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到中國+N的世界經貿格局

例外到孤立 川普為美國加速這一進程

魏艾
(兩岸發展研究基金會副董事長)


美國總統川普於今(2025)年4月2日這個被稱為美國「經濟獨立宣言」的「解放日」公佈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新關稅計畫,其高稅率遠超原先預期,為二次大戰後所未見,因此被形容按下關稅戰「核按鈕」,但是此舉立即引來包括美國在內全球股匯市動盪,尤其原本被認為資金避風港的美國國債市場也出現抛售潮,嚴重影響美國財政和金融形勢,並可能引發全球性金融風暴。為此,川普政府於4月9日宣佈將此一對全球100餘國課徵「對等關稅」計畫暫緩實施90天,期間實施10%的關稅,唯中國例外,甚至加徵又加碼,中國即採取反制措施,兩國關稅貿易戰白熱化,對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造成鉅大衝擊。惟貿易戰沒有單一贏家,長期以來在國際分工合作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和世人福祉的國際政經格局下,川普政府的恣意妄為將嚴重影響國際經貿增長,反噬美國經濟,國際政經格局和產業鏈也必將重整,中國會在「美國以外」世界扮演重要角色。

一、劍指中國的高關稅特點

川普政府的高關稅計畫,對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輸美產品廣課關稅,其中約60個被認為設有不公平貿易障礙的國家被課徵額外關稅。新關稅計畫的主要內涵為:

1.對所有進口美國商品課徵10%的「基準關稅」,4月5日生效。2.對美國出口商品徵收高關稅國家白宮視為「最嚴重違規者」,開徵17%至49%的「對等關稅」,涵蓋約60個國家,4月9日開始生效。3.對所有外國進口汽車課徵25%關稅,4月3日凌晨生效。4.銅、藥品、半導體和木材等項目暫時豁免。鋼鋁已於3月12日徵收25%關稅,不受此次對等關稅影響。5.加拿大與墨西哥商品已於3月4日課徵25%關稅,不受此次對等關稅影響。

川普政府此次實施對等關稅的主要國家和稅率為:柬埔寨(49%)、越南(46%)、孟加拉(37%)、泰國(36%)、中國大陸(34%)、台灣(32%)、印尼(32%)、印度(27%)、韓國(26%)、日本(24%)、馬來西亞(24%)、歐盟(20%)、菲律賓(18%)、以色列(17%)、澳洲(10%)、英國(10%)、土耳其(10%)、新加坡(10%)。

對貿易與國課徵高關稅,川普政府是援引1977年美國《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賦予總統的權力制定新關稅計畫。美國對他國持續存在龐大貿易逆差,已對國家安全與經濟構成威脅。基於此原因,川普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推出相應對等關稅措施,此舉對世界經濟的衝擊是可預見。4月3日,美股創下2020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單日市值蒸發3.1兆美元;4日開盤續殺低,道瓊指數大跌千點。在恐慌心態陰影下,全球股匯市不振,使原本低迷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

然而令川普政府震驚的是,原本在股匯市動盪情況下,美國國債市場是資金的避風港,不過在宣佈「對等關稅」後卻出現美國長期國債拋售潮,突顯市場對避險工具美元、美債的信心坍塌,美國政府因此必須支付的利息成本飆漲。2025年,美國有9.2萬億美元債券到期,其中6.5萬億6月到期,帶來迫在眉睫的壓力,而節約開支是川普班子一再強調的施政目標。 4月9日,「對等關稅」政策實施的第一天,川普突然宣佈暫緩執行90天,關稅一律降到10%,唯中國例外,更對中國關稅稅率加到125%,同樣立即實施。70多國被網開一面,是因沒對美國採取任何反制措施,還主動找美國協商;中國則因對世界市場「缺乏尊重」,須被教訓。不過,暫停令不適用鋼鋁、汽車等特定行業,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徵收10%或25%的關稅,符合美墨加協定的商品除外。

二、高關稅的衝擊及各國的回應

摩根大通將今年全球衰退機率從40%調升至60%,主因在川普高關稅效應,可能因貿易對手國報復,美國企業信心下滑。穆迪對衰退的預期從15%上調至40%,認為貿易戰升溫以及政府削減支出使全球衰退機率大幅上升,其中,對進口汽車與零組件徵收25%關稅與貿易夥伴的報復措施,都是衰退風險的關鍵。

