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美國的朋友是致命的」

從尹錫悅遭罷免說起

李明
(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台北中華戰略學會理事)


一、前 言

南韓前總統尹錫悅去(2024)年12月3日意圖以戒嚴令逮捕在野黨國會議員,執政黨領導人,理由是國會運作受到在野黨杯葛,政府高級官員多人受到「惡意彈劾下台」,施政受盡干擾。照尹錫悅指令,執行戒嚴令官兵奉命可開槍阻擋執行公務人士。但戒嚴僅僅六小時後即經國會宣告取消。南韓國會再經兩次彈劾後,將尹錫悅以涉嫌「內亂罪」送至南韓憲法法院(憲法裁判所)等待判決。憲法法院歷經五週審理,做出尹錫悅罷免案過關判決。

「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 但做美國的朋友是致命的。」美國前總統拜登的「朋友」尹錫悅,在世人面前又一次驗證了季辛吉這句名言,儘管尹致的命是政治生命。

過去數月,南韓政局紛紛擾擾,支持尹錫悅與反對他的民眾在各地都舉辦多次大型示威,首都尤其對立嚴重。憲法法院周圍,已成激烈亂鬥場,兩派人馬揮舞旗幟和標語,隔著警察以擴音器彼此憤怒叫囂。4月4日的首爾,當局出動14,000名警察維安,才避免又一場暴動。

尹錫悅出入憲法法庭,先是抗拒法官訊問,後又不得不接受最後的裁決,在發表一份對國民聲明之後黯然下台。南韓國難方殷,美國總統川普在4月初展開經貿大動作。為消除美國貿易逆差,減少美國國債,同時圍堵中國,最終建立有利美國的經貿秩序,他對全球揮舞「對等關稅」大棒。經濟和安全高度依賴美國的南韓,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內部動盪與外來重壓交織形成嚴重挑戰。

二、尹錫悅的「警告式戒嚴」

尹錫悅在憲法法庭答辯時主張,在野黨議員在總數300個議席的國會擁有192席多數,他們仗著人數優勢,「肆無忌憚地」彈劾部會首長在內的22名官員,並刪除政府預算導致施政癱瘓,加上過去兩次國會選舉所存在之舞弊必須釐清,他發布的純屬「警告式戒嚴」。

南韓憲法法庭原有九位大法官,代理總統韓惪洙努力補到八位,八位大法官以六位同意即為通過。此次審理,八位大法官一致同意罷免尹錫悅。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讀判決:「2025年預算案,對於執行2024年預算時、和宣布戒嚴當時的狀況並無任何影響。國會發動的彈劾追溯案、立法與審議預算案等職權行使,都不能視為可以發布戒嚴的重大危機狀況」,他強烈指責尹錫悅的戒嚴,予以反駁。

尹錫悅所稱「選舉舞弊」,文炯培表示「中央選舉委員會在第22屆國會議員選舉之前,已發表過對大部分保安脆弱採取處置、對事前投票與郵寄選票的票箱保管場所,都設置監視器採24小時公開,開票也採人工手動記票,因此對被告尹錫悅的主張,不能視為恰當。」

對尹錫悅多次致電政府國安高層要求逮捕國會議員,憲法法院認定,此行為業已侵犯政黨活動自由與司法權獨立。關於尹錫悅的罪責,為「妨害國會執行憲法職權,否定國民主權與民主;投入兵力要求中央選舉委員會展開扣押搜索,無視憲法規定的統治機構,戒嚴令已廣泛侵犯國民主權」。

判決最後稱「法官認定,尹錫悅已侵犯法治國家原理,基本權與憲法秩序,並對民主韓國的安定造成嚴重危害;而就守護憲法的觀點,尹錫悅的行為已嚴重違法;並背叛國民信任。」因此宣告「罷免被告總統尹錫悅」。

南韓憲法規定,總統因故出缺,必須在60天內重新選舉總統,因此南韓必須在6月3日前舉行大選。韓惪洙已宣布4月14日為公告選舉投票日,5月10日左右完成候選人登記。

2022年5月南韓總統大選,代表國民力量黨的尹錫悅與共同民主黨的李在明,最後差距不到0.73%,在全國範圍內以不到25萬票差距,尹錫悅獲得勝選。尹下台後,保守和自由陣營候選人將再次激烈廝殺,韓國社會氣氛詭譎。

