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就職演說述評
陳水扁就職演說述評
陳水扁就職前接見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長白樂崎時說,他5月20日的就職演說至少要做到:「一、讓美國方面一定滿意;二、讓國際社會一定肯定;三、即使中國大陸不滿意,至少讓大陸找不到藉口,說我們在挑釁、製造麻煩」。
一、陳水扁的主旋律
陳水扁整篇就職演說完全按照美國的主旋律走,如在內政方面強調精簡、廉能政府,民主與環保;在國際方面突出通過人道關懷、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在兩岸關係方面主張秉持善意和解、積極合作、永久和平,並提出「五不」的保證。因此,美國主流媒體交相讚譽,認為北京當局雖然不會完全滿意,但陳水扁已經表達善意,引信已經解除,兩岸未來應有迴旋空間。美國行政當局稱讚陳水扁的演說,非常得體,務實而有建設性。日本外務省也認為陳水扁小心對應,有利於兩岸恢復對話,和平解決問題。
陳水扁的就職演說有關兩岸關係的部分是海內外關注的焦點。陳水扁當選後,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薄瑞光曾四度密晤陳水扁。從薄瑞光5月29日參加第29屆台美「當代中國」研討會上的演說,不難看出美國對華政策和兩岸關係定位對陳水扁就職演說中有關兩岸關係部分的決定性影響。薄瑞光表示美國不會強迫台灣接受北京的談判條件,如何定義一個中國內涵,取決於雙方的決定,而台灣的民意也該納入北京考量兩岸政策的重要因素。因此,陳水扁的就職演說儘管釋放了不少「善意」,但對「一個中國」原則恣意迴避、模糊,而沒有整體回應。固然可以說陳水扁沒有明顯的挑釁、製造麻煩,北京當局不容易找到藉口,立即動武,兩岸可暫免兵戎相見,但今後將摩擦不斷。
二、迴避一中原則,何來善意
陳水扁的「善意」或「誠意」絕對不能解讀為他已經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相反,從整篇演說的字裡行間不難看出李登輝的幽靈,台獨的陰魂。陳水扁放下身段,採取柔性訴求,一方面是內外壓力所迫;另一方面是大權在握,成竹在胸,不必急於一時,以免「吃緊弄破碗」。被外界認為陳水扁善意的具體表現的就是:「只要中共無意對台動武,本人保證在任期之內,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但只要仔細分析,就不難揭穿這不過是緩兵之計的面紗而已。
首先必須指出,北京當局一再重申,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是針對製造「台灣獨立」的圖謀和干涉中國統一的外國勢力。陳水扁的這段說詞根本是倒果為因。其次,既然除了一小撮台獨極端份子以外,「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根據目前憲法國號叫做『中華民國』」是民進黨和李登輝的「國民黨」的共識,台獨已經借屍還魂,以上「五不」保證正可以做為擋箭牌以免另生枝節,製造麻煩。「台灣站起來,代表著人民的自信和國家的尊嚴」這種文字表達不太刺眼、變相的、不著痕跡、接近台灣獨立的宣示,才是陳水扁真正的心意。
陳水扁指出「海峽兩岸人民源自於相同的血緣、文化和歷史背景」,相信「秉持民主對等的原則,在既有基礎之上,以善意營造合作的條件,共同來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有些學者,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柴哥利亞認為,這比陳水扁原先提出「一個中國」是可以討論的議題,更主動積極。但是更深一層去思索,就知道未必盡然。
