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絕民意,自斷生機

從「國共論壇」談民進黨大陸政策的鴕鳥心態

耿榮水
(長城基金會執行長)


「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於七月十一日在湖南長沙召開,共有五百多人與會,創下歷來會議出席人數最多的紀錄,尤其首次突出教育文化議題,顯示兩岸交流已逐漸升溫升級,朝向更深刻的文化內涵發展,為將來的政治統一奠定更穩固的基礎,符合目前兩岸交流「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發展程序。

吳伯雄的畢業之旅

筆者應國民黨智庫之邀,於十日自松山機場搭乘專機(共載近二百人)直飛長沙,在吳伯雄主席率領下,出席這場備受兩岸矚目的大型會議。吳伯雄即將卸任,此行可謂是名符其實的「畢業之旅」,因此心情格外輕鬆,特別帶了太太戴美玉同行,會議期間還到距離長沙三百公里的「岳陽樓」參觀,在閉幕典禮上即席朗誦范仲淹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激勵全場與會人士。會後又遠赴張家界旅遊,可說充分乘黨主席身份之便,雲遊大陸好山好水,加上今年六月初在南京大學接受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兩年多的黨主席任內,三度會見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兩次例行的「吳胡會」與一次奧運會貴賓),大陸同胞透過媒體報導,已使吳伯雄知名度大增,超過宋楚瑜,直逼連戰,難怪此次他即使被動下台,也不斷直言「很滿足,心存感激」了。

除吳伯雄外,國民黨也是精銳盡出,八位副主席去了三位(蔣孝嚴、林豐正和吳敦義),詹啟賢以副秘書長身份與會,備受注意,智庫重要成員丁懋時、蔡政文、陳錫藩、詹火生等人也出席,黨籍立委也去了十多人,知名學者孫震、包宗和、漢寶德,企業界人士林百里、何壽川、李瑞河、張平沼、焦佑倫、陳哲芳等人也列名其中。另外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新黨主席郁慕明,無黨聯盟主席林炳坤也率團與會,民進黨則由范振宗、許榮淑領銜出席。應該說,台灣代表團涵蓋朝野黨政和工商、教育文化界人士,代表性十足,媒體將其簡化為「國共論壇」,並不符事實。

中共則由賈慶林領軍,重要的涉台部門負責人王毅、鄭立中、王在希、安民、張銘清等人都出席,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省長周強也以地主身份列名,知名涉台學者辛旗、余克禮、嚴安林、吳能遠以及三十個省市台辦主任、副主任都蒞會交流,不愧是兩岸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會議。尤其誇張的是:會議地點湖南第一家五星級賓館華天大酒店被大會承包了,會議期間不對外營業,又受到新疆動亂影響,進出安檢十分嚴格,有賓客來訪都要事先登記呈報,以筆者歷年來出席兩岸各類會議的經驗,這次長沙會議的保安工作可說是空前的。

兩天會議下來,與會人士共提出二十多項建議案,包含文化、教育、新聞、環保節能等方面,大陸四個部門也同時發佈多項有關兩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政策措施,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台灣學生可持參加台灣入學考試成績直接向大陸高校申請就讀,經面試通過即可入學,不須再經大陸高校筆試,此項措施,大開台灣學生方便之門,讓台灣的高中畢業生多了一項選擇,這也宣示了兩岸高等教育相互接軌,自然也同時開啟了相互競爭的局面。筆者擔心,以目前台灣學生的先天素質和後天學習態度,未來兩岸高校的差距可能越來越大,在優勝劣敗的鐵律下,台灣的高等教育將面臨空前的挑戰。

兩岸蜜月期仍未結束

會議期間,筆者與大陸各方面接觸,觀察到幾個現象,值得提出來探討:

一是兩岸關係仍在蜜月期間,仍處在較好的階段。雖然有部份大陸學者(主要在北京)認為兩岸應逐步由經貿議題提升到政治議題,但這並非主流意見,大部份學者還是認為政治議題沒有急迫感,馬政府就任一年來改善兩岸關係的努力與成果已屬難能可貴,經貿交流正常化乃當務之急,不須揠苗助長。至於不久前王毅有關海峽中線的談話,只是對改善兩岸飛機直航的即興之言,並非有意試探台灣底線,台灣當局大可不必過度反應。

