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習近平的東南亞之行說起
從習近平的東南亞之行說起
川普針對全球發起關稅戰,對中國某些產品稅率提高到245%,中國則以實力與耐力從容應對,在國際上展現出深謀遠慮的外交佈局。2025年4月14-18日,東南亞成了今年中國國家主席的首訪地區。
自2013年以來,中國逐漸將外交戰略重心擴展至周邊。2014年5月21日,《亞信峰會》在上海召開,中國提出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特徵的「亞洲新安全觀」。東南亞是中國周邊外交的核心區之一,在互利共贏理念推進下,通過開展廣泛的經貿、技術與人文的交流與合作,十餘年來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形成深度的交融。在中美貿易戰正酣,越、馬、柬三國之行不僅是強化與個別國家的友好關係,更是著眼於推動整個東盟(ASEAN)的經濟發展,強化多邊協作機制配合的戰略佈局。
1.玄機與考量。首先,當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大棒後,越南當局隨即表示完全配合,除聲稱對美商品零關稅外,還向美國購買90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越南第一時間展現的是倒向美國,抗衡中國的架勢。其次,長期依仗俄、美境外勢力,越南在陸路畫界和南海問題上不斷挑釁中國,成為除菲律賓之外對中國最不友善的東南亞國家。第三、越南經濟的發展相當程度依賴對美出口,2024年就高達1,420億美元(後同),幾乎佔其GDP的三分之一,其中對美貿易順差就1,230億美元。然而,這個亮麗數字背後卻中國的供應鏈,對美順差中因此的60%歸中國。更不用說原材料的供應、相關技術的協助、鋼鐵與精密儀器的生產以及電力的提供。越南外貿資料顯示:中越貿易一旦縮減3%,越南GDP將縮減5.7%。
2.起手式的訪問。4月14 -15日,習近平首站抵達越南,以《志同道合攜手前行 繼往開來續寫新篇》為題致辭,另發表《奏響睦鄰友好主旋律 共譜命運與共新篇章》的署名文章,更與越南發表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持續深化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加快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雙方還簽署了45項協議。現將幾項對兩國產生深遠影響的合作,分述如下。
一、構建中越經濟框架
1.二維碼支付互聯互通。在中國人民銀行與越南國家銀行指導下,銀聯國際和越南國家支付公司、中國工商銀行及越南外貿銀行在河內聯合宣佈簽屬合作協議,宣佈約定共同推進中越兩國的跨境二維碼支付互聯互通。
2.啟動中越鐵路合作機制。眼見老撾、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等國,因貨客運列車開通,貨價幾乎降低五成、收入提高近20%,越南不再提市場換技術的無理要求,力爭2025年開建老街-河內-海防段鐵路,2026年完成芒街-下龍-海防、同登-河內兩條鐵路線規劃,便利兩國人、貨的往來。
3.加強中越經濟戰略對接。推動中國天保-越南清水國際口岸跨界交通工程建設,加快友誼關-友誼、浦寨-新清貨運專用通道智慧口岸建設;越南的航空公司將通過各種方式引進中國商用飛機,加強與中國商用飛機領域進一步的合作。同時,推動「兩廊一圈」經濟走廊和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及重慶等地戰略對接,加速越南的經濟發展。
二、開展緊密的多邊戰略協作
1.為鞏固兩黨兩國戰略互信,強化國防、公安、安全、最高法、最高檢等合作機制;並將中越外交、國防、公安「3+3」戰略對話機制明確為部長級。
2.雙方同意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等理念和倡議框架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有效落實關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各項文件,支持中國與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與經濟合作(GMS)間的互聯互通。雙方將加強在聯合國、亞太經合組織(APEC)、亞歐會議(ASEM)與東盟(ASEAN)等多邊機制的協調配合,並在國際組織職位競選中相互支持。
3.越南積極評價金磚國家與組織,在促進新興市場國家團結協作上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願就成為金磚夥伴國保持溝通,願加強與上海合作組織的合作。
三、為維護南海和平妥善管控解決分歧
1.雙方強調要更好的管控並積極解決海上分歧,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的穩定。雙方同意恪守兩黨兩國高層共識,堅持通過友好協商,積極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符合《關於指導解決中越海上問題基本原則協議》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基本和長久的解決辦法,不採取使局勢複雜化、爭議擴大化的行動。
2.推動海上共同開發磋商和北部灣灣口外海域劃界磋商,以便早日取得實質進展。
3.雙方重申繼續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早日達成有效、富有實質內容、符合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國際法的《南海行為準則》。
這次是習近平就任主席以來第四次訪越,在發表的署名文章中不斷提到與越南的「同志加兄弟」情誼,指出中越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友好鄰邦,擁有共同理想信念和廣泛的戰略利益。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既符合兩國共同利益,也有益於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的穩定和發展。與此同時,中方也大方讓利,並將在越南推動大規模基礎建設,一旦中越經濟戰略徹底對接,自然會在中國周邊形成一個小多邊貿易體系。
另一方面,越南航空有望引進中國自主研發的C919客機,成為日後境內的重要空運機種。南海問題也得到了協商,《南海行為準則》將成為中國解決南海問題的準則。
第二站的馬來西亞是近十餘年來東南亞各國中與中國合作最密切且極為友善的國家。柬埔寨則是在「鐵桿盟友」的基礎上,應西哈莫尼國王登基以來的首次邀訪。
一、構建高水平戰略性中馬命運共同體
川普發動對等關稅戰後,印尼與新加坡表達了與美國協商的意願,唯馬來西亞堅定支持中國。截至2024年,中國連續16年成為馬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能源、機械、電器與農業產品,是馬來西亞對華出口的重要商品;馬來西亞也是中國在東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國。2024年,雙邊貿易額創新高達到2,120.4億美元,同比增長11.4%。
