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主張」抑或「日本的主張」?
「台灣的主張」抑或「日本的主張」?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總統李登輝於今年5月19日發表他的新書《台灣的主張》,這本書是他政治理想的告白,也是他從政以後的成績單,媒體爭相報導。其實在新書正式發表之前,有些媒體早已連續好幾天摘要的刊登其主要內容,其氣勢真可以說未演先轟動,只可惜「叫好不叫座」。雖然「內舉不避親」的由第一夫人曾文惠女士爭購了第一本《台灣的主張》,期能以其示範作用而形成搶購熱潮,但是此種預期的結果並未達到。不過此書還是引起部分人的另眼相看,因為「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李登輝那種「驚人之語」的天性在新書中仍然是表露無遺,並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勢。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最使人感冒的驚人之語是「要擺脫大中華主義的束縛」和將中國分裂為「七個區域」。盡人皆知,中華民族雖從上一世紀陷入無奈的「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困境,然到下一世紀即將形成的「中華崛起,巨龍騰飛」的盛況,這都是以大中華主義為圭臬所產生的認同力量。
大中華主義是以優越的中華文化為骨幹,而優越的中華文化從16世紀末開始就已漸漸在西歐各國的知識層中傳佈。到17世紀末期,孔子就以一個偉大的道德家的姿態,贏得了歐洲知識界的高度禮讚。18世紀的伏爾泰甚至認為中國以理性而寬容的精神,建立了世界上最好的帝國。至於中華文化對亞洲的影響,更是既深且鉅,無遠弗屆,就以李登輝心目中的「母國」日本來說,如沒有在第9世紀模仿中國的大唐文化,日本就沒有「大化革新」的發生,恐怕至今還是野蠻荒邦,無法進入文明之林。直至現在,日本歷代天皇,都要熟讀中國的「四書」「五經」,連年號都要典出中國經典,由此可見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優越超群。所以直到今天,中華文化仍然是歷久彌新,燦爛輝煌,如有亞洲「四小龍」之稱的台、港、星、韓,無不是在中華文化的影響範圍之中。所以新加坡的前總理李光耀在一次演講中就特別指出:「我們成功的一個理由在於一分有彈性的軟體──文化」;「那個文化就是中國的儒家思想」。即連研究自然科學的學者,而在1978年得到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瑞茲瑾也說:「越是與中國儒釋道接近,越使我們瞭解中國古代文化是很高明的。」現在就連中共也認為他們近年來經濟的高度成長是實行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結果。
「有我無敵」的自慰快感
由於中華文化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而實用,所以現在全世界無論民主國家或共產國家,都在吸取中華文化,以因應高度科技發展的新時代。但身為國家領袖的李登輝,竟要「擺脫大中華」,可見他的淺薄無知,加之他在台北縣淡水國小百週年校慶中說的「中華文化都是騙來騙去的」,更證明他從未研讀過中國書籍而無法探究中華文化淵博之所在。雖然他在《台灣的主張》一書內,自己吹噓「當時才二十幾歲的我,也曾經詳加研讀這些書」,也難有人相信。所以名作家李敖就為文在報上提出質疑,認為李登輝詳加研讀的「這些書」,其實只有四種而已,即胡適的《名教》、魯迅的《阿Q正傳》、郭沫若的《十批判書》與《青銅時代》。李敖逐一依據其時空背景提出質疑,但卻很客氣的說:「似乎也難讀懂」、「恐怕難以讀到」、「令人難以置信」。其實是根本沒有「曾經詳加研讀這些書」,否則總統府的高層人士或有力人士早就澄清和駁斥了。李登輝這種淺薄無知的寫作技巧,完全是由於他的虛榮心。由於虛榮心影響,他在書中進而還故意藉美國學者杭廷頓的一段──「台灣的民主制度在李登輝之後還將繼續,但李光耀的政治體制將與其長眠地下」,來貶抑國際著名的傑出政治家李光耀的輝煌成就。因為新加坡無論人口的多少或土地的大小,均僅只能與台北市相若,但李光耀卻無論是在朝或在野,他都能很有尊嚴的「走出去」,去他想要去的地方,見他想要見的人,說他想要說的話,並且還能受到國賓式的接待。李登輝與李光耀兩人同屬華人,又同是姓李,自己還是現任總統之尊,為何此李非彼李,卻無法很有尊嚴的「走出去」,還不及一個小國寡民的退休官員有尊嚴。即使能拐彎抹角的走出去了,也不能去想要去的地方、見想要見的人、說想要說的話,當然更別想得到國賓之禮相待,甚至委屈的只有夜宿停機坪,連下飛機也遭到拒絕。於是李登輝只好藉杭廷頓的話以滿足他的虛榮心,進而以虛幻的自大狂來維持他的尊嚴假象。這種「移花接木」和「借刀殺人」的獨門方法所得到的「有我無敵」的自慰快感,難道就是「心靈改革」的成果?
