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全球化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國際之間的相互連動性也不斷地在增強,其中尤以東亞、北美與歐洲等三個地區的影響力最為突出。自後冷戰時期以來美國的超強地位,使得其國際影響力無遠弗屆,而歐盟整合步調的加速,與中國大陸近年來實力的快速增長,則已成為美國的最大挑戰,其中尤以後者為甚,因而美歐關係的發展,也必定會牽動亞美歐的三邊關係,值得重視。
在美國此次選舉前,十分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絕大多數的歐洲國家的民意都是一面倒地期盼凱瑞當選,其比率甚至高達70﹪,由此可見美歐之間的裂痕甚深。在布希連任成功之後至今,其未來新政府的雛形已現,其中國家安全顧問萊斯將接任鮑爾成為新任國務卿,而國防部長倫斯斐的職位不變,由此可見布希新政府的對外政策單邊主義的色彩可能只會加強而不會減弱,因而未來美歐關係的發展不可樂觀。
其實,自後冷戰時期開始,美歐雙方的關係就已經產生變化,一則美國擔心歐盟勢力的增長,會對於其全球的角色產生威脅,而且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雙方的主從地位之爭,早在1964年法國將北約的總部驅逐出境,就已顯露無疑。至今,由於歐方對此一重要的洲際聯防組織所提供的預算較少,導致美方不斷表示不滿,並有意減低對於歐洲的負擔。相對的,歐方也已經在歐盟的架構內組建了所謂的「歐洲快速反應部隊」,並在非洲的剛果與阿富汗等地從事維和的任務,展現了走自己道路的印象,一度引起美國的憂慮。可是由於軍費的負擔甚重,歐盟對於美國的依賴性仍高,但又不願意在一些重大議題上支持美國的立場,比如伊拉克的問題,因而使得雙方一度產生重大齟齬。
從小布希總統上台之前,美歐關係也已經有許多不睦的情況發生。比如美國對於古巴20餘年來的經濟制裁,限制第三國對古巴的貿易,以及華盛頓對於伊朗與伊拉克的詆毀與封鎖等等政策,許多歐洲國家都看在眼裡,並認為這是美國干涉他國的內政,但是他們都敢怒而不敢言。此外,美方積極推銷國家飛彈防衛系統(National Missile Defense, NMD),可是歐方卻認為這會促進新的武器競賽。還有與國際環保有關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al)問題方面,許多國家都已經簽訂後並由國會批准,可是,美國國會卻遲遲不肯通過,讓歐方認為,這會對於全球的環保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美方的做法過於自私與自大。再加上雙邊的貿易糾紛等等,這都是美歐雙方爭執的焦點,所以早在911事件之前即已有山雨愈來風滿樓之勢。
基於歷史的原因,由於德國曾經在上一世紀掀起兩次大戰,造成重大的創傷,因而對於以戰爭的方式來解決國際爭端的政策,自然有其較為保守的認知與立場。在2002年夏秋之際,當現任社民黨與綠黨政府在競選時,又是以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為其主要政見之一,導致以些微差距險勝,因而至今德國與法國一樣,還一直拒絕派兵赴伊拉克培訓安全部隊,而只同意參與北約的培訓計劃,這也導致去年美國攻伊戰爭結束後,德法有意參與伊國的重建,還曾遭美國的一再反對。目前,德英法三國正加緊在與伊朗商討有關後者核武器發展的問題,若進行不順利,歐洲國家感到美國重蹈覆轍的可能性高,比如放棄聯合國的機制,而以單邊的行動來制裁伊朗,若此,這又將導致美歐之間的另一次的分裂與對立。
自二戰以來,法國一直努力保持其在歐洲的領導地位,且多次與美國產生爭執,並極欲藉此與美國分庭抗理,以達提升其國際影響力的目的。當時,德法兩國一直都是歐洲整合運動的火車頭,兩國互為歐洲最重要的盟國,尤其在經貿方面,雙方都是對方最重要的夥伴,而兩國貿易的總額也幾乎等於歐元區一半的額度。近來,在歐盟制憲的問題上,也因雙方的協議成功,而致使憲法草案能順利擬定。