二是對馬英九兼任黨主席一事,大都持肯定態度,認為黨政同步有助於提升行政效率,貫徹馬的施政理念,絕無擴充個人權力的意圖。大陸比較關注的是馬能否在二○一二年順利連任,以及「後馬英九時代」的接班問題。一般而言,朱立倫相當被看好。

三是馬接任黨主席後是否會來大陸訪問,進行「馬胡會」,甚至簽訂兩岸和平協議一事,大陸學者大多持悲觀看法,主要卡在美國不支持,馬在連任之前,也不可能甘冒政治風險進行「馬胡會」。對馬所謂「任期內不談統一問題」的說法,大陸方面有人頗多怨言,但也大多能理解目前馬的處境和台灣特殊的政治生態環境。只是胡的任期到「十八大」確定要交班,若在二○一二年之前不能簽訂和平協議,將來馬又要重新與習近平等新領導班子協商談判,治絲益棼,兩岸前景殊難逆料。

四是台灣提出的「外交休兵」主張,大陸在短期內配合絕無問題,也會在一定條件下滿足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與活動的要求,但長期來看仍存在不少變數,甚至憂心台灣食髓知味,若提出參與聯合國的要求時,大陸將如何回應……等等,顯示中共在欣見藍營重新執政之餘,仍有若干顧慮與質疑之處。核心問題還是台灣在接受九二共識之後,雙方如何解讀「一個中國」內涵的問題。

比打一百顆飛彈還難得

整體而言,這次「國共論壇」開得很成功,有形式,也有實質,有面子,也有裡子,從主辦單位來看,中共十分珍惜目前兩岸得來不易的新形勢,套句一位大陸學者的肺腑之言:「現在兩岸關係之可貴,比大陸打一百顆導彈還難得!」台灣執政當局也苦心孤詣經營這一甲子難得出現的和平景象,應該可稱之為「兩岸同心,其利斷金」。

就在兩岸媒體同聲讚賞之際,出席這次論壇的兩位民進黨知名人士范振宗與許榮淑卻意外成為鎂光燈下的主角,民進黨中央準備祭出黨紀,開除他們的黨籍(編案:中評會已決議停權三個月),引起當事人強烈反彈,鬧得沸沸揚揚,實屬始料未及,也顯示民進黨大陸政策反覆無常與破綻百出。

實則報名此次長沙會議的民進黨人士不只范、許兩人,總共有十一人之多,包括倒扁「紅衫軍」的副總指揮張富忠、前中國小姐胡裴翠也列名其中。張富忠說他也不知是否已被開除黨籍,從這次事件來看,民進黨中央只針對范、許兩人,不議處張,顯然張已早被開除,否則以張的知名度和份量,不可能會放過他。

范、許等人在會議期間其實很低調,大會也未安排他們上台發言,只是在座位次序上排在第一排,給予相當禮遇。許榮淑甚至刻意減少在媒體曝光,只有范振宗來回穿梭會場,不停與國、共兩大陣營人士寒暄交流,毫不避諱,顯見他的人面之廣與個性之海派。

此次懲處案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主要在於不公平。因歷年來登陸參訪的民進黨人絡驛不絕,可從未受到如此嚴懲,高雄市長陳菊前二個月才訪問北京、上海歸來,不但沒受到處罰,還因談話中提到「馬總統」「中央政府」等字眼,被稱許為「突顯台灣主權」「應變得宜」,雲林縣長蘇治芬、屏東縣長曹啟鴻也都曾登陸推銷農產品,至於以個人身份訪大陸的更是不計其數,李文忠、邱太三、柯建銘、洪奇昌等知名人士都曾是中共座上賓,一點都沒事,如此雙重標準,難怪要令當事人憤憤難平。