陳水扁在提到文化方面,絕口不提中國文化,而只是片面地強調本土化、地方化的台灣文化。中國文化在陳水扁的口中變成華人文化,與台灣文化沒有血緣關係,而只是相互感通的多元族群與不同地域的文化。陳水扁雖然提到相同的歷史遭遇,然而,他並沒有說明,過去一百多年來,中國曾經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留下難以磨滅的歷史傷痕,與曾經先後受到強權的欺凌和殖民政權統治,命運更加坎坷的台灣之間有任何的血肉相連,任何的臍帶關係,更沒有認識到兩岸人民悲慘的共同歷史命運,其實來自同一根源,這就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在他的措辭中強權指的是日本,而殖民政權則指國民黨,與台獨份子和李登輝稱國民黨為外來政權如出一轍。如果不在整個中國近代史的框架下來審視兩岸人民近百年的歷史命運,如果不把台灣人民的悲哀與中國近百年的恥辱和傷痛連在一起,就好像中國與脫離西方殖民統治獨立的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談共同的歷史經驗一樣。陳水扁談共同的歷史背景中國是中國,台灣是台灣。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陳水扁、呂秀蓮、蔡英文等台獨份子為何死也不肯承認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三、和統或和獨
再說共同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有何積極意義?5月5日,陳水扁在接見日本自民黨小淵派眾議員綿貫民輔一行人時提出,在三大原則下,願意重新展開與北京的對話,也願意與北京簽署任何協定與和平條約。這三大原則是:第一、海峽兩岸彼此尊重,而且彼此都能接受對等的地位;第二、雙方依據《聯合國憲章》,用和平方法解決爭端;第三、雙方對未來可能發展都不預設立場。眾所周知,北京當局一貫主張,通過兩岸平等談判實現國家統一。在兩岸關係領域處理一個中國的談判,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和台灣地方當局的談判,而是兩岸之間的平等商談,因此,不存在台灣受屈辱、被貶低的問題。表面上看來「平等」與「對等」只有一字之別,似無太大差距,但深究起來,就知道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蔡英文指出,台灣認知的對等,並非單純與形式上的對等,還需兼顧實質意義,不要內外有別,除了在兩岸間對等,更應有在國際間對等關係的可能。再看第二原則,《聯合國憲章》中和平解決爭端指的是解決國家間的爭端。因此如果接受這兩條原則,豈不是等於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既然如此,兩岸的對談,只能是「和獨」而不可能是「和統」,試問這不是預設立場了嗎?所以「對談三原則」實質上就是移花接木延續李登輝的「兩國論」。所以,台灣陸委會主任蔡英文明言,不再提「兩國論」,因為這已經是事實存在。
蔡英文指出,北京當局的「一個中國」概念及內涵,台灣不能接受。因此,「一個中國」還是問題,必須等到兩岸有充分的互信,才可以坐下來談。蔡英文認為,台灣方面的定位相當清楚,即「中華民國」為一主權獨立國家,也就是說,共同處理未來「一個中國」問題,是兩岸該如何協商來互相定位的問題。5月30日蔡英文在「立法院」作專案報告時堅持今後台灣必須以「兩國論精神」為架構,對於一個中國,未處理之前不能有結論,因此要討論,「究竟未來有無一個中國,一個中國是什麼,再決定是否要未來的一個中國」。陳水扁本人及其核心份子,萬變不離其宗,兩岸關係是「一個中國」、「一個台灣」,一邊一國,「一人一家代,公媽各人拜」。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就好像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美國一樣,對他們而言,並沒有困難,只要北京當局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他們還求之不得。至於國號叫做「台灣共和國」或「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在台灣」,現時他們也沒有辦法計較。因此,如果不是對「一個中國」做出整體回應,即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領土、主權不容分割」,否則,陳水扁就職演說中所表達的,「善意」或「誠意」,與兩國睦鄰關係有何不同?在這樣的核心思想下,陳水扁政府追求的合作是在國際架構下的兩國合作,他所主張的和平是和平分裂而不是和平統一。
