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中的美國秘密外交

邱震海


面對泛藍民眾的要求,陳水扁不久前終於作出妥協姿態,同意接受全面驗票。一般分析認為,陳水扁此舉乃迫於美國的壓力。但另一方面,北京卻對於美國發電祝賀陳、呂當選表示極大不滿,認為美國此舉明顯有干涉中國內政之意。

這幾天,分析家們逐漸形成下面兩個共識:一、不管北京是否願意看到,也不管美國將採取什麼方式,台灣局勢的最後解決,似乎只有依賴美國出面;二、美國在台灣大選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旁觀者。

那麼,在此次台灣大選前後,美國到底發揮了哪些秘密作用?美國對台灣大選的基本戰略考量到底是什麼?台灣大選風波平息之後,中美台三方互動究竟將向何處發展?

美國估計扁將連任

據接近華府高級智囊的可靠消息人士透露,早在台灣大選前兩個星期,白宮內部評估的結論就是:陳水扁將以微弱多數連任。須知,當時鑒於連宋一路領先的態勢,幾乎所有的分析家都預測,泛藍陣營將贏得選舉勝利;因此,白宮的這一內部結論,自然使分析家們對於其背景深感興趣。

從槍擊事件後白宮迅速將之定性為暴力事件及其他一系列現象來看,不排除選舉前美國與綠營在選舉策略等方面存在私下溝通,甚至美國對陳水扁將要出台的一些策略細節心知肚明。

另外,據消息人士透露,台灣大選恰好遇上歐盟就對華軍售解禁問題再次進行內部磋商,其間華盛頓一方面向歐盟主要成員國頻頻施壓(其理據之一就是歐盟對華軍售解禁將造成北約內部在台海問題上的分裂)。另一方面其對美台關係的內部評估是:美國通過《與台灣關係法》向台灣出售武器以抵禦大陸軍事威脅並維持台海現狀,其較為理想的合作者是陳水扁政府,而非國親聯盟。

一系列跡象表明,美國出於其維持兩岸分治的戰略利益,在台灣大選前對泛藍和泛綠兩大陣營上台後的兩岸形勢作了縝密的評估,最後結論是傾向於泛綠陣營;原因是泛綠陣營所追求的台灣本土化乃至「去中國化」,只要在短期內不走得太遠,以致觸怒北京而引發戰爭,便符合美國的長期戰略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幾個月來事實上一直在與北京玩「兜圈子」的遊戲:當北京希望華盛頓在公投問題上向陳水扁施壓時,華盛頓出於不希望改變台海現狀的考慮,確實向陳水扁施加了相當大的壓力。

但另一方面,據可靠消息顯示,華盛頓當時對公投問題的內部評估是:陳水扁的公投計劃是有必要和符合美國利益的,原因是:一、公投符合民主的真諦;二、台灣公投有利於進一步形成對中國大陸的牽制作用。華盛頓對公投問題的這一內部評估,相信通過間接或直接渠道傳達到了陳水扁那裡,由此給陳水扁派發了定心丸。

連宋成為美國手中工具?

但另一方面,台灣大選之後,美國駐台代表處主任包道格先後會見了連宋和陳水扁,並迅速將會見結果報告給華盛頓。然而,在會見的先後順序上,包道格卻似乎有違通常慣例:他首先會見的,不是名義上當選的扁呂,而是發出「選舉無效之訴」的連宋二人。

有消息人士稱,包道格在會見連宋時面授機宜,鼓勵泛藍陣營舉行街頭抗爭行動,並稱美國手中握有綠營作假的證據。由此,美國至少部分成為泛藍街頭抗爭的「幕後人」。

目前尚無法完全證實這一說法的確實性。但據可靠消息,過去一周,當連宋發出選舉無效之訴後,華盛頓內部評估的結論是:如果美國要繼續維持對台灣局勢的影響力和操縱力,那麼介入驗票是一個較為合適的途徑。因此,當務之急是促使陳水扁同意接受驗票。這便成為陳水扁作出妥協的真正背景。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台灣大選前後美國對藍綠兩大陣營的戰略評估和策略是:一、陳水扁連任符合美國在台灣海峽和遠東地區的長遠利益;二、陳水扁在激進台獨方面的步伐及由此對台海局勢的激化,又損害了美國的短期利益,因此美國需要在保住陳水扁的同時,努力馴服陳水扁,即分析家們常說的「讓陳水扁聽話」;三、台灣局勢大亂,成為美國趁機馴服陳水扁的一個有利時機,而處於悲憤中的國親聯盟則正好是美國可以用來馴服陳水扁的工具。

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泛藍陣營的街頭抗爭,陳水扁勢必自鳴得意,趾高氣揚,不會像今天這麼「合作」。問題是:泛藍的抗爭摻雜了相當程度的「美國因素」,悲憤中的連宋也在一定意義上成了美國人手中的一張牌;而真正讓陳水扁老實的,其實不是連宋,而是華盛頓。

由此看未來走向,既然美國已經初步達到馴服陳水扁的目的,那麼只要不出意外,驗票後的台灣局勢將逐步趨於平緩,陳水扁的「合法性」將通過驗票得到確認,而連宋則將在無奈中歸於平淡。

由此看未來的中美台三方互動,正如北京一名高官曾說的那樣:「中美關係好不到哪裡去,也壞不到哪裡去。」

未來世界格局中,北京和華盛頓將依然互相需要。北京在利用國際因素尤其是「美國因素」對付台獨方面走出了第一步,但走得還相當稚嫩。但願這只是北京大國外交道路上一個「成長的煩惱」而已。

(轉載四月十二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作者是香港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