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扁頂牛與美國圖霸

高雄柏
(軍事評論家)


筆者曾經指出,美國在遠東做了兩件不正義的事:炮製「台灣主權未定」論調;以及縱容日本不徹底懺悔。那二件事使得早期充滿崇日、媚日、反華與辱華意識的台獨勢力得以在台灣滋長。這股勢力後來藉著煽動本土意識而以「民主」的名義進一步擴大對於台灣民眾,尤其是新生代的洗腦。如今,中國大陸的綜合實力與立即可用軍力都日益強大,同時,美國又陷在中東,美國霸權的成敗正在緊要關頭,所以美國不願因為台獨而和中國大陸發生激烈衝突。美國的不正義,正是今天遠東局勢存在高度緊張的原因,而且別無其他原因。台獨勢力本來是美國利益的工具,現階段卻是美國利益的威脅。於是,正如美國必須面對自己培養的奧薩瑪賓拉丹,美國也必須面對自己培養或者縱容的台獨勢力。此乃美國「多行不義」的必然後果。

陳水扁的2004年雙十節講話英文版,事先交給美國過目,但是中文版挾帶了英文版沒有的「台灣主權」意味的宣稱。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中,那樣的宣稱無法改善台海緊張情勢。在APEC峰會之前,陳水扁在2004年11月11日的「國安十點決議」中,降低了台獨姿態。但是,那個姿態顯然仍舊不符合目前的世界格局。胡錦濤與布希在APEC會面之後,外界通常沒有足夠認識到布希所說「荒唐。蚊子要攻擊大象」,這句話暗示的台海嚴峻形勢。但是,美國心裡是清楚的。APEC之後,中華民國立委選舉投票日越來越近。雖然陳水扁政績乏善可陳,他仍然尋求擴大並且鞏固自己的權力以及在民進黨內的地位,於是賣力演出泛綠立委候選人助選秀。陳水扁既無實質良好政績,只好繼續撩撥分離主義意識。或許是因為美國的壓力,陳水扁直到12月初都沒有提出與中國大陸直接有關的議題來激化台獨基本教義派的情緒。他將矛頭對準內部,藉著對國民黨、對國民黨員、以及對外省籍人士發出「柔性政變」等等抨擊,企圖影射中國大陸。台獨勢力也藉著教科書、台灣主權未定等等話題,企圖在選前激化「中國」vs「台灣國」的對立情緒。但是選情仍然不熱。陳水扁於是訴諸「2006新憲」、「2008新國家」之類的宣稱。不久,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RichardBoucher)在11月29日,指名道姓,要求陳水扁說明是否偏離「四不一沒有」的承諾。陳水扁當然說沒有。但是在11月30日的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包潤石,美國是否滿意陳水扁的說法,包潤石回答「不予置評」。稍後,陳水扁進一步提出中華民國駐外使領館、經濟文化辦事處,以及名稱帶有「中國」的國營事業都必須「正名」之說。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厄立迅即在12月6日表示,美國不支持台灣改變國營企業與駐外館處的名稱,而且認為改變那些名稱,「就美國的觀點而言,顯示要改變台灣的現狀」。陳水扁則是接著在競選站台時呼籲民眾支持他,「讓阿扁講話越來越大聲」。

美國以前一向是號稱「不介入選舉」,而且在此之前,對於陳水扁在競選期間發出的台獨色彩言論視若無睹。美國現在為什麼前所未見地緊盯陳水扁的言論、反應非常迅速而且擺明了不給陳水扁面子?