李登輝、王文山、深田、石原……
其實李登輝的政治智慧與才能不但不能與李光耀相抗衡,即連西藏這個中國邊陲的地方首領達賴喇嘛也比不上。前年李登輝邀請達賴喇嘛來台灣訪問,本想要以藏獨之力來彰顯台獨,增加台獨聲勢,並提高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藉以擴大國際空間。但是「偷雞不著蝕把米」,在達賴喇嘛的高度政治智慧運作下,台灣完完全全被達賴喇嘛利用還不自知。由於達賴喇嘛這次順利的來台灣訪問,在政治立場上已很成功的否認了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因為他的來訪並不是由負責全國蒙藏事務的「蒙藏委員會」來負責辦理,這就無形中否定了我國憲法對西藏主權的主張。另外,李登輝還同意達賴喇嘛在台北設立辦事處,同樣不容「蒙藏委員會」置喙一詞。這種有關國家大政與統一的結果,不但有失去西藏的危機,還可能使兩岸的互信關係更難建立。李登輝如此的低能無知,怎能與國際著名的傑出政治家相提並論。這種「酸葡萄」現象只能自揭其短,對堅不可破的中華文化不是跳樑小丑能傷及毫髮的。
所以中華民族如要繼續繁衍不斷,並受尊崇的屹立於世,唯有堅持並發揚「大中華主義」。這在《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講稿中,孫中山先生早以彩券與竹竿的比喻講得非常清楚,而身為中華民國的總統,卻反其道而行,這實足是「老番顛」,腦筋太「控固力」矣!
更奇怪的是,一個國家的領袖為維護國土的完整猶惟恐之不及,但是李登輝卻不知此圖,反而主動的要分裂自己的國土,破壞國家的統一,將完美無缺的壯麗山河分裂為「七個區域」,即媒體所說的「七塊論」。「七塊論」雖然源起於王文山的《和平七雄》一書,但並未引起注意,知道此書的人不多。自李登輝看過此書後,覺得見解精闢,完全說出了他心中想要說的話,令他感到相當敬佩與有趣。於是在1996年12月將此書推薦給來台北訪問的日人深田佑介,並建議深田翻譯成日文出版,以便達到先在國際上分裂中國的宣傳目的,然後以徐圖漸進來實現分裂中國的陰謀。深田回國後馬上找人翻譯成日文出版,日文書名則正式改為《七個中國》,以彰顯分裂中國的目的。深田還在日文版的序文中公開反對中國統一而支援中國分裂,他無恥的、自不量力的說:「我認為堅持和高唱統一可說是歷史在中國數千年倒車,現在已進入了分割的時代,大一統是到19世紀末為止的民族國家概念,中國應該及早放棄這個霸權思想。」
其實日人這種對中國這條已開始逐漸嶄露頭角的巨龍嫉妒又眼紅的觀念,早已在日本社會出現,除了深田認為中國應該分為「七個中國」外,還有石原慎太郎的「六個中國」(註:石原不久前當選東京市長,倡導否認「南京大屠殺」,為反華先鋒,至今不改用污辱性的「支那」來稱呼中國),中島嶺雄的「12個中國」,宮崎正弘甚至主張要將中國分裂成「16個中國」,真是不將中國分裂滅亡,誓不甘休。最近又有一名日人中西輝政所寫的題為《世界之敵中華帝國必將滅亡》的文章,更是司馬昭之心的無遺表露,值得國人對日本今後的動向提高警覺。
宮崎正弘所說的「16個中國」的觀念是在1994年發表的,他認為中國在鄧小平逝世後將會分裂成16個小國,演變成一個鬆散的聯邦。他說的16個中國除了上海、廣東、香港、澳門、舊滿洲、台灣及福建、西藏、廣西、寧夏及甘肅、新疆、內蒙、青海、雲南及貴州、四川等小國外,還包括新加坡。世人皆知,新加坡是一個完整的獨立國家,並為聯合國的會員國,而宮崎卻主張要將新加坡納入中國版圖之內,可見他的存心不良。因為他不但要因此引起中、星兩國相互的疑慮與仇恨,更要使世人認清中國是一個侵略者的假象,以此假象證明「中國威脅論」的真正存在,企圖進而「圍堵中國」,使中國這條巨龍無法在21世紀躍起騰飛,甚至困死在廿一世紀的沙灘之上。
另一個李登輝使人感冒的「驚人之語」是:「如果日本不積極爭取領導地位,可能就會讓中共有機可乘」、「兼具霸權主義、民族主義的大中華主義,對其他亞洲國家而言,仍然極具威脅性」。李登輝這種強烈地希望日本要自強、要不落中國之後、要成為亞洲的領導者,還將中華主義說成具有威脅性的霸權主義。這種顛倒黑白,不顧事實真相的胡言亂語,除了「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自私立場外,只有自取其辱,為世人所不齒。
