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當代絲綢之路,重現歷史亞歐輝煌

記北京「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

賴尚龍(經濟學博士)


一、新亞歐大陸橋區域國際研討會

今年5月7日至9日,約有460餘位來自34個國家及地區的學者專家及官員在北京參加了由中國政府、歐盟、聯合國、世界銀行,及若干中亞細亞國家共同舉辦的「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發展的國際研討會」。會議主題是討論在沿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的各國家及地區如何共同合作更有效、更及時地促進該區域的經濟發展,除了討論各項發展計畫之外,會議尤其注重如何共同合作制定一套互相協調、密切配合的多國共同發展戰略,作為各國本身的發展方案參考,也作為國際機構在提供技術援助時的依據標準。這條新的亞歐大陸橋貫穿亞歐75國家,全長一萬多公里的鐵路幹線,與會各國專家稱之為21世紀的新絲綢之路。而中國政府此次在北京作為此會的東道國家,意義不同凡響,這麼新的亞歐大陸橋不僅連接到亞太平洋海岸和歐洲大西洋岸的各城市地區,而且由陸路直接對21世紀亞太平洋的地緣政治及地緣經濟將帶來重大變化,從而影響到台灣海峽兩岸的政經互動既深且遠。

二、當代絲綢之路──新亞歐大陸橋的形成與展望

早在60年代末期,由於以埃戰爭爆發,蘇伊士運河關閉,航運中斷,同時也由於當時石油危機的衝擊,日本與原蘇聯合作,利用原蘇聯納霍德卡港及西伯利亞鐵路和東西歐鐵路開闢建造了一條橫貫歐亞的大陸運輸通道,隨後稱之為西伯利亞大陸橋,此橋東起納霍德卡港,西至荷蘭的鹿特丹,全長一萬三千公里。通過這條路線,比經過好望角和蘇伊士運河的海上運輸線縮短運距三分之一,運費更便宜了25%以上,運期節省35天左右。自此蘇伊士運河的歐亞交通孔道作用之重要性大為降低。

隨著地緣政治及國防經濟的大格局變化,亞歐貿易日趨繁榮擴大,所謂後冷戰時期的急劇演變,中國與中亞細亞各共和國關係日臻友好,在亞歐大陸間乃又有一條新的大陸橋油然興起。1990年9月,中國北疆鐵路與原蘇聯土西鐵路順利接軌,形成繼西伯利亞大陸橋之後,又一條橫貫亞歐大陸更為便捷的鐵路通道。這就是這次北京召開的國際會議所討論的新亞歐大陸橋。此橋溝通了太平洋與大西洋,實現所謂「海─陸─海」的連貫運輸。這條大陸橋東起中國的連雲港、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行出域穿越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地區,經過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波蘭、德國等歐洲國家,抵達大西洋東岸荷蘭的鹿特丹、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等歐洲口岸,全程長達一萬一千公里左右。1992年12月1日新亞歐大陸橋過境集裝箱運輸開通,全線進入試運營業階段。在此次北京的國際研討會,許多專家稱此大陸橋為21世紀的「絲綢之路」,此路被認為必將促進歐亞貿易,溝通東西文化,帶來世界性的繁榮及和平,較之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此橋將重現歐亞交流的輝煌,必有過之而無不及之效。

從地理角度觀察,新亞歐大陸橋與上述西伯利亞大陸橋相比,其地理位置避開了高寒地區,港口無封凍時期,自然條件較佳,吞吐量大,可以常年作業。同時新大陸橋比原西伯利亞大陸橋縮短了陸上運距五千公里左右,為中國西部地區、中亞、西亞各國創造良好的優勢。由遠東到西歐的貨物,經新大陸橋比繞道好望角的海上運輸則縮短運距一萬五千公里,比經蘇伊士運河的海上運輸則縮短八千公里,比經巴拿馬運河的海上運輸線縮短一萬一千公里,比經北美大陸橋(指紐約至舊金山之鐵道運輸線)則縮短運距九千一百公里。同時,新亞歐大陸橋輻射面甚廣,幾達30多個國家及地區,總面積達5,071萬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占世界總人口75%左右,在中國境內則長達4,100公里,橫貫中國蘇、魯、皖、豫、晉、陝、甘、寧、青、新等10個省區,其腹地範圍可擴大中國大陸80%左右的地區。(見高振剛主編,《新亞歐大陸橋戰略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第1章,第4頁

除中國大陸之外,新亞歐大陸橋對亞太平洋、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大洋洲國家,乃至於台灣、港澳地區皆具有重要運輸意義。近年來,亞太平洋地區對歐洲貿易蓬勃發展,專家們咸認為新亞歐大陸橋將擔負重要之促進角色。80年代以來,亞太地區擁有世界人40%,該地區國民總生產值已佔全世界之50%,貿易總額則佔全世界43%。1993年,日本、中國、台灣省、韓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及地區均進入世界20大貿易區的行列,世界貿易中心正從大西洋移往太平洋,西歐已成為中國、日本的第三大貿易夥伴。亞歐貿易正在迅速成長,迫切要求新亞歐大陸橋加快步伐,盡早成為聯結亞太平洋與歐洲的貿易大通道。

三、沿亞歐大陸橋區域之合作與發展

在這次北京舉行的國際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及政府官員鹹以多方面的經濟合作,謀求共同繁榮及發展,作為主要目標。中國方面的大會主席是國家科技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宋健。他代表大會總結了大會的合作原則;第一是以經濟發展為首要目標,同時尊重各國家地區的特殊性,以便因地制宜,作出合理的發展方案。同時以相互有利,相互補充為合作原則。在此原則下,大會企求各國達成協議加速交通等基礎建設的建造,加強各國發展方案的協調及配合;另外尤其注重對沿橋發展較遲,條件較差的貧困地區給予扶助。