四、陳水扁「棉裡針」功夫
陳水扁的就職演說遣辭含蓄,用字不刺眼。但處處棉裡藏針。例如,陳水扁雖然提到,「大陸在鄧小平先生和江澤民先生的領導下,創造了經濟開放的奇蹟」但隨即提出,「台灣在半個世紀以來,不僅創造了經濟奇蹟,也締造了民主的政治奇蹟」。也就是說,台灣比大陸還高出一籌。陳水扁的通篇演說中,透著一股民主、自由、人權高出主權,以民主、自由、人權拒統、抗中的氣息。據報導,陳水扁就職演說中有關人權部分的構思和文字,主要來自1969年刺殺蔣經國的要角台獨份子,台灣人權會會長黃文雄。這部分在陳水扁的就職演說中最鮮明突出,表示今後陳水扁政府將采人權攻勢,積極從事人權外交,以人權為主軸,爭取國際認同,將台灣問題進一步國際化;同時,密切配合美國,在國際上以人權對抗中國。同時,從陳水扁就職典禮邀請民運份子王丹、魏京生、藏獨、疆獨份子;以及波蘭前總統瓦文沙、日本極右派份子、東京都知事石源慎太郎等參加,都可以看出陳水扁政府今後動向的一些端倪。
對於北京當局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陳水扁也有針鋒相對的說詞:「不論目的何在、理由多麼冠冕堂皇,戰爭都是對自由、民主、人權最大的傷害」;「中國人強調王霸之分,相信行仁政必能使『近者悅、遠者來』、『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道理」,反將了北京當局一軍。
就陳水扁是一個弱勢「總統」而言他沒有李登輝厲害;但就柔弱勝剛強而言,他可比李登輝更難纏。陳水扁用最美麗的語言包藏最危險的企圖;以最柔軟的姿態表現最堅定的立場。
五、北京當局的即時反應
據報導陳水扁就職演說的講稿在宣讀前兩小時用傳真傳送北京,使北京當局得以在陳水扁演講後迅速作出回應。5月21日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授權發表聲明指出,一個中國既是海峽兩岸的政治現實,也是中國歷史的事實,絕不是「未來」的問題。一個中國這個大是大非的原則,不能迴避,更不能模糊。不接受這個原則,兩岸對話與談判就沒有了基礎,兩岸關係不僅難以緩和、改善,還會導致衝突,引發危機。聲明指出,當前只要台灣當局明確承諾堅持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1992年達成的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兩岸授權團體或個人的對話即可展開。
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5月9日在廈門「兩岸關係研討會」上為因應新的形勢發表講話。他特別指出,一個中國原則見之於台灣當局的《國統綱領》和《國統會結論》中,它決不是國共兩黨的「歷史恩怨」,而是政治和歷史的現實。唐樹備說,海峽兩岸開始接觸談判以來,一個中國原則就是對話與談判的基礎。1992年11月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在事務性商談中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海協會的表述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海基會的表述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唐樹備指出,兩會的表述均形之於文字,是歷史文件不是任何人可以捏造的。
六、92年達成堅持一中原則的共識
5月3日丘宏達先生《「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從何而來》一文,和5月15日郝柏村先生《逆耳之言──一個中國本來就是我們的立場》一文,以及海基會創會秘書長陳長文和後任秘書長邱進益的談話都證明唐樹備所言不虛。丘宏達先生在文章中指出:「不管想要把兩岸表述成什麼,國統會的相關解釋文其中很重要、也很清楚的一點是,『台灣固是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是中國之一部分』。這樣子定義的一個中國,無論如何,是不可能表述成為兩個中國的」。