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與法國的爭議與和解

湯紹成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副研究員)


今年四月一日,中共與法國發表聯合公報,之後胡錦濤主席與薩克奇總統就在倫敦G20的會議上見面,正式結束了自去年12月以來的爭議,當時主要是因為法國總統與達賴喇嘛會見所致。但是,雙方是否就真的撥雲見日、雲淡風輕?可能未必。

達賴在去(2008)年11月訪問歐洲時,法國政府不顧北京多方勸說,薩克奇總統還是予以會見,導致北京立即暫緩既定12月1日在法國里昂舉行的第11屆中歐高峰會,令歐方人士震驚不已。在此之前,2008年3月西藏暴動之後,薩克奇總統反應十分強烈,甚至將西藏的情勢以及其與北京的談判結果作為他參與奧運的條件。隨即,四月份聖火經過法國時遭到抗議份子的騷擾,讓北京感到不悅。再加上總統夫人還在奧運期間私下接見達賴,諸此種種,雖然薩克奇最後還是參加了奧運開幕式,但是會見達賴一事,終於引爆了北京的震怒。

今年二月,當溫家寶總理在農曆年後出訪歐洲時,就刻意避開法國。不久,中共商務部長陳德銘訪歐,同樣過其門而不入,並向法國周邊國家共採購了150億美金的產品,給予法國政府強烈的訊號。最後,法方曾數度派遣卸任總理級人士赴北京說項,因而雙方同意發表聯合公報,終於平息了紛爭。依照上述的發展過程來看,可以有以下幾點觀察。

法國根本沒認錯

首先,法國政府真的認錯悔改了嗎?可能未必。檢視一下公報內容:「雙方重申高度重視中法關係,願以戰略和長遠眼光、在相互尊重和重視彼此根本利益的基礎上,以紀念中法建交45週年為契機,加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法兩國重申堅持《聯合國憲章》規定的不干涉內政的原則,同意本著相互信任的精神就涉及雙方根本利益的事宜加強協商。法國充分認識到西藏問題的重要性和敏感性,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堅持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由戴高樂將軍做出的決定沒有也不會改變。本著這一精神,並根據不干涉內政的原則,法國拒絕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獨立』。」

其實,這原本就是法國與歐盟的一貫立場。歐方本來就認知西藏問題的重要性與敏感性,接受一中原則西藏屬於中國的事實,也同意不干涉內政,以及反對西藏獨立等等,此次只是再度以白紙黑字的方式重申一遍而已。

綜合觀之,法方的反應根本不是認錯,因為,總統與一位宗教領袖見面本來就是稀鬆平常,有何值得大驚小怪?況且,法國以人權大國自居,法國大革命的口號:自由、民主、博愛,確實影響甚大,而且還認為這是普世價值,根本沒有干涉內政的問題。此外,薩克奇總統也並未因此而遭到法國輿論的撻伐,反而鼓勵的聲音此起彼落,甚至認為中方無理取鬧,就連空中巴士遭到北京延緩履約的報復,也並未做出激烈的反應。

由此可見,法國輿論對於此事的支持程度甚高,薩克奇總統並未犯錯,因而根本不必認錯。當然,為了平息北京的怒火,稍作姿態還是有必要。而北京所介意的是領導人的接見,尤其當時薩克奇總統還是歐盟輪值主席。但是,此次的公報與領導人的會見場合,法方並未承諾以後不再接見達賴,因而還是為日後的可能行動預留了空間,只是不要立即火上加油,待事件過後再說。

中共的策略與歐洲的分歧

再者,若以達賴最近的訪歐行程觀之,乃明確顯示了歐洲各國在認知上的異同,以及北京重新反思其對歐政策的導因。早在2007年德國總理梅克爾接見了達賴之後,遭致北京強烈的抗議。隨即,薩克奇總統立即前往北京做出輸誠的姿態,拒絕接見達賴,因而獲得240億歐元鉅額的空中巴士訂單,而空中巴士根本就是歐洲各國的聯合企業,這個動作德國同樣受惠。2008年10月份,梅克爾藉由參與在北京舉行的亞歐會議的機會,中德雙方重歸舊好。但是,這次輪到法國開始興風作浪。相對的,英國在這段時間卻表現特殊,直接發表聲明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讓北京鬆一口氣。由此可見,歐洲各國的立場並非鐵板一塊。德國總理來自東德,對於共產主義有親身的經歷與高度的反感;而法國總統有民意的支持與需要,因而輪流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作為內部消費,且都已遭到明確的警告。但是,英國此次的表現確實符合其一貫實用主義的立場,見風轉舵,金融風暴與中國的實力,當然是倫敦重要的考量。

