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為何要承認巴勒斯坦國?
馬克宏為何要承認巴勒斯坦國?
法國總統馬克宏4月初赴埃及訪問,他數度公開表明法國可望於今年6月承認巴勒斯坦國家。馬克宏也強烈要求以色列停火,譴責內塔尼亞胡在加沙地區進行的種族清洗是違反人道罪行。向來支持以色列的法國突然間外交政策大轉彎,難道歐洲的風向變了?馬克宏的起手式是衝著川普來的嗎?
馬克宏為何選擇6月承認巴勒斯坦國?為何不立刻承認以阻止以色列的攻擊呢?其中充滿了政治折衝與考量。巴黎當局說明今年6月聯合國大會時,馬克宏將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薩勒曼在共同主持的大會上,宣佈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主權地位。事實上,這個計畫是由薩勒曼主動邀請馬克宏,選在聯合國大會時程宣佈,除了作為法國的重大宣示外,更有呼召其他會員國跟進的目的。
馬克宏特別啟程至埃及與加沙邊境探望加沙難民,在要求以色列開放人道走廊,讓醫藥物資能進入加沙時,他數度哽咽訴說著加沙婦女小孩的悲慘境地:「他們的眼神已經不是痛苦可以形容了……」,當然,馬克宏不是直到現在才知道加沙人民的處境,國際法庭早已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定為違反人道罪行的「犯罪者」,聯合國秘書長和聯合國特派觀察員也多次宣稱以色列在加沙進行大規模有計畫的種族屠殺。但是法國總統的宣示有其象徵意義,馬克宏是首位到加沙邊境「人道探訪」的西方大國元首。他特別與埃及總統塞西、約旦國王阿布杜拉二世‧賓‧胡笙會談加沙人道救援與日後的重建計畫,在公開的宣示中更強調,不可將兩百多萬加沙人民「迫遷」至其他地方,此舉不僅違反國際人權宣言,更會導致中東地區的不穩定,以色列也不能豁免。
馬克宏的「反迫遷」宣示是針對川普和內塔尼亞胡來的;當馬克宏到加沙邊境訪問時,內塔尼亞胡到了白宮與川普會面,兩挺猶首領正商討著如何清空加沙走廊,然後以房地產建商和地方惡霸的視角,凝視冥想加沙絕佳的地理位置與可望帶來的財富。川普毫無顧忌地公開說,應該將濱海的加沙走廊重建為地中海另一邊的「蔚藍海岸」,地產開發商川普可不管世代居住在加沙的巴勒斯坦居民,眼裡只有川普家族的財富,只有帶著太陽眼鏡徜徉「蔚藍海岸」邊度假的超級富豪,地方惡霸內塔尼亞胡則期待白宮地產商出手協助,趕緊將那些寧死不肯離開的「釘子戶」趕盡殺絕。
做為當今西方老大,軍力遍及全球的霸主,要讓美國再度偉大而自己感覺更偉大的川普,究竟要怎麼「清空」加沙兩百多萬的巴勒斯坦人呢?川普說巴勒斯坦人可以到鄰近的阿拉伯國家呀!要不,就近安置在廣闊無人的西奈沙漠!我們在這裡真正見識到納粹與日本「皇軍」,這股席捲全球的法西斯將巴勒斯坦人視為非一般定義的人類,像螻蟻、像牲畜,任由川普與內塔尼亞胡踐踏、驅趕,自生自滅。這兩位就像上世紀的希特勒和日本軍閥頭子裕仁的當代版,不同的是,空襲、先進武器取代了納粹的毒氣室與日軍的武士刀,被害的猶太人化身為加害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藉著斷水斷電,藉著阻礙醫藥與物資的輸送,一副不滅絕加沙的巴勒斯坦人不罷休,老弱婦孺,一視同「畜」。相對希特勒、裕仁,他們誠可謂「青出於藍勝於藍」,認定非我族類都該清理淨盡。極右法西斯意識結合新自由主義價值,是人類歷史的至暗時刻。
上個世紀末,代表以色列簽署奧斯陸條約的前以色列總理拉賓也曾在非公開場合脫口而出「真希望加沙居民人間蒸發。」1948年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被以色列軍隊強制驅逐,不得不暫住在加沙走廊的難民營裡,為了重返家鄉他們等待了78年,幾乎歷經了三、四個世代。難民營的人口增加了,他們只能在加沙走廊安頓成為加沙人,儘管加沙有著美麗的地中海,但全被以色列軍隊封鎖,沒有人能靠進海邊,以色列在加沙邊上築起了高強,居民進出不得,把整個加沙走廊圍成一座透天監獄。內塔尼亞胡可說成了個「集大成」的希特勒。
78年來,在山姆大叔的軍、經援助下,以色列想方設法要趕盡加沙的居民,不斷地以擴張屯墾區壓迫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恨不得巴勒斯坦人在他們眼前消失。
當年希特勒也想方設法要把歐洲的猶太人趕出去,趕不走就送「奧斯威辛集中營」,今之以色列,則以尖端武器和封鎖,凌遲屠殺加沙的巴勒斯坦人,18個月來已經有超過五萬人死於以色列的空襲轟炸,其中大部分是老弱婦孺。至今內塔尼亞胡不罷休,川普不罷休,以色列與哈馬斯簽訂停火協議後,立刻撕毀協議,猛烈攻擊,這就讓法國總統有了和阿拉伯國家聯盟(LAS)合作的機會。
阿拉伯國家聯盟在以哈雙方簽署停火協議後,於今年3月4日召開重建加沙會議,巴勒斯坦總統,90歲的阿巴斯(Mahmoud Abbas)與會。會上提出了短期的中繼屋安置與長期的重建計畫,阿拉伯半島的石油國家承諾重建的金援,前提是哈馬斯必須解除武裝,領導階層必須離開加沙。加沙重建計畫雖由阿拉伯國家主導,但須將整個巴勒斯坦的議題「全球化」,尤其需要西方強權參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薩勒曼乃邀請馬克宏藉6月聯合國召開大會時,以承認巴勒斯坦的主權地位來遏止以色列侵略,馬克宏在埃及也提出了加沙重建後由巴勒斯坦人民決定他們自己的政府人選,馬克宏重申哈馬斯成員不會在政府領導階層。
的確。哈馬斯的存在是以色列眼前的威脅,但是哈馬斯的壯大不也是以色列肆無忌殫轟炸炸出來的嗎?2005年底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第一次立法選舉時,哈馬斯組織以73%的得票率擊敗阿巴斯政權,震驚國際,此後巴勒斯坦分裂,哈馬斯治理加沙地區,阿巴斯所率領的法塔赫黨治理轄區在約旦河西岸,阿巴斯也接任阿拉法特成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主席,法塔赫黨有不少貪汙腐敗盜用國際援助的案例,其領導威信備受質疑。哈馬斯的崛起使得以色列寢食難安,加緊對加沙的轟炸,近20年來加沙人飽受空襲之苦,一位台灣國際人道組織志工到過加沙之後得到個結論:「如果我是加沙人的話,我也會成為哈馬斯!」抵抗是唯一的出路!