郝柏村先生說:「多年來,一個中國的原則已被國際間普遍接受,問題是一個中國的內涵,而非兩岸應否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他表明,「1992年海基會與海協會達成共識,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次年,辜、汪得以在新加坡會談」。「但近年來,由於台獨意識的高漲,以及部分政治人物的誤導,一個中國的原則,解讀成『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亦即台灣淪入共產黨的統治,而人民堅決不能接受。其實,五十多年來,一個中國的原則,是中華民國政府和中國國民黨一貫的基本政策」。他建議將錢其琛「一個中國」的說法略加補充成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不能分割」,應是兩岸人民的共識。除非是極端台獨份子,實在沒有理由反對一個中國的原則。」郝柏村先生認為,陳水扁和呂秀蓮吝於說自己是中國人是不可思議的。他說:「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當然是美國人。同理,中華民國的總統,當然是中國人,副總統又何能例外?……當陳先生宣誓就任總統時,就說明他是中國人,副總統亦然。」
6月4日立委李慶華舉行公聽會出示兩會來往信函的歷史資料,也證實92年兩會的結論中的確有「一個中國」原則。
七、台灣地位未定論引起軒然大波
然而,在白紙黑字證據確鑿的情況下現任的陸委會和海基會官員還想百般抵賴。不僅此也,5月28日「副總統」呂秀蓮在其創辦的「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一個中國的挑戰與回應──新政權與新兩岸關係」研討會上以《走出一個中國的繭》為題發表演講,強調台灣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效統治中國,不必挑戰「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的說法。但關鍵是,不論是從法理基礎或歷史角度,台灣都不屬於中國的一部分。她說,過去對一個中國的主張,或統獨爭議,都是國、共內戰遺留下來的產物,台灣必須從一個中國的爭議中破繭而出,否則,將逃不出如來佛的緊箍咒。呂秀蓮毫不諱言她要以「人民主權」對抗北京的「領土主權」。5月27日,呂秀蓮在接受紐約《新聞日報》專訪時說:「我們是一個獨立國家,只有獨立和具有主權的國家才能舉行總統選舉。總統選舉證明我們是獨立和具有主權的國家,不管國際間承認不承認」。5月5日美國參議員包可士在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專題演說時表示,從長遠來看,現在由《台灣關係法》及美中三個公報所界定的架構,是維持不久的。經過兩次民主選舉的台灣已經轉型。台灣已經建立了重新定義「一個中國」涵義的新基點。呂秀蓮的說法與包可士的說法若合符節。呂秀蓮雖然聲稱,她是以基金會創辦人和前任董事長而非以「副總統」的身份發言,事先也未得到陳水扁的授權,但人們不能不強烈質疑呂秀蓮的論調,實質上點明了陳水扁就職演說中有關兩岸關係的談話的基本立場。蔡英文在「立法院」答詢時為澄清呂秀蓮的「台灣地位未定論」提出:「台灣屬於中華民國所有,中華民國為一主權獨立國家,實際行使主權範圍僅限於台澎金馬」,蔡英文偷梁換柱地將「治權」換成「主權」,巧妙地延續了李登輝的「兩國論」。
在同一會議上,曾擔任陳水扁《大陸政策白皮書》核心幕僚的陸委會新科副主委陳明通說,1992年兩岸達成關於一個中國的共識,是北京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目前只有按照陳水扁提出的兩岸共同處理未來的一個中國問題,才是有遠見的做法。海基會秘書長許惠佑指責北京強調92年兩岸達成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共識,根本是刻意扭曲、虛擬共識。他認為,兩岸重開對話可從「各說各話」再出發。從以上種種看來,陳水扁就職演說想盡辦法彎彎繞就是要迴避一個中國原則,可以斷定,陳水扁當局所謂兩岸關係從5.20再出發的起點實質上就是「兩國論」和「台灣地位未定論」,陳水扁走的就是更陰柔的沒有李登輝的李登輝路線。
八、敢問路在何方?
