索強收「保護費」,還踹了同為「民主自由」陣營的歐盟一腳,不准歐盟小弟張聲。
當前的國際局勢完全顛覆了杭亭頓和福山的理論,完全背離了西方所謂民主自由價值,也丟棄了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說到底就是「看誰的拳頭硬」!然而就在他們一心重演當年全球掠奪殖民地的一幕時,不遠的東方出現了一個差點被這幫殖民強盜瓜分的國家,經過百年生聚教訓,她2024年底展示的「拳頭」已向這幫殖民強盜發出最強音:試試!◆
社論
歐洲何處去
中美關係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原鄉人的故事與連載
編後與新聞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