事實上,在川普宣佈「對等關稅」之後,引發世界各國的譴責,歐盟、法國、中國、加拿大等都揚言報復,台澎金馬、日本、泰國、英國及印度等則尋求談判,南韓召開緊急會議,研議如何回應並協助出口商。而川普也表示很快將對芯片及藥品課稅,並暗示其他國家能提供一些「極佳、非凡」的東西,對降低關稅持開放態度,好像各國透過談判可降低或解除美國高額關稅,充分展露「以我為主」,唯利是圖,任何事物均可「交易」的生意人性格。

川普高關稅政策引發全球動盪,世界各國紛紛做出回應。加拿大雖未被徵對等關稅,但川普先前公佈的鋼鋁及汽車關稅,極大衝擊加拿大,因此加拿大宣佈會同樣對不符美墨加貿易協定的美國車輛徵收25%關稅;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Claudia Sheinbaum)更提出18項措施,包含提升糧食、能源主權,加速諸如鐵公路、機場等公共設施建設計畫,房屋建設與貸款等激勵墨西哥國內市場政策。

歐盟被課徵20%關稅,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將與美國進行協商,若協商破裂,準備採取進一步反制措施,保護歐盟的利益和企業。作為汽車製造和出口大國,德國自然成了「對等關稅」最大受害者,總理舒爾茨喊話歐盟反制,但仍期待透過對話解決。法國總統馬克宏則喊話在美國的高關稅問題明朗前,過去幾週宣佈以及未來對美國的投資都應暫停。

在亞洲,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美國此舉不僅嚴重衝擊日、美經濟關係,也影響全球經濟與整體多邊貿易體系,日本將持續強烈要求美國重新審查該措施,並認為關稅是「國家危機」,政府正盡力與各方合作,減輕衝擊,採取包括提供融資支持國內產業及保護就業等必要措施。韓國代總統韓惪洙表示,將致力與美國協商,並針對汽車等受影響的企業提供緊急支持,同時強調「全球貿易大戰已成為事實,政府必須傾注所有能力,克服貿易危機」。對等關稅稅率高達46%的越南,總理范明正表示,美國的對等關稅未能反映兩國緊密的關係,並敦促美國實施符合越南身為發展中國家,並考量越南近期貿易措施的政策。4月5日川普忽然發文表示,剛與越共總書記蘇林進行了一通非常富有成果的通話,越南希望能與美國達成協議的情況下,將其關稅降至「零」。

川普於4月9日宣佈「對等關稅」計劃90天緩衝期,為世界各國提供了與對美國協商和談判的時間,但是從談判與協商的實力和需求來看,川普政府將會藉降低稅率期能獲得貿易伙伴的資源、科技、市場為美國所有,短期間幾乎是「予取予求」,但長期間美國的信譽將因川普而墜落,對美國才是最大傷害。

三、美中貿易戰的重點:關稅、科技

川普政府4月9日對中國加徵關稅至125%,加上今年2和3月因芬太尼問題向中國加徵的20%關稅,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已增至145%。4月11日,中國宣佈對美國商品關稅從84%增至125%,並表示如果美國繼續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將淪為笑話,中國將「不予理會」。川普政府4月15日宣佈,由於中國對美國採取關稅報復舉措,將對中國徵收245%關稅;中國回應稱,關稅戰是美國發起,中國不願打,但也絕不怕打。

川普揮出的「對等關稅」,對中國經濟無疑是一記重擊。中國商務部表示,美方不僅罔顧多年來多邊貿易談判達成的利益平衡結果,也無視美方長期從國際貿易中大量獲利的事實,是典型的單邊主義霸凌做法,也危及全球經濟和產業鏈穩定。商務部同時也表示,兩國經貿部門一直保持溝通,中方願與美國通過平等對話磋商,解決各自關切問題。

因應川普政府「對等關稅」措施,中國4月4日宣佈對美國提出多項反制措施,主要有:

