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美中關係比歷史任何時期都好

韓江
(旅加拿大評論家)


「現在美中關係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好」這一樂觀看法,不僅出於美卿鮑威爾之口,也為中國高層所認同,中外輿論也基本傾向此一評估;就是一貫對中美關係持謹慎保守態度的中國軍方,近日也由國防部長曹剛川說了「朋友越走越近,親戚越走越親」的話。

中美關係是一對複雜又重要的關係,要評估它的現狀和預測它的末來,有必要先看看它的過去。

一波三折 從風雨中走來的中美關係

有目共睹的事實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那一天起,中國便受到美國為首的西方一些國家的敵視和威脅,而始作俑者是美國。

二十世紀五○年代,腳跟還未站穩的新中國,便被迫捲入同手握原子彈的美國的朝鮮戰爭,以及接踵而來的印支戰爭。

長達二十三年的中美敵對狀態,成了二次大戰後冷戰的一部份。主要是美國及其西方陣營不願看到在亞洲出現共產黨這一異己,在一個又一個國家執政,尤其在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中國。

現在有因中國當時的「一邊倒」政策,而丟失和美國搞好關係的責難。

平心而論,中國當時的「一邊倒」政策,也在於中國革命性質和二次大戰後美國對中國內戰所採取的立場,以及雙方存在著強烈的對立意識形態所決定。中國革命既不容於美國的西方陣營,當然就談不上得到西方的國際援助,「一邊倒」就成了別無二想的唯一選擇。

中美經歷了二十三年這一不算短的敵對關係之後,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隨著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兩國關係幾度演變,從敵對走向解凍、建交和合作發展,這當中又經歷進一步退兩步的曲折坎坷。

一九七一年基辛格秘密訪問北京時,中國剛好恢復了在聯合國合法地位,挫敗了美國長期孤立,圍困中國的反華政策。

一九七二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在外交戰略上出現大幅度調整,世界格局因而發生重大變化。七○年代的上半期,除美國外,中國同所有西方大國都建立了外交關係。七○年代到八○年代這十年間,與華建交的國家就有七十九個國家。

歷史總是同人們開玩笑,正當中美關係解凍,並經過一個短暫的前所未有的春天,北京和華盛頓政治氣溫正呈現上升狀態時。北京發生了天安門事件,東歐劇變,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克林姆林宮上空飄揚了七十年的紅旗落地。

歷史走出了冷戰,同時陷入了超強獨霸的悲哀。美蘇中三角破局,中美關係也出現危機。

回顧從一九四九到一九八九這四十年的中美關係:有敵對、有解凍、有發展、有對抗、而脆弱多變,起伏不定則是常態。

進入九○年代迄今,北京與華盛頓之間曾多次出現外交危機。如美對台出售武器,批准李登輝訪美;美國將人權作為向中國施加政治經濟壓力的籌碼;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被炸和南海上空撞機,這些危及兩國關係的事件,都是美方對中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恣意侵犯所引起。

中美是世界上兩個大國,經常不斷地發生摩擦衝突,甚至瀕臨危機,對兩國有害無利顯而易見,動盪不安的中美關係對本地區的安全同樣是一個危險訊號。

現在由美國政府把美中關係定位在歷史上最好時期,自有它的現實的和特定意義。美國需要中國;中國需要美國,共同利益促使兩國關係向好的方向發展,並有可能形成一種良性趨勢,當然應該歡迎!

穩定的合作關係 符合中美雙方利益

一國外交戰略核心在於維謢本國利益。中美兩國從敵對狀態到今天被稱為歷史上最好時期,離不開雙方利益共同需要的結果。歷史無數次彰顯了這一事實。

中美關係戰略性轉變是從尼克松訪華開始。美國總統不遠萬里來到北京,主要是形勢所迫。當時在越南美軍達到五十四萬人,為了這場戰爭已付出了三千多億美元,有五萬八千多名美國人死在越南戰場。在勝利無望,國內反戰運動日益高漲,和前蘇聯的核力量和太空發展迅速情況下,美國擺脫越戰困局的可行辦法,就是改變對華政策,求助中國讓其在越戰中脫身。

