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民進黨對人民的認知戰
評民進黨對人民的認知戰
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認為:人類的演化與進步,就是一部理性戰勝蒙昧的偉大歷史。
認知理性是指個體在形成信念和進行推理時,基於證據和邏輯來尋求真理的過程。認知理性的信念建立在可靠的證據、邏輯一致性、開放態度、批判性思維,以及求真導向,資訊的傳輸必須符合真實性、價值性與自願性 。目前,民進黨仿效歐美的認知戰卻是強調人類的非理性面向,確信通過假訊息的操作,可以主宰人民的認知、思維和行為,實現戰略目標。
一、目標:建立台灣共和國
民進黨於1986年建黨,黨章歷經11次修正。黨章綱領首先敘明民進黨的基本主張是: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主張台灣有主權獨立,台灣不屬於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主權不及於中國大陸。歷年來,為了選舉勝選考量,面對世界局勢、兩岸情勢及民意的變化,民進黨對於台獨黨綱的主張不斷提出各種託辭。迄今,各界質疑聲浪不斷,民進黨仍然堅守台獨黨綱,其深層意圖是:等待時機成熟,制定新憲,獨立建國,仍然勢在必行。
二、策略:建構台灣國族主義
民進黨建黨以來,為求取台灣人民認同的極大化,不斷以本土意識為基底,向人民輸出台灣主體意識,將台灣人分化為外省人、本省人,將自己定位為台灣本土政黨,而國民黨則為外來的殖民政黨。近年來,更高舉「台灣」為圖騰,將台灣民眾分化為「台灣人」及「中國人」,強調認同「台灣」這個「國家」才是「台灣人」。為建構台灣國族主義,達成實質獨立建國的終極目標,主張「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以台灣取代中華民國,分歧人民的國家與民族認同。
三、手段:變造歷史文化認知
(一)為切斷人民的歷史記憶,民進黨變造歷史。透過學校教育,改造民族認同與中國歷史,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極盡醜化國民黨的執政。108課綱與各科教材,遍尋不著「中華民國」,國名被改稱「台灣」。
中國歷史被劃歸東亞史,高中歷史教科書,統治台灣211年的清朝,只占51頁;殖民統治台灣50年的日本卻占49頁。其中,美化日本對台灣的殖民統治,是善良的殖民者,是台灣經濟現代化的主要推手,對日本人殺害數十萬台灣人,隻字不提;光復台灣的中華民國雖占53頁。2025年2月28日,賴清德公開批判故總統蔣中正是對台灣毫無貢獻的獨裁者、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的元凶,國民黨則是專制獨裁的政黨。
(二)為進行文化認知的變造,民進黨撒下大筆政府經費,有計畫地收買媒體、教會、藝文、同志、人權、廢死等團體。如公視電視劇《斯卡羅》歪曲史實,漂白李仙得。
其實,李是指引日本軍隊來台屠殺原住民的元凶;《聽海湧》醜化中華民國派駐北婆羅洲領事卓還來,把一個為國捐軀的偉人污衊為打小報告的漢奸;《一把青》改編自白先勇的小說,劇情擅自加入白色恐怖和飛行員接收戰友遺孀情節,偷塞民進黨史觀;《零日攻擊》描寫中共進攻台灣,台灣政治人物都會被收買;《返校》則顛倒史實,將鍾浩東等共產黨人漂白為「白色恐怖時期」無辜受害者;《餘燼》則以白色恐怖為素材,用近6,000萬元稅金補助,票房只有577萬元。
這些作品傳輸的文化認知是:1.刻意排除台灣文化裡的中國脈絡,貶抑中國在文化、血緣上對台灣的意義;2.推崇日本殖民文化,美化日本殖民史彷彿是台灣天賜之福;3.對國民黨的執政給予完全的負面呈現,似乎在過去半世紀的統治中,國民黨在台灣沒有建設,只有殘暴的白色恐怖、禁書與文字獄。
四、民進黨的認知戰略效應
民進黨仿效歐美的認知戰是強調非理性面向,通過假訊息主宰人民的認知、思想和行為,實現戰略目標,已產生下列的效應:
(一)台灣治理與安全陷入危機
民進黨雖然依法成為中華民國各種公職人員或政務官,但不意味他們的國家認同是中華民國。他們只是把這些職務當作伺機推翻或摧毀現存體制的機會,以台獨意識分裂人民的國家認同,造成人民無法團結,族群分裂,社會內耗。人民彼此的關係越來越疏離,甚至變成敵我關係,台灣的治理及安全已陷入危機。