北京當局對陳水扁是「聽其言,觀其行」,而台灣島內和大陸同胞以及海內外華人和國際上對北京當局如何處理兩岸關係何嘗不也是「聽其言,觀其行」。我們可以斷言,陳水扁的言行一定會沿著暗獨堅決走下去;問題是北京當局何以自處?現在的局面是柳暗花不明,人們不禁要問:路在何方?答案當然也只有一個:路在腳下。就是不要避重就輕,而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去做。
首先就是要啃爭取台灣民心這塊硬骨頭。畢竟要突破陳水扁在兩岸政策的模糊性,要制約陳水扁沿著暗獨路線越走越遠,要逐漸創造有利於和平統一的條件,就必須凝聚台灣大多數民意的共識才行。
在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授權發表的聲明中特別提到:「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使人民享受更多更充分的基本人權,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經過長期的努力,祖國大陸不僅在經濟建設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民主與法制建設上也取得了符合祖國大陸實際的長足進展」。把自己的事辦好是和平統一的基礎,建設一個民主、法制、現代、富裕、廉能、清白的中國,是爭取台灣民心的根本大事。面對陳水扁的挑戰,這方面的步伐有必要大大加快。
九、爭取台灣民心的起點和途徑
筆者曾一再呼籲,和平統一的希望工程,必須從建構兩岸共同的歷史、文化認同;必須從建構兩者的血緣和臍帶關係這個基礎工程著手。仔細閱讀了陳水扁的就職演說後更感到時不我予。
筆者也曾經一再提出每年超過三百萬人次到大陸參訪的台胞是爭取台灣民心的最佳物件也是最好的著力處。1996年千島湖事件後,筆者經台灣到大陸訪問,在拜會統戰部王兆國部長時曾經特別建議,對接待台胞的旅遊事業必須提高到有利於和平統一這個高度來看,不能只是為了賺錢。從事接待台胞的旅遊事業人員的素質,攸關台胞對中國印象的好壞。因此,凡是從事接待台胞的旅遊事業的工作人員,都必須經過甄選,都應該接受特別的培訓,都必須具備中國近代史和台灣史的基本知識。都必須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前幾年出版的幹部必讀《中國的台灣問題》對於兩岸關係所面臨的種種問題都有言簡意賅的說明,閱讀之後,讓人有提綱挈領的瞭解,獲益匪淺。對於從事接待台胞的旅遊事業人員不妨也編輯類似的讀物。另外,接待台胞的旅遊事業除了遍游名山大川之外,不妨參訪傑出的重點建設。同時,不妨實事求是地對他們進行國情介紹,讓他們對中國的宏觀局勢及遠景規劃有些粗淺的瞭解。做這方面的工作最好以嘮家常的方式進行,切忌流於形式或讓人感覺是在做刻板的政治宣傳。
爭取民心既是長期的工作,就必須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因此,對青年學生和知識份子更需以積極的心態採取主動,校際學術和體育交流是亟待大力擴展的方面。比如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山大學、東吳大學(大陸稱蘇州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暨南大學等高等院校在大陸和台灣都有姊妹學校,理所當然地應該加強聯繫,其他的高等院校也不妨與台灣的大專院校結成姊妹學校。最近的調查顯示,雖然有七成二的大專學生自認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但無可諱言的是,還有相當部分的大專學生不認同中國,不贊成統一。這應是爭取台灣民心的核心工作,而且刻不容緩。
最近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接受《洛杉磯時報》訪問時說:「如果台灣當局堅持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我們還是可以跟台灣內部承認『一個中國』的黨派和團體談。這種對話可以被視為一個管道,當然對雙方形成『一個中國』共識有幫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將希望寄托於台灣人民,以及支援『一個中國』原則的黨派和團體」。
