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20到6.20

楊開煌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一、 前 言

陳水扁就職已經滿一個月了,一個月,對新政府而言,時間太短了,因此縱使新的閣員天天席不暇暖,睡不安枕,也不可能有任何成績,所以我們對新政府上任一個月直覺地認為仍有繼續觀察的必要,還不是打成績評分數的時候,尤其兩岸關係是如此複雜和困難,那就更不可能在一個月內有任何具體的發展了,說得白一點,沒有惡化已經是台灣的「福氣」了。但是陳水扁卻十分著急地召開記者會,而且記者會上大家關注的真正焦點正是陳與呂的關係以及兩岸關係的演變,而事實上陳呂關係之所以成為注目的焦點,也是因為呂在兩岸議題上屢屢發飆,但又每每與陳的發表內容背道而馳所引起關注,大家會對陳主政之後的兩岸關係有著如此的關切,主要也是因為共產黨和陳水扁之間毫無任何共通的基礎,可以說全無互信,只有敵意、只有懷疑的情況下,大家才不能不擔憂兩岸關係目前的「福氣」究竟能維持多久,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又是何去何從?

二、新政府之兩岸關係之特點

我們以為陳水扁政府從5.20講話到這一個月,新政府的作為在兩岸關係方面主要的表現是:

第一、說得多,作得少:在5.20的講話他說要努力的方向有三:一是「如今冷戰已經結束,該是兩岸拋棄舊時代所遺留下來的敵意與對立的時候了。我們無須再等待,因為此刻就是兩岸共創和解時代的新契機」。二是「海峽兩岸人民源自於相同的血緣、文化和歷史背景,我們相信雙方的領導人一定有足夠的智慧與創意,秉持民主對等的原則,在既有的基礎之上,以善意營造合作的條件,共同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三是「……在此基礎上,兩岸的政府與人民若能多多交流,秉持『善意和解、積極合作、永久和平』的原則,尊重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排除不必要的種種障礙,海峽兩岸必能為亞太地區的繁榮與穩定做出重大的貢獻,也必將為全體人類創造更輝煌的東方文明」。

而不做的有五:「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在不做的部份至少在目前為止還沒有做,但是在要做的部份,我們發現陳也沒有做,所以說得多,而做得少,更不必提在5.20以前開出的年底三通,檢討戒急用忍等承諾,更是早就不算數了。

第二、以迴避中共的「一個中國」原則,來挑戰中國人的「一個中國」原則:新政府一直希望兩岸在不預設前提的原則下來協商,但他們也十分清楚地瞭解,不同意「一個中國」原則,中共當局就絕對不可能與之開啟兩岸協商,他們一再要求大家要以新思維來思考兩岸問題,跳出既有的框框,問題是如果「一個中國」是舊思維、舊框框,那為什麼世界上有一百六十餘國承認這個「舊思維」、「舊框框」呢?更有甚者,新政府一直強調不接受中共所規定的「一個中國」原則,因為「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好像新政府完全沒有看過中共的「白皮書」(2000,2,1),沒有聽過「聲明稿」(2000,5,20)一樣,然後要求雙方談判必須不預設前提,此種作法的目的,自然是為了突破「一個中國」原則,突破的目的一旦達到,台獨的目標自然唾手可得。

第三、只求避禍,無意協商:大家都看得出來陳水扁在當選之後,在兩岸關係的發言方面十分慎重,也盡可能釋放出他自己所認定的善意,我們以為陳的善意對兩岸之間避免立即的戰禍是有所幫助,但對促進兩岸的協商則是毫無助益,因為陳水扁企圖以迴避「一個中國」原則的方式來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兩岸就不可能重新進入協商時期,協商不能開啟,而敵意和猜疑又長期相隨,兩岸關係自然是陷入不安和不確定的情況。目前的兩岸關係基本的形勢是十分脆弱也十分危險,大家總以為戰爭沒有打起來,就表示陳應付得很好,事實上,我們從長期研究兩岸關係的角度來看,「和平統一」的口氣已經鬆動,動武的條件已經開始凝聚,在陳一直不回應「一個中國」原則下,兩岸原有的基礎已經開始出現雪崩徵兆。

第四、加強本土,深化獨立:這一部份原屬於內政的作為,本無可厚非,但是放置目前的兩岸關係格局中,給人的感覺是涉關和緩兩岸關係的承諾完全不推動,不落實,而恰恰是在有助於台灣人民培養分裂意識、培養獨立意識的工作則全力推動,因此這些作為包括了刻意強調去中國化的本土教育和非中國化的台灣史觀的歷史教育,這種政治社會化的結果近則影響到兩岸人民的正常交流,遠則挑起兩岸人民由於集體記憶的不同,而產生相互猜忌和仇恨。

f三、中共的對台政策

而中共在對付陳水扁的策略大致也可以區分為以下三點:

第一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中共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堅持是有目共睹也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在92年時中共就已經將一個中國原則與一個中國內涵加以區分,所以在「5.20」中共中央的聲明稿中才會提及「九二共識」,此一共識的精神則在「在內涵不議的情況下堅持原則」,事實上,此一原則當然也就是一種虛設的原則,因此在中共看來這已經是台階,如果兩岸之間連此一原則性的共識也不存在、不堅持的話,「中共」就是分裂領土、無法有效維護主權的罪人,那麼中共自身的統治合法性也必然受到大陸人的質疑,因此,中共一再聲明這是毫不退讓也無可退讓的原則,要求陳水扁必須承認和回到此一原則,兩岸關係才能有所發展。從此一角度來看,中共的「堅持」和陳信誓旦旦的保衛台灣的原則是相同的,這已說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並非「舊框框、舊思維」,反而是中國人能將「原則」的堅持與內涵的差異並存不悖,才真正是一種「新思維」和「新創意」。