因而,歐陸兩大強權的相互協作,必可強化歐盟的發展。在去(2003)年1月22日,結束德法兩國戰爭狀態的「愛麗榭條約」(Elysee Treaty)屆滿40週年,兩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大事慶祝,雙方不但共同舉行內閣聯席會議,同時還舉行兩國國會聯盟大會,特別突顯雙方的友誼。雙方還約定兩位國會議長、國會外交委員會、政黨聯席會甚至國會助理等,都要定期交流,同時往後也將該日定為「德法日」,雙方進入友好關係發展的高峰。可是,由於兩國都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美方則以「老歐洲」來斥責德法,而稱呼東歐的歐盟新會員國為「新歐洲」,極盡挑撥歐洲之能事,激發兩國各界強烈的反美情緒。至今,美方仍舊利用新舊歐洲之間的歧見,來企圖影響歐盟的政策,最為明顯的就是在對於中國武器解禁的問題。
在此問題上,德法兩國積極的支持態度又與美國的立場產生鮮明的對立,美方雖然多方利用所謂「新歐洲」的力量企圖予以阻止,因為美國曾在冷戰期間支持過這些國家的自由民主運動,自後冷戰期間以來,由於這些國家在美國多少都有相當的移民,尤其在選舉時都會特別得到重視,同時美國也持續不斷地支持這些國家的民主轉型,使得他們受益良多,其感恩之心可由東歐國家都多少派兵支持美國攻伊的戰爭可以看出。
在有關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問題方面,因為這需要所有歐盟國家一致的同意才能通過,這也意味著每一個國家都有否決權,而這些東歐國家又沒有在武器銷售方面的實質利益,所以在此議題上他們大可待價而沽。可是基於歐盟整合的利益,這些新會員國雖然有意支持美國的立場,可是對於歐盟的遊說也難以抗拒,自今年六月英國立場轉趨支持解禁,目前除德法兩國之外,義大利與丹麥也已表態支持。因而美方已經承認這個問題的解決只是時間的問題,這將對於中歐關係的發展,良有助益,而這又是美歐之間的一個新裂痕。
再以歐盟與中國的關係來看,雙方並不存在任何重大的歧見,而且歐方也不視中國的發展為威脅,並純以經貿利益為導向,因而目前雙方都認為其雙邊關係已經進入全面性深化的發展,整體而言,中歐關係發展已邁入前所未有的佳境。依此觀之,這可說與美歐關係的發展互為因果,因為中歐雙方都積極反對美國的單邊主義,況且在經貿方面的利益甚大,中歐的合作必可對美國產生牽制的作用。再者,而只要美歐關係越惡化,就越可以增加歐方與中國改善關係的動力,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美國與英國之間所謂的特殊關係由來已久,英國在二次戰後的地位一落千丈,他們自然期盼一個新的又是非歐洲的大國來予以取代,同時又可以平衡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在此,美國的角色自然最適合不過。在此次美國攻伊戰爭中,雖然英國國內的反戰聲浪亦高,可是首相布萊爾還是排除眾議,堅決支持美國的立場。可是,在對於歐盟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問題上,英國又基於自身的利益主張解除。由此可見,英國雖屬歐盟,可是其立場確時常搖擺予美歐之間,明顯可以看出其利益導向的功利主義特色。
由此可見,歐洲的國家眾多,團結才是力量雖早已是他們的共識,因而他們在整合意見的過程中自然必須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多邊主義乃是他們所深信最為民主的手段。再者,歐洲國家多少都對於恐怖主義有些經驗,比如英國的北愛組織,西班牙的巴斯克組織,德國的恐怖份子,以及法國科西嘉的分離份子等等,因而使得歐洲國家對處理此棘手問題都有一些經驗。同時,歐洲國家也認為,當前的恐怖主義問題並不是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球性的問題,這當然必須集思廣益,協力合作,始能克盡其功,因此他們一再強調聯合國的機制,而反對單邊主義。因此,以目前的情況觀之,美歐之間要有大幅度關係改善的可能性尚低。◆
社論
國際觀察
兩岸關係與國際政治
統獨問題
國會改選與反分裂國家法
竄改歷史教科書
人物追憶
海峽短評
編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