大中華主義,無論從前與現在,都未稱霸,更不具威脅性,中國人素來是「遠人不服,修文德以來之」的與鄰國為善,進而「濟弱扶傾」,從不侵略他國。如以東西方兩位航海家鄭和與哥倫布為例來說,雖然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要早87年,數次更有七次之多,遠超過哥倫布至新大陸的次數。但鄭和卻從未在「西洋」殖民尺土寸地,完全以「民胞物與」的胸懷善待當地族群。可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新大陸不但全為西班牙、葡萄牙兩國的殖民地,當地的印第安族群也成為西、葡兩國「清洗」的對象。再以我國名揚世界的宏偉建築物萬里長城來說,更可證明中國人是愛好和平不具侵略威脅的偉大民族,因為長城的修建是被動的防守,而不是主動的攻伐。即使中共現在已儼然成為一個區域強權,雖其國力已能抵抗世界超強的美國,但是他們還是對外宣稱「我們絕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我們絕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世界上有那個國家像中國這樣承諾過,美國能嗎?從毛澤東到現在的江澤民,不知多少次向世界公開承諾:「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做超級大國。」二十多年的事實證明,中國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堅持了這種國家的高道德,善盡了國際應盡的義務。所以中華民族不但是一個愛好和平、崇尚和平的偉大民族,更是一個實踐和平的偉大民族。稱霸與具威脅性,中國實在擔當不起。
但是李登輝還是窮追不捨的在書中說:「但印度則深感威脅而與中國大陸對峙」,故意凸顯中國大陸霸權對亞洲國家的威脅性。李登輝這種故入人罪的誇大誣陷,是完全不知事情的前因後果,如果印度真的深感威脅而要與中國大陸對峙,那也是做賊心虛、咎由自取。因為英國在殖民印度的時候,英國駐印度的官員麥克馬洪為了擴大在印度的殖民地,就在1914年3月暗地裡背著中國的中央政府與西藏的地方政府簽訂了《西姆拉條約》及附圖上所標示的「麥克馬洪線」,陰謀想把九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英屬印度,因此線中國歷屆政府從未承認,當然不具任何法律效力。但是貪心不足的印度總理尼赫魯竟乘中國經濟發生困難和物資奇缺的時候,在1962年10月突然攻擊中國的邊防軍,並越過「麥克馬洪線」向北侵入我國西藏領土,這種蜉蟻撼大樹的結果,當然被中國軍隊以秋風掃落葉之勢的立刻打敗。中國雖然戰勝印度,但是不要印度一尺一寸的領土,不要一分一文的軍費賠款,仍然退回到「麥克馬洪線」的原來國界,還將三千多名的印度戰俘無條件的妥善送回印度,另外還有部分印度戰俘竟自願留在中國,這完全是「遠人不服,修文德以來之」的中華文化德化力量的偉大感召,由此證明印度受中國大陸威脅的惡毒誣陷完全是無中生有、不攻自破。中國是一個真正不稱霸、不擴權、愛和平、不做超級大國的偉大民族。
何不將日本分成四塊
使人疑惑不解的是,日本國土由四國、九州、本州、北海道四島組成,分裂成四個小國是自然天成又極易做到,李登輝為何不主張將日本國分裂為四國,卻要將自己中國完整的領土分裂成七國?倭奴以前侵佔我大陸領土,現在又侵佔我釣魚台領土,為何李登輝故意視而不見?反而危言聳聽的說中國是一個霸權國家,並對亞洲國家具有威脅性,真的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侵略亞洲國家的是誰?這些國家到現在還沒有得到應得的賠償;否認「南京大屠殺」的又是誰?推卸侵略亞洲國家責任的又是誰?由首相帶領政府官員至靖國神社拜祭國際戰犯污魂的又是那個國家?這在德國,如果要為法西斯侵略者招魂,是要受到法律嚴懲的,更值得注意的是:《美日安保條約》的修訂已由本土防禦忽然轉向「周邊事態」,這到底誰在稱霸?是誰對亞洲國家具有威脅性?
李登輝這種「嚴以責己,寬以待人」的德性,真不知道他心中的本意是「台灣的主張」,抑或是「日本的主張」?前人曾吊李後主詩作「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李登輝則是「作個教士真絕代,可憐強要作君王」。李登輝做個日本軍國主義的「傳教士」可謂比日本人更日本人的「絕代」,但要做中華民國總統卻無自知之明﹐必為歷史所唾棄,亦堪稱「可憐」矣。◆
社論
中國和平統一
兩國論:統派觀點
兩國論:學者觀點
兩國論:北京觀點
大陸事情
台灣事情
歷史與出版
其他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