此外,達賴上次訪歐時,捷克是第一站,並與前總統哈維爾以及現任總理見面。此外,他還與比利時總理見面,雖然只有25分鐘,過程近乎隱密,再加上他還在歐洲議會演講,受到高規格接待。最後,在薩科奇與達賴在波蘭會見,因為他們都受到波蘭前總統華勒沙的邀請,來參加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25週年的慶祝活動,同時也受到波蘭總理的接見。據瞭解,達賴今年還要訪問丹麥、愛爾蘭、德國與瑞士等國,屆時是否會再度掀起波瀾,不得而知。

但是,前次訪問時,小國好似並未受到任何的制裁,因而此次小國是否會比照辦理,可能性不得排除。有鑒於此,面對歐洲大國輪流挑釁,歐洲小國也搖旗吶喊,助長達賴聲勢之際,北京是否必須通盤檢討其對歐政策?如何增進雙方理解,加強交流,同時還要擴大政策的影響力,否則這就像是被打一個巴掌後再安撫一下,又重歸舊好,過一陣子再度重演相同的戲碼,這對中歐雙方而言都無法創造雙贏。

法國對中國的戰略價值

再以中法關係的發展史觀之,雙方1964年就建交,是第一個西方國家與中國建立大使級關係的案例,這主要因為法國與美國不和,中共與蘇共交惡,因而使得雙方都要走自己的道路所致,完全符合當時雙方的需要,但也同時激怒了各自陣營的領導。更進一步觀察法美關係可知,早在1960年代雙方就為了獨立自主的原則爭執不下,當時戴高樂總統將北約總部逐出巴黎就是最佳實例,因為美國要將法國的核武納入北約的管轄,法方自然無法接受。

尤有進者,當美國在2003年攻打伊拉克時,美法兩國再度對立僵持,此乃因為當時法國總統席哈克反對以戰爭來解決爭端,同時又沒有聯合國的認可,因而觸怒了布希總統,故以老歐洲來調侃法國的不配合行為。也就是因為法國積極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時又與美國格格不入、長期不睦,這正符合北京多邊主義以及聯合反霸的策略,因而中法雙方存在著高度戰略合作的意願。

此次北京之所以如此震怒,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法關係乃屬於中國對外戰略關係中比較高的層級的所謂「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雙邊關係緊密,因而難以接受如此背叛的行為。此類關係還包括中國與歐盟(英、意、德等國),這乃次與越南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及與俄羅斯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雖說缺乏「合作」與「協作」,但仍勝於中國與巴基斯坦或韓國之間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因這不是「全面」;與印度是「戰略夥伴關係」沒有「合作」也不「全面」;而與非洲及拉美國家是「全面合作夥伴關係」,不談「戰略」;與日本是「戰略互惠關係」,既不是「夥伴」,也沒有「合作」;而與美國,則只是「建設性合作關係」,既無「戰略」,更不是「夥伴」,因而法國總統重傷中法雙邊關係甚深。

再以此次事件雙方的互動來觀察,事先中方多次警告會有嚴重的後果,但法方一意孤行。在這方面,可能還是要在溝通上有所講究。因為中共駐法國大使孔泉曾經公開強烈予以警告,這反而激起了法國輿論的高度反感,更堅定了總統的意志。再者,由於歐洲物質文明的發展進入高峰,不少人士對於精神的空虛感到恐慌,紛紛向外尋找新的寄托,而香格里拉式的與世無爭情境,確實產生了相當的吸引力,亦可滿足其心靈的空虛,這是西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實際上他們卻忽略了西藏的農奴制度下絕大部份西藏人的慘況。

再加上周邊小國都已經接見,法國又是當時歐盟的輪值主席,這些因素加總起來,薩克奇總統也好似陷入不得不為的情境。一直要到北京震怒與強烈反應之後,雙方才以聯合公報的方式找到下台階。事後觀之,還是得歸因於中法雙方的相互理解程度有限所致,否則退一步海闊天空,何必敬酒不吃吃罰酒?

結 語

以目前的情勢觀之,雖然兩國重歸舊好,但是雙方對於人權與核心利益的基本認識,仍舊存在極大差異。至少雙方都對對方的立場有了進一步認識,這也可算是鉅額代價換來的成果。可是,法國與其他歐洲國家對於藏獨都是採取官方不支持民間不反對的態度,因而面對北京的反應,藏獨勢力是否會部分化明為暗,也值得關注。總之,問題並未解決,只是爭議暫時平息,對此雙方還都必須花下一些心力,培養互信,增進理解,避免爭議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