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韓戰爆發,西方干預,兩岸分裂。六十年來兩岸關係,曾歷經不同的時期,每個時期也都發生反映該時期的階段性變化,但因諸多內外因素交錯,島內孕育並形成分離意識,甚至由分離主義者連續執政二十年。2008年,馬英九勝選,兩會復談大三通,兩岸關係似朝良性互動的方向發展。大陸領導人胡錦濤甫於同年12月31日就兩岸關係發表「胡六點」講話,這在大陸對台政策上,可說是中共建政以來,層級規格最高的全方位指導性綱領講話,為兩岸關係開啟新的歷史機遇。
兩岸接觸迄今已二十年,其間交流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經濟連結之密切程度遠非昔日所能預見,大陸兩岸政策對台百般優惠,但島內分離意識卻有增無減,深入探究,顯然許多事已觸及國族認同的意識型態問題。在此,筆者試從非經濟因素提出下列觀點,拋磚引玉,盼有助於建立統一論述意識型態的制高點,以推動台灣人的中國認同,其核心就是恢復台灣人的祖國意識。
秦漢、隋唐、國共 vs. 天命
關於當代天命歷史觀,大陸學者曹錦清就認為中國是一個歷史感很強的民族,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史觀文化,而中國傳統史觀之一就是歷史循環論,即一個新王朝取代一個舊王朝的天命說,有效地帶給新統治者的合法性。歷史雖然不能複製,但歷史會重演,故中國人史觀強調「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因此,關於「中華民國」未來的定位,如果從中華民族漫長歷史長河的宏觀視野來看,「中華民國」(以下簡稱國府)可說如秦漢與隋唐中的秦隋翻版,秦朝結束了戰國數百年的分裂動亂,隋結束了南北朝三百年的分裂動亂,但因領導核心腐敗,無法治理因一統天下的征戰國力耗盡,與改朝換代舊勢力的反撲,故秦隋只是為後續的漢唐開啟了盛世。國府之於中共,就如同秦之於漢,隋之於唐。國府雖然推翻滿清,但未能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反而使我國陷於中央解體,各省各區軍閥據地稱雄,外加狼子野心的日本侵略,國土大半淪陷,抗戰勝利後,內戰兵敗退遷台灣,國府為後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開啟了一如漢唐般中國崛起的盛世。故以史為鑒,展望未來,國族騰飛兩岸統一為不可逆轉之天命所歸。
民族感情與使命
關於兩岸統一問題,鄧小平乾坤一語,精闢地指出「這首先是個民族問題,民族的感情問題。凡是中華民族子孫,都希望中國能統一,分裂狀況是違背民族意志」。他並指出「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統一是包括台灣人民在內的中華民族的共同願望,不是哪個黨哪個派,而是整個民族的願望」。
美國以忽陰忽陽明暗兩手的方式,時時刻刻以台灣要脅中國。曾任美國國務院副助理國務卿負責中美關係的謝淑麗(Susan L. Shirk),就提及一名素以觀念開明著稱的中國智庫專家曾於2003年12月對她說「由於台灣問題沒解決,我們(中國)內外都受到極大的壓力。我們就只為了聽到一句『一個中國』,就對美國做出太多的讓步」。這是多麼令每一個有血性中國人的悲痛肺腑之言,它強烈表達中國人民的國家統一願望。
值此二十一世紀初始之際,在歷經百年的苦難後,如今中國民族主義的唯一使命就是民族的振興。民族振興的核心之一就是完成國家統一,也就是兩岸的統一。自1840至1945年,中國歷經西方與日本的百年侵略。如果沒有中國菁英與人民,歷經一代又一代的奮鬥與犧牲,今日中國大陸或許已像阿拉伯世界及前蘇聯般地分裂。然而,上世紀末時,香港與澳門的回歸中國,使得中國大陸得以洗刷遭西方列強侵略的國恥。台灣,是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割讓領土的現存最後國家恥辱。因此,中國人民及任何中國領導人,均不可能讓台灣自中國的版圖分離出去。
國家安全
