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於今年5月上旬舉行核試爆之後,巴基斯坦除了嚴厲譴責,隨即還以顏色,也完成了核爆。二者的區別是,巴國的動作是在美國間諜衛星全程監視下進行的,而印度在之前的過程,卻被美國有意的疏忽而未作追蹤,這無異指出印度的核試爆是美國瞭如指掌不以為意的。但無論如何,從1998年5月開始,世界多出兩個握有核子武力的國家,確是不容無視其存在的事實。再者,由於印度與巴基斯坦是南亞次大陸上的宿敵,這也使得雙方在下一次的軍事衝突發生時,大有引爆核子戰爭的可能,這種憂慮在印、巴皆取得核武後,已升高成為一場噩夢。印、巴問題的威脅性效應也因此擴大與複雜化。
針對此一情況,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6月6日以15票全票通過譴責決議,其中要求(一)印、巴勿再進行核爆試驗;(二)中止核武器發展計畫,亦不得部署核武器;(三)無條件簽署《禁止核擴散條約》及《全面禁止核試條約》。聯合國安理會的這一譴責決議案中的一個重點是,並不承認印、巴兩國是「核武國家」,因為如果認定印、巴兩國是核武國家,兩國便可循例根據70年代通過的《禁止核擴散條約》的規定,理直氣壯的保有其現有的核武件數。
事實上,安理會的這一決議案,立刻受到印、巴兩國政府近乎嗤之以鼻的反駁。印度說,安理會的決議帶有威嚇意味,但無濟於事,而且是雙重標準。印度也表示,印度將不接受外力調解干預其與巴國的喀什米爾主權之爭,要求與巴國「雙邊直接談判」。印度的姿態非常高,言語中每有暗射中國的意思。巴基斯坦說,安理會才須為當前的危機負責,因為聯大秘書長安南與安理會一再漠視巴國對印度部隊在喀什米爾地區不斷侵犯的控訴,安理會現在的這一套說教與表示遺憾的說法,已無法扭轉在南亞的核子擴散與可能爆發的核武衝突。巴基斯坦也表示,巴國有保留使用傳統武器與非傳統手段嚇阻侵略的權利。巴國很清楚的表達了一個居於劣勢一方國家的基本立場。
安理會所提出的對印、巴的譴責決議,應該是國際社會對兩國悍然核武化的最後處理方式,其無濟於事是確定的。而國際社會何嘗不知,能對這個問題做一點事的,主要還是靠美國與中國,兩國怎麼看與準備怎麼做,將很大幅度的影響這個問題的可能發展。基於此,我們要提出以下各點意見供關心者參考:
一、安理會的不承認印、巴兩國為核武國家,內裡包含的威脅警告用意,應在於暗示相關國家仍可以限阻印、巴的核武發展向前推進或升級。他們要印、巴注意到他們所具有的這一能力。這也就是說,相關核武強權如果停止對印、巴的技術移轉,兩國充其量便只能使用現有的核武彼此摧毀,而無從產生超出這一局限的影響,這也就使得印、巴現有的核武失去不少可能的或應該的意義,相對於五大核武強權,特別是美、中,印、巴便仍然是弱者或依賴者。
二、由於印、巴間的宿仇,雙方在喀什米爾主權歸屬之爭上的漫長敵對,已造成這個問題幾乎就是一個無解的問題的困境,外力的介入誠然無濟於事,但外力即使恪守中立,印、巴雙方也全無可能向對方妥協讓步,這正是雙方都要全力爭取發展與擁有核武的重要原因。外人由兩國人民如此歡呼雀躍於核試成功的景像當不難瞭解。
眾所周知,印度的核武建軍過程是經歷了英國、蘇聯、美國的幫助,一路發展迄今的,其中美國的因素應更具決定性。我們合理的推想,印度搶在柯林頓訪問北京之前月餘時間試爆,其動機以及與美國戰略的遙相呼應,都是非常耐人尋味的。而巴基斯坦的核武建軍,早初是由美國「師傅帶進門」,其後則依靠中國適度指點,也取得了成果。一般言之,印度現在是借美國之力以壓巴制中,企圖獨霸南亞,這也迫使巴基斯坦只有傾向中國一途可走。中、美在南亞次大陸的對峙因印、巴敵對緊張的升高而表象化,印度務以挫敗壓制巴基斯坦的政策,也促成這一危機的多重性與不穩定性。如果印、巴雙方竟然果然以核武互襲,中、美兩強事實上恐怕都難以置身事外,也脫不了責任干係。
三、當然,南亞次大陸上的兩個嚴重敵對國家核武化之後,通過軍備競賽,一種新形式的恐怖平衡可能產生,區域和平反可能比較固定,但也正因為如此,中國就難以避免的被捲進一場軍事(或也要包括其他方面的)援外遊戲之中。在這裡,美國只須運用印度製造狀況,中國便要不時的為巴基斯坦的劣勢處境負責而作付出。中國有必要衡量與評估此一問題的利害所在。
及早的與美國取得共識或協議,合作謀求解決印、巴的敵對衝突,可能是今天就可以開始思考的課題,但這裡需要美國的誠實配合,也要讓印度接受不可能獨霸的地位,轉而支持南亞次大陸的和平秩序安排。這些都是十分困難的問題,在一定期間也看不到實現的機會。
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印、巴問題已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不可能強求二者回到尚未握有核武時的情況與想法,而中國面臨的難處則在於一方面,不能違犯自己的原則,即以自己的核子傘來保證巴國的安全,並遏阻印度對其他國家進行核子勒索;另方面,印、巴二國的核武化與核武競賽,終於使中國陷入西方長年假設與設計的,中國在這一問題上的介入。西方要中國以被動者的角色玩他們的遊戲。可以認為,印、巴核武化問題的爾後發展,大多要取決於西方的盤算和動作,西方也藉此瞭解與掌握中國的軍事高科技的水準與內容。
我們不希望看到,卻必須及早準備的是,中國的周邊逐一出現一批「核武小強」(nuclear minor powers),他們彼此敵對衝突,也跟中國或親或反,造成一種環伺或圍困著21世紀前、中頁之時已經是相當富強國家的中國,牽制中國使之成為布裡辛斯基的「大棋盤」上的「亞洲之錨」,而無法進入美國自認的各個利益區域,特別是太平洋、印度洋。◆
社論
國際政治與柯林頓的中國行
亞洲金融風暴和人民幣
南吳北馬與台灣政治
香港「一國兩制」週年
統獨與忠奸
歷史和思想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