蔡英文欲殺雞儆猴

追根究底,這是民進黨一場政治鬥爭,黨主席蔡英文欲藉此殺雞儆猴,重塑領導威信,「台獨」基本教義派則趁機降溫「大陸熱」,甚至污名化馬政府的大陸政策。實則這兩個目的都達不到,甚至適得其反,其所引發之後遺症不可估量。

以蔡英文的立威而論,政治領袖的地位主要建立在正確指引方向和賞罰分明。蔡自去年五月就任黨主席以來,各界本來期盼甚殷,民間聲望也不低,但歷經扁案與圍堵陳雲林訪台等重大事件後,形象大損,「溫和小英」變成「暴力小英」,與扁切割變成護扁大將,顯示蔡已受黨內激進派挾持,不但走不出自己的清新路線來,還與激進派同流合污,沆瀣一氣,令輿論大失所望,也使黨內有識之士產生「寒蟬效應」,除了林濁水、李文忠等人偶有逆耳忠言外,已聽不到批判反省的聲音。

蔡本系學者出身,幕僚個性習氣未改,只因風雲際會,榮登廟堂之上,以為足以領袖群倫,殊不知她徹頭徹尾是一隻硬闖政治叢林的小白兔,根本鬥不過那群逞兇嗜血的大野狼,她基本是擺錯位置,不論在氣度、格局、眼界、膽識方面,都是不合格的黨主席。民進黨內各大派系,也從未認真把她當主席看,頂多只是派繫妥協的暫時產物而已,蔡為了一時的立威,竟主動提案要求中評會嚴懲范、許兩人,不但拿捏不到重點,反而突顯她的病急亂投醫,在台北政壇引為笑談,可謂其來有自。

最嚴重的危機還在於此事暴露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已到山窮水盡、左支右絀的地步,在實際行動上呈現的是標準的鴕鳥心態。

民進黨應冷靜理性反省二○○八年總統大選的慘敗,除了敗在馬英九個人超人氣的「裴勇俊現象」外,主要還敗在封閉保守、不合時宜的兩岸政策,意識型態治國的結果是罔顧時勢發展和民意向背,加上扁案的爆發,重創民進黨形象。因此,民進黨切中時弊的作法應是明確與阿扁切割,並迅速調整錯誤的大陸政策,大力爭取許信良口中的「經濟選民」,如此民進黨或有找回創黨核心價值,甚至重新執政的可能,無如黨中央不此之圖,還反其道而行,執意一路走到黑,令人匪夷所思。

本來,公共政策的制訂並無常軌,有時要引領時代潮流,有時要順應民意走向,這是極高端的政治藝術。蔣經國生前大力推動十大建設是其前瞻眼光,以致留下「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的警句;晚年開放民主、改革政治,則明顯是受到廣大民意的強大壓力所致,其主動性較弱,但都屬於「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範疇,基本上並未與時代脫節,更未背離民意。現今從民調顯示,馬政府開放的大陸政策創下高達八成的滿意度和支持率,民進黨最好的因應策略是立即改弦更張,與藍營分食民意大餅,這才是正路,也是唯一的生路,如今民進黨不問是非,枉顧時代潮流發展,執意背絕民意,自斷生機,正是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吾人也不知還能說什麼才好。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站在民主憲政角度,吾人也不樂見台灣長期一黨獨大,總要有股相當的監督反對力量,台灣社會才會更健康發展。依目前的態勢看,民進黨身陷扁案風暴泥淖中,一時還脫不了身,如果再不調整封閉的大陸政策,民意支持度絕對上不起來,不但二○一二年勝選無望,可能永遠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台灣將重新回到國民黨一黨專政的時代,於藍營計,固是求之不得,於台灣民主計,恐是美中不足。

展望未來,筆者預估有兩個機遇或可挽救民進黨於狂瀾:

一是年底縣市長選舉,民進黨慘敗(扣除升格的縣市,極可能只剩下屏東的曹啟鴻有勝算),蔡英文下台,基本教義派受到內部強力批判,大陸政策不得不改弦更張。

二是黨內理性改革派抬頭,經過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促使黨內積累多時的調整大陸政策的能量釋放出來,自然就可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