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台獨」一脈相承

評李登輝的「隱性台獨」與彭明敏的「顯性台獨」

李家泉(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員)


人所共知,台灣島內現有兩種「台獨」:一種是以彭明敏為代表的「顯性台獨」,亦稱「陽性台獨」或「急進台獨」;一種是以李登輝為代表的「隱性台獨」,亦稱「陰性台獨」或「漸進台獨」。彭明敏早年就是臭名昭著的「台獨」分子,成為完全喪失中華民族氣節的外國利益代理人。由於他公開鼓吹「台獨」,不為蔣家所容,長期逃亡海外;而李登輝則因「內斂」有功,深藏不露,長期留在國民黨內,直至爬上台灣權力的「頂峰」。

政治密友,心心相印

李登輝與彭明敏都曾就讀於日本。日本投降後,兩人一起返台進入台灣大學,後又分別留學美國和法國。兩人自年輕時代起,即因政治觀點相近,成了「莫逆之交」,中間有分有合,友情始終未斷。

兩人就讀台大時,與另一從日本返台任教、政治上亦傾向「台獨」的劉慶瑞結成「鐵三角」。劉曾炮製「台灣新憲法」,未及完成而病死。

60年代初期,在「台獨」主張還未暴露時,彭曾紅極一時,當選為台灣首屆「十大傑出青年」,兩次受蔣介石接見。此時李登輝是台灣「農業復興委員會」的技正,兩人你來我往,「相處甚篤」。

1964年9月,彭明敏因印製並散發《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以叛亂罪被捕入獄;而據彭明敏1990年2月9日在紐約的一次會上稱:他「被捕前一天還與李登輝在一起」。

在流亡海外期間,李「十分關注這位老友的去向與動向」。李出任「副總統」後,曾密令其親信私下與彭接觸。1990年5月,彭曾對台灣一報社記者說:「李還是副總統時,有人告訴我,李登輝提到我時還在問,彭有沒有在讀書啊?不要疏忽了。」

蔣經國去世,李登輝掌權初期處境比較困難,彭在美「呼籲海外人士支持李登輝」,並稱:「我對李登輝人格、作風、理想認識很深,李登輝在外交上打開新局面,值得百分之百的支持。」

李在權力逐漸鞏固後,對彭恩禮有加,諸如「組閣」人選、「總統」由「委選」改「直選」等,有很多都是唯彭意見是聽。1990年4月的「國是會議」,李曾向當時在美的彭明敏發出「言詞懇切的邀請函」;1992年秋為促使彭返台,李曾下令撤銷對彭的叛亂通緝令。在此前後,彭實際上早已成了李的「超級幕僚」。

李氏「理念」,照搬彭氏

李登輝當政後,人們早就懷疑:他本人是專攻農業的,為何在政治理念上的歪論,竟然一套又一套地出籠。現在人們清楚了,原來都是從他的老朋友、素有「台獨教父」和「台獨精神領袖」之稱的彭明敏那裡搬來的。不妨舉幾個例子:

一是關於「政治實體」和「分裂分治」。彭氏早在1972年就曾提出「獨立政治實體」這一概念。1975年6月,他在答《華盛頓明星報》記者問時又說:台灣人未來應「選擇建立自己的政治實體,同中國分裂」。近兩、三年來,李登輝正是根據彭的這些說法,連篇累牘地在大談「對等政治實體」和「兩岸分裂分治」。

二是關於「命運共同體」或「生命共同體」。1992年9月5日和27日,彭氏先後在兩次講演會上提出要「建立『台灣命運共同體』」,對抗中共的「一國兩制」。最近幾年,李登輝也是亦步亦趨地在叫嚷要「建立『台灣命運共同體』」。也許是為了表示與彭提的不同,李在許多場合改提「台灣生命共同體」。對此,彭氏則專門加以詮釋說:李說的「生命共同體」就是「命運共同體」。他本人「是相當認同」的。

三是關於「國際生存空間」及「參加聯合國」問題。彭、李兩人的言行幾乎完全一致。1984年初彭氏稱:要「實現一個台灣政府,在國際上也要爭取台灣是一個政治單位」。1991年7月4日,彭氏又稱:「要先申請加入聯合國,至於名稱需要大家冷靜討論。」如今,李登輝已不僅是口講,而且是在身體力行。李反覆強調「國際生存空間」對於台灣的重要性,強調要「拓展外交空間,善盡國際責任」。他時而強調要「有計畫地以『中華民國』名義重返聯合國」;時而又強調「只要參加聯合國,名稱可以不必計較」。

這裡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李登輝為搞「外交突破」,而於1995年6月以金錢鋪路所實現的美國康奈爾大學之行,竟然也是彭明敏早就規劃好的。1989年4月,彭對台灣《中國時報》記者說:「自從李登輝任總統後,我馬上想到要請他訪問美國,這是台灣重返國際社會的一個很好的方法。」1990年2月9日,彭在紐約又對台灣《聯合報》一記者說:「我曾致力促請美國民間邀請李登輝訪美,已接洽好康乃爾大學以頒贈『傑出校友』的名義邀請他。」五年以後,李登輝果然一一照辦了。

其他如「新主權觀」、「主權在民」、「台灣利益優先」、「國民黨也是外來政權」等等,李登輝講的差不多也都能在彭的著述中找到出處。例如,李登輝攻擊「一國兩制」是「舊主權觀」,而彭明敏則早就攻擊它為「傳統的天下觀」;李登輝強調台灣「主權在民」、台灣「必須是台灣人的東西」,而彭明敏則早已強調所謂「主權在民」,就是「台灣屬於台灣人民」,「台灣人民有權對外獨立」。李登輝1994年3月對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說:「國民黨也是外來政權」;而彭明敏1983年7月在「世台會」的一次講演中就稱:「1945年到現在,中國國民黨政府統治台灣」,與日本「統治的本質並無變化,台灣繼續成為殖民地」。凡此種種,幾乎一無例外地都是彭先李後。人們懷疑李從彭氏那裡販來不是沒有根據的。

