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失去單極霸權憂心忡忡
美國為失去單極霸權憂心忡忡
冷戰後獨霸世界三十多年的美國,正在為失去單極霸權憂心忡忡,而世界上更多的新興國家正努力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合理的多極世界新秩序。迷戀單極世界的美國,擔心失去霸權,正在做最後掙扎,對中俄展開全方位遏制和打壓,阻止堪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大國興起。
塔夫茨(Tufts)大學政治學副教授、「美國企業研究所」非常駐高級研究員、「外交政策研究所」亞洲計劃主任和紐約城市學院公共學者邁克爾‧貝克利(Michael Beckley), 在2020年11-12月的《外交事務》雙月刊發表的一篇文章, 題為《流氓超級大國--為什麼這可能是一個非自由主義的美國世紀》。
貝克利教授認為,面對搖搖欲墜的盟友關係以及分裂且冷漠的公眾,美國可能會開始不像一個大型聯盟的首腦,而更像一個流氓超級大國--一個缺乏道德承諾的經濟和軍事巨頭,既不是孤立主義,也不是國際主義,而是咄咄逼人,全副武裝,完全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事實上,在川普的領導下,它似乎正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川普在任期間,美國的一些安全保障已經開始像收費保護傘一樣,總統考慮讓盟友支付美國駐軍的費用,外加50%溢價。川普政府已採取單邊關稅方式來取代貿易協議,將「世界貿易組織」晾在一旁。川普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促進民主的目標,並將外交降級,架空國務院,將越來越多的責任交給五角大樓。美國軍隊也在發生變化,它越來越傾向於成為一支懲戒而非保護的力量。川普政府已縮減了美國在盟國領土上的長期部署,取而代之的是機動游離的遠征部隊,他們可以在海外蒸蒸日上,摧毀目標,然後從地平線上溜回去。
川普的許多批評者譴責這些變化,認為這樣不僅不明智,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係「非美式的」。但川普的做法對當今許多美國人很有吸引力,也符合他們心中對美國在世界中角色的定位。如果這些條件持續下去,美國領導層最好的情況可能是華盛頓採取一種更民族主義的自由國際主義模式。美國可以保留盟友,但會讓它們付出更多代價,以取得美軍的保護。盟國可以簽署貿易協定,但簽署對象限於採用美國監管標準的國家;可以參與國際機構,但當這些機構的行為有損美國利益時,就得給我退出這些機構;可以鼓勵促進民主和人權,但主要是為了破壞美國在地緣上政治對手的穩定。
或者,美國可能會完全退出有關全球秩序的維護。美國不會設法以國際規則和機構來安撫小國,而會動用威懾武器庫中的所有工具--關稅、金融制裁、簽證限制、網絡間諜和無人機襲擊--從盟友和對手那裡榨取最大利益。不會有基於共同價值觀的持久同盟夥伴關係,一切只是交易。美國領導人判斷其他國家的標準,不是看它們願否幫助美國解決全球問題,也不看它們是民主還是專制國家,只看它們有否能力為美國創造就業機會,為美國消除本土受到的威脅。根據這些標準,大多數國家在美國統治集團眼中都可有可無。
2025年4月16日,貝克利教授又在《外交事務》發表了另一篇文章,題為《美國單邊主義的時代--一個流氓超級大國將如何重塑全球秩序》。他認為美國之所以不守規矩,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擁有超強能力。儘管悲觀論者幾十年來不斷看衰美國,但美國的實力依然強大。美國的消費市場規模幾乎是中國和歐元區市場的總和。全球一半的貿易和近90%的金融交易均以美元結算,交易更是通過與美國有關的銀行進行,這給了華盛頓實施制裁的手段。
從軍事角度看,美國是唯一一個能夠在距其海岸數千英里的地方發動大規模戰爭的國家。約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和經濟產出的三分之一的70個國家,通過美國的防務協議提供保護,需要美國的情報和軍隊支援。在一個如此深度依賴美國市場和軍事力量的世界,華盛頓擁有巨大的影響力來修改這些規則,甚至徹底廢除它們。美國不僅擁有我行我素的手段,而且也越來越樂於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別國身上。由此,美國主導的自由秩序已逾越了建立時的初衷,暴露出各種既有矛盾和弱點,日益成為世界許多國家的負擔。
人口結構變化和自動化蓬勃發展這兩大強勁趨勢正在重塑全球格局,並強化美國單邊主義的傾向。快速的人口結構變化正在削弱歐亞大陸的大國,並破壞大片發展中國家的穩定。與此同時,新技術正在減少美國對外國勞動力、能源和大型軍事基地的需求。其結果是日益加劇的不對稱:一方面,混亂加劇,盟友力量日益削弱;另一方面,美國的自給自足能力和遠程打擊能力不斷增強。隨著這種差距的擴大,華盛頓面臨著更強烈的單幹誘惑。
這就是為什麼「流氓超級大國」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一條阻力最小的道路。問題不再是美國會否走向流氓,而是它會變成哪種流氓。它會成為一個魯莽的、極端民族主義的強權,肆意攻擊、斷絕關係,以巨大的長期代價追求有限的利益?還是能夠將其力量轉化為更具戰略性的姿態--既能避免過度擴張,又能在更緊密的、擁有強大實力的合作夥伴群體中維護自由秩序的核心?
以川普重返白宮這幾個月來的作為,如繼踵1930年《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對所有國家徵收高額的對等關稅,大幅削減對外援助,同時提議將加拿大併入,成為美國第51州,另外還要奪取格陵蘭和巴拿馬運河,這是「美國優先」的具體行動。
貝克利前後兩篇文章或許高估了美國的統計數字,也過高的估計了當下美國的實力。美國稱霸世界的殺手鐧是碾壓全球的軍事預算,然而天文數字的預算不等於戰力,更不等於軍工複合體的軍工產能,今天美軍的士氣與軍事裝備,恐怕一場戰爭就會露餡,戰場上拿不到的,已不是談判桌上拿不拿得到的問題,而是上不了談判桌任由對方處置的問題了。◆
社論
百年滄桑
中外關係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台島風雲
兩岸青年園地與連載
編後與新聞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