兩岸尚未統一,除了是國恥外,也事關中國大陸的國家安全。早在1684年,中國海軍名將施琅就指出,台灣「乃江、浙、閩、粵四省之左護,……關四省之要害,……棄之必釀成大禍」,亦即失去台灣,中國大陸東南地區安全盡失。實際上,今日情勢亦頗類似施琅的預言。美國為維持其霸權,美國將與台灣建立同盟關係,從而利用台灣島威脅中國大陸的安全。事實上,台灣與美國早於2002年時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聖彼德斯堡市(St. Petersburg)舉行「2002年美台國防峰會(US-Taiwan Defense Summit 2002)」。2003年,美國與台灣續於德州的聖安東尼奧市(San Antonio)舉行「美台國防工業會議(US-Taiwan Defense Industry Conference)」。也就是說,台灣成功地與美國建立實質的軍事關係。
其次,台灣人祖先均是來自中國大陸南方的移民,他們與中國大陸的漢人同文同種(使用對岸福建省南部的地方方言)。誠如台籍菁英前司法院院長林洋港的精闢見解,如果台灣從中國大陸分離,也就是與漢人同文同種的台灣人可以從中國大陸分離出去,那意味著中國大陸西藏、新疆、內蒙等地,許多與漢人文字語相異的少數民族,也可以從中國大陸分離出去),從而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domino effect),導致中國大陸如蘇聯與南斯拉夫般的解體。因此,台灣問題可說事關中國的整合與解體,也就是攸關中國的生死存亡。
事實上,林洋港的預言已部份成真,台灣民進黨就蓄意與藏獨相連結。例如2008年3.14拉薩暴動,台灣當局立即支持藏獨,民進黨執政之行政院甚至動支第二預備金一千七百萬元用於平面和電視的文宣廣告,以聲援西藏。今年3月14日,台北市熱鬧繁華的東區街頭,民進黨與藏獨「圖博團體」等聯合舉辦遊行,隊伍高舉雪山獅子旗及達賴喇嘛的巨幅照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和該黨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也在其中。3月11日,台灣暢銷反華的《蘋果日報》則以A19版整版的篇幅大肆歪曲報導西藏,巨大標題為「達賴:中國把西藏變『煉獄』」。3月10日,台灣極端反華的《自由時報》當然也是以整版篇幅大肆歪曲報導西藏,同日民進黨台南市市長許添財宣佈將每年此日訂為台南市的「圖博日」(The Day of Tibet)。
殘缺國家
誠如台灣學者王曉波所言「一個不能統一的國家,只能是一個殘缺的國家」。然而,更令中國人悲痛的是,作為一個未統一的殘缺國家,就積極危害意義而言,則因為同文同種的顛覆,危及十三億人的國防存亡安全,為祖國帶來災難性的危害。
例如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灣「軍事情報局」,收買內地生化學者沃維漢,搜集中國大陸導彈七項絕密情報,轉交美國。根據北京《環球時報》2008年12月4日報導,沃維漢於1987年赴德國慕尼黑公費留學,1989年10月被台灣軍情局收買,成為台灣間諜,化名「楊東」。自1990年代初至本世紀初,台灣特務組織曾多次派沃維漢到大陸,搜集政治、經濟與軍事等情報。沃維漢認識導彈技術專家的遠房親戚郭萬鈞,乃以重金引誘,讓郭萬鈞提供大量有關戰略導彈的情報。為了讓沃維漢瞭解飛彈專業知識,郭萬鈞還幫他上課。沃維漢則將該詳細的上課筆記,在歐洲某國轉交給台灣軍情局;由於該情報甚具價值,台灣軍情局一名副局長還專門在歐洲某國接見沃維漢,稱美國非常重視該情報。案發後沃維漢也坦承,台灣將情報交給美國,每次美國接到情報並經研究後,居然還列出一些問題清單,讓沃維漢帶著這些問題回大陸當面請教郭萬鈞。郭萬鈞先後向沃維漢提供涉及戰略導彈等七項絕密情報,台灣軍情局先後給沃維漢四十多萬美元。2005年沃維漢在北京遭逮捕,因戰略導彈是中國保衛十三億人民的最終戰略威懾力量,全案對中國人民的危害極度嚴重。全案經審沃維漢與郭萬鈞分別以間諜罪和洩密罪,判處死刑,2008年11月執行。
因此,兩岸因同文同種的顛覆,會為中國帶來災難性的危害,任何有血性的中國人,不可能永遠不處理台獨問題。另無論是從民族情感的感性、或是從攸關中國存亡的國防安全觀點,兩岸統一是中國人民的唯一選擇。
