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向高樓撞曉鐘

從「區桂芝:我是中國人」說起

吳昆財
(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


繼在2023年年底因為一句「108課綱是無恥的課綱」,可謂成為全球華人中最為火紅的高中國文老師區桂芝,在2025年仲春之際,又再度成為全球華人最為人矚目的焦點,原因只是在於日前,區老師接受了大陸央視的訪問。受訪當中,她對賴清德的兩岸政策,視對岸為境外敵對勢力,提出批判。區老師並且公開表示:她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從此之後,區老師遭受來自民進黨以黨、政、軍、媒,進行鋪天蓋地的攻擊,幾乎以全黨全力圍毆一位手無寸鐵的高中女老師,甚至還動用了所謂北一女校友的側翼,試圖摧毀區老師的人設,並將之逐出校園。

不過,老天有眼,有道是公道自在人心,當區老師挺身毫不畏懼,捍衛自己的信仰價值,和自身的權益和言論自由,力抗這股暗黑力量之際,社會大眾並不沈默,任令執政黨胡作非為地欺負一位優秀的老師,紛紛跳出來,以不同的方式聲援區老師。讓原本意圖透過攻擊區老師,渲染抗中保台的老戲碼,以便強化大罷免國民黨籍立委的策略,遭受空前的阻力。 平心而言,綜觀這次區桂芝老師堅持我是中國人,捍衛言論自由,能夠激盪出自四面八方的支持力量,從而創造出來的「區桂芝現象」,以下,我們先試從中國一語所包含的三項身分認同論述。

文化、國族、政治認同

一、文化認同:眾所周知,區桂芝乃是一位國文老師,一生從事中文教育,長期沈浸在中國文學之中,自是以中國文化為終極認同,乃屬自然之事。試想,若區老師一方面拒絕中國文化的認同,卻另一方面以中國文學為職業,最後豈有不產生精神分裂之虞?若是全盤否定中國文化的認同,難道不會造成弒父戀母的「伊底帕斯情結」。就吾人的判斷,以區老師的文化認同與情操,此屬絕不可能之事。

二、國族的認同:如同區老師再三陳述,她的母親回鄉定居於大陸,她的家人若不是在大陸,就在香港和台灣,所以她的國族認同自然而然是中國人的認同,退而言之,如果在國族的認同上,區桂芝不選擇中國,而決定只當台灣人,則她要如何面對住在對岸的老母親,以及區氏列祖列宗?其實就台灣大歷史省思,以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台灣人無論閩南、客家或者外省族群的血源,都是源自於大陸,所差異者只是先來後到而已。台灣文化的內涵99%與大陸是重複的。所以就在日據時期的台灣,仍有許多人是認同大陸為祖國,為此,發生了1936年時,霧峰林獻堂先生,曾稱中國為祖國,竟遭受一些由日本人所唆使的流氓,在台中公然掌摑羞辱他,此即為後來名噪一時,人稱的「祖國事件」。

三、政治認同:區桂芝再三言明,她的國家主張與認同,乃是遵照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和相關法律。眾所皆知,依照現行憲法規定,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的憲法,包括大陸與台灣,都屬於中華民國的固有領土,而中華民國自來即可簡稱為中國,並不因為大陸也主張中國,而失去了代表中國的正統與合法性質。另外,其相關法律,例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也明白規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區老師觸動民進黨的台獨神主牌

再者,從言論自由以及適法性,分析區桂芝接受央視訪問,和我是中國人的主張。

一、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十一條規定:「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所以,在現行憲法的保障,區桂芝老師當然有言論自由。

二、有人認為區桂芝為現職軍公教人員,必須遵守《公務員服務法》的相關規範。但根據民國81年司法院釋字第308號釋字文解釋:「公立學校聘任之教師不屬於公務員服務法第24條所稱之公務員。」所以,區老師目前僅為公立高中的國文教師,也不具有公務員身分。準此,她自不必受限於公務員的各項限制。

三、目前,現行的法令亦無限制台灣民眾不得接受大陸央視以及其他公營電視台的訪問。

總之,基於上述的中國三項身分認同與言論自由省視,區桂芝的行為,若是置於過去二十多年以來的台灣社會,必然不會受到官方的質疑與打壓。問題是出在政治暗黑勢力儼然已經凌駕於中國認同和言論自由之上。亦即在2025年台灣當下的社會與政治脈絡裡,由執政的賴清德和民進黨團隊,正以國家力量全面性建構一套去中化的統治理論與基礎。但正如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的《想像的共同體》理論指出,民族認同依賴敘事建構。很不幸的,正值此時,區桂芝犯下了政治不正確,觸動了民進黨台獨認同的敏感神經。他們認為區桂芝中國認同的敘事,以及諸多的行動,例如接受「境外敵對勢力」所屬媒體的專訪,可被視為是強化台灣人民的「中國」認同,從而破壞了台獨的進程。區桂芝這種離經叛道,並且偏離台獨意識的行為,當然不能見容於當道者,因此動用國家機器,企圖打倒區老師。

就當民進黨藉由趨近於法西斯,或「類法西斯」手段,對區桂芝展開無情且全面攻擊時,她並沒有因此退縮、屈服於威權力量。相反的,區老師依然挺直腰桿,選擇正面對決惡勢力,如同她自己所言:「獨向高樓撞曉鐘,不信人間耳盡聾」,以此做為自勉。

受到傳統儒家洗禮的區桂芝,抱持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無畏精神,面對四面八方的侵襲,她尚以詩自況:「滔滔逆潮洶湧久,泅泳狂濤本艱難。若做隨波逐浪客,怎生安穩過餘年。我自將心比明月,漫漫長夜不忍眠。」這是一種「我願將心化明月,照君車馬渡關河」的士大夫家國情懷。可是正如區桂芝大學同學捎給她的一句話:「浪前易碎莫衝撞,留得青山報親恩。」委婉提醒區老師,處於狂惡的時代裡,必須持盈保泰。

「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總之,從中國認同和言論自由,我們絕對力挺區老師。但是美好的一仗,區桂芝以一位弱女子之力,已為台灣人民做出了最大的奉獻,日後足以載入國族史冊。《易經‧明夷卦》六五爻指出:「箕子之明夷,利貞。」《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箕子之明不可息,區老師之明亦不可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