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統一,兩岸雙制

「中國和平統一研討會」主題演講(全文)

林洋港


主持人﹑各位貴賓:

洋港承「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梁肅戎先生之邀來參加今天的「中國和平統一研討會」﹐能夠向諸位貴賓請益﹐覺得非常榮幸。

「和平統一」是兩岸政府和人民深切的共同願望﹐雖然由於種種原因﹐使得統一問題日形複雜﹐但是環顧目前兩岸情勢與國際局勢﹐兩岸實際上已經到了不得不談而且需盡速開始共同商議的時候了!

洋港今天在諸位學者專家面前﹐以一介台灣平民身份以「和平統一﹐兩岸雙制」為題﹐分為四部分作一簡略報告﹐敬請大家指教。

壹﹑台灣與大陸的關係

一﹑歷史的事實

從歷史上看﹐台灣海峽的兩岸──中國大陸與台灣﹐原本即是一個整體﹐台灣也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

明末清初﹐鄭成功開台﹐接著清朝施琅登台﹐代表清朝的正式領台。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一直到1945年才歸還中國。

如果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清廷怎可「割讓」給日本?日本又怎麼能將台灣「歸還」給中國呢?從這種屬權的轉換上﹐我們清楚地看到台灣與中國的一體關係。

再從根本處來看﹐兩岸人民是同宗同種﹐語言文字相同﹐生活方式也相似。今天雖然兩岸有其大同小異之處﹐但我們實在找不出任何足夠的理由說台灣不屬於中國。

所以﹐不管是歷史上的屬權﹑生活習慣﹑文化上的差異﹐中國與台灣是不可分割的一體。

二﹑現階段的事實

1949年﹐中國內爭結果國民政府轉進台灣;而中共也於大陸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岸從此隔絕﹐且絕對對立﹐時有軍事衝突。

1979年後﹐台海兩岸情勢從軍事對立轉變為和平對峙﹐台灣宣稱「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中國大陸則以「和平統一祖國」為訴求。但是兩岸仍互不相往來。

1987年11月2日﹐在兩岸隔絕長達38年後﹐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從此兩岸逐步放寬民間往來限制﹐商務考察﹑台商投資﹑貿易﹑旅遊及各種交流活動都逐漸活絡。

從兩岸分治的事實來看﹐中共雖然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始終沒有統治過台﹑澎﹑金﹑馬。而國民黨政府雖內戰失敗﹐轉進台灣﹐但始終帶著完整的國號與完整的政府組織及憲法等法律體系。所以﹐一個中國的分治﹐是現階段的事實。也因為分治﹐所以才需要談統一。

貳﹑兩岸政府基本立場與其歧異

因為兩岸政府的基本立場與長年隔絕的影響﹐兩岸之間的歧異是談統一之前需要討論的課題。

就中華民國政府方面來看﹐1991年3月14日制定了《國家統一綱領》(簡稱《國統綱領》)﹐同年5月1日終止了「動員戡亂時期」。這樣的改變表示﹐台灣政府不再以「叛亂團體」看待中共當局﹐台海兩岸的雙方是對等的政治實體。

台灣《國統綱領》的制定雖分近中遠程三階段卻無明確的時間表﹐但顯示台灣方面最終目標也是謀求兩岸的統一﹐而特別堅持應以和平方式為之﹐反對使用武力;同時必須維護台灣地區人民的權益﹐不可以「統一」之名強將台灣納入地方組織。

中共方面雖則希望「祖國統一」﹐但其主張「一國兩制」﹐並將台灣視為地方政府。同時﹐中共一直未放棄必要時「對台使用武力」的說法﹐亦即﹐在「台灣宣佈獨立」﹑「台灣引進外國勢力」﹑「台灣政府無法維持內部秩序」或「台灣發展核子武器」時﹐中共不排除對台使用武力。

很明顯﹐台海兩岸的立場一經對照﹐便可瞭解:台灣方面希望先得到「放棄以武力對付台灣」的保證;中共方面則希望先獲得「台灣不走分離主義的台獨﹑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路線」的保證。

