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消長與世界格局大轉化

方焰
(旅美評論家)


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在人類歷史上佔據特殊地位。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時期。特點是:美國越過巔峰期,顯現式微;中國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望;歐美「西方世界」步入老年,痼疾纏身;新興經濟體興起,金磚國家競領世界風騷。簡而言之,世界從「一超多強」(美國獨霸,歐、日、中、俄並立)向美中為「排頭兵」的經濟全球化的「三多世界」(政治多極化,民族、宗教和文化多元化、社會模式多樣化)轉化。

一、美國越過巔峰期

20世紀的主要特徵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對抗與鬥爭。前半葉,資本主義列強為瓜分世界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引爆俄國十月革命,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產生;日本軍國主義和德、義法西斯主義為重新瓜分世界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引爆更廣泛的革命和民族解放浪潮,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崩潰,社會主義陣營形成,亞、非、拉誕生大批民族獨立國家。

後半葉,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大陣營進行將近半個世紀的冷戰。至90年代初,蘇東集團瓦解,兩大陣營消失,世界出現美國獨霸,歐、日、中、俄並立的局面。

美國作為超級大國長達一個多世紀,今後若干年仍將繼續保持這種地位,但是獨霸全球的時間並不長。從老布希總統後期(兩大陣營消失)到小布希總統後期(全球金融風暴爆發,美國「單邊主義」結束),只有20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說,「美國世界第一」同「美國獨霸」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長期的,後者是短暫的。

克林頓擔任美國總統(1993-2001年),可說是美國的巔峰時期。經濟連續八年增長,是美國和平時期經濟增長持續時間最長的。他任滿時,不僅彌補上老布希總統遺留的財政赤字,而且留下5,590多億美元的財政盈餘。他能夠創造這樣的經濟業績,得益於美國領先世界的科技創新,特別是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美國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在他任內,美國沒有發動戰爭,國際形象也較好。他與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的緋聞曾經鬧得沸沸揚揚,使他險遭國會彈劾,但屬於私德問題,無關政績。

小布希擔任美國總統(2001-2009年),可說是美國盛極而衰的轉折點。其第一任期,發生「911事件」,他領導發動阿富汗戰爭,得到國內外廣泛支持,迅速摧毀塔利班政權;接著又發動伊拉克戰爭,摧枯拉朽似地推翻了貌似強大的薩達姆政權,國內支持率一度高達七成以上,聲望如日中天,超過克林頓,但美國在國際上卻開始孤立。因為他不把聯合國放在眼裡,在發動伊拉克戰爭上一意孤行,實行新保守主義的「單邊主義和權力傲慢」,國際形象下滑。第二任期,阿、伊戰爭在推翻塔利班和薩達姆政權後,美軍都陷入「泥淖」,拔不出腿來,看似得到勝利,卻都變成又一個「越南戰爭」。僅伊拉克戰爭,美軍死亡4,400多人,耗費軍費7,600多億美元;阿富汗戰爭至今(2012年4月)尚未全部結束。這兩場戰爭使美軍「戰無不勝」的神話破滅,美國軍事威望大受影響。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爆全球金融風暴,美元地位一度搖幌,美國在經濟和金融上不得不求助於國際社會。G8(先進工業國集團)被G20(20國集團)代替,反映美國和西方大國不能繼續單獨主宰世界經濟。阿伊戰爭的巨大消耗、布希的大幅度減稅,加上金融風暴和長時間經濟衰退,使得美國收入大減、開支大增,財政從盈餘轉為83,000億虧空。從軍事、政治到經濟,美國「一國說了算」、「想打誰就能打垮誰」的局面不復存在。

歐巴馬繼任美國總統(2009年—),履行其競選時的「變革(Change)」諾言,但效果不很顯著。他結束了伊拉克戰爭,留下一部分美軍幫助伊拉克培訓軍隊;擊斃恐怖主義頭號首領本.拉登,大快人心;對阿富汗先增兵、後撤軍,使美國逐步從阿富汗戰爭中脫身。在利比亞戰爭中,他吸取教訓,由北約法、英等國打前陣、美國只出動空軍進行襲擊和轟炸,未出動地面部隊,避免了再次陷入「泥淖」。他兌現了進行醫療改革的承諾,卻引起共和黨猛烈反彈和民間爭議。美國經濟於2009年停止下跌,但復甦很慢,至今年(2012)春天就業率才開始回升,而房市依然低迷。財政赤字繼續擴大,國債高達15兆美元,與國民生產總值(GDP)持平。美國的信用評級從3「A」下降到3「A-」,反映美國「金元帝國」的聲望繼續下滑。受財力所限,美國的軍事戰略部署也不得不有所收縮,從「同時打贏兩場戰爭」調整為「維持軍事超強優勢」,「保持靈活性,準備應付各種緊急事態和威脅」。總之,歐巴馬未能扭轉美國式微的趨勢。