第二是對陳定性而不定調:由於陳是主張「台獨」的民進黨所推薦的候選人,特別在選舉期間,他還喊過「台獨萬歲萬萬歲」的口號,所以中共對陳的基本態度是不相信陳會在一夕之間改變自己的立場,對陳所有在最近一段時間所表現的彈性都只視為是討好美國的策略,中共對陳定性是一個主張台獨的總統,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並沒有定調,是因為陳既然有彈性的策略,中共自然也不能只有一套方法,因此如果陳願意明確回到「一個中國」原則,中共就認為可能和陳水扁談。〔在這一方面,中共對陳又比對李有彈性,對李則是既定性(隱性台獨)又定調(不以李為談判對手),因為李有多次失信的紀錄。〕所以和談的球在中共看是在台灣這一邊。反之,若陳不回到「一個中國」原則,就不談,而且增加壓力,一旦陳跳向台獨,則兩岸就將轉為非和平的狀態。

第三是兩手策略的準備:中共在陳當選總統之後,就曾十分嚴肅地討論過「對台政策」,從而確定了新的「兩手策略」,簡單地說就是右手和平,左手武力,按錢其琛的說法「右手重一點」,有許多人的解讀就是中共仍然堅持「和平統一」方針,此種說法自然沒有錯,不過也必須注意到如果中共「對台政策」完全沒有改變,那麼錢就不必說兩手準備的話,事實上,我們如果到大陸走一趟或是經常閱讀大陸的資料,我們就可以感受到最近一段時間在大陸大家提及兩手的問題,已經比較對和平的一手越來越悲觀,越來越認為不可能,而非和平方式的討論則對方越來越多,越來越有共識,這是可以確定的。換言之,中共目前的對台政策已經以「兩手策略,一國兩制」悄悄取代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四、6.20的轉變

那麼陳的反應又是什麼呢?在6.20陳的記者會上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一是希望兩岸領導人可以不拘形式,不限地點,也不設前提……可以坐下來……可以握手和解。

二是阿扁做為中華民國的總統,要遵守中華民國憲法,要來維護國家的主權、尊嚴跟安全以及謀求民眾的最高福祉。

三是我們為什麼不繼續努力試著尋找出「一個中國」的涵意,一個能被兩岸所能真正接受的「一個中國」的真涵意。

四是對北京可能在2008年主辦奧運會,做為台灣人民一分子,我們給予最大祝福,包括未來,也不排除支援北京順利爭取主辦權;如果可能,奧運比賽項目如此多,或許可以把其中一部分比賽拿來台灣一起舉行。五、立場決定解讀

陳的談話平實而言,他是釋放出比5.20更多的善意,而且在這善意中最讓人感興趣的是尋求一個被兩岸所真正接受的「一個中國」涵意,以及北京的奧運會「其中可以把一部分拿來台灣一起舉行」,這些說法如果從善意來解讀,我們可以說:

第一是陳已經間接而隱晦地承認了「一個中國」原則,起碼是台灣方面也有一個中國原則,所以才要去尋找兩岸共同可以接受的涵義,否則就沒有所謂共同接受的問題。

第二是台灣可以和北京一齊舉辦奧運的某些項目,這也可以符合陳所說的「未來一個中國」問題。

果如此,兩岸問題自然有可能加以化解,甚至建構出和平、穩定而長期的兩岸關係,但是關鍵有二:

第一,中共和陳之間完全沒有互信,因此中共不可能以善意來解讀陳的講話,若從防衛的角度來解讀,他們就會認為陳並沒有真正回應「一個中國」原則,因此共同尋找說就會被認為是把「一個中國」當作議題的進一步解釋,那麼中共一定不會願意「上當」,因為陳不可能跳得這麼快,從否認「一個中國」原則一次躍進到討論「一個中國」的涵義,至於共同舉行分享主辦也就會被認為是遠親近鄰的相互協助,而不是類似「兩韓一隊」的構想。

第二,回應「一個中國」原則原本有許多方法,陳水扁目前的間接表述方式很容易得出沒有回應的結論,特別是中共認為92年已經達成的「一個中國」原則是有共識的部份,而「中國」指涉的內涵是沒有共識的部份,結果被陳一筆抹殺而認為這是「沒有共識的共識」,這就使中共在要求回應的方式上也將應謹慎,以不留日後台灣反悔的空間,所以中共必將要求在「一個中國」原則有更明確的回應,才能算數。

如此一來,我們可以說兩岸關係在可預見的未來必然是充滿「不確定的未來」,是「緊張的未來」,台灣切莫以不切實際地以為兩岸之間可以比照兩韓模式,一夕化解彼此的仇恨,因為兩韓領導人的會面,他們具有共同的統一願景,他們共同具有排除外人的自主性,特別是南韓青年有勇氣反省長期以來被南韓政府所扭曲的北韓形象,所以才能有兩金愉快的接觸,而兩岸則沒有啟動這些和平的因子。兩岸問題的解決的方法陳說得十分清楚,「阿扁有善意,台灣有誠意」,然而有善意的就有誠意嗎?有誠意的提得出善意嗎?這才是關鍵。有善意無誠意,善意是虛擲的,有誠意無善意,誠意也無法彰顯,這是陳必須注意的。

至於中共除了堅持「一中」原則在策略必須更靈活些,古諺云「假戲真作」,以中國之大應該有其信心,可以使台灣人逐步回到中國人的立場,因此除了「堅持」之外,不能有其他招數嗎?我們以中共在面對民進黨既要小心謹慎,也需浪漫創新,才能展現大國處事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