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汲取教訓者終將再被教訓

《南京照相館》觀後

胡勇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組織學院副教授)


今(2025)年抗戰勝利80週年,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電影《南京照相館》推出後,截至8月14日上映20多天的票房已突破23億元人民幣,觀影人次超過6,400萬,成為繼《哪吒2》之後今年又一部現象級影片。受市場激勵,上映時間將延至9月24日,並陸續啟動海外發行。

作為日本侵華戰爭的鐵證和中華民族的巨大創傷,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曾多次搬上大銀幕,吳子牛、陸川、張藝謀等導演都拍過有關電影。年輕導演申奧另闢蹊徑,講述幾位南京市民冒著生命危險將紀錄日軍屠城的底片帶出佔領區送交國際媒體,從而讓侵華日軍屠戮三十多萬中國人的暴行大白於天下的故事。影片揭露了侵略者的殘暴與偽善,刻畫了中國人民的苦難與抗爭,令無數觀眾淚目。

雖然慘案已經過去88年,但日本軍國主義餘孽至今拒絕承認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兩岸輿論場上也有一些指責《南京照相館》煽動仇日的聲音,完全不顧「勿忘歷史,吾輩自強」才是影片的題旨。台灣民進黨當局的媚日醜態更是令人作嘔。正如片中主人公蘇柳昌在被日軍殺害前振聾發聵的遺言「我們不是朋友」,的確,只要日本不和軍國主義徹底切割,「我們不是朋友」!

一、相機是武器 底片是子彈

《南京照相館》雖然是虛構的劇情片,但片中主要場景和故事主人公都有原型。「吉祥照相館」的原型是位於南京市長江路估衣廊一帶的華東照相館,故事主人公的真實經歷更是曲折。據新華網報導,1937年12月,侵華日軍佔領南京時,年僅15、16歲的羅瑾在華東照相館做學徒。1938年1月的一天,一名日本軍官送來兩卷膠捲,羅瑾在沖洗時發現,竟然都是日軍屠殺國人、姦淫婦女等暴行的現場畫面。為了保存罪證,他置個人安危於度外,悄悄多洗了幾十張,又用硬紙自製了一個小本子,選取了16張裝訂成冊。

後來,由於種種原因,相冊不翼而飛。1941年,曾與羅瑾一同參加過培訓的吳旋無意間在草叢裡發現一本冊子,撿起一看,竟然是一本日本兵屠殺、侮辱中國人的相冊。雖然知道藏匿相冊很危險,但吳旋很清楚這是日軍罪行的鐵證,絕對不能落入日寇之手,於是偷偷將相冊保管了起來。1946年,南京街頭貼出佈告,號召市民們檢舉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的罪行。吳旋找出塵封已久的相冊,交給了南京市臨時參議會。羅瑾、吳旋接力保護的相冊被編號為南京大屠殺案「京字第一號證據」,成為將南京大屠殺案主犯、原日軍第六師團長穀壽夫押上刑場的最有力證據。《南京照相館》的英譯Dead to Rights是「鐵證如山」的意思。

影片對原型故事作了較大幅度改編。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編號1213的中華郵政南京郵局一區二組郵差蘇柳昌(劉昊然飾)在遭日軍追擊的過程中,陰差陽錯地被日本隨軍攝影師伊藤秀夫(原島大地飾)當成吉祥照相館的員工,要求蘇柳昌幫其沖印照片。死裡逃生的蘇柳昌將錯就錯,冒充照相館學徒陳永泰(阿泰),並意外發現了躲在地下室的照相館店主老金(王驍飾)一家人。為了活命,「阿泰」在老金的指導下,突擊學習了沖印方法,從而在伊藤面前蒙混過關。為了讓「阿泰」繼續幫他沖洗照片,伊藤許諾事後為其提供離開日佔區的通行證。翻譯官王廣海(王傳君飾)趁機夾帶私貨,讓其情婦、龍套演員林毓秀(高葉飾)假扮「阿泰」的妻子,以便林毓秀也有機會逃出生天。沒想到,林毓秀在搬來照相館時,還偷偷帶來了救過她一命的國軍散兵宋存義(周遊飾)。小小的吉祥照相館頓時成了這些萍水相逢的中國人風雨飄搖的避難所。