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望

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是中國從「建設小康社會」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1990至2011年,國民生產總值(GDP)年增長率保持在9%以上,有些年份高達兩位數字。GDP的世界排名,1990年為第10位,2000年進到第4位,2010年超過日本,躍居第2位。2003年中國的GDP相當美國的八分之一,2011年相當美國的三分之一,預計今後20年內將有可能趕上美國GDP的數量。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有了顯著進展。神舟8號飛船和嫦娥2號奔月火箭的成功標誌中國航天科技水準進入世界最先進行列。抵抗長江特大洪水和汶川、玉樹特大地震,舉辦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成功,顯示中國戰勝自然災害、興辦大事的能力。這些得益於中國的指導思想、發展道路、舉國體制,以及政局穩定、全國團結。最近發生的薄熙來、王立軍事件,在西方和海外華文媒體上炒作沸沸揚揚,但在中國國內並未影響到穩定的大局。

中國迅速崛起的同時,也產生和積累了若干問題:貪污腐敗蔓延,兩極分化嚴重,城鄉和地區差距擴大,環境污染,發展失衡等。嚴重性在於這些問題仍繼續發展,民眾意見和不滿情緒日增,出現若干不安定因素。這是中國前進道路上的巨大隱患,如果處理失誤,中國仍存在動亂、倒退、「和平演變」以及重蹈前蘇聯覆轍的可能。

中國的領導者是經過長期革命戰爭洗禮、天災人禍內憂外患嚴酷考驗的,既有豐富的成功經驗,也有犯錯誤與糾正錯誤的深刻教訓,如能保持自身清廉、純潔、團結,言行一致地以民為本,真心實意地為人民服務,正確解決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堅定不移,毫不動搖,就有能力解決面臨的各種難題,清除隱患,繼續勝利前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大有希望。

三、歐美「西方世界」步入「老年」

1929年從美國開始的席捲整個西方世界的大蕭條,是資本主義制度基本矛盾的大爆發。資本主義制度能夠克服這場致命危機,擺脫衰敗,並且達到人類歷史空前的繁榮與進步,主要靠兩條:一條是理論源頭來自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實際樣板是「羅斯福新政」;另一條是理論源頭來自民主社會主義和社會改良主義的「福利國家」思想,實際表現是左翼政黨和集團(工黨、社會黨、工會以及其他左傾政治勢力)的政策主張,例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提高工資水準,維護勞工權益,實行累進稅制,廢除遺產稅,建立社會安全保障和社會福利制度,推行醫療保險,制定反壟斷法等等。

這一系列改良,一方面加強對私人資本、特別是壟斷資本的監管和節制,限制其瘋狂奔馳,恣意剝削掠奪;另一方面改善勞苦大眾的生活和處境,緩和勞資兩大階級的矛盾衝突,消除社會不安定的因素。這一系列改良確實發揮了巨大作用,歐美資本主義各國生產迅速提高,經濟蓬勃發展,中產階級壯大,勞工生活安定和改善,於是一度風起雲湧的勞工運動逐漸走入低潮,曾經撞擊資本主義制度的紅色革命浪潮消散。

世界不停地發展變化。經過半個多世紀,西方世界的「國家干預」和「福利國家」制度、政策和措施,出現若干漏洞和弊端,日積月累變成十分沉重的包袱,拖住了西方世界前進的步伐。「大蕭條」等嚴重經濟危機的慘痛教訓或者被人忘記,或者是後來人根本不知曉;加上蘇東集團瓦解,社會主義陣營消失,馬克思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凱恩斯主義、社會改良主義等,都被認為不正確或者「過時」,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說逐漸成為西方世界的主流學說。美國裡根總統和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都是新自由主義的大力推行者。裡根被美國民眾評為最好的總統之一,撒切爾夫人被西方媒體贊為最有魄力的「鐵娘子」。俄羅斯改革採取的「休克療法」是新自由主義的「典型代表作」,其是非與成敗,站在不同立場的人評價迥異。