台灣當局雖曾多次表示決不台獨﹐但是中共方面卻仍然對於台灣聲請加入聯合國﹑加強務實外交﹑放縱台獨言論等﹐耿耿於懷﹐認為這些舉措就是「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類似的情況。台灣對於中共從未鬆口的「不放棄以武力統一台灣」的說詞也一直認為缺乏和平統一的誠意。

參﹑兩岸協商統一的原則

洋港來自台灣﹐是一個平民身份﹐並沒有資格代表台灣﹐僅將個人的想法來向諸位報告有關未來兩岸協商統一時的幾點原則。

一﹑尊重台灣方面的尊嚴

兩岸協商統一﹐當然就是要取得共識﹐以利未來兩岸人民的生活與往來。而談統一﹐就不能不談有關國歌﹑國旗﹑國號﹑紀年等事關國家主權及尊嚴之象徵。

1.國歌

中國大陸國歌乃是取自《義勇軍進行曲》﹐台灣的《中華民國國歌》即是原來中國國民黨的黨歌。基本上﹐此二首「國歌」都有其時代背景與意義﹐但也顯然不符現今時代的精神與意義。所以﹐未來協商統一時﹐兩岸不妨制定新的「國歌」﹐以表達中國有著河山壯麗﹑歷史悠久﹑文明昌盛的過去﹐追求民主自由富裕繁榮﹐為世界和平﹑人類福祉而奮鬥的未來遠景。如此一來﹐既不傷台灣尊嚴﹐又能給兩岸一個新時代意義的國歌。至於歌詞則應由兩岸雙方共同商量﹑討論。

2.國旗

中華民國目前使用的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其中﹐「青天白日」乃是中國國民黨黨徽。而「滿地紅」的設計在台灣光復初期﹐便有人認為是「血」的象徵。因為大地是綠油油的﹐「滿地紅」似有「血流滿地」的不祥之兆。

中共政府目前使用五星旗﹐最大的一顆星代表共產黨﹐其餘四顆是勞工﹑農民等等﹐「階級意識」的象徵太過濃厚。

兩岸現行之國旗﹐雖都像征了建國當初的精神﹐但從現今的兩岸人民而言﹐早已不具時代意義。因此﹐兩岸實在可以重新設計符合兩岸人民﹑社會及國家精神的國旗。

3.國號

關於國號問題﹐洋港個人認為似可採用「中國」之稱號。因為﹐兩岸目前的國號﹐不管是「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論採用何方可能都有爭議;其他像是:「中華聯邦」﹑「中華邦聯」﹑「中華國協」等名稱﹐大陸方面可能有較多顧慮﹐洋港個人認為如稱為「中國」可能兩岸都比較容易接受。

不過﹐國號若改稱「中國」﹐台灣將如何定位?是台灣人民極度關切的問題。「中國台灣省」的稱呼﹐萬萬不可。「特別行政區」﹑「自治區」﹐也並不符合實際情況﹐因為台灣並非少數民族或殖民地。台灣的定位需要高度自治意味﹐例如像「台灣自治邦」之類。

4.年號

以公元紀年方式﹐合乎世界主流﹐又可避免不必要的紀年對照困難﹐洋港認為抗拒較少。

二﹑主權共享﹐保障台灣人民的權益

一旦兩岸進入統一協商﹐對於台灣人民的權益必須有一定的保障。僅簡單分為幾項﹐列敘如下:

1.台灣人民的私有財產﹑自由企業﹑市場經濟制度必須繼續保持。

2.幣制﹑稅制﹑貿易等﹐仍繼續自由自主不受干預。

3.台灣人民自由﹑民主﹑法治的生活方式不受干預。

4.台灣所採行的政府制度不受干預。

5.台灣地區的司法制度(包括審級及審判獨立)照舊。

6.台灣地區軍隊仍予維持﹐中共不派兵進駐台灣但兩岸軍隊應和平相處﹐不互相敵對且共同抵禦外侮﹐防衛國土。

7.兩岸之間仍實施入境管制。

8.外交與國際空間:

