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志逸四海,乘風振奮出六合

台灣「快馬加鞭」、兩岸更上一層樓
譚中
(旅美退休教授)


萬里江山萬里塵 一朝天子一朝臣

馬英九於七月二十六日當選國民黨主席是意料中事,將於九月十二日在國民黨第十八屆全體代表大會上接任,集黨政大權於一身而變成台灣頭號「強人」,這對台灣內政與兩岸關係都會有重大影響而引起全球注視。

「萬里江山萬里塵,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中國幾千年人文生態旋律,英明統治者必須有「權威」,「威」和「位」同音同義,不居高位就沒有威風。江澤民把毛澤東時代初期集黨政大權於一身的機制恢復就是這個道理。馬英九執政一年也意識到這個問題,要變「快馬不加鞭」的窘境為「快馬加鞭」的有利形勢。

馬英九還沒「入黨」,人們早已議論紛紜,有的說他兼黨主席是「加分」,有的說等於背「包袱」;有的說這是好事、義不容辭,有的說這是「痛苦的決定」與「不得不然的做法」。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管仲說:「君子使物,不為物使」,馬英九一定能看到一切都是「事在人為」,運用恰當,毒藥也能變成補品。湖南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馬英九選擇了一個方向就應該全力以赴、義無反顧,千萬不要學美國總統奧巴馬,顧前顧後、患得患失,白宮還沒坐穩就被人稱為「妥協總司令」。

本文主要想討論「快馬加鞭」與海峽兩岸形勢飛躍式發展之間的辯證關係,圍繞著兩個問題來探討:第一、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後如何保持兩岸「國共合作平台」,現在改名為「經貿文化論壇」的機制繼續節節高昇?第二、馬英九從吳伯雄手中接棒是否能變成大陸所愛戴的「吳伯雄第二」,甚至更上一層樓變成大陸民意中的精神領袖人物?

先探討第一個問題,四年多來兩岸領袖辛辛苦苦建立的「國共平台」是中國政治一大傑作。二○○五年四月國民黨主席連戰風雨無阻地「登陸」,開闢「國共第三次合作」的新時代,連胡會談新聞公報宣佈雙方達成促進兩岸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立經濟與合作機制、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建立國共兩黨定期溝通平台等的共識,雖然當時國民黨不執政,兩岸關係實質上登上了新台階。

吳伯雄繼任國民黨主席使「國共平台」繼往開來,他在去年馬英九就任總統一星期內正式以台灣執政黨首腦身份到大陸走訪並與北京高層會談,他「真誠希望國共兩黨以兩岸同胞福祉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為重,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吳伯雄和胡錦濤作為海峽兩岸執政黨主席見面、握手、會談、發表聯合聲明,史無前例,從純政治的觀點看,兩岸關係實質上又上了新台階。

連戰和吳伯雄已經把框架搭起來了,馬英九根本不必費一舉手之勞(不必做新西裝、不必準備動聽的講演稿、甚至不必帶任何見面禮),只要踏著吳伯雄的足跡、坐到大陸為吳伯雄安排停當的位置上去,就會使兩岸關係「更上一層樓」。因為馬英九是雙重身份,胡錦濤也是雙重身份,兩人一握手,就會變成頭條國際新聞,世界輿論就會被炒得沸沸揚揚,瑞典的諾貝爾和平獎金評論員就會忙得不可開交,美國《時代》雜誌編委會就會為選擇全年最佳人選另設檔案。總之,世界就會大變樣。這種易如反掌、水到渠成(更準確地說是:「馬到成功」)的好機遇歷史上也是千載難逢的,馬英九要是坐失良機,那就太可惜了。

好風頻借力 送我上青雲

「天不怕、地不怕,只怕吃飽飯沒事做的人進讒言、講廢話。」一位台灣學者說:「美國前陣子認為馬英九在兩岸關係上走得太快了,向中共傾斜太多了;同時,台灣民間社會也有很多聲音疑慮馬英九在兩岸政策上走得太快了。因此,馬英九要兼任黨主席,應該是為了兩岸關係的降溫。」馬英九現在是「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的一片光明前景,而上面這番話,姑不論是懷著善意或惡意,卻像「野花愁對客,泉水咽迎人」的掃興。馬英九要是這也怕、那也怕,一味看美國的臉色和聽民間的噪音,那就不是駿馬,而是「尾巴主義」的小狗。馬英九本人、他身邊的智囊和台灣的明智菁英應該把這樣的言論當作耳邊風。