出人意外,2008年金融風暴突然爆發,從美國迅速席捲全球。事實勝於雄辯,新自由主義並非真理,「看不見的手」不是萬能的,也不總是起積極作用,既能「發家」、「興邦」,也能使人傾家蕩產、使國家經濟崩潰。西方世界再次面臨不改革將下沉的局面。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是西方世界步入「老年」最顯著的表徵。歐盟規定了一條警戒線:國債不得超過GDP的60%。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只有兩個國家(瑞典、愛沙尼亞)符合標準,其他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主權債務問題。受民主社會主義影響較深的國家(例如北歐和加拿大),主權債務還能承受;新自由主義氾濫的國家,主權債務問題就相當嚴重,尤以「歐豬五國」為最(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這五個國家英文名稱的首個字母連起來是「PIIGS」)。國債與GDP的比例,希臘高達113%(2009年),葡萄牙為91%(2011年),西班牙在70%以上。美國家底十分雄厚,但主權債務問題也相當嚴重,2011年國債同GDP的比例高達100%。

西方各國出現主權債務問題,直接原因是國家財政長期持續入不敷出。這是因為歐美各國普遍存在六種「痼疾」。

其一、醫療保險嚴重浪費。西方國家的醫療保險,特別是全民保險,原來是很好的制度,但是浪費現象卻日益嚴重。政府用於支付醫療保險的金額巨大,同政府做生意被認為是最好的「商機」,醫療和醫藥器械行業和企業力圖從中牟利,藥品和醫療器材不斷漲價,濫用藥物和進行不必要檢驗的現象日增。政府巨額的醫療保險開支,並非都合理地使用到病人身上,而是大量浪費掉或轉化成醫藥、醫療器材企業的高額利潤。

其二、社會安全保障制度漏洞難堵。本國某些公民,身體強健,不願吃苦受累和降低身價,「坐吃」政府救濟,把又髒又累的工作推給新移民的現象,在「福利國家」相當普遍。靠多生子女多領補助為生的現象,在美國備受詬病。歐美國家健康水準不斷提高,人的壽命不斷延長,但是要提高退休年齡,難上加難。加上生育率下降,社會「老齡化」加快,勞動力缺乏,需要扶養的人口(也是需要政府補助的人口)增多,「生財者少、食之者眾」,更使得財政收入減少、開支增大。

其三、傳統製造業凋謝。西方工業國工資水準遠高於發展中國家,企業還要擔負沉重的多種保險費用、繳納多種稅賦,使得西方工業國產品成本高,競爭力差,生存困難。歐美國家企業家們為降低成本、增加利潤,紛紛將傳統製造業外移至發展中國家,然後把在發展中國家生產的廉價產品返銷回本國,這就更加快歐美國家傳統製造業的衰落。

其四、虛擬經濟泡沫不斷。傳統製造業衰落的同時,大量資金轉入房地產和虛擬經濟。房地產、股票、債券、期貨、金融衍生產品、網絡經濟等的炒作發展起來。這些炒作,獲利高、風險大,一旦過熱,就會形成「泡沫」。由於虛擬經濟大發展,各種泡沫就不斷形成、不斷破滅,使得西方國家連帶與其經濟聯繫緊密的發展中國家,屢次出現房市、股市、信貸等危機。上個世紀8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和本世紀的全球金融風暴,都是因為房地產和虛擬經濟泡沫破滅爆發的。

其五、稅收政策增減兩難。財政入不敷出,出路只有開源與節流。開源方面,增加稅收靠經濟發展。由於傳統製造業凋謝,只好指望虛擬經濟,以及科技創新、開發新興產業。如前所述,虛擬經濟波動大,靠不住。經濟景氣時,股市上揚,政府收入增多,日子好過;經濟不景氣,股市大跌,政府收入減少,財政窘迫。全球金融風暴以來,歐美國家經濟普遍長時間不景氣,所以財政普遍窘迫,走不出困境。至於新興產業的開發,需要雄厚的資金和強大的科技研發能力,這並不是所有歐美國家都具備的。美國承擔主權債務的能力大於西方許多國家,重要原因是美國科技創新和開發新興產業的力量雄厚。