A台灣可於世界各國設立領事館﹑總領事館(非大使館)。

B台灣可以加入國際組織。

C台灣得簽發護照與入境證明。

三﹑貫徹以和平方式統一﹐絕對不可企圖以武力手段達成

雖然統一是兩岸共同的目標﹐但是在統一方式與過程上﹐卻不宜急進﹐如以軍事武力手段急求統一﹐則國土的破壞﹑公私設施的損毀﹑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均將慘重﹐然後再以鉅大金錢從事重建。天下有比此更愚蠢的事嗎?尤其在人民的心裡種下仇恨更不可不重視。1947年台灣地區發生的二二八事件﹐發生至今已經過了半個世紀﹐但是台灣民心受到傷害的陰影仍未完全消失。

因此﹐兩岸在協商統一過程中﹐寧可多花三年﹑五年順應民心來解決歧異﹐也不可急於統一而走上動用武力之途。

四﹑不可一廂情願﹐必須顧及彼此的立場

兩岸相隔多年後﹐各方面的確都有顯著的差異﹐在目前形成兩岸溝通的障礙。未來在協商統一時﹐也難免會出現僵持。洋港以為﹐兩岸應時時秉持中國儒家恕道精神﹐也就是要能「設身處地」﹑「易地而處」的互相替對方考量﹐瞭解對方的情況與可能局限﹐顧及對方的立場與需求。如果一味的要求對方屈從﹐而不顧對方立場﹐則難免造成僵局甚至於協商破裂。

肆﹑結語

洋港前面所報告的構想﹐對台灣人民的權益無損﹐尊嚴無傷﹐卻可營造台灣安定繁榮的前途環境;同時並無任何超出中共歷任最高領導的宣示與許諾﹐亦可避免「以大吃小」﹑「大陸兼併台灣」之嫌。

陶瓷雕刻藝術上有所謂的「毛坯」﹐政經文教方案中亦有所謂的「芻議」。洋港自知今天所報告的構想只不過是「毛坯」﹑「芻議」。當然有待各方賢達賜予精雕細琢損益修治。

就國家的未來考量﹐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千秋大業。以大陸的豐富資源及強大的人力﹐加上台灣的科技及資金﹐如能團結合作﹐相輔相成﹐國家發展自當一日千里。所以每人均應有宏觀看法﹐更應有犧牲奉獻的精神﹐共同創造雙贏的局面﹐從此可以奠定國家發展的光輝前途。

我們尚不能預測兩岸何時才能開始和平統一的政治談判。不過兩岸當局都無法進行黑箱作業。尤其台灣政治民主社會開放﹐政黨﹑民意機關﹑專家學者﹑社會人士等各方面必然要求參與談判的行列。光是這個談判代表團的組成﹐就恐需一年半載的時間﹐談判進行以後每項每事或有歧異爭論﹐需要較長時間來協調﹐也是意料中之事。

而在兩岸能展開和平統一談判之前﹐洋港建議:為加速兩岸的和平統一﹐並造福兩岸的萬千百姓﹐兩岸應盡速「直接三通」;放棄「戒急用忍」的政策。

不能「直接三通」﹐兩岸的人民是最大的受害者﹐除了增加雙方溝通的不便外﹐「第三地」的限制﹐更增加兩岸人民往來﹑旅遊﹑經商﹑合作等各方面的成本。

同樣的﹐「戒急用忍」的政策限制﹐一樣給兩岸間的投資﹑合作﹑發展設下諸多障礙與不便。因此﹐為使兩岸逐步邁向和平統一的談判﹐洋港希望﹐台灣當局放棄「戒急用忍」的政策﹐兩岸盡速「直接三通」。

不過無論如何﹐政治談判的開始﹐就象徵和平統一的大門開啟了。過去存在於兩岸之間的猜疑敵意可消除於雲霄。洋港禱祝這一天的早日到來。謝謝大家!

1999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