APEC會談的言外之意

美國為什麼對陳水扁這麼疾顏厲色?場景至少必須回溯到APEC的「中」美元首會談。

胡錦濤在會談之時對布希提到,台灣有人宣稱要對中國大陸發動攻擊。布希則是認為台灣「荒唐。蚊子要攻擊大象。」然後,就沒再觸及這個話題。有些媒體報導認為,布希似乎是不太清楚相關的情況。事實上,任何稍具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布希不可能不知道台灣近來發出的「發展核武」、「攻擊大陸」等等論調。大規模毀滅武器擴散問題是美國最關切的問題之一。所以,他不能假裝不知道,那會讓「中」、美二國今後沒有互信與對話的基礎。如果他採取知道台灣那些論調的態度接腔,萬一胡錦濤說出類似「中國大陸也要對台灣發動先制打擊」,話就很難繼續談下去了。布希固然很技巧地避開了嚴重的議題,但是他當然明白,胡錦濤其實是間接告訴他,中國大陸已經在進行對台獨勢力開戰的準備。中國大陸不可能容忍台獨勢力對大陸形成任何大規模毀滅武器威脅,不論那是台獨自己研製的,或是外國暗中給予台獨勢力,由台獨勢力對大陸發動攻擊,讓外國躲在幕後重創中國大陸。這種疑慮一起之後,不可能藉著任何言辭消除,除非台獨勢力在台灣失去政權而且受到控制。陳水扁在11月11日與游錫坤早前的消毒式發言,已經太遲了。美國目前雖然在建立對於中國大陸的戰略大包圍態勢,但是美國仍然陷在伊拉克泥淖裡,幾乎不可能大規模介入台海武力衝突。至少,不可能介入到了足以保障安全地繼續維持台獨勢力在台灣當權的那種兩岸分裂。

美國在法魯賈之役的失敗

駐伊拉克美軍從11月7日開始,以六倍以上的優勢兵力,對法魯賈(Falujah)市內的反美武力發動進攻。除了兵力優勢,再考慮到美國在資訊、制空、裝甲、其他重武器、個人防彈服裝等等方面的優勢,美軍的戰力可能是其敵人的千倍甚至萬倍以上。結果,美國洋洋得意地宣稱,以大約40個美軍陣亡的代價殺死一千多個反美份子,交換比高達1:38左右,證明美軍戰力優勢達到有史以來最高峰。但是,其實這是一場充滿失敗徵兆的戰役。

美國在二戰期間,每陣亡1人,負傷1.7人;越戰期間是1:2.6。美國入侵伊拉克以來,每陣亡1人,負傷約7.6人。此一比例大幅改變的主因是美軍幾乎人人都穿防彈背心。如果沒有防彈背心,美軍在法魯賈對敵軍的交換比將會降到1:10,那就和越戰差不多。換句話說,如果美軍的敵人擁有能夠解除防彈背心效用的輕武器,在城鎮或其他複雜地形作戰之時,美國的其他一切高科技武器裝備,包括軌道上的衛星,一直到龐大的航空母艦,都不能提高美軍對敵軍的交換比超過越戰的水平。只要交換比和越戰差不多,美國拖久了必敗。甚至不必拖很久,因為美國目前在戰區佈署1個士兵的成本遠高於越戰時代。或者說,美國進行了10年以上的「軍事事務革命」(RMA),當處於某些戰場條件之時,所謂「網路中心戰」、「資訊戰」、「非線式作戰」等等,都沒有美國人宣稱的或希望的那種神效。美國當然會繼續進行他們的RMA,但是,美國未必能夠規避美國有生戰力的可觀消耗。

更有甚者,美國媒體拍攝到美軍在法魯賈某一清真寺內屠殺已負傷而且無武裝的伊拉克人。美國通常不處罰屠殺無武裝人員的美軍,而且堅稱只是孤立事件。事實上,懂軍事的人早已納悶,美軍在法魯賈「戰鬥擊斃」千餘敵人,可是沒有俘獲比死者更多的負傷者。歷史經驗顯示,傷者通常比死者多。美軍已完成分割包圍、逐塊縮小包圍圈,而且不分日夜監控地面上的人員移動,最後,美軍佔領了整個戰場,反美的負傷者根本不可能撤出。所以,美軍宣稱擊斃的反美人員有些可能只是平民,另外應該還有可觀的數量則是武裝人員在負傷後被屠殺的。因此,美軍仗著千倍的戰力優勢,未必達到1:38的「戰鬥」交換比。

