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英人著作《1421中國發現世界》
讀英人著作《1421中國發現世界》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1421-1423年之間,鄭和率領的船隊有洪保、周滿、周聞、楊慶帶領不同的航線,遺留下來的海圖紀錄,明確顯示船隊不只是到過非洲東岸,還繞過好望角,橫渡大西洋,到過南、北美洲,更經過麥哲倫海峽,到過澳洲、紐西蘭,見取自《1421中國發現世界》附圖(封底裡),此書作者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英國皇家海軍退伍軍官,1937年生於中國,1953年加入皇家海軍,退伍後多次訪問中國及120個國家,在900多個博物館蒐集古地圖、領航知識、天文學、東西方斷簡殘篇的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論點,用了15年研究這個中國艦隊的驚人旅程,憑藉生花妙筆和如山鐵證,歷史真相逐漸呈現,成功地解釋了近年所發現的艦隊沿途留下的遺物和碑文,以及中途的沈船,還有水手在各地祭拜媽祖的遺址。
明成祖永樂十九年正月卅日,在宦官鄭和的帶領下,歷史上最大的艦隊從面臨黃海的塘沽港出發,100多艘巨大的帆船,其中不乏150公尺的巨艦,如同海上仙山,陣容最浩大時,可以容納30,000人,出航目的為「宣德化而柔遠人」,旅程歷時兩年並環遊世界一周。
當他們回航時,明成祖朱棣已經體衰勢微,從此中國也走上鎖國之路,巨船朽壞,遠航紀錄流失,從此再也沒有人知道中國人發現美洲大陸早於哥倫布70年,並早於麥哲倫100年環繞地球,更比庫克船長早350年發現澳洲,並且領先歐洲人300年用天文觀測解決測量經度的問題。這些論述有作者蒐集的海圖作鐵證,和我們自幼所知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只到非洲東岸的資訊相去甚遠。孟席斯書內容豐富,我細讀多次之後,對第13章「定居北美洲」特別有興趣,可以略為介紹評論如下。
作者用了許多佐證來說明鄭和的周聞船隊於1421年11月到達北美洲,這之後又北上到達羅德島州,如附圖(封底裡),並引用1524年的一些歷史文件,有知名的威尼斯探險家維拉查諾到此地後所寫的描述,除了發現年代已久的沈船之外,當地人是「皮膚呈黃銅色,不過有些人還更白一點,他們相貌端正,又黑又細的頭髮,仔細修剪梳理,眼珠子是黑色,女人漂亮,風姿綽約,神色和詳端莊,穿著像是埃及或敘利亞的女人所穿,等等」。這些觀點和他在南方看到皮膚非常黑的不文明人相去甚遠,而且請注意他們所穿的衣服是布作品,而非一般原始住民所穿的毛皮。所以作者估計這些東方人都是當年周聞船隊,在長期航行後,船隻受損、糧草不足,被迫留在新港的船員、婢女的後人。
在美國東北部,麻州、羅德島州、新港(Newport)有許多石碑,證明中國人早在15世紀就到過此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今天新港的一處公園,位於海岬上可以俯瞰港口的圓塔,如附圖(封底裡),這座塔是個無解之謎,人們對於它是何時建造,一直沒有定論,丹麥的「北歐人在北美洲活動研究委員會」在1992年曾經對此塔作過詳細研究,結論是該塔於1667年由阿諾所建。但另一位美國建築師卡爾森,也詳盡的檢查過此塔,舉證阿諾不可能建造,有四項科學證據。第一、新英格蘭每幢殖民地時期的建築都是按英制單位設計,碼、英呎等,但是這個圓塔沒有任何一處是照英制,第二、委員會列舉為佐證圍繞圓塔的壕溝,可能是後人為穩定老建築而作,第三、丹麥委員會用測量灰泥的碳14的技術,只能測定是介於1410至1970年之間,最後圓塔所用的灰泥很少見,是用壓碎的貝殼所調配的,這和殖民時期慣用的石灰質灰泥完全不同。建塔的目的,可能是當作燈塔,窗戶是根據火爐位置而設,好讓南方的窗口晚間透出火光,指引入港的船隻。但是北歐人不會也從來不在海外修建燈塔。所以作者認為這座塔窗戶設計和位置很像宋朝時期泉州用來指引中國和阿拉伯商船進港的燈塔。新港和泉州燈塔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都是八角形基礎有八根柱子支撐,以一種耐久的強力灰泥接合,都沒有半塊石磚脫落。更重要的是這座塔的尺寸符合中國人在15世紀的標準測量單位,塔的外徑兩丈四十尺,內徑一丈八十尺(一丈約合三公尺,一尺約合32公分)。我在2009年5月曾經會同母親、內人、次子於華盛頓DC,駕車北上,沿途經過NY, Delaware ,Connecticut探親訪友,最後到Boston參加女兒在哈佛的畢業典禮之後,我們就特地前往新港參觀這座心儀多年的古塔,徘徊觀望,撫今追昔兩小時,才依依不捨離去。
羅德島大學物理和天文系的朋哈婁教授,為圓塔提供另一種解釋,發現看似不規則也不對稱的窗戶側柱,其實是在呼應天文現象,特別是在月蝕和太陽在春秋分、冬夏至的升與落。這個說法和明朝天文台的設計相符。無論在任何特定的緯度,冬夏至和日蝕時太陽光透過特殊設計的窗戶,產生陰影的長度,可以用之計算正確時間、地點,將來他們回到北京,好用來計算和決定新港圓塔的經度,也符合他們在世界各地的天文台所觀察到的一樣。因此圓塔可能有兩種重要的功能,其一是用來精確定位留下來的船員、婢女的定居地,以便日後艦隊再度出海時,能夠重回舊址接應他們回家,其二就是當作燈塔,為將來指引艦隊能夠平安入港。作者在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區搜尋到12塊古石碑,又比較印地安人與這些東方人的差異,最後他確定中國艦隊1421年曾經到過加勒比海、亞速爾群島,發現北美洲,季風和洋流又把周聞艦隊的帆船送到新英格蘭登陸,或許新英格蘭該改為「新中國」才恰當。 在建立定居修築圓塔之後,周聞艦隊出發,因為船隻受損,糧草不足,在岸邊留下了一些水手、婢女,他們列隊送行,極目遠眺,直到船隊成了天邊的一個小黑點,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總有一朝寶船艦隊還會回來,帶著他們返鄉,年復一年,他們掙扎求生,出海捕魚、農耕狩獵之際,仍然會眺望遠方大海,期待天邊故鄉來人,但是時光流逝,歲月如梭,希望渺茫,老人還會追憶家鄉,但卻一代一代逐漸淡去、遺忘,迄今再也沒有中國船隊來接他們返鄉,他們成了鄭和留下來,望斷鄉關的異鄉人!◆
社論
川普「解放日」
中國與世界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台省史事
編後與新聞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