沖洗照片的過程中,「阿泰」、老金等人發現伊藤拍攝了許多紀錄日軍獸行的相片,心靈遭受巨大震撼,同時產生「再洗就成漢奸」的強烈不安。宋存義更是在目睹了唯一的弟弟被日軍殘殺的底片後,憤而潛入日軍營地,擊殺了被調來為伊藤沖印照片的日本軍人。而林毓秀的受辱也讓眾人徹底看清日本法西斯的禽獸本質。隨著越來越多的展現日軍暴行的照片被日軍高層打上禁止發表的標籤,原本只為苟活的眾人終於下定決心,要將這些照片的底片帶出日軍佔領區,曝光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惡行。

先是「阿泰」和林毓秀將伊藤給的通行證讓給了老金的妻女,由她們將底片縫到衣服裡,不料在關卡被日軍攔下,母女倆慘遭奸殺。隨後老金和林毓秀將底片藏在嬰兒籃裡,又把嬰兒籃藏在行李裡才僥倖闖關成功,老金為了掩護林毓秀和孩子,也被日軍槍殺。原本以為殺了「阿泰」便可掩人耳目的伊藤沒想到底片被掉包,他親手拍攝的照片登上了西方報紙的版面,成為日軍戰爭罪行的呈堂證供。伊藤不得不以剖腹自裁收場。

1946年2月,中國在南京設立軍事法庭,對侵華日軍戰犯進行審判。原本還百般抵賴的穀壽夫等戰犯在相冊面前不得不低頭認罪。在影片的最後,穀壽夫一行人被押赴刑場。倖存的林毓秀帶著老金的幼子到刑場圍觀,並在中國軍人舉槍射擊時舉起相機,紀錄下正義的子彈貫穿侵略者頭顱的瞬間。恍惚之間,被日軍殺害的「阿泰」、老金及妻女、宋存義、王廣海等人也站在圍觀的人群中。大仇終於得報!

二、殘暴偽善伊藤 苦難不屈國人

相較以往的同題材電影,《南京照相館》的一大亮點是成功塑造了日軍攝影師伊藤秀夫這個角色。不同於刻板印象中那些兇神惡煞的侵略者,戴著金絲眼鏡的伊藤秀夫眉清目秀,斯斯文文,不但不敢開槍殺人,還主動跟「阿泰」交朋友,甚至對中國文化頗為欽慕,似乎是日軍中難得一見的好人。然而,隨著劇情的推進,伊藤的真正面目逐漸暴露。在軍國主義思潮的長期薰陶下,侵華日軍完全就是一支野獸軍團,只不過出身優越的伊藤比一般日本軍人更加偽善。

伊藤初次亮相就是拍攝日軍槍殺中國平民的暴力畫面,軍官黑島要求伊藤拍出子彈洞穿中國人身體的瞬間,伊藤實話實說很難辦到,結果挨了黑島一記耳光。沒想到黑島立刻被他的長官扇了一巴掌,由此引出伊藤看似平平無奇的隨軍攝影師,實則出身不凡。後來他親口說他的祖父參加過甲午戰爭,且以未能攻入清朝帝都為憾,顯然他來自日本軍人世家,侵略擴張的DNA讓他的家族不會放棄安排他參加侵華日軍攻破中華民國都城的「鍍金」機會。

伊藤與蘇柳昌(「阿泰」)首次遭遇之所以沒有開槍射殺後者,並非於心不忍,而是誤以為「阿泰」是照相館員工,可以幫他沖洗照片。原來,伊藤從小養尊處優,雖然愛好攝影,卻不會沖洗膠片。為了防止吉祥照相館被日軍劫掠,伊藤為「阿泰」手寫了一張「保命符」,但寫完後伊藤又特意加註「兩日內」,顯然伊藤並非真正想保護「阿泰」,只是把他當作用完即棄的工具人。在伊藤驗收「阿泰」的沖印技術後,他完全不顧底片報廢的風險,隨意打開了暗室的門,臨走時輕蔑地丟下一句「支那人的照片不重要」,可見他根本不把中國人放在眼裡。

