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欣
(中國統一聯盟主席)
紀欣
(中國統一聯盟主席)
馬英九執政一年多來,積極開放兩岸經貿政策,已取得相當成效。只是各種民調顯示,自認為是中國人與支持統一者屢創新低,認為「兩岸是兩個國家」比率則大增。究竟反對台獨、承認「九二共識」的國民黨重新執政,能否確保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期,並逐步構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框架,為漸進統一奠定基礎,值得吾人注意。
馬英九一再表示,「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而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一中」就是中華民國。此論調,加上他經常掛在口上的「不統不獨不武」,「在任內決不推動統一」、「台灣主體性」,顯使台灣社會「拒統」的正當性繼續強化。
「一中」才是「九二共識」的核心
儘管兩岸當局對於「九二共識」內容至今仍有歧見,但都承認,正因為1992年兩會的互動與結論,才有1993年4月的辜汪新加坡會談,兩會也才能在2008年重啟會談。
根據國民黨2008年10月27日為駁斥李登輝聲稱沒有「九二共識」,公佈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說帖》,1992年10月底海基與海協二會在香港就「兩岸公證書使用」問題進行商談後,11月3日海基會去函海協會表示,根據國統會對「一個中國」的涵義,建議大陸方面「各自表述」,海協會於11月16日回函表示「尊重及接受貴方建議」。根據大陸發佈的多項文獻則顯示,「九二共識」唯一的「共識」,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其中2002年的《九二共識的歷史真相》詳細說明,在「九二共識」中,雙方都表明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態度,對於「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海基會表示「認知不同」,海協會表示「在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做了求同存異的處理。
還原歷史原貌固然重要,但從兩岸過去17年來的行為表現看來,兩岸對於「一中」的態度與立場確實有所不同,它也就左右了兩岸關係的發展。
李登輝親自核定了國統會對「一個中國」的涵義,也主導了海基會1992年與海協會的協商,但他1999年提出「兩國論」後,居然讓陸委會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說法,為「兩國論」狡辯,更於2003年指「中華民國已不存在」。而在2000年就職演說中信誓旦旦「四不一沒有」的陳水扁,不僅2002年提出「一邊一國」,2006年終止國統會,更企圖「正名制憲入聯」,把兩岸改為「一中一台」。
馬英九早在2005年競選國民黨主席時,就提出「以中華民國憲法與『九二共識』為基礎,促進兩岸和平與交流合作」,但他也同時表示,他反對「一國兩制」與「法理台獨」。2006年初他對美國《新聞週刊》說,「我們黨的終極目標是統一」,隨後卻又授意國民黨中央2月14日在《自由時報》刊登「尊重台獨選項」廣告。同年3月底,他在美國說,「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需要獨立兩次」;4月3日他在「扁馬會」上說:「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如果中國不接受『一中各表』,那就是他們的錯」。2007年競選總統期間,馬英九提出「不統不獨不武」,也宣示「在任內決不推動統一」。
2008年3月23日,馬英九在當選總統的第二天國際記者會上說,要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重開兩岸對話。3月28日,馬英九明知道國台辦不承認胡錦濤3月26日在與美國總統布希通電話時,曾提及兩岸對「一個中國」有不同涵義,但仍表示,胡錦濤承認「一中各表」「是一大進步」。
馬英九多次解釋,「九二共識」的精神就是「求同存異」,對方不會否定我方說「一中」就是中華民國。2005年8月,他還說,大陸原來害怕「一中各表」會「表到台獨去了」,「現在是中共近六十年來最熱愛中華民國的時候!」然而,就算馬英九依據「一中憲法」,認定「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中華民國至今代表全中國,但他始終說不清,台灣屬於中華民國,還是等於中華民國?今年5.19記者會上,馬英九公開說「台灣是中華民國」,5月底在美國國務卿希拉蕊面前又介紹自己為「台灣總統」(President of Taiwan)。馬英九的刻意模糊,究竟是為討好選民,還是把中華民國當作「保台」、「獨台」的取巧工具?再說,馬英九在反台獨時,常常加上「我反對的是法理台獨」,難道他認為現在就是「事實台獨」,或「事實台獨」就不必或不該反對?
台海現狀不可能也不應該維持
馬英九也主張台海任何一邊均不該改變現狀,因為他認為台海現狀不僅「符合『九二共識』的精神,也能讓中共與美國都接受」。依據馬英九的解釋,「九二共識」的精神就是「求同存異」,兩岸可以在「求同存異」的精神下,維持現狀,統獨休兵。
無人不知,天下事不可能永久不變。美國主張維持台海現狀,又堅持「台海現狀由我們定義」,當然是想「以台制中」,維持美國最大的戰略利益。「胡六點」指出「兩岸問題不是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顯示大陸當局已較以往更尊重國民黨與台灣民意,但兩岸關係現階段的和平發展決非沒有目標。只有馬英九的維持現狀,令人摸不著頭緒,不知其目的何在,以及終極目標為何。更何況,台海兩邊政治對立長達60年,寫下中國政權對立最長的歷史,自認為是中國人,又有能力扭轉局面的馬英九,忍心讓中國的悲情繼續下去嗎?