2023年,習主席與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就共建中馬命運共同體達成共識;2024年,兩國隆重慶祝建交50週年。由於兩國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從而樹立了國與國關係的典範。
習主席這次到訪預示著兩國關係的進一步深化。4月15日,習近平在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星報》、《陽光日報》發表題為《讓中馬友誼之船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的署名文章;17日,雙方共同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馬來西亞關於構建高水平戰略性中馬命運共同體的聯合聲明》,並見證交換30多份的合作文本;其中主要內容成為打造中馬關係新「黃金50年」的基石。
1.三大全球倡議合作。作為重要發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代表以及全球南方的重要成員,中馬兩國必須進一步深化高水平戰略合作,這既符合兩國共同利益,也有利於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繁榮。安瓦爾總理明確表示:「中國的全球性倡議為不安的世界帶來新的希望,『習近平主席不僅是傑出的政治領袖,而且是深諳經濟發展之道,有著清晰願景、瞭解文明價值的偉人』。」
2.持續推進高質量「一帶一路」的建設。近年來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持續加大投資,包括能源、汽車、基礎建設、數字經濟與服務貿易等領域,為馬來西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注入了動力。
3.推進儒、伊文明對話與人文交流。國之交在於民相親,而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但民心相通的關鍵在於文化的交流。因此,中馬雙方應該深化中華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交流互鑑,推動中華文化與馬來西亞多元文化融合發展;目前教育中的專業技術合作與人才培養,正是中馬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國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
面對動盪不安的世界,相互尊重是和睦相處的唯一正道,公平正義則是持久和平與安全的前提。中國在尊重國家主權、堅持戰略自主的基礎上,願與馬來西亞開展高水平的戰略協作,說明中馬關係未來的重要性。
二、攜手構建新時代中柬命運共同體
當地時間4月17-18日,習主席對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此次往訪是習近平主席時隔九年再次到訪,也是在柬國傳統新年之際「應邀到好朋友家裡做客」的溫馨之旅。
期間雙方共同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柬埔寨王國關於構建新時代全天候中柬命運共同體、落實三大全球倡議的聯合聲明》,並簽署了包括產業供應鏈合作、人工智能、發展援助、海關檢驗檢疫、衛生與新聞等方面,共計37份的合作文件。
一、建立戰略對話機制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1.雙方重申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原則,反對霸權主義和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
2.為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穩定,反對製造陣營對抗、核武器擴散和導彈部署,因為這將引發軍備競賽,危害地區和平與穩定。
3.中國堅定支持柬方核心利益、 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在國際地區事務中發揮更大積極作用;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別國內政,建立中柬外長、防長「2+2」戰略對話機制。
二、持續推進高質量「一帶一路」的建設
1.雙方同意加快推動「工業發展走廊」建設,「魚米走廊」的合作規劃,開展高質量中柬產業與投資合作,落實重點投資合作項目。
2.雙方同意打造安全穩定的產業與供應鏈,中方將繼續支持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高質量的發展,推進清潔能源、交通設施、電力光纜、污水處理、倉儲物流等配套的投建。
3.雙方將擴大本幣在雙邊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幅度,支持符合條件的柬方商業銀行加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推進跨境二維碼互聯互通。數字經濟、技術轉移、人工智能和清潔能源技術等方面,中方願意協助發揮積極作用。
三、加強雙多邊人文交流合作與文明交流互鑑
1.中柬都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須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弘揚全人類的共同價值,重視文明的傳承和創新,做落實全球文明倡議的示範者。
2.訂2025年為「中柬旅遊年」,鼓勵兩國公民到對方旅遊;雙方將藉由開展更多培訓項目,提升旅遊專業人才素質。支持增加中柬客貨運航班的數量,並根據市場需求增加航班航線。
3.雙方將加強教育政策的對話,續簽教育合作協議,深化中文教學、職業教育、數字教育等領域的合作。
本質上越、馬、柬三國之行,實與中國整體的戰略思考:東盟市場的潛力、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建立,東南亞經濟一體化的融合發展息息相關。
東盟10國有六億左右人口,是世界第三大市場,近年來與中國的貿易依賴度逐漸升高;由2018年的19.2%升至2025年的28%,對美國則大幅降至14.7%。據估2024年東盟跨國人民幣結算額已突破5.8兆,較2021年成長120%;人民幣支付系統在東盟的支付比例高達48%,說明許多貿易結算已繞過美國主導的SWIFT系統。此外,在中越鐵路和馬來西亞跨洲際鐵路網的建設,也是為區域內「經濟一體化」奠定基礎。不論是網絡服務、交通設施、電力光纜、能源汽車與經濟走廊的開發,都與人民幣數字經濟、北斗導航與量子通訊深度結合,從而在「數位絲路」的整合下,打造了東南亞一體化經濟與中國的深度融合。
習主席在與三國領導人對話時,先後都提到要推動加快簽署和實施「中國-東盟自貿區」(ACFTA)3.0版協定,藉以開展新興領域合作並提升貿易規模;可見中國在構建多邊框架下周邊外交時的高瞻遠矚。
在習主席完成三國訪問後,不但李顯龍聲稱美國的關稅戰必敗,印度《歐亞時報》罕見地誇讚中國成功地完成了一次「魅力攻勢 」。4月19日,該報刊專文稱:中方不但積極主動採取統一戰線之策,抵抗了美國的貿易霸凌,而且還使東南亞成為中國穩固的「第二戰略縱深」。誠哉斯言乎!◆
社論
川普「解放日」
中國與世界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台省史事
編後與新聞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