1.回敬關稅:自4月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34%關稅。現行保稅、減免稅政策不變,此次加徵的關稅不予減免。2.稀土管制: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七類中國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於發佈之日起生效。3.制裁美企:對「高點航空技術公司」等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對「斯凱迪奧公司」等11家涉台軍售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出口及投資。4.暫停進口:以檢驗檢疫問題為由,暫停六家涉高梁、禽肉產品美企產品輸入中國許可資格。5.查反壟斷:對杜邦中國集團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對原產於美印的CT管展開反傾銷、反競爭力調查。6.世貿訴訟:就美國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對等關稅」,向WTO爭端解決機制提訴訟。

事實上,美中兩大經濟體的經貿糾紛從未停息,川普和拜登政府更是變本加厲,而關稅和科技管制更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檢視今年川普上任以來,中美兩國的經貿交手,主要有:1月21日,川普上任隔日,即以中國解決芬太尼問題不力為由,宣佈2月4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2月4日,中國宣佈首波反制措施,對美國煤炭、液化天然氣、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等加徵10%-15%關稅,2月10日生效。2月27日,川普再以芬太尼為由,宣佈從3月4日起再向中國所有商品加徵10%關稅,至此合計加徵20%關稅;3月4日,中國宣佈第二波反制措施,對小麥、大豆、雞牛豬肉等美國農畜產品加徵10%-15%關稅,3月10日生效。3月25日,在美國即將加徵關稅壓力下,沃爾瑪、好市多陸續向中國供應商施壓降價;4月2日,據傳沃爾瑪被中國官方約談後,繼續要求中國供應商降價。同日,美國宣佈5月2日起取消中國大陸和香港800美元以下小包裹免稅優惠,將對其徵收30%的關稅或每件25美元的關稅,6月1日後上升至50美元。

4月9日,中國發佈白皮書《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闡明中國基本立場和政策。白皮書梳理美國對中國出口管制後,中國始終認為,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雙方在經貿合作中出現分歧和摩擦是正常的,「關鍵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通話協商找到妥善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對等關稅」對台海兩岸的衝擊

美國的高關稅政策,台海兩岸分別被課徵34%和32%的「對等關稅」。大陸在「更加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宏觀調控框架下,欲藉擴大內需、放寬金融管制,因應原已低迷的經濟景氣和美國川普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在應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上,賴政府提出包括降低台美間所有關稅、增加進口、軍購、對美投資,承諾取消所有非關稅貿易障礙等四項「卑躬屈膝」政策;在經貿發展策略上,賴清德提出「脫中入北」,與全球北方民主國家組成聯盟局。

國際上,兩經濟體的互動關鍵在政經實力和相互依存度的差異,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不論科技實力抑經濟與市場磁吸力,各國對其有不同領域、不同程度的需求與依存,以致美國關稅政策提出後,川普幾乎是「呼風喚雨」、「予取予求」,獨霸天下。但從國際整體政經形勢來看,在現今國際分工合作的格局下,美國經濟也不可能毫髮無傷,它也正面臨迅速變遷的內外在形勢,必須做出調整。

川普希望藉提高關稅平衡貿易逆差,增加財政收入,填補減稅政策造成財政缺口,同時期能藉高關稅吸引投資,重振美國製造業。然而高關稅導致美國物價上漲,目前美國高工資又不利製造業的投資,增加就業的成效仍有待觀察。但可預見的是,川普關稅措施將導致2025年經濟陷入衰退,包括美國,世界經濟極可能陷入滯脹的風險。

川普的「對等關稅」是當前全球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對台灣而言,關稅高於日、韓,美國市場處於競爭弱勢;過去因中國大陸社會經濟急遽變遷,投資經營環境惡化,再加上2008年中國「兩稅」合一及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台商轉向東南亞投資,形成「中國+1」的佈局,然而在川普關稅政策下,東協國家也是重災區,不過由於中國產業鏈健全和廣大的市場,仍將是全球經濟不可忽視的重點,因此在經貿上可能會由「中國+1」逐漸轉變為「中國+N」的格局。

「對等關稅」正逐步改變全球格局,市場交易題材從「美國例外論」轉向「美國孤立論」,在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世貿組織的功能弱化下,區域經濟整合成為緩解經濟困局的突破口。3月下旬以來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和中歐財金對話,應是很好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