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眼前無路想回頭的川普說起
從眼前無路想回頭的川普說起
進入4月以來,隨著川普向全世界徵收所謂「對等關稅」,中美關稅戰驟然升級。由於北京奉陪到底,美國在短短不到10天內將對華額外關稅拉抬至史無前例的145%,部分商品的關稅甚至直衝245%!面對川普令人瞠目結舌的極限施壓,中國狠狠地還以顏色,還做好了和美國打持久戰的準備。以「關稅人」和「交易大師」自居的川普,不但沒有嚇到中國,反而令美國遭到反噬,不得不想辦法收拾局面。
一、中方「不予理會」了
在今年2月和3月各小幅加徵一次10%關稅後,川普終於在4月對中國放出大招和狠招。4月2日,川普簽署「對等關稅」行政令,對中國商品加徵34%關稅,疊加此前20%至54%。4月9日,美國以中國拒絕取消對等報復措施為由,對華加徵關稅累計達104%(含此前34%+50%追加),並且終止小額包裹免稅政策,包裹關稅稅率提升至90%。4月11日,川普宣佈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25%關稅,立即生效,結合20%的基礎稅率,綜合稅率飆升至145%。
除了疾風暴雨加徵關稅,美國還將矛頭指向中國的船舶工業。4月18日,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正式宣佈,六個月後開始對中國船東和運營商的中製船舶每趟美國航程徵收每淨噸50美元費用,接下來三年裡的費用是每淨噸年增30美元。至於中國建造但非中國運營商的船,六個月後的收費方式為每淨噸18美元或每只貨櫃120美元,接下來三年裡每淨噸年增五美元或按比例增加貨櫃費用。此外,據大陸媒體報導,截至當地時間4月11日,川普政府已取消了88所高校至少529名學生、教職員工和研究人員的簽證,作為其大規模驅逐出境行動的一部分。鑑於中國在美留學生人數佔美外國留學生總數約四分之一,此舉被認為是川普政府針對中國的小動作。
面對川普近乎歇斯底里的進攻,中方顯然有預判和預案。從時間線來看,大陸幾乎毫不猶豫地對美國發動了反攻。4月4日,中國宣佈對所有美國商品加徵34%的關稅。除了對等加徵關稅,中方的反制舉措還包括在世貿組織就美國對華產品加徵「對等關稅」措施提起訴訟,對釤、釓、鋱、鏑、鑥、鈧、釔等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將11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暫停美國兩家禽肉企業產品輸華、暫停美國三家企業禽肉骨粉輸華資質等,媒體形容這是中方「11箭齊發」。隨著美國繼續升級關稅戰,中國也將對美關稅加徵幅度從34%上漲到84%,最終定格在125%,並且宣佈「鑑於在目前關稅水準下,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後續對中國輸美商品繼續加徵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
此外,中國國家電影局發言人宣佈將適度減少美國影片進口,直言是美國發動關稅戰的後果。大陸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也發佈風險提示,呼籲中國遊客和留學人員謹慎赴美。這不是一般的對美反制,而是說明中美貿易戰已經從貨物貿易領域蔓延到服務貿易領域。
二、中國不願打不怕打
「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中方不願打,但也不怕打。」這是中國面對川普關稅施壓的基本態度。不願打的理由很簡單,美國是中國一大貨物出口目的國,2024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額達6,882.8億美元。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145%關稅,基本上已阻斷中方對美出口。彭博經濟研究預估,由此會導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損失高達3%。高盛目前預測中國2025年的GDP增長為4%,低於此前估計的4.5%。而中國政府對今年經濟增速的預期目標是5%左右。更嚴重的是,高盛預判對美出口中斷將危及2,000多萬中國人的生計,約佔全國勞動力的3%。簡言之,巨大的關稅壓力將令本就不太景氣的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中國之所以不怕打並不是盲目自信或者一味逞強,而是相較2018年開始的上一輪貿易戰,如今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度更小、國內迴旋餘地更大,實踐更是證明美國越是遏制打壓,發奮圖強的中國反而發展得越快。
早在2019年6月,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便提出「以企業為主體,拓展多元化國際市場」的穩外貿新思路,也就是把雞蛋放到更多的籃子裡,減少對美依賴,從而增強抗風險能力。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出口市場多元化已經取得明顯成效,業已成為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中國對美國出口佔全部出口的份額從2018年的19.2%降至去(2024)年的14.7%。