(二)台灣圖騰,貪官污吏層出不窮
2000年陳水扁高舉《台灣之子》這本書,以「台灣」為圖騰選上總統。隨後他與其同夥因貪腐枉法,先後入獄,變成《台灣之恥》。蔡英文及賴清德執政後,繼續以「台灣」為圖騰,以「本土政權」為號召,無限索求人民的支持。
如此,混淆了社會價值觀,人民以政治立場決定是非,對於民進黨的施政缺失、貪官污吏、性愛醜聞等案,不但無法坦然理性監督,反而以各種藉口,甚至將一切醜聞都歸責中共因素,極盡包容袒護。
(三)建立反共聯盟,誤導訊息帶風向
民進黨為了討好美日,建立反共聯盟,透過媒體主導話語權,誤導訊息帶風向。如兩岸開戰,美軍一定會參戰;以台灣為國名才能加入國際組織;台灣外貿不需要依賴大陸;兩岸關係不該緩和,應該繼續對抗;再生能源可以完全取代核能;台灣未來絕對不會缺電;反萊豬、不買美國武器,就是反美;反核食,就是反日;吃萊豬、核食,台灣才有國際空間;愛台灣,打高端等,民進黨確信多數人民會買單。
問題是:民進黨罔顧國際局勢詭譎多變,靠人打仗必失敗的歷史教訓。如2025年2月28日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白宮對話,雙方不歡而散。川普改變往昔拜登對烏克蘭的支持,改採「讓現實決定一切」的立場,默認俄羅斯已佔領的土地、拒絕烏克蘭加入北約、烏克蘭必須償還美援經費、簽署礦產協議獲取烏克蘭的稀土。如今,川普認為烏克蘭已沒有底牌,民進黨卻裝聾作啞,仍然信賴美日會為台灣打一場沒有勝算的戰爭。
(四)不求訊息的真實性,人民坐井觀天
理性認知的訊息必須合乎事實,執政者所發送的訊息是「真」,以科學及客觀事實來證明,對於事實的存在,不可無視、否定、編造、過濾或以偏概全。
民進黨卻認為:操作假消息才是認知戰,不理性認知與處理美國對台政策及中國大陸的發展現況。例如,2025年川普政府對台灣的政治地位立場已經變化,主張台灣的未來不再單方面由2,300萬人決定,而是由兩岸共同決定;要求我們的國防年度預算需超過總預算3%,用來購買美國武器;強押台積電技術轉移美國等需索,總是極盡緩頰,唯唯諾諾;對於來自中國大陸的現況則全面負面解讀。例如,禁止公務機關使用大陸的DeepSeek-AI人工智慧模組,導致人民無法正確解讀國際局勢、兩岸關係及大陸的真實樣貌,如同義和團,自我感覺良好,台灣人「尚勇」。
(五)不求訊息的價值性,挑戰人性道德
理性認知的訊息必須合乎價值,執政者所傳輸的訊息是「善」,以道德為依歸;不可對全世界的人、事、地、物進行無端的指控、歸咎、亂貼標籤,以虛假訊息惡意傳播,編造話術逃避道德及法律責任。但是,民進黨卻處處挑戰人性道德,或將批評者一律抹紅,污衊為「中共的同路人」或「在地協力者」;施政挫敗、貪污或姦淫,則全歸咎中共的統戰。如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經立法院審查後,僅刪減6%,合計為292,489,555萬元,已是歷年來最高。但是,賴清德卻帶頭說謊:藍白立委胡亂刪減預算,癱瘓政府運作。
(六) 不求訊息的自願性,人民集體蒙昧
理性認知的訊息必須合乎自願性,執政者所傳輸的必須是美善的訊息,以人民接收意願、尊重人民知識權為依歸。對內,民進黨倚仗國家機器,壟斷媒體,透過NCC下架中天電視台,刻意濾掉可以改善兩岸關係的資訊;教育部強制推動由上而下的教改政策,沒收大學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權,以「108課綱」改造學校教育課程,切斷人民與中國歷史文化的脈絡連結;對外,擔任美國對外宣傳的代理人,透過十幾個民間特定團體接受美國國務院、國際開發總署(USAID)、索羅斯的開放社會基金會(OSF)等境外資金,介入台灣政治與社會運動。如此,人民的知識權被沒收,集體被矇蔽,盲從附和。
五、總 結
人類的演化與進步,是一部理性戰勝蒙昧的偉大歷史。民進黨為追求台獨建國,建構台灣國族主義,不惜以反智、改造歷史與反文化的手段,算計以假訊息、說謊與金權餵養人民,盤算短期內獲取一定的政治利益。但是,證諸歷史,缺乏「理性」的蒙昧認知戰,將導致社會內部分裂,信任網絡不再,無力知己知彼,2025年是台灣方方面面力量盛衰的分水嶺。◆
社論
川普「解放日」
中國與世界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台省史事
編後與新聞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