還有一位大陸的資深政客兼評論家強調「馬英九訪問大陸有『三大阻力』,他本人也有『三大包袱』」,這「三大阻力」是:(一)國民黨內會反對他僅僅以「黨」的符號登陸,必須表現出「台灣領導人身份」來突出「兩個中國」的願景;(二)民進黨會罵他「親中、賣台」;(三)「美日的阻撓」。馬英九本人的「三大包袱」是:(一)「外省人」的包袱,(二)「中華民國」的包袱,(三)「連任」的包袱。

這一分析不但沒有任何新意,而且顛倒黑白。應該指出三點。第一、馬英九見多識廣,在政治沙場上衝鋒陷陣,經驗豐富。他做出的方向性決定是尋求長遠利益,而不是斤斤計較阻力的大小。他擔任總統以後早就「老馬識途」,和李登輝、陳水扁走過的路程分道揚鑣,早已衝破這「三大阻力」了。第二、這「三大阻力」已經是台灣政治發展的既成事實,與馬英九去不去大陸無關。一個嶄新的馬英九時代就是建築在不斷克服「三大阻力」的堅實基礎上的。俗話說:「大膽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難行」。從發展的眼光來看,馬英九越是勇於向前,「三大阻力」就越會由強變弱;他越是觀望退縮,「三大阻力」就越會由弱轉強。

第三、要辯證地看上面所說的「三大包袱」。所謂「外省人」的問題,馬英九自從競選到入主總統府的這兩年來在這方面可謂飲冰食檗,台灣人民也不斷從陳水扁製造的「去中國化」牢籠中解放出來,在馬英九的台灣,「中國人」的概念越來越強,愛「台灣」和愛「中國」越來越減少矛盾、增加調和,祖籍湖南、生於香港的馬英九越來越溶入「台灣人」的核心範圍。

至於說「中華民國」是馬英九「登陸」的包袱,這主要是從大陸方面來看,意思是如果馬英九堅持以「中華民國」總統身份訪問大陸,要東道主以承認這一點為先決條件,那當然會在大陸人士眼中造成馬英九背包袱的印象。從馬英九這方面來看,他不管走到哪兒,他那「中華民國」總統身份是跟著他的。他最近兩次經過美國自覺地當「微服私訪」的過客,正說明他能放下包袱、隨機應變。

當前兩岸關係發展造成兩個層次:(1)實際上兩岸正在整合,越來越像「一家人」了;(2)法理上卻仍然維持「牛郎織女」之勢,取得的進展只是由「互不承認」變到「互不否認」。馬英九兼領黨國以後,這「互不否認」可以從雙消極的「不不承認」轉化為積極的「互相承認」,但需要北京配合。

「中華大陸」與「中華台灣」

現在一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另一邊是「中華民國」,如果明說這是兩隻「鹿」就犯「兩國論」之忌,但我們可以「指鹿為馬」,想出一個海峽兩岸都能接受的說法。我看可以這樣「指鹿為馬」:「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叫做「中華大陸」,「中華民國」可以叫做「中華台灣」。

這樣「指鹿為馬」可以靈活地把二○○五年三月公佈的《反分裂國家法》把北京對台灣問題定調的「新三句」改成:「世界上只有一個中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華,中華領土完整不容分裂」。再可以加上一句:「中華大陸和中華台灣是一家」。

總而言之,如果「胡家軍」和「馬家軍」都是高智商、善於靈活應變的,胡馬早日見面握手會是利多弊少,今年九月在新加坡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峰會就是大好時機。只要馬英九願意出席,北京必定不會阻撓。屆時國際報導的焦點都會集中到胡、馬兩人身上,奧巴馬和其他國際領袖都會黯然失色,世界輿論都會集中到兩岸磨合的課題上來大作文章,台灣問題上的許多疙瘩都會因此而自然消失。湖南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胡、馬新加坡相會了,以後繼續會晤、握手言歡就名正言順了。華盛頓內心會不痛快,外表還得歡迎這一發展。至於台灣有人想「罵娘」,也無法污染新的兩岸政治空氣。