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如今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東盟,其次是歐盟,再次才是美國。自2018年以來,大陸對東盟的出口佔比由12.8%提升到16.4%,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佔比由38.7%提升到47.8%,還保持較快增長勢頭。4月中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年度首次出訪就選擇了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東盟三國。一方面,中方表示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始終向周邊國家敞開,歡迎更多東盟國家優質產品對華出口。另一方面,訪問的成果之一是越南引進中國商飛C909客機(即ARJ21,「21世紀新一代區域航線客機」,英語:“Advanced Regional Jet of 21st century”),習近平也在助力中國企業進一步打開東南亞市場。
其次,中國的出口佔GDP的比值已經不到20%,如今的中國不再是出口導向型經濟,而是以內迴圈為主,可以更多依賴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優勢對衝外部風險。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國內消費潛力巨大,表現也相當亮眼。要知道,大陸有14億多人口,其中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未來十幾年將達到8億人。2024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大陸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4.5%,拉動GDP增長2.2%。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今年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9%,增速為14個月來最高。累計來看,1-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較去年全年增1.1%。從投資需求來看,與發達國家的平均水準相比,大陸的城鎮化率低了十幾個百分點,還有近三億農業轉移人口正在加快市民化進程,城市更新、市政基礎設施升級空間很大,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還有較大投資需求。
再次,面對關稅戰帶來的短期陣痛,大陸正在全力幫助外貿企業渡過難關,同時外貿行業也在積極自救。4月15日,李強在北京調研時專程走訪了外貿展會,強調要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創新貿易管道方式,努力穩住外貿基本盤。要用足用好各類政策,做好國內外標準銜接,搭建外貿優品拓內銷平台,培育外貿企業自主品牌,建立直達企業的政策宣介機制,穩步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大陸商務部也宣佈,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開展好「外貿優品中華行」,通過舉辦一場啟動儀式,發揮10個經濟大省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展示展銷、對接洽談活動,幫助外貿企業拓寬國內管道。
在微觀層面,據統計,著名的義烏國際商貿城有3,000餘家商戶參與對美貿易,其中直接開展對美貿易的商戶為100餘家。根據媒體的實地調研,商戶普遍表示可通過商品漲價、提高產品附加值、優化生產流程、增強企業自身競爭力等方式來降低關稅戰的衝擊。
最後,美國不擇手段遏制打壓中國,反而讓中國發展得更快更好。宋國友等中國學者研究發現,儘管自川普1.0以來美國頻繁對中國企業動用經濟制裁和出口管制等工具,但被制裁上市企業財報數據顯示,大部分企業的主要業績指標不僅未受嚴重影響,還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呈現出「越制裁越發展」現象。究其原因,美國對華經濟制裁的強烈競爭導向,促使中國政府介入並充分發揮國家金融和市場兩方面能力,為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基於對2017-2022年間被制裁中國上市企業財報等公開披露的數據,可見中國政府通過直接財政支持、銀行信貸引導、上市增發審核和市場能力構建等管道,配合被制裁企業發展戰略,使企業在面對制裁衝擊時擁有較強韌性,能夠有效緩解和抵消美國制裁的影響。
此外,美國想在芯領域卡中國脖子,反而刺激了中國芯產業的大發展。事實上,中國芯設計企業原本實力較弱,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市場,連中國企業都不願意用國產芯,國際公司的產品只要可靠就難以更換。然而,川普的強勢「助攻」,讓中國芯設計、芯設備、晶圓產能都在市場需求強烈拉動下飛速進步,反而給美國製造了最大對手。同理,美國的關稅霸凌也可能讓中國企業越挫越勇。福建一家紡織面料成品製造商的負責人就自信滿滿地告訴記者,「在應對風雨挑戰中,企業的運行效率更高了,產品品質更優了。實踐證明,外部的衝擊也是轉型的契機」。這句話其實也是大陸無懼美國關稅戰的最好縮影。
三、美國正遭反噬
從第一到第二任期,川普始終執著於關稅戰的一大誘因,有說是讓外資在中國市場無利可圖,從而吸引(強迫)製造業回流美國。然而,一位擁有15年一線製造業實戰經驗的美國資深玩具製造商撰寫長文痛陳,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不僅無法重振美國製造業,還會讓美國更窮。