兩種「台獨」,正在「合流」

由上可見,李、彭兩人在台灣前途走向上,即一心把台灣從祖國大家庭中分裂出去的目標和做法上,幾乎完全一致。至於不同,也還是有的,那就是在要不要利用「中華民國」這塊招牌上,特別是後來在要不要把這塊招牌改為「中華民國在台灣」這個問題上,兩人還是有分歧的。

1991年9月19日,李在一次研討會上說:「台灣已是一個稱為『中華民國』的國家而獨立著。」同月30日又說:「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稱就叫『中華民國』。」其實李說的遠不只是這兩次。彭明敏對此是不同意的。他明確地提出:「中華民國是不存在的」,「一個政府、一個國家,能把基本政策建立在這麼一個現實不存在、抽像的東西上嗎?」

於是李登輝接受了彭的批評,在許多場合又改提「中華民國在台灣」。1992年11月中旬,他在一次國民黨中常會上強調說;「中華民國在台灣是合法的」;1994年到1995年,他更不時地強調稱:「現階段是『中華民國在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

然而彭明敏同樣不以為然。彭的意思是很清楚的,既然李已把台灣定位為「主權獨立的國家」,那就直呼「台灣共和國」就行了,完全沒有必要含含糊糊,「猶抱琵琶半遮面」。其實這正是「隱性台獨」的一個重要特點。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個時期來彭的說法似乎有了新的微妙的變化:1995年5月9日,彭對台灣報界稱:台灣是「以台、澎、金、馬為範圍的一個政府,國家名稱先不管,先把自己的領土定出來,然後以此為基礎,一切由此出發」。同年4月3日,彭在民進黨會上稱:台灣「未來要取什麼國名,並不是很重要,它只是一個名義而已」,可以「叫『中華民國』,或叫『高砂國』,甚至有人叫『蔣經國』,都可以啊!」

這裡,尤其值得人們注意的是:1995年9月8日,彭明敏作為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主動邀集民進黨主席、中央黨部主管及社運界學者會商後,認為為打破大部分民眾對「台獨」議題的恐懼感,已同意以「贊成維持現狀,等於贊成台獨」來取代原來的「台灣獨立」。誰都清楚,所謂「維持現狀」,就是「認同」李登輝的「中華民國在台灣」,這是不提「台獨」的「台獨」。先求「台獨」之實,暫避「台獨」之名。也就是說,彭明敏的「顯性台獨」已認同李登輝的「隱性台獨」。彭明敏也講究包裝和欺騙的藝術了。

同台參選 暗藏玄機

彭明敏回台前後,曾一再公開表示說:他「不想參選公職,不想參加黨派」。而且,彭認為李登輝主政以來的所作所為,正是他「當年提出的政治理念」,是他「當年提出的方向」,已使他「在回首前塵時感到無限欣慰」。彭還多次表示對李主政的「信賴和期待」。因而,無需他再親自出馬了。

彭明敏言猶在耳,卻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1995年2月火速加入民進黨,3月20日宣佈參加「總統」選舉,歷經半年奮戰竟又奪得1996年3月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會有如此變化?

根據台灣媒體報導,彭氏似頗為老友李登輝的參選處境而擔心:一是國民黨內有人向李「挑戰」,因李在是否參選問題上曾「失信」於人,朝令夕改,出爾反爾,反覆無常,被人抓住「小辮子」,搞得很被動。人們的不滿以及輿論界的評論,對李已造成一定的「殺傷」。二是民進黨內有人「攪局」,想出來與李競選者不少,其中真正有意向李登輝權力挑戰者不乏其人。還有,他們的年齡都比李年輕,有的在黨內也有一定實力基礎,即使不可能取李而代之,至少可以奪走李的相當一部分票源。這對李是很不利的。

對李登輝,彭是絕對信得過的。從現有情況來看,彭明敏參選「總統」是假,為李登輝「護航」是真。他不是去「擠李」,而是去「助李」。

這一看法不是沒有根據的。(一)從實力基礎看,李登輝是手中握有權力機器的人,無論是政治資源、人脈資源或財力資源,都是彭明敏無法與之相比的。這一點彭明敏不會不清楚。(二)從台灣媒體披露的材料看,這次民進黨內爭奪「總統候選人」,李登輝是明顯地站在彭明敏這一邊的,是他在經濟上、政治上、輿論上支持彭明敏,才使得他當選為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的。(三)李登輝之所以要支持彭,一是由彭參選,李的高齡弱點就自然消失了;二是彭搞的是「顯性台獨」,民眾比較擔心,而相形之下李的「隱性台獨」就更能欺騙人了。

就彭明敏來說,他改變初衷以參選,可以掌握主動權,從而察時觀勢,隨機應變:如果幸而當選,得以親自把多年主張的「台獨」、「政治理念」付諸實踐,既可一償宿願,又可不負黨內支持者熱望;如果形勢不妙,不能當選,則可順勢推舟,暗中使力,轉讓票源於老友,使其能繼續當權主權,保持兩岸「分裂分治」的局面。

李登輝與彭明敏,兩種「台獨」,同源、同根、同流,儘管花樣和手法不完全相同,然其分裂祖國的本質則完全一致。它們都違反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也違反台灣人民的根本利益,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對此絕對不會答應,因而都是注定要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