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要講愛國教育

紀念抗日烈士羅福星殉難95週年

羅秋昭★


我們都聽過「覆巢之下無完卵」、「沒有國,那有家」這些老話,這證明大家都知道:國家與人民是相互依存的。這時我們就要進一步追問:「國家」又到底是什麼?或許我們可以從老祖先的智慧裡找到它的答案。我們的老祖先在造字之初,就已經把「國家」的「國」的意義,說明得相當清楚了,幾乎和現代「國家」的觀念相符合。

「中華民國孫逸仙救」

西元1912年,中國在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下,推翻滿清,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的國家,人們正熱烈的慶祝這個日子的時候,愛國的先祖父羅福星烈士,他接著就想到台灣還在日本異族的統治之下,台灣人民還受著日本人的蹂躪與暴行,因為他有強烈的愛國心,所以他才能遠離家園,拋家棄子,聯合其他十一位志士,渡海來台領導抗日,希望台灣同胞可以免受苛政,早些獲得自由的生活。

羅烈士1886年2月24日出生在印尼,成長在中國,18歲時曾跟隨高祖父來台,定居在苗栗一堡牛欄莊。那時台灣已被日本統治了8年,日本視台灣為物資供應站,為侵略東南亞的跳板,根本把台灣同胞看成次等國民,搶劫虜掠,嚴刑苛政,使台灣同胞受到很大的侮辱和迫害。羅烈士走過南洋各島,廣讀中外書籍,深受當時西方的民主思潮的影響,是以無法忍受台灣日本總督的苛政。於是在台居住四年以後,與其祖父一起回家鄉。路經廈門加入同盟會,矢志為革命事業奉獻。這期間他曾從南洋帶領民兵參加三二九之役,倖免於難,民國成立即來台組織抗日部隊,期能早日光復國土。

羅烈士是孫中山先生的信徒,民國成立,曾寫下「祝我民國詞」,由衷表示孫先生是我中華民國的救星。

中土如斯更富強,華封共祝著邊疆;

民情四海皆兄弟,國本苞桑氣運昌;

孫真國手著先唐,逸樂丰采久既彰;

仙客早貽靈妙藥,救人千病一身當。

每句第一字相連,正是「中華民國孫逸仙救」。

喚起台灣同胞民族意識

民國元年十二月,羅烈士與十一志士到台灣,在苗栗設立支部,組華民會、三點會、父母會等抗日組織。主要的工作在喚起台灣同胞民族意識,建立國家觀念,人人都有國家觀念,那推翻日本就不是難事了。所以他到處奔走演講,宣揚民族精神。在民國二年寫下二千多字的革命宣言,節錄如下:

「由五大洲、六大洋組成之世界中,面積占三分之一人口最多者,唯我中華民國,然吾民竟不知國家為何物,不解愛國心為何物亦不知團體為何物:至今乃固守野蠻之性質,未脫頑固之根性,毫無進取之氣象。惟獨我華民居留南洋群島者,十年以前即有開化之志,辨君臣之本分,知亡國之恥辱,並悉鄰國之苛政。諸君豈不見被俄國滅亡之猶太國,不出二十年,即至種族見滅,文字被廢乎,而猶太國之人口四百餘萬,面積東西六十二英里,南北百二十六英里,人口之多實為我台灣之二倍以上,為世界先開化國,而今則為俄國視為犬馬!又諸君豈不見琉球亡狀悲慘。我台灣人民猶不省悟,恐將遭猶太人、琉球人之境遇矣。台灣亡於日本,於茲十有九年;今人民所蒙之害,譬之身體,不過剩其皮膚;四五年後即削其骨肉;八年後必至吸其骨髓矣!