以蘋果公司為例,假設一部iPhone成本100美元,加徵54%關稅,蘋果除了付給中國工廠100美元,還得再交54美元給美國政府。但加徵54%關稅後,蘋果也不會回流美國,因為在美國造iPhone貴到離譜,供應鏈還一團糟。就算不加這54%關稅,美國本土生產成本都比中國加了關稅還高。說到供應鏈,iPhone的螢幕、外殼和電子元件主要依賴亞洲工廠。即便加徵關稅,從亞洲採購仍比在美國重建供應鏈更便宜高效。此外,美國的製造業在勞動力、生產技能、基礎設施等領域都存在嚴重短板。
製造業難以回流,但反噬效應已經出現。一方面,美國消費者面臨物價飛漲,進口商品價格上升,使用進口零件製造的產品價格也上漲;另一方面,本國大量農產品和能源產品等因為遭受其他國家對等報復而無法出口,正在造成農民和基礎工業工人大量失業,甚至導致部分農場和工廠倒閉,進而使美國經濟陷入困境。目前,高盛已將未來12個月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從35%上調至45%。美聯儲發佈了最新的美國經濟預期報告,稱美國經濟增速已從原本預測的2.1%下調至1.7%,而通貨膨脹的預期則上調至2.7%。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預測,美國的服裝價格短期內可能飆升逾60%,基本藥品價格將上漲約12%,食物價格上升2.6%。綜合來看,一個普通美國家庭因新關稅措施年度生活成本將增加約4,700美元。《紐約時報》採訪的近100家從中國進口商品的公司,涵蓋生產賀卡、棋盤遊戲、戶外鞋等各類企業,業主們均表示,他們承擔了關稅成本,未來不得不提價抵消。
美國每年向世界各地出口價值約1,700億美元的農產品,不僅是美國經濟的重要基礎,也直接影響著數百萬農民生計。2024年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額約為農業出口總額的15%,位居第一。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關稅反制顯然會讓美國的農民有痛感。
讓美國更有痛感的是中國對稀土的出口管制。據國際能源署(IEA)的估算,中國稀土產量約佔全球的61%,在稀土提煉上則佔了約92%。美國地質調查局一份報告指出,2020-2023年間,美國約有70%的稀土化合物與金屬進口需賴中國,美國的替代供應來源極為有限。
川普遲遲沒等來習近平的電話,美國的股市、債市、匯率卻集體下跌,體現了投資者的不安。川普氣急敗壞,連續喊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降息,甚至威脅解雇鮑威爾。4月16日,美國加州州長紐森宣佈就關稅問題起訴川普政府,請法院宣佈美國政府加徵的關稅無效並禁止其實施,加州成為全美首個就關稅問題起訴川普政府的州。紐森在聲明中表示,川普的「非法關稅」正在給加州的家庭、企業和經濟帶來混亂,推高了物價,威脅到就業。這些關稅擾亂了供應鏈,增加了加州和加州居民的成本,並給加州經濟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在此之前,美國非營利、無黨派訴訟機構自由正義中心等代表美國五家小企業,於4月14日在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起訴美國政府,認為在沒有國會批准情況下,美國政府無權宣佈全面加徵關稅的措施。
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4月9日公佈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分別有72%和53%受訪者認為加徵關稅將在短期和長期內損害美國經濟。美國領航者研究中心4月8日公佈的民調數據顯示,對加徵關稅不滿的美國民眾不斷增加,55%受訪者表示反對;59%受訪者認為美國經濟正在變得糟糕,這一比例在去年12月為37%;62%受訪者對未來幾個月的個人財務狀況感到憂慮。美國大豆協會主席最近也代表50萬種植戶向川普發出與中國達成協議的緊急呼籲。作為美國大豆最大的進口方,近日中國進口商已從巴西採購至少240萬噸大豆。在內外壓力下,川普不得不給自己找台階下,宣佈中美預計將在未來一個月內達成貿易協議。
四、小 結
美國對華關稅戰打到這般田地,已經不僅僅是一場貿易戰,而中美從綜合國力到民族意志的全面較量。事實上,國家還比較弱時,中國人在美國人面前就是硬骨頭。早在1989年中美關係因「六四」僵持不下之際,鄧小平就請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轉告時任總統布希,「結束過去,美國應該採取主動,也只能由美國採取主動。美國是可以採取一些主動行動的,中國不可能主動。因為強的是美國,弱的是中國,受害的是中國。要中國來乞求,辦不到。哪怕拖一百年,中國人也不會乞求取消制裁。」
30多年後的今天,已經和美國平起平坐的中國更不會在美國的霸凌面前低頭。當川普還在苦等習近平電話時,中方通過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告誡美方:妄圖揮舞關稅大棒逼迫世界各國打電話認輸的「野蠻人」,永遠不要指望等到中國的電話。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更是罕見地對美國霸氣喊話:「讓美國那些『鄉巴佬』們,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面前去哀鳴吧!」
反觀皇民化到骨髓的賴清德,奴顏婢膝,kiss Trump's ass,幻想「脫中入北」,乞川普垂憐。看看今日境內還有美軍駐紮的「皇民」罷,日本首相石破茂已挺直了腰桿,公開與中、韓展開自貿區的洽談,不脫中,不舔川普,不說為了日本人民的利益,至少不容一個人的尊嚴任川普踐踏。
社論
川普「解放日」
中國與世界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台省史事
編後與新聞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