戰爭是意志的衝突引起的。穆斯林以薩拉丁(Saladin)善待十字軍的基督徒戰俘為榮。美國某些電影描述納粹進入教堂逮捕敵人,藉以顯示納粹的殘暴。可是美軍卻在清真寺屠殺無抵抗力的傷者。美軍在伊斯蘭宗教場所屠殺傷員的暴行將會激起全世界更多的穆斯林堅決反美,而且,溫和派的穆斯林將會失去對其他穆斯林的影響力。中東局勢將會更加糜爛。事實上,美國為了佔領已在「主要戰鬥」中被擊敗的伊拉克,現在的駐伊美軍將在2005年1月間增到15萬人,比2003年參與進攻的人數還多。在戰術上消滅了一些敵人,在戰略上製造了更多更堅定的敵人。這就是美國在法魯賈之役失敗的真正衡量。伊拉克親美政權即使贏得2005年的「選舉」,伊拉克局勢仍將是高度不穩定。與美國合作的伊拉克人,尤其是軍、警(類似於抗戰期間的「汪偽軍」)與其家屬,很可能成為反美武力襲殺的主要目標。如果伊拉克「選舉」結果是與伊朗信仰相近的什葉派獲勝,或者該等結果不能令什葉派滿意,美國目前增兵伊拉克就是進對伊朗進行「政權變更」的多路準備動作之一。

美國進窺世界島心臟地帶

美、歐介入烏克蘭大選,以及美國汲汲於建構進攻伊朗的藉口,都是美國進窺世界島心臟地帶的一部份。依照麥金德的地緣政治的觀點,誰控制了烏克蘭到包含中亞的地區(大致相當於世界島的心臟地帶),就可以控制歐亞大陸。美國的斯派克曼則是提出,以海權支配「邊緣地帶」,可以制伏心臟地帶。他在二戰還沒結束之前就主張,不能讓中國恢復歷史上的東亞獨強地位。「大棋盤」的作者布裡辛斯基則是主張,與位於邊緣地帶的某些勢力(例如中國大陸與歐盟)合作,以控制歐亞陸塊。這個邊緣地帶,其實和美國現在所說的「不穩定弧線」,從東北亞經南亞、中亞到中東都是大致重疊的。美、歐介入烏克蘭大選,其戰略理論早已存在。

俄羅斯或許不會為了烏克蘭而出兵和美、歐對打,但是很可能支持烏克蘭東部與包括克里米亞半島(此地有重要的軍港席巴斯托普)的南部公投脫離烏克蘭自治。除烏克蘭之外,美國在此地區遭到的阻力明顯遠小於目前支持台獨而遭到的挑戰。所以,美國暫時降低在台海的緊張,以求集中力量,先控制心臟地帶並且消除中國大陸的戰略後方安全、威脅其重要石油來源,然後再回頭重新鼓動台獨,並非不合邏輯的戰略路線。

美國很可能不會像入侵伊拉克那樣大規模入侵伊朗並且佔領其全境。那樣需要太多的美軍從事佔領任務,而且會死更多的美軍、花更多的錢。推測美國的行動構想大致分成四個主要部份。一、伊朗首都德黑蘭當然必須由以美軍為主的部隊直接佔領,然後成立親美政權。二、集結在伊拉克的美軍將會進攻並企圖佔領伊朗西南部波斯灣頭的石油盛產區,這裡也有建造中的核電廠。三、美國會從水路與空中先投入某種數量的美軍部隊,配合伊朗反對勢力佔據北部沿海石油產區的某些要地,等待來自伊拉克或中亞其他地方的美軍地面兵力會合。四、美國當然必須對付那些「研製核武」的設施。其他地區基本上是由伊朗「偽軍」直接佔領,美軍以高度機動的地面與空中武力,對「偽軍」提供支撐,以求避免美軍在非絕對必要地區蒙受傷亡。