哀哉!我台民尚不知日本意欲亡我民族,奪我財產,絕我生命也。諸君不解其中道理,甘受日本之苛政,不久將必至於失其家奪其財產,亡其身矣!」

羅烈士除了喚起同胞的民族意識,同時細數日本人對台民的嚴刑和苛政。

對日本人討伐生番一事,羅烈士更是無法苟同,他說:法國佔領亞奇島於今三十有三年,彼討伐生番漸自平地驅入山內,已二十九年之久,尚未伏。彼等討伐前二三月,由政府出告示,募集人夫未聞如台灣然,由民間征發伕役也。台灣酷政,不問民家有無男丁,必得義務役人夫一人,至若無男丁之家,則不得不鬻賣妻以僱人夫,盡其義務。

對日本政府以特務刑警做為統治台灣的手段,羅烈士更是深痛惡絕,他說:特務刑警之橫行亦慘不忍睹,彼等常藉口搜查偵探,時到民家威脅詐取愚民,但視賄賂之多寡,不問罪之有無,或拘或放,無辜之民冤情慘狀無由申訴,如此情事不遑枚舉。我中華民國人民度台營商者,遭台灣日本政府虐待之情,其苦實不堪言。華民常故被警察毆打、暗殺,魚肉遭奪蔬果被搶,如泣訴之,則曰:此殖民地之制度法律也。然此法律制度,不適用於同樣在台灣之英美德法等諸外國人,而獨適用於我華民。

華民遭此橫虐尚不自知也。

革命的宣言化為革命的行動

羅烈士的革命宣言,很快就獲得迴響,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就募集了革命志士九萬五千多人,其中包括了林季商在台南所召募的敢死隊兩萬人,已經有個組織龐大的義勇軍。原來他們計畫與福建省總督連合,裡應外合逐驅日人,想不到事與願違,不意組織發展快速,引起日本當局的注意,不幸在民國二年底,大湖失竊槍枝事件,以及台中李阿榮,東勢賴來等事件,而連累了已經成熟的革命計畫,最後羅烈士在淡水被捕,處以絞刑。羅烈士雖然為國捐軀,但是他的英勇的愛國精神,永遠留在人們的心裡。

今年三月三日苗栗縣政府,世界客屬總會及台灣抗日親屬協進會合辦紀念活動,紀念羅烈士殉難九十五週年,希望在紀念活動中喚起全國人民的愛國意識。

二十年如火如荼的去中國化

其實這二十年來,由於政治因素,「國家」變成了饃糊的名詞。領導者不提中華民國,強調的是本土,主政者只著眼在狹小的本土意識裡,造成社會只問意識型態,不問是非。去中國化政策,更是把台灣弄得非驢非馬的,例如要把所有語言都叫「國語」,中學國文減少古籍文學,而且創造方言文字。似乎想稀釋傳統文化,再進一步的把中華民國變成台灣國。於是把小學社會課本裡的中國人的倫理、孝道、群己關係,一變而成為認識社區,認識家鄉;把「國民革命與台灣」、「尋根」、「多少台灣舊事」,變成了「清領時期」、「日治時期」,「中華民國治理時期」。而日本向中華民國投降,台灣重回祖國懷抱,這些歷史的事實都避而不談。年輕人不能瞭解台灣近代史的真象。

二十年前的小學社會科,主要的教學目標是:(一)培養自我概念,建立和諧的群己關係。(二)瞭解其生活環境、史志和文化,培養愛鄉愛國的情操。(三)瞭解世界大勢擴充其視野和胸襟。(四)培養兒童批判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現在九年一貫則是以十個基本能力: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欣賞表達與創新、生涯規畫與終身學習、表達溝通與分享、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規畫組織與實踐、運用科技與資訊;主動探索與研究、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為教學目標。教材內容都避談中國,切割了大陸與台灣關係,對於先總統光復台灣的歷史隱而不談,台灣先賢先烈的事跡也不再出現在課本裡。反而擴大了二二八事件,造成族群的對立,分化了台灣內部的團結,這種行徑那裡是培養愛國精神的做法。

目前,雖然台灣對「國家」一詞有許多的爭議,但是對於台灣四百年的歷史是不容改變的,如今不談歷史,年輕人不瞭解生活環境的歷史,將來要怎麼去愛這個國家呢?

我肯定目前小學社會課文在編寫上,顯得活潑而平實,但是絕不能忽略了為這塊土地奉獻過的先烈先賢們。我多麼希望社會課本有從認識個人到放眼世界的範疇,也希望能保留過去重視台灣歷史的教材,讓學生認識台灣與中國的淵源和未來的關係,讓我們的下一代,認識美麗的台灣和台灣的舊事,進而熱愛這片土地,更熱愛我們的國家。

★羅秋昭,羅福星孫女,於2003年從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退休,2004年到泰北清萊建華高中任志工兩年,一年兼任校長職務。目前從事海外華文教材教法之研究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