自2023年10月反擊以色列後,哈馬斯的領導群幾乎都被以色列的摩薩德鎖定獵殺,但新的領導群立刻接任,儘管軍事情勢不利又面對猶太資本集團掌控的西方輿論圍剿,哈馬斯仍在加沙的地道裡頑強抵抗,為了爭取籌碼,哈馬斯在卡達和黎巴嫩的國際談判團隊,仍在為釋放人質,為不解除武裝折衝奮戰。針對重建加沙的前題流放哈馬斯,歐洲的中東問題專家共同的質疑是:除了哈馬斯,放眼巴勒斯坦還有誰能治理加沙呢?世事多變,哈馬斯的未來無人能預料,而可預見的是如果以色列的擴張和壓迫不停止的話,巴勒斯坦人的抵抗運動將持續進行。就算瓦解了哈馬斯,還是會有帶領抵抗的新世代崛起。
馬克宏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表態,有幾個面向值得觀察。首先是法國外交政策大轉折。法國自第五共和以來,在以巴問題上向來親以色列,除了因二次大戰期間維琪政權成為納粹幫兇,逮捕運送猶太人至集中營,友好與容忍有彌補過錯意味之外,美歐西方世界將以色列納入陣營,面對阿拉伯世界的策略亦不可忽視。杭亭頓所謂「文明的衝突」為西方的防堵策略做了註腳。同時,法國的猶太勢力龐大財源雄厚,足以影響選舉,最著名的是法國猶太團體代表委員會(CRIF),這個原創於1944年的猶太人組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蓬勃發展,CRIF意識型態保守,任何不利以色列的言論都會被他們冠上「反猶大帽子」。因其政治影響力大,因此該組織每年舉辦年會時,幾乎所有的法國政治人物都會參加,總統一定到場。
CRIF被視為以色列在法國與歐盟的遊說團體,其保守偏激言論備受爭議,最近的爭議是該團體嚴厲抨擊聯合國特派至巴勒斯坦地區的觀察員阿爾巴尼斯(Francesca Albanese)為「反猶主義」,因為其報告寫著「我控訴,以色列正在對加沙進行種族清洗」,這位聯合國的觀察員則直指CRIF無恥至極。正因為法國的猶太遊說團體影響力大,以致這18個月以來法國主流媒體幾乎一面倒向以色列,連向來被視為客觀的《世界報》也一味抨擊哈馬斯的恐怖行動殘忍野蠻,而只要有人以漫畫譏諷內塔尼亞胡,《世界報》就以社論歇斯底里回擊。
馬克宏承認巴勒斯坦無疑狠狠打了CRIF(不說他的金主)一巴掌。事實上,自上個世紀80年代密特朗總統以來,無論阿拉法特指揮的抗暴行動或哈馬斯的敵對衝突,法國元首一定先強調維護以色列的安全,然後再「同情」巴勒斯坦的處境,接著呼籲以色列開放「人道走廊」以便運送人道物資。馬克宏是第一個公開譴責以色列罪行的法國總統,如此重大的轉向,完全顛覆法國的外交傳統,法國社會雖感驚訝,倒也給予肯定。
馬克宏結盟阿拉伯國家,顯然要與美國壁壘分明,在國際外交上與華盛頓分庭抗禮,重塑法蘭西大國形象,如此的態勢因川普上任後拉攏普京,羞辱澤連斯基,在俄烏戰爭立場上「背叛西方盟友」,而川普自視「萬獸之王」,在「叢林」中動不動就拿關稅恐嚇世界各國,更加深了美、法的對立。當然,加沙的人道災難和種族滅絕,也引發了意識型態上對抗極右派的國際風潮。
誠然,自1988年阿爾及利亞率先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主權後,至今有近150國家承認巴勒斯坦,中國更是在1988年11月就承認,東歐國家多半承認,自2023年10月以色列發動大規模轟炸後,愛爾蘭與西班牙也承認巴勒斯坦國。問題是這樣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卻經常遭到鄰國的壓迫屠殺,毫無「國家尊嚴」。川普上台後,天下一分為二,馬克宏起了帶頭作用,要讓巴勒斯坦國家挺立,不受侵犯,他勢必要尋求北京當局支持,才可能驅散這個世紀的法西斯妖風,人類才有望走向一個命運共同體。◆
社論
川普「解放日」
中國與世界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台省史事
編後與新聞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