伊朗目前對外口頭強硬,內部的反美宣傳與精神動員卻很低調。在這方面看來有點像當年的薩達姆政權的疏於備戰-甚至巴格達街頭都沒設立像樣的防禦工事。另外,伊朗已經舉行的幾次軍事演習,至少在表面看來也是文不對題。想要用伊朗的「高科技」去對抗美國的「高科技」,完全是緣木求魚。伊朗應該注意到三件事。第一、在伊拉克喪生的1200多個美軍,九成以上是在「主要戰鬥」結束後的佔領時期。其中又是大部份在城鎮裡喪生。第二、美軍若無「偽軍」協同,就無法在城鎮之內進行有效的戰鬥。第三、美軍目前還無法像監視地面之上一樣有效監視地面之下的活動。

美國最早要在這個冬天過去之後(天氣因素以及伊拉克2005年1月底的選舉後續政治穩定性),才會對伊朗進行較大規模的地面行動,最遲不超過2005秋季。美國目前除了增兵伊拉克與中亞之外,還會設法利用烏克蘭倒向西方或繼續動亂來牽制俄國(伊朗核設施的主要來源)。巴基斯坦總統最近訪美而且與小布希會談50分鐘,但是在阿富汗捉拿據稱「911元兇」奧薩瑪的行動卻缺乏兵力,顯然他們談的是比三千條美國人命更「大」的事。

美國在亞太彈性佈局

美國目前的全面戰略路線是:先穩住台海,而且構建西太平洋新圍堵陣地,在邊緣地帶與海洋接觸的東亞段站穩腳跟。在南亞段,美國同時拉攏印度與巴基斯坦。在中東段,美國已在伊拉克建立軍事存在,只剩伊朗這個缺口。在小亞細亞,土耳其是北約盟國。在已加入歐盟的東歐與俄羅斯之間的地區,美國勢力已進入喬治亞,目前則是企圖進入烏克蘭。待進一步削弱,甚至控制俄羅斯之後,美國就支配了心臟地帶,以及除了東亞之外的全部邊緣地帶。那時,依照美國方面的地緣政治理論,中國大陸必然受制於美國。於是美國霸業成矣。

俄國為了自救,近來與印度加強戰略關係,企圖在邊緣地帶打開新缺口。印度二戰之後脫英獨立以來,自認地緣戰略位置為世界最重要者,只能爭取成為一流強權,別無出路。因此,印度也擔憂被美國利用之後,遭到伊拉克薩達姆那樣的下場。棋局結果仍然難料。

眼光回到離我們比較近的地方。美國方面已經表明,美、日要在比沖繩更接近台灣,也就是更接近中國大陸的「下地島」駐軍。美國在南韓的駐軍變更佈署到距離38度線較遠的南方。這明顯是想要避免大量美軍地面部隊被北韓發動的攻勢黏住,以至於無法轉用到其他方面。南韓議員也公佈了密件,顯示美國打算使用駐韓美軍介入台海衝突。另一方面,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戰略重兵擺在關島。日本則是拋出種種藉口,以中國大陸為假想敵,並且開始擴軍。日本甚至打算開始發展長程飛彈。

因為美國畢竟海軍戰力優勢非常大,只要扼住下地島,即使台海兩岸統一,中國大陸海軍仍難以威脅美國在第一島鏈之外的太平洋的主導優勢地位。再加上日本這個美國的扈從國家在第一線,美國仍然享有很大的彈性。美國保持開放的選項有:一、口頭打壓或反對台獨,實質仍盡可能保持兩岸分裂。二、萬不得已,只得接受兩岸統一。三、介於前述二者之間的其他路線,且不論如何,力圖繼續影響台灣內部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