丘宏達先生在5.20後指出,陳水扁就職演說只是暫延危機而已。他表示,由於策劃「兩國論」的「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專案小組」的四位女士先生,二人還留在國民黨內跟著李登輝,另外兩位,則是直接從李登輝時代的幕僚走到陳水扁政府的台前;蔡英文女士出任陸委會主委,張榮豐則是出任國安會副秘書長,另外還有大量主張台灣獨立的人士進入政府與出任總統府的資政等。北京所謂的「聽其言,觀其行」,這樣的人事佈局,也是行的一部分。如果陳水扁的兩岸政策就此走下去,怎樣期待兩岸有一個穩定的未來?他呼籲:「為台灣人民未來的福祉與長期的生計著想,二位得票加起來接近60%的先生,宋楚瑜與連戰,自不能不顧國家人民的安危,應共同聲明,宣佈支援我們國家統一綱領的一個中國原則。這樣,才能夠把兩岸的危機初步穩定下來」。
我們認為,汪道涵先生和丘宏達先生指出了爭取台灣民心、穩定兩岸關係的關鍵和重要渠道。之前據傳聞,連戰先生有意到西安祭掃他先祖母的墳塋,大陸有關方面立即表示願意力促其成。國民黨「立法院」e世代問政聯盟會長陳鴻基6月7日率團啟程赴大陸參訪。國民黨聲稱,不排除與大陸政黨進行交流。親民黨方面,副主席張昭雄過去曾陪同台塑企業董事長王永慶訪問大陸,見過大陸的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和江澤民。親民黨團6月上旬由前「立法院」院長劉松藩帶隊,以大陸台商服務團之名,赴北京、大連、青島、上海、廈門和廣州等台商人數較多以及可能被列為對台通商口岸的城市,實際瞭解台商經營情況,並評估兩岸三通的可行性。據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陳朝容和發言人劉文雄說,如果反應不錯,副主席張昭雄和主席宋楚瑜有可能訪問大陸。
我們認為,如果這些黨團能夠成行,不僅應就兩岸關係、「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深入交換意見,更應就21世紀中國發展戰略徵詢他們的看法。務必做到讓他們感到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此外地方基層組織尤其是台灣南部的地方基層組織,如縣市議會、農會、漁會、水利會的民意代表也必須予以重視。這些民意代表雖然沒有全台灣性的知名度,但在地方上卻有相當的影響力,值得下功夫探討如何有組織、有計畫地邀請他們到大陸參訪。
十、三通促統
陳水扁的就職演說雖然暫時避免兩岸烽煙瀰漫,但全文缺乏可以具體操作的積極建議,更找不到能夠改善兩岸關係的著力點。由於陳水扁在就職演說中,迴避、模糊「一個中國」原則,三通落空,使投資人信心非但無法向上提升,而且向下沈淪。因此,儘管陳水扁一再提醒投資人「別忘了進場」,台北股市重挫三百點,航運類股和電子類股受創尤巨。隨著中國與歐盟世貿談判達成協定,美國眾議院通過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待遇,歐美企業界將大舉進軍大陸的電信、金融保險、零售服務業。全球最大的電腦記憶板製造商金士頓科技公司共同創辦人孫大衛認為,由於歐、美、日、韓等外國廠商與大陸都能從事直接經貿往來,如果兩岸未能三通,將大大影響台灣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台灣企業將喪失競爭力。因此,開放三通勢在必行,況且在兩岸加入世貿之後,三通將是無法迴避的問題。航運界鉅子趙錫成說,企業界最期盼的是兩岸三通。兩岸唇齒相依的事實已隨著全球區域經濟體的競爭加劇而益發凸顯。他認為,中國大陸唯有吸取台灣在投資與經濟發展上的經驗,中國人才有機會迅速將21世紀宣告為中華民族的世紀;而台灣則須明瞭以大陸作為市場腹地是保有並提升全球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台灣積體電路IC產業的劣勢,主要是市場太小,導致台灣的人才缺乏設計和創新的能力。未來十年內,大陸市場將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的IC市場,台灣業者若不能著眼於更大的市場,將大陸納入,將喪失目前的競爭優勢。全球著名的電子商業軟體供應商宏道公司創辦人陳丕宏指出,兩岸關係是台灣前途的焦點。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其經濟無疑將快速發展,台灣作為整個大中國經濟體系的一員,必須參與,躲也躲不掉。因此。他認為,台灣與大陸的三通應該馬上進行。