「阿泰」(和老金)幫伊藤沖洗的照片登上了《朝日新聞》,這讓伊藤大喜過望,並主動跟「阿泰」以「朋友」相稱,想進一步拉攏這名工具人。由於伊藤拍攝的血腥暴力的照片令日軍高層擔心有損國家形象,因此日軍一方面嚴禁這些照片外流,另一方面組織拍攝「日中親善」的相片以蒙蔽世人。於是,伊藤的「朋友」「阿泰」及其「夫人」林毓秀便成了模特兒。接下來就是影片中最駭人聽聞的一幕。一邊是中國同胞的屍山血海,另一邊是被迫假笑的倖存者。在擺拍的過程中,有一名嬰兒不斷啼哭,伊藤很不耐煩,一名日軍士兵便把嬰兒從母親手裡搶過來用力摔在地上並補了一槍。伊藤的反應僅僅是責怪部下破壞了拍照的氣氛,並讓翻譯官將死嬰遞給「阿泰夫婦」,繼續拍攝「日中親善」的宣傳照。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貌似文質彬彬的伊藤儘管尚未親手殺過人,但極其冷血。

在伊藤學會自己沖洗照片後,瞭解太多日軍黑幕的「阿泰」便成了眼中釘,肉中刺。在下不了決心親手槍殺「阿泰」後,伊藤玩了一招借刀殺人。他一邊假惺惺地信守承諾,給了「阿泰夫婦」兩張通行證,另一邊要求設卡的日軍將這兩張通行證的持有者秘密處決。沒想到「阿泰」也玩了一招瞞天過海,當發現死者不是「阿泰夫婦」後,惱羞成怒的伊藤終於撕下了偽裝。他先是慫恿黑島侵犯林毓秀,不再掩飾自己也是禽獸武裝的一員,再是扣動了扳機第一次殺人,用罪惡的子彈打死了奮起反抗的王廣海,還唾罵翻譯官「這就是狗咬主人的下場」。在「阿泰」和老金聯手反制下,被顯影液潑了一臉的伊藤露出恐怖猙獰的面目,欲置「朋友」於死地,令觀眾不寒而慄。

除了反派伊藤,影片對王廣海和林毓秀這對「野鴛鴦」的塑造也是可圈可點。在王廣海看來,強大的日軍不可戰勝,自己做漢奸只是順勢而為。他熟諳日語,情婦則會唱戲,都是日軍需要的,即使城頭變幻大王旗,他們也能過上好日子。受情夫的影響,林毓秀在南京陷落後也一度氣定神閑,一遍遍用日語背誦「我是良民,日中親善」。但日本侵略者用刺刀徹底粉碎了他們的幻想。儘管王廣海賣力地為日軍服務,他的妻子也在「慰安所」替日軍洗滌衣物,卻無法改變他的妻兒慘遭屠戮的下場。在目睹日軍活活摔死嬰兒,自己也被日軍蹂躪後,林毓秀終於認清侵略者「畜生」的面目,並對王廣海自欺欺人的美好願景產生了質疑--「萬一日本人輸了呢?我們還有未來嗎?」當林毓秀喃喃自語「我從小學戲,唱的是穆桂英、梁紅玉,我懂的」,實際上她已經完成了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覺醒。王廣海雖然淪為漢奸,但並非毫無良知,他幫助蘇柳昌掩蓋了真實身分,在宋存義擊殺日軍時沒有助紂為虐,最後為了保護林毓秀被伊藤殺害,也算是一種自我救贖。

此外,影片還有一些展現國人群像的高光時刻。比如,在老金妻女即將離開吉祥照相館傳遞底片的前夜,眾人拍了一張「全家福」。當老金緩緩拉動照相館的背景幕布,北平故宮、天津勸業場、杭州西湖柳浪聞鶯、上海城隍廟、武漢黃鶴樓以及萬里長城等中國名勝一一呈現時,觀眾們與片中角色一起眼含熱淚說出「大好河山,寸土不讓」。