於1994年10月中國、俄羅斯及五個中亞細亞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圖克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於北京簽訂了鐵路運輸的協定,使亞歐大陸橋在阿拉山口,中國邊界地段赴中亞細亞各國的鐵路運輸得以協調疏通,統一管理規定。1995年歐盟發表其對亞太平洋地區及對中國大陸的經濟政策,主張加強貿易、相互補充,同時推出歐洲─高加索地區─亞洲交通大走道的戰略方案。與之配合,聯合國分別在1994年及1995年9月先後通過《發展中亞地區及內陸無海口國家的運輸系統》報告。從國際上逐步推行一系列贊助及支持的援助方案。

而中國政府本身高瞻遠矚,已在其第九個五年計畫中包含了加強建設,推廣使用亞歐大陸橋的具體措施。不僅此大陸橋有30%路程在中國境內,而且輻射整個中國大陸地區16個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尤其連接東南亞太平洋廣大市場及生產基地,對海峽兩岸關係形成重大影響。

四、新亞歐大陸橋與亞太地緣政治

今年3月在曼谷召開了第一次的亞歐高峰會議,歐亞兩洲政府首腦直接對話,商談兩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合作及交流事宜。這次會議,很有歷史意義。

以往美國以世界超強姿態,壟斷歐亞對話。凡屬重大國際事務,歐亞兩洲各國基本上先和美國會商,然後再於國際場所三邊商談。然而,曾幾何時,形勢漸變,歐亞皆欲逐步擺脫美國獨斷的霸權主義影響,尋求雙方直接溝通,當面對話。今年曼谷的歐亞高峰會議標誌著此一重要變化,改變了亞太平洋依附美國對歐交流的地緣政治的狀態。

另外今春4月23日至26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訪問中國大陸,強調與中國建立積極建設性的夥伴關係。於是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領袖於上海軍事信任協定,大家共同遵守邊界不駐軍,有任何軍事演習必須事先照會對方的軍事和平協定。這是中國北疆,沿俄羅斯、中亞細亞各國接壤的一件歷史大事。

幾千年來中國北方憂患終告走向和平解決,長久友好之途。尤其是中俄之間免去軍事爭端的可能,雙方努力和平友好的正常關係,根本上改變了亞洲地緣政治結構。雙方皆能更加主動,更加有力地與美國為主的西方各國討論國際事務,展開外交活動,抵制霸權主義的壓力與牽制。

在此兩件重大的國際活動,北京作為東道主召開這新亞歐大陸橋國際會議,更將太平洋經濟發展與歐洲合作推向了更具體更長遠的一大跨步。

二千年前,漢朝的漢武帝開拓了絲綢路,開始了亞歐兩大洲貿易文化的交流,風鈴駝隊溝通了當時中國、中亞、西亞、北非、歐洲的文化,播散了文明與友誼的種子,對後來人類歷史的發展有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天,科技昌明、經濟發達、貿易繁榮,新的亞歐大陸橋當會為人類文化再作出巨大貢獻,帶來亞歐的繁榮,促進了世界的穩定與和平。尤其這條新的絲綢之路,不僅連接了東方的中國海岸與遠在西歐的鹿特丹,其交通輻射作用,使東南亞、新加坡、香港,以至於台灣、朝鮮半島、日本皆受其益。亞太平洋與歐洲的市場互相連接,生產也能互通了。這種地緣經濟乃至於形成了的地緣政治新格局必須改變世界的國際形勢,從而促進亞太平洋更迅速的興起,也增加了該地區的共榮共利局面。

美國的席勒學會(Schiller Institute )創始人兼主席海格羅諾基(Melga Zepp Larouche )在此次大會中發言指出中國這種具有遠見的「新絲綢之路」發展戰略才是明智合理。相形之下,她批評美國有些學者如亨廷頓等鼓噪所謂「文明衝突論」,「認為21世紀的最大危險在於東西方文明的衝突」。海格羅諾基女士認為這種很有誤導性,代表西方某些霸權主義的思維,她認為不同文化,並不包含不可避免的衝突性,人類是可以在較高層次,共同在不同文化層面探討互利互惠共榮共存。她認為中國發展「新的絲綢之路」就是追求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共同繁榮,共同進步的一個方式。

新加坡、越南、泰國、香港、南韓、北朝鮮,及日本皆有專家及官員赴會,他們對新的亞歐大陸橋充滿希望,相信假以時日,一定又會再現歷史上「絲綢之路」的輝煌,其勢必然有過之而無不及。

令人高興的是也有少數來自台灣的企業家以個人身份參加會議。他們認識到這道大陸橋具有跨過台灣海峽的輻射力,通過海峽兩岸的三通及關係改善,台灣的經濟也會蒙受其利。他們呼籲台灣當局及台灣的企業界開闊胸懷,放遠眼光,應該看到這條「新絲綢之路」在21世紀也會是台灣通向歐洲,通向中亞的重要渠道,這是勢所必然!

目前新亞歐大陸橋沿橋的地區及國家皆需繼續努力,克服困難,解決政治及經濟上的限制及短見,共同努力,使大陸橋早日發揮作用。然而瞻望未來,前景確實不可限量。尤其太平洋發展與歐洲各國密切連繫之後,海峽兩岸關係也必然受此大環境大格局的影響及推動。海峽兩岸經濟關係必然日趨密切,政治社會文化交流也會更加頻繁。亞太平洋區域化必然亦會更加具體、更加快。

新亞歐大陸橋為在21世紀會改變亞太平洋的地緣經濟及地緣政治。海峽兩岸關係也在其強力輻射範圍之內!有識之士,應有此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