基於利益交換,是美國同時對一個中國原則和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份的確認;接著出現的是對台灣政府毀約、撤軍、斷交;並同北京建交的外交大轉變。

又如一九八九年夏的北京天安門事件,布什政府在國會和社會的壓力下對中國實施制裁,中美關係大倒退。

但中美的利益交織已不可能使關係完全破裂,因此就出現了:一方面西方各大國中對中國施加壓力最大的是美國;而通過各種渠道,最快同中國高層進行最頻密接觸的也是美國。

中國前外長錢其琛在他的《外交十記》的「黑雲壓城城不摧」這一章就提到,一九八九年六月二十一日喬治.布什秘密緻函鄧小平,要求派特使訪華,希望中國理解美國對華制裁行動。接著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史考克羅夫以特使身份在北京會晤鄧小平,之後緊接的又有七月二十八日,十一月六月,布什兩次給鄧小平的信,都在談論如何保持兩國的正常關係問題。

美國是一個非常重視現實利益的國家,喬治‧布什的兩面政策說到底,是從維謢美國利益優先這一基點出發,如果中美關係破裂,中國出現動亂,或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美國也難獨善其身。而一個穩定發展、開放改革的中國,對美國的好處自不待言。

曾任肯尼迪政府的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在某次國會作證時說了:「如果你把中國當敵人來對待,那麼中國就會成敵人」這話倒是不假,敵人是美國製造或者逼出來的。

冷戰後美國對華政策,事實上是在製造敵人;還是尋求合作與對話之間搖擺。而美國與中國應是朋友還是敵人?就不斷在折騰著兩國關係!

美國下任總統競選活動不久就將展開,布什總統任期也已不多了。人們現在仍津津樂道的是在二○○一年,主要由冷戰老班子組成的布什政府一上台,就把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氣勢洶洶對中國擺開了發動新冷戰架勢。

也不過是幾個月時間,發生了9‧11事件。美國全國正處於恐慌和悲痛之中,也是同一個布什,親自趕到上海參加APEC會議,並表示要與中國建立「建設性合作關係」,二○○二年一開始,就宣佈給予中國永久性最惠國待遇。

一個美國總統在不長時間內,對華政策幅度擺動如此之大?無他,實力和利益是決定因素。

中美關係特點和矛盾實質,決定了兩國關係既有合作一面;又有分歧一面。

只要共同利益需求大於分歧,雙方就能維持較為正常關係;而一旦出現利益衝突並且利益分歧超出共同需要,雙方關係就發生急劇變化,這是中美關係幾十年來跌宕起伏的變化規律。

目前中美關係正處於有共同利益,又處於利益分歧,而分歧在可容忍限度內的演變期。所以雙方關係可以通過對話、調整為非激烈對抗形式,努力避免分歧和矛盾擴大惡化,以致危及共同利益的合作基礎。

9.11之後中美關係改善有目共睹,比如在美國繞過聯合國攻佔伊拉克問題上,中美立場雖分歧,但雙方仍保持在反恐大前提下的其它方面合作。

又如對美國軍事實力進入中亞以及解決朝鮮核問題上,中國也好,美國也好,都盡量保持克制,避免相互刺激對方。在台灣選舉和公投問題上,美國在一個中國和反對台獨公投方面,對中國立場作出了善意回應。

不過,在看到美中關係比歷史其它時期都好的同時,還要看到存在著的根本分歧的重要一面,否則就無法瞭解和解釋,中美關係的複雜性和重重困難的原因何在。

一是中國實行的,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不容於美國推行的政治制度。美國為推行它的普世價值,不惜動用各種資源,其中包括國際干預、人權干預、軍事威脅和經濟制裁等等手段,除了中國改變成為美國式政治制度之外,中美政治上根本矛盾難以完全解決。

二是美國要繼續維持其霸主地位,而中國富民強國的大戰略目標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便被美國視為對其在亞太地區戰略利益的威脅。

三是美國把阻止中國統一,支持中國境內分離主義勢力作為美國對華遏制政策的重要部份。只要美國不放棄他的霸權主義,美國就不會放棄把台灣作為他在亞洲戰略資產這一決策,中美關係衝突的危險因素也就難以消除。