三、南韓政治空窗無力與美折衝

尹錫悅下台後,共同民主黨政治人物意氣風發,共同民主黨領袖李在明躊躇滿志,民意支持度有說34%、有說高達49.5%;無論如何,他的勝選機率較高。然而李在明另有隱憂,他先前曾遭檢察機關以違反公職選舉法被判一審有罪,二審無罪,檢察官不服將上訴至最高法院。若李被判刑,則失去參選資格。一般認為今年內李在明案將來不及宣判,他倘若獲得勝選,刑事案件得免起訴。

其他的可能參選對手,對李在明均不具威脅。如現任勞動部長金文秀的支持率僅9%、國民力量黨前任黨魁韓東勳也僅有5%支持度。不過,保守陣營也有其他挑戰者,如首爾市長吳世勳、大邱市長洪準杓、前候選人安哲秀等人都可能披掛戰袍;另共同民主黨籍京畿道知事金東兌、全羅道知事今瑛錄、前國務總理金富謙等人,均可能參加角逐。

共同民主黨為總統選舉已在4月17日舉行首次政見辯論。李在明和京畿道知事金東兌、前慶尚道知事金慶洙等表達對總統職位的熱中。李在明力主嚴肅追究尹錫悅再發布戒嚴令時的作為和影響,認為不應輕縱。李在明又主張,倘若他當選總統將修法,除南韓受到外國侵略之外,不得宣布戒嚴令。對是否應將總統府從首爾龍山區搬回青瓦台,李在明認為並非是急務。金東兌則主張改善現有法律,針對過去曾涉入刑事訴訟的總統,不應享有後任總統給予的特赦待遇。金慶洙則主張立即遷移現有在國防部的總統府,因其在外力攻擊時極為脆弱,成為優先遭到攻擊的對象。

川普宣布4月2日為「解放日」,當天針對許多國家宣布「對等關稅」,其中針對南韓稅率25%,南韓國內產業、對外貿易、投資信心、股市匯市皆陷入一片愁雲慘霧。

早在3月5日,川普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發表演說時就批評南韓和其他國家對美國課徵高關稅「非常不公平」。川普說南韓對美國產品課徵的平均關稅是美國對韓國的四倍。南韓政府透過產業通商資源部官員向美方解釋未果。

為因應嚴峻的經濟衝擊,南韓代總統韓惪洙在隔天召開經濟安全戰略工作組會議,指示相關部門與美溝通,與南韓企業界研究如何扶持汽車等韓方最重要的產業。南韓貿易協會指出,去年南韓對美出口額比前年增長10.4%,達1,278億美元,對美貿易順差557億美元。

2007年南韓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對大部分美國進口商品免徵關稅。南韓政府表示,2024年南韓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平均僅0.79%。儘管如此,川普仍指控南韓「操縱匯率,設置貿易壁壘,對美有50%關稅稅率,說什麼現在對韓的25%稅率,已「打五折」了。

韓惪洙表示,全球關稅戰已成既定事實,南韓只有接受,並全力以赴克服危機。韓惪洙指示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官安德根,與企業界一同應對美國關稅措施,指出必須積極與美方溝通協商,同時為南韓汽車等受影響較大的企業制定扶持政策。

除了貿易逆差,美國在意南韓禁止30月齡美牛進口,美方認為是「貿易壁壘」,要南韓修正,南韓的畜牧產業則表示為了生計不排除激烈抗爭,南韓政府面臨兩難。

四、川普推倒駐韓美軍費用分攤協議

另有一個駐韓美軍的問題。韓、美對美軍駐韓基地「防衛費」的分攤,韓方遲遲末予解決,美方極感不耐。4月9日川普宣告推遲施行對等關稅90天,暫將稅率維持在10%,但他表示將把駐韓美軍的防衛費分擔問題與關稅、貿易議題「綁在一起」。

川普第一任期內曾要南韓將防衛費由原先的每年10億美元增加到50億美元,南韓沒有應允。4月9日,川普要求南韓應為駐韓美軍每年支付100億美元。

美、韓雙方去年4月起經八輪談判,11月在首爾簽訂防衛費分擔特別協定,有效期2026-2030年,據此,南韓2026年承擔1.5192兆韓元,較2025年增加8.3%,之後每年增幅上限為5%。