現在來探討第二個問題:馬英九從吳伯雄手中接棒是否能變成大陸所愛戴的「吳伯雄第二」,甚至更為超過?首先要看到大陸各界對吳伯雄的愛戴,可謂登峰造極,吳伯雄在長沙晚會上被大陸超女歌手張靚穎請上台去對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使人特別感動。吳伯雄繫著紅領帶參加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的晚宴,張春賢卻繫著藍領帶,吳變「紅」、張變「藍」,正是「人居兩地,情發一心」,將會是千古歷史佳話。

吳伯雄被譽為「兩岸黏合劑」、從二○○○年起十餘次「登陸」,獲得馬英九高度評價:「伯公大力支持新政府改善兩岸關係,將六十年的對立衝突、三代人的恩怨情仇開始化解」。馬英九接替吳伯雄就應該「全部」接收,也就是說,要把連戰和吳伯雄創建的兩岸情誼擁抱入懷。從政治上說,吳是輕量級,馬是重量級。「馬」記兩岸黏合劑的強力將會大大勝過「吳」記。但從人情上說,吳伯雄把兩岸之間的情誼變得如膠似漆,馬英九還得全力以赴,才能使歷史發展具有連貫性和後續性,還得使出全身解數才能像吳伯雄那樣變成大陸輿論的「寵愛」。

愛名不愛利 積權不積財

馬英九從總統競選開始在台灣窮鄉僻壤所表現出的魅力是其他政治家都難以攀比的,他的這種魅力在「登陸」後更會有英雄用武之地。馬英九還有「半邊天」周美青的賢內助,更是如虎添翼。馬氏夫婦到大陸、到湖南各地走一走,一定會引起轟動。

大陸輿論對馬英九的興趣已經不斷高漲。不久前,我在代表大陸官方言論的《人民網》上看到一篇議論「馬英九」三字涵義的文章,一說謂「英」是輩名取自族譜,「九」是以「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憤思難、見得思義)為人生準則;另一說謂「九」代表「九如」(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山之方至、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祝福;還有第三說謂馬英九生於「英」(英殖民地香港)的「九」(九龍)。大陸官方媒體這樣細緻地對台灣領導人「顧名思義」是破天荒的。大陸著名「皇帝」演員張國立參加了的首次以文教交流為主題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被台灣記者包圍時說出「馬英九同志是個好同志」,這也是一種兩岸民意之間的新現象。

我認為馬英九的政治晶體中有三種元素:第一是從父親那裡繼承的祖傳湖南性格,第二是來自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吾黨所宗」的國民黨政治傳統,第三是從台灣和美國高等教育中陶冶的「民主」、「民粹」意識與作風。當然,現代「地緣政治範式」和台灣「政客文化」也使他染了島國的「江湖習氣」。

我熟悉的「湖南性格」中有一種從曾國藩、左宗棠、毛澤東等著名人物身上都可以找到的「愛名不愛利、積權不積財」的傾向,這種傾向朝好的方向發展,可產生一種超凡的事業心。今年四月三日,馬英九率領「文武百官」《遙祭黃陵》文道出的宏博氣魄就是這種「事業心」的表露。

中華巍巍 萬里鵬程

《祭文》中借歌頌黃帝而唱出「道俟天地、仰通神明、德貫古今……開先立極、澤被寰瀛……世界一家、和平大同……萬世共生」的精神境界。《祭文》中讚美「神州綿綿、日昇月恆、中華巍巍、萬里鵬程」。《祭文》也把「台灣寶島」和自己作為台灣統治者的事業盡情美化。馬英九神系中華,業在台灣,可謂「猛志逸四海」、「乘風振奮出六合」、「要挽銀河仙浪」,既有凌雲志氣,又踏踏實實施政,如果能夠成功,必將是中華共有、世界檔次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