我們的祖國是中國
在李扁執政二十年來的「去中國化」政策導向下,島內台灣史學界研究多偏向荷蘭、西班牙據台與日據時期的研究,後者為了妖魔化中國,甚至不惜美化日據時期,形成「日本統治肯定論」,另為強化台灣人的台灣意識建構,以之與台灣人的祖國意識相對立,並進一步將「祖國」一詞妖魔化。
在研究方法上,島內台灣史學者雖狀似客觀,但或許因受限於內心深處上一代傳承的「怨懟」、或自身對國府外省統治情境的反感、或研究領域專注日據時期的局限,從而認為因日據時期的諸多因素,方凝聚形成了台灣人共同體的台灣意識,甚至認為是台灣國族意識形成的重要階段。但歷史的真相是,台灣人的台灣意識是在清初或清朝中葉形成的。斯時,漢族移民因「日久他鄉是故鄉」的傳統思維,已不乏有人已經稱自己是「台灣人」。至於上層知識菁英,因國家科舉考試制度予秀才、舉人與進士以台灣保障名額,故一般士子是競相認同台灣猶恐不及。
回首歷史,清朝時在國家一體化的政治運作下,台灣意識不但是屬於祖國意識內諸多地域鄉土意識之一,例如湖南意識、江西意識、山東意識的正面思維。當時台灣意識內含強烈中國的祖國意識。為此,台灣人於1884年法國侵台、1895年日本侵台,均奮起抵抗,保家護國。後者的武裝抗日與非武裝抗日,更是英勇與侵略的日本殖民者鬥爭五十年。1895年的武裝抗日中,台灣義軍與祖國的黑旗軍、新楚軍,並肩作戰,以性命相許,抗日衛國,血染台灣大地,草木同悲。雖然遭日本殖民者殘酷鎮壓,犧牲數以萬計,但抗日志士視死如歸,一波又一波,前仆後繼地從事壯烈的武裝抗日,時間長達二十年之久。
即使日本統治台灣三十年後,在日本殖民政府國家機器的強大壓制下,許多文化協會會員及其同路人,不但從事屬於日人禁忌的延續中國文化工作,甚至在大庭廣眾演講時,也動輒提及令日本殖民當局難以容忍的漢民族、中國、祖國等詞。例如1926年11月13日,在日警監視的情況下,台灣先賢黃白成枝在台北的演講中公然聲稱「我們的祖國是中國」(我祖國中國)。廣東「台灣革命青年團」成員的台灣先賢林文騰、張深切(南投人)、張月澄(台北人)等更於1927年3月12日在廣州散發傳單,主張「台灣民族是中國民族,台灣的土地是中國的土地」(台灣民族中國民族,台灣土地是中國土地)。日本統治台灣四十年後的1936年,台灣先賢林獻堂於其內地之行在上海時,也公開宣稱「林某歸還祖國」。
恢復祖國意識
二戰結束初期,台灣人因其傳承固有的祖國意識,是熱烈歡迎祖國中國的統治,但終因祖國歷經內憂外患五十年,綜合國力極度殘弱,無力完成平穩過度,及後國府遷台,戒嚴獨裁統治,政治權力分配不公,雖然經濟建設有成,但仍衍生分離的台灣意識,終致顛覆國府體制,台獨執政二十年,並乘勢在意識型態領域強力建構分離的主體台灣意識,並大搞兩岸政治實體對等化以去祖國意識。。
無可諱言,國家集體認同多取決於感性民族歸屬與理性利害選擇的交互影響。展望未來,島內經本土執政二十年,本省人已取得與其人口比例相對應的政治權力,其悲情意識遞減弱化。在兩岸關係上,中國大陸已在政經領域予台人多所優惠。至於台獨,對中國而言,是不惜與台獨背後西方勢力一戰,也不容台灣獨立。故就感性的同文同種民族血脈相連,及理性的現實利害考量而言,台灣居民理應選擇兩岸趨向統一。但今日分離主義仍熾,深入探究,即系台獨執政二十年所衍生之國族認同的意識型態問題。
台灣學者紀欣提出「扭轉民意才能和平發展」,如果其所言民意之核心關鍵應是指國族的集體認同,則其關鍵之處就是本文所提的祖國意識。事實上,兩岸能和平統一的前提,就是台灣人恢復其先人傳承內涵強烈祖國意識的台灣意識,其核心就是祖國意識。故如何恢復台灣人祖國意識,是未來與現階段不可迴避的問題。就宏觀的歷史角度檢視,今日中國已實現日據殖民時期台灣先賢所期待的「國情恢復而雄飛世界」(國情恢復共世界雄飛)。因此,展望未來,值此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難得歷史機遇期,兩岸重要問題之一就是全力推動恢復台灣人民的祖國意識。◆
社論
國際經濟與外交
五四運動九十週年
馬英九就職週年
高中歷史教科書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