歷史最好時期 能不能保持和發展下去

中美關係中的結構性矛盾將長期存在,但不等於兩國一定要互為仇敵。必須看到,中美兩國共同利益在逐漸增多,合作範圍逐漸增廣的好勢頭正在發展,應該說,中美關係存在穩定合作的前景。

中美關係的主要目標,應該放在建立「建設性和平友好合作」關係上。避免挑戰對方核心利益,防止發生突發性軍事衝突,共同維護地區穩定,從經濟合作和其它領域合作中,雙方都能獲得最大限度的好處。

首先,美國應改變把自己的政治制度視為普世價值,乃至動用武力更迭別國政權的霸權政策。事實上,將一國的政治見解利用本國強大實力和為己所用的國際規範,強行在世界範圍內硬銷,不僅徒勞、荒謬,而且危險。

美國應當放棄不合時宜的遏制中國政策。遏制邏輯同世界走向全球化,經濟依存度愈來愈大,安全問題上息息相關的客觀現實南轅北轍。中國和平崛起,證明美國遏制政策的失敗。美國政府及其國會的對華政策,再不應該放在威脅中國,而要學會同一個繁榮穩定和強大起來的中國合作,與中國和平共處。

中美關係是中國與各國關係中最重要關係。中國要贏得一個較長的和平建設環境,就要有一個穩定合作的中美關係,就要求中國不挑戰美國的全球地位,及其主導的有利穩定的世界秩序;同時也要承認美國在亞洲存在利益這一難於抹煞的現實。

北京領導層非常重視中美關係,從胡溫執政以來觀察,可以看到他們已把維持和發展一個長期穩定的兩國關係,作為中國在一個較長時間內處理中美關係的基本政策。

人們可從胡錦濤會見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的談話時提的:「增加來往,加強瞭解,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十六字方針中,看到中國對中美關係的期待和新的願望。同鄧小平當年因中美關係處在困難時,提出的:「減少麻煩,增加信任,加強合作,不搞對抗,」相比,中美關係已從「減少麻煩」,「不搞對抗」發展到「擴大共識」,「深化合作」,的確前進了一大步。

今天的中美關係也已不僅僅是中美雙邊關係,而是一種多層次和多領域利益交織的合作關係。

首先它包括中美之間的經貿合作,人權對話,技術、軍事交流,還有影響中美關係關鍵的台灣問題;而朝鮮問題,東盟和中日韓的經貿和安全體系問題,印巴問題以及南中國海的領海主權和開發問題,是地區性中對中美關係有影響的第二層次問題;笫三是全球層次上的問題,如反恐,經濟全球化問題,中東和平問題等等。

諸層次問題中的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棘手和具爆炸性的問題。中美關係的變化和亞太地區的穩定與否。同美國對台政策緊緊相關。

必須指出,海峽局勢將因陳水扁的連任出現變數。他精心策劃的三二○公投,雖遭民眾唾棄宣告失敗。但陳水扁台獨之心未死,連任對他來說,是促進台灣獨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最後機會。他已一再申明會強行推出公投制憲,改制,建國的台獨政策,以實現他分裂中國的政治野心。

中美關係能否繼續發展的關鍵,就看美國對台獨是支持還是堅決反對?是不是真心實意按一個中國政策和三個公報辦事?

從布什公開批評台灣領導人片面企圖變台海現狀,以及美國反對台獨公投的強硬立場,到由美國專家和美國國會助理出席的關於《與台灣關係法》的研討會上,與會美國專家和外交助理均一再提醒台灣:「勿以為挑釁而不會有什麼後果」,「勿誤判美國一定會介入台海衝突」,希望「台灣不要做出美國不願支持的事」的眾多言論分析:

如果陳水扁及其台獨勢力至今如仍以為美國會為他們的獨立謢航,並捲入與北京的軍事衝突,不但只是一廂情願。而是給台灣帶來大災難,千百萬善良台灣民眾將被一小撮既得利益者逼進火坑。

台灣問題之外,中美在經貿,人權等問題,繼續會有矛盾、有摩擦,有局部衝突,但不至於影響中美關係全局。

歷史已證實,相同意識形態的國家,末必就真是關係較好的國家;而不相同以至相去甚遠的意識形態國家,就未必不可以建立較好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向好的方面保持和發展,並非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