三、教科書還在淡化日本的戰爭罪責

再比如,在影片臨近尾聲時,伊藤才發現底片被掉包。這些底片上一閃而過的人,是電報局的李小姐、柳樹巷八號的店家、廣安街37號的薑老闆,是憧憬未來的新婚夫妻,救死扶傷的年輕護士,前程大好的留洋學生,風華正茂的閨中密友……此時,30多萬遇難國人不再只是抽象的數字,而是一個個有名有姓活生生的人。伊藤萬萬沒有想到,他棄如敝屣的這些中國人的照片最後都會變成射向侵略者的子彈。

正如影片最後日本戰犯仍在狡辯,拒不承認戰爭罪行,在南京大屠殺過去88年,抗戰勝利迎來80週年的今天,日本一些勢力仍不願正視歷史。2024年10月和2025年4月,日本首相石破茂先後兩次向供奉二戰日本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供奉祭品。202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80週年當天,日本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參拜了靖國神社,這是石破內閣成立以來,首次確認有內閣成員進行參拜。石破茂雖然沒有參拜,但以自民黨總裁身分向靖國神社獻上了「玉串料」(祭祀費)。

今年4月起,日本全國初中陸續啟用新版教材。其中採用率最高的帝國書院和東京書籍兩大出版社的教材在談到南京大屠殺的相關章節中,均淡化了日本的戰爭罪責。帝國書院出版社刻意使用「南京事件」,僅僅指出「在南京,除了士兵,還有很多平民被殺」,並沒有明確指出加害者身分;東京書籍出版社雖在註腳中提及「南京大屠殺」,但兩者均聲稱「受害人數尚無定論,仍在研究中」。

隨著《南京照相館》的熱映,近日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話題再次引發世人關注。8月8日,日本足球明星本田圭佑在社交媒體上轉發已故日本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所謂「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編造的謊言」,並稱「我也相信如此」。在網友的教育下,第二天本田改變立場,稱「在仔細研究了一手材料之後,我意識到(南京大屠殺的存在)是符合史實的,之前是我錯了。」不過,由於遭到日本右翼線民的攻擊,本田的態度一變再變,「南京大屠殺是一個非常難以下結論的問題。我也想持『這一事件很難下結論,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立場。」右翼史觀對日本民眾的荼毒由此可見一斑。

四、蘇嘉全為日軍招魂

如果說日本右翼勢力冥頑不化令人憤慨,那麼台灣民進黨當局的「媚日」則令人作嘔。8月3日,屏東潮音寺舉行「巴士海峽戰歿者慰靈祭」,前民進黨秘書長、現任台日關係協會會長蘇嘉全,民進黨主政的屏東縣政府的秘書長楊慶哲出席,公然為二戰日軍招魂。8月7日,「國史館」舉辦抗日戰爭紀念活動,居然以「中日戰爭結束與終戰接收」表述,要知道連石破茂都公開說日本「戰敗」,民進黨當局一些人卻在百般為殖民台灣,屠殺幾十萬台灣人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張目。8月15日,賴清德在社交媒體「臉書」發表紀念文字,以「終戰」向日本軍國主義者交心,是不是哪天也要到東京靖國神社參拜那幾個真實的「威權主義侵略」者--甲級戰犯的「大和魂」?

2025年5月,中俄發表聯合聲明,其中敦促「日本政府應從其在歷史上犯下的殘暴罪行中汲取教訓,在靖國神社等歷史問題上謹言慎行,同曾經給世界各國人民和日本自身帶來深重災難的軍國主義徹底切割。」

裕仁與日本政壇的軍國主義餘孽畏懼美軍,因為美軍令他們汲取到的教訓是刻骨銘心的,而他們至今不「在歷史上犯下的殘暴罪行中汲取教訓」,繼續參拜靖國神社中犯下殘暴罪行的甲級戰犯,或許就因為沒有受到來自其殘暴罪行受害者的刻骨銘心的教訓。不衷心悔罪又不汲取教訓,只管跟著靖國神社裡甲級戰犯往軍國主義道路上狂奔的餘孽們,終將再迎來一次教訓。

2025年8月15日初稿於滬上「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