韓惪洙曾與川普通過電話,他告訴韓國媒體,相較於報復,推動韓美同盟發展是更明智。韓惪洙強調以冷靜的態度與對方溝通,就南韓加大分攤防衛費而言,他說「等待我們的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協商過程」。

南韓金融監管機構亦呼籲企業及公營機構做好準備,提供受關稅衝擊的出口公司及其承包商流動性支援。監管機構宣布將推出總額達100兆韓元(約合680.8億美元)的市場穩定計劃,全力減緩「對等關稅」對南韓經濟的衝擊。

南韓產業通商部長官安德根指出,川普已同意美韓之間的新貿易協議,後續將由雙方最高層級的經貿官員負責細節談判。根據川普的說法,韓國很有可能在貿易逆差、造船業、阿拉斯加輸油管計畫與防衛費分擔等問題上給出一定讓步。川普說他與南韓談判,將不屬於貿易與關稅議題,「一次提案,一次解決」!

美國是南韓繼中國之後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南韓去年對美出口金額1,278億美元,成長11%,創下連七年來歷史新高。

南韓朝野面對川普對等關稅,起初壓力極大,大型企業如汽車、電子、科技、電池等產業惶惶不可終日,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毫無章法,胃口極大的談判對手川普。南韓政府回應的速度快速明確,力圖保障產業生存,再以密集外交和商務官員與美溝通。

川普宣告對等關稅施行延遲90天,給了南韓喘息的機會。不過,在野黨領袖李在明已經宣布角逐總統寶座,新任總統選舉日程逼近,保守和進步陣營敵對日益嚴重;現任的看守政府動輒得咎,反倒是川普政府好整以暇,對南韓予取予求。

五、結 語

尹錫悅遭到罷免,韓惪洙處事艱難,代理總理崔相穆瞻前顧後,卻必須竭力代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南韓近年出口遭遇各方競爭,出現疲軟趨勢,再遭川普的25%對等關稅,6月新總統上任前,都無法和川普就雙邊關係進行磋商,南韓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

尹錫悅的戒嚴令,將南韓社會分裂成保守與進步兩陣營,彼此殺紅了眼,已毫無互信可言。這段期間,南韓群龍無首,看守政府底氣不足,川普對南韓漫天叫價,南韓無力抵抗,嚐到權力真空之下,對外談判的艱辛,更何況面對的是前言不顧後語,反覆無常的川普。

只有在6月3日新一輪總統補選後,南韓政局才能「塵埃落定」。然而塵埃落定只是另一場較量的開始,「零合遊戲」的南韓政黨政治,很難改變。

李在明是老資格政客,他以85%的得票率連任共同民主黨黨魁,目前雖為了參加總統大選而離開黨魁位置,但他知道金東兌或金慶洙都無法和其一較長短。李在明可謂勢在必得,勝選機率相當高。倘若李在明當選,南韓對美國、中國和北韓的政策,勢將有所修正。

南韓無法逃避親美的緊箍咒,但李在明對中國和北韓有自己的想法,他與金大中、盧武鉉、文在寅一脈相承,對北京與平壤改採較為友善與平衡的政策。同時,李在明也有意淡化以往自己身上濃厚的左派色彩,把共同民主黨打扮成「中間偏左政黨」以迎合多數選民。

另一新的趨勢,源頭在於川普。他向全球大打關稅戰,招徠中國的強烈對抗,即使美國的亞洲幾個盟國對美國都信心動搖,思考怎樣結合彼此的力量以資抗衡。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拉開了時程,川普可說為之加強了勁道,暌違五年之久的經貿部長會議,一致同意加速中日韓自貿協定,未來較為緊密的中日韓經貿合作可以預見,北京儼然已站在對抗美國的舞台中心。

李在明強烈反戰,他對尹錫悅任內極度「親美反中」的後遺症知之甚詳,不致「尹規李隨」。美日韓在2023年8月簽訂的「華盛頓宣言」,共同對抗中俄北韓的三國準軍事同盟,可能遭到李在明淡化、甚或出現障礙。

2025年4月20日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