儘管陳水扁就職演說發表後,兩岸關係仍然處於低迷狀態,但是台商再度掀起投資大陸的熱潮,只是早晚而已。根據統計,大陸仍是台灣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今年首季已逾4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5。根據調查,目前所有對外投資的台商中近七成已在大陸進行投資,大陸仍是台商海外投資最密集的地區。不但如此,由於著眼於兩岸即將加入世貿組織,在所有已擬好未來投資計劃的台商中有高達61.5%表示將進一步對大陸進行投資,顯示台商對大陸投資的熱度仍將持續上升,其中以投資電子電機業者居冠,佔38.7%。因應這樣的新形勢,5月7日由一百多名台灣企業界、科技界組成的訪問團出席了「2000京台科技合作研討洽談會」,探討如何充分發揮北京科技成果和人才資源優勢,和台灣風險投資、市場運作及高新技術成果專業化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及合作,促進雙方科技專業化。此外,台灣工業總會、工商企業聯合會、電機電子公會、青創會、中小企業協會、工商建研會等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工商團體,也將於6月期間陸續組織龐大的業界代表團訪問大陸,據報卸任的經建會主委江炳坤、「經濟部」部長王志剛將以顧問名義隨工商建研會赴大陸考察。5月27日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錢其琛在對台三政策中特別指出,對兩岸直接三通,要保持主動、提出主張。如何落實好這一政策對今後兩岸形勢的發展,對於促統、促台灣民心趨向一中原則,至關重要。
十一、爭取軍心與僑心
台灣政權雖然已經從國民黨手上移交給民進黨,但軍隊基本上還是「國軍」。陳水扁這個台灣三軍統帥,對於如何掌控軍心,絕無把握。這就是唐飛出任閣揆、伍世文出任「國防部」部長的背景。由於台灣「國軍」長期以來,把反台獨作為「政治作戰」的重點,台獨勢力對軍隊的滲透較難得逞,陳水扁這個具有強烈台獨色彩的新領導人上台,已經引起台灣「國軍」軍心動搖,使他們陷入為誰效忠、為何而戰的混淆。「國防部」部長伍世文上任後第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就表明了反台獨的立場。參謀總長湯曜明6月1日在「立法院」「國防委員會」答詢時明確表態不認同呂秀蓮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就算辭官也在所不惜。我們認為,固然台灣的「國軍」有強烈的反共情緒,但也有較堅強的愛國意識。如何爭取台灣「國軍」的軍心,應該是爭取台灣民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喚起他們為保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為振興中華共同努力是和平統一的關鍵因素。因此,在解放軍進行文宣,把對台動武塑造成一場「反對台獨的正義戰爭」方面,必須拿捏好分寸,以期盡量爭取台灣「國軍」的軍心。
台灣新任僑務委員長張富美僑民待遇三級論,在美國僑社引起相當大的震撼。具有明顯台獨色彩的張富美講出這樣的話並不奇怪,事後她雖然一再澄清、道歉,但這絕非出自她的真心實意,而是各方面的壓力使然。我們可以斷言,由於台獨運動以及黨外運動和民進黨的崛起,海外台灣人社區的堅決支援功不可沒,而他們歷來堅持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今後海外僑社將日漸區分成台僑和華僑。陳水扁政府與華僑的關係將漸行漸遠。如何爭取這部分的僑心,對北京的僑務當局提出了艱巨的挑戰。最近北京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發表《敬致台灣父老鄉親的公開信》,公開號召台灣父老鄉親勇敢站出來制止台獨份子分裂祖國的醜行,以免玉石俱焚。這一作法值得僑辦傚法,因為海外數千萬華僑不僅是祖國和平統一的堅強後盾,更是爭取國際支援的最堅固、最順暢、最便利的橋樑。在爭取國際支援和台灣民心方面,毫無疑問,美國是非常重要的戰場。我們認為,北京當局對這一戰場的重要性並未給予足夠的重視,自三月十八日陳水扁當選以來,北京涉台單位已經於四月中旬和5月初先後在深圳和廈門舉行兩次研討會,廣邀台灣各黨派和團體代表參加,共商國事,而美國這一戰場幾乎紋風不動,這不能不說是重大的疏漏和遺憾。
十二、結束語
陳水扁的策略就是美國人常說的:“You want to be firm, you got to be soft!”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妨借鑒西奧多.羅斯福總統說:「手裡拿著大棒,但說話要小聲」。中國歷史上歷來是儒法並舉、王霸之術並用。美國總統國璽上的雄鷹右爪握著橄欖枝,左爪握著一把箭也是同樣道理。解決台灣問題立場要堅定,策略要靈活,必須採取鄧小平提出的兩手策略,右手以和平為主,左手則為軍事手段,當然,在現階段,右手不妨重些。◆
社論
兩韓峰會
台灣地位未定論
台新政府的大陸政策
七七與國民黨
向大陸喊話
向李遠哲進言
短評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