且不論馬英九之所以堅持「維持現狀」,是為順應主流民意,或不甘放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或為作「全民總統」與拚連任,或為防止綠營的抹紅戰術,或想為台灣留下更有利的政治迴旋空間,或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心理,馬英九必須認識,維持現狀決非「九二共識」的精神,也絕非「堅持一中」應有的態度。更何況,馬英九既主張維持現狀,又承認兩岸是「一國兩區」,就似乎完全沒有理由反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因為「一國兩制」正是維持台灣現狀的最佳保證。
「一國兩區」正是「一國兩制」
馬英九早在2005年就說過,「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很明顯定好框架,既非一邊一國,也不是兩個國家,而是『一國兩區』: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2008年9月3日,墨西哥《太陽報》刊出:「馬英九表示,台灣與大陸的憲法都不允許領土上還有另外一個國家,『所以我們雙方是一種特殊的關係,但不是國與國關係』;兩岸不能取得任何一個外國的雙重承認,雙方關係應該不是『兩個中國』。」此一說,立即遭綠營譏諷馬英九原來是「馬區長」。之後,馬英九一再解釋,台灣1991年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已把中共看成是對大陸有統治權的統治當局,但台灣無法承認大陸是一個國家,所以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他也強調,儘管世界上已有171個國家承認大陸,但台灣在憲法上、法律上無法承認;「雙方不可能相互承認,但是可以做到相互不否認」。
「一國兩區」並非馬英九所創之新詞。1990年6月李登輝召開國是會議,國民黨有人提出「一國兩府」,但大批海外回來的台獨份子高喊:台灣主權屬於台灣人民。次月,時任行政院長的郝柏村在立法院施政報告時說,台灣將實施「一國兩區」;「一國」就是中華民國,「兩區」是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亦即這兩個地區的統治當局。隔年4月,李登輝宣告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表示,台北從此承認中共為控制大陸地區的政治實體,一般認定李當時的宣告等於默認「一國兩區」。但事過境遷,李登輝既不承認「一國」,遑論「一國兩區」!
馬英九提出「一國兩區」,除遵憲守法外,大概也認為「兩區」可突顯台灣與大陸是兩個對等的實體,而非中央與地方,亦可藉此把台灣定位為有別於大陸的「自由民主區」。只是馬英九應該想想,台灣與大陸的人口比與土地比、中國的綜合國力又已幾可與美國平起平坐,台灣有何理由至今仍為誰為中央,誰為地方,而不願共享中國的光榮?更何況在全球金融海嘯,台灣經濟衰退後,兩岸統一能帶給台灣的實質好處已不言而喻。馬政府若真為台灣人的福祉著想,就應該在「一中」的基礎上,通過平等協商,達成和平協議,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而且,大陸當局也主動提出,可就兩岸目前的特殊情況,展開務實探討。對此,馬英九應提出具體務實可行方案,而非抱著中華民國當擋箭牌,裹足不前。
另一方面,馬英九既承認「一國兩區」,卻堅決反對「一國兩制」,顯然邏輯不通。兩岸在兩個地區實行兩種不同的制度,不恰恰就是「一國兩制」嗎?難怪王曉波教授勸馬英九在反對「一國兩制」時,應該說清楚,他反對的是「中共的一國兩制」。但回歸祖國懷抱的香港澳門實踐「一國兩制」以來,二地的民主自由繁榮乃眾所周知,「一國兩制」究竟有何不好?有人說台灣與港澳不同,台灣不該「香港化」。所謂「兩制」是指台灣與大陸所施行的制度不同,台灣當然將與香港不同,正如澳門與香港所施行的制度也不盡相同。台灣除有「錢七條」保證外,還可維持現有的選舉與政治體制。再者,馬英九應該比任何人都清楚,李登輝、陳水扁反對「一國兩制」,從來就不是反對「兩制」,而是拒絕接受「一國」。但坦白講,在「一國兩制」長期被污衊與扭曲後,馬政府除非願意讓台灣民眾有機會正確瞭解「一國兩制」內涵,他的「一國兩區」說恐怕難以被台灣人所接受。
「一中」是決定兩岸關係的根本因素
歷史昭示我們,兩岸60年歷經驚濤駭浪、起伏轉折,唯有國家完全統一,中國人才能不再受到列強的制約,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復興,而「一中」始終是決定兩岸關係發展的根本因素。
馬英九或以為,他已宣示不會搞「一中一台」、「兩個中國」,或「法理台獨」,大陸就應在他執政後,接受「一中各表」、「維持現狀」,但從歷史演變與這一年的民調和輿論顯示,大陸當局對「一中各表」存有疑慮,並非沒有道理。馬英九應知,大陸對台政策可以彈性靈活、千讓萬讓,卻不可能對「一中」有絲毫含糊。就算馬英九真心誠意相信「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但事實擺在眼前,「一中」在「各表」之後,已模糊變調了,不論是主張「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或「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恐怕都難以防止有走向「一中一台」、「兩個中國」之虞。馬英九不可不慎乎!
馬英九主張「一國兩區」,顯然有意在其大陸政策上轉向務實理性開放,值得肯定。吾人相信,馬英九在想通「兩岸一中」是一個高於「兩府」、「兩區」,且包容「兩府」、「兩區」,屬於全體中國人的完整主權,就能坦然接受「一中」。吾人也期待,馬英九除在口頭宣示堅守「一中原則」外,也能在實際行動上表明其「一中」立場,例如,在文化與教育政策上撥亂反正,不再向美軍購,不要總在政治上不妥協、不讓步,經濟上少開放、多得利,不斷向民進黨妥協、讓步,並以此作為向大陸討價要價的籌碼等等。總之,馬英九要想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留名,還有時間與機會。◆
社論
國際與外交
東突恐怖組織與「 七.五事件」
兩岸關係與大陸問題
藍綠兩黨
台灣縣市改制
漢字與歷史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