除了依靠經濟發展,政府增加收入還有一條辦法:提高稅率。增加納稅人的負擔,必然遇到納稅人的反抗。歐美國家民權發達,民間抗稅意識和能量強大,政府提高稅率的阻力也更大。

節流方面,需要政府削減兩大類開支:社會福利(包括社會安全保障、醫療保健等費用)和軍費。削減社會福利,必然遇到勞工、老人、婦孺、殘障者等龐大社會弱勢群體的反抗,引起社會不安。削減軍費,必然遇到軍界和軍事工業集團的強烈反對,而且影響歐美國家的軍事威力和戰略部署,這是統治階層和上層社會不能允許的。

增稅難,減少開支也難,就成了歐美國家最頭痛的難題。

其六、政黨惡鬥,社會不安。政治與經濟緊密聯繫,經濟陷入困境,必然反映到政治,表現為政黨鬥爭加劇。美國是典型的實例:民主黨主要代表中下企業和弱勢群體,其傳統政策是對富人增稅、對窮人減稅;擴大政府功能,維護社會保障制度,增加中下階層和弱勢群體的社會福利;共和黨主要代表大企業、大財團和能源、軍工等行業,其傳統政策是減稅、特別是對富有者減稅;減少「國家干預」,壓縮除軍費以外的政府開支,包括醫療保險、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等開支。民主、共和兩黨圍繞增稅還是減稅,「大政府」還是「小政府」的纏鬥由來已久,金融風暴以來,美國財政陷入困境,這種鬥爭更加猛烈,以致去年美國政府長時間面臨「關門危機」,使民眾對民主、共和兩黨嚴重失望,美國國會支持率降到歷史最低點。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嚴重的國家,政局更加動盪。兩年多來,歐盟已有冰島、葡萄牙、斯洛伐克、比利時、荷蘭、英國、愛爾蘭、西班牙、義大利、希臘、法國等11個國家的政府因為債務危機而倒台更迭。希臘政府危機嚴重到難以重新組閣。法國薩科齊總統競選連任失敗、政權易手,影響到法德聯盟和歐盟的鞏固。

歐美西方國家要想走出困境,不是沒有希望。希望在於大徹大悟,進行大規模的根本性的改革。冰島就是實例。更迭後的冰島新政府,領導全國人民,統一思想,勒緊褲帶,全民分擔債務,興利除弊,開源節流,終於擺脫債務危機。冰島是個小國,又能充分利用互聯網路,廣泛聽取民意,做到舉國上下萬眾一心,共度時艱。而這種萬眾一心的狀態,在個人自由高於一切的西方國家,不到非常嚴峻緊急關頭,必須犧牲個人和集團利益成全國家大局時,很難形成。

四、新興經濟體金磚國家竟領世界風騷

新興經濟體是進入本世紀後才流行起來的新概念。當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緩慢的同時,某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快速發展,異軍突起,成為新興經濟體。2007年,發達國家經濟僅增長2.7%;新興經濟體增長高達8%。金融風暴爆發以後,這種現象更明顯,美國、日本、歐洲經濟嚴重衰退的同時,新興經濟體發揮了穩定世界經濟的作用。2010年,新興經濟體GDP總額占世界的50%,貿易量占40%,外匯儲備占70%,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發達的工業國已經無力單獨應對金融風暴和經濟衰退,不得不邀請新興經濟體參與合作,於是G8集團擴大成為G20集團。現在G8雖然還存在,但實際上G20已經取而代之成為領導全球經濟的峰會。

新興經濟體的概念並不是界定得很精確和固定。通常包括「金磚國家」(中、印、俄、巴西、南非)和「新鑽國家」(墨西哥、韓國、波蘭、土耳其、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等)。

成為新興經濟體,一般具有以下特點:1.國土比較大、自然資源比較豐富;2.勞動力比較低廉;3.國內政局比較穩定;4.大力引進外資和科技;5.其發展模式是「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與「四小龍」的「完全自由市場經濟」不同。基於上述各點,發達國家外移的資金、技術、製造業等傳統產業,大量流向這些國家,使得這些國家因緣際會,成為「時代寵兒」。

金融風暴襲來時,這些國家也受到嚴重衝擊,一度出現出口下降、外資撤退、本幣貶值、還債壓力增大等問題。但是,這些國家調整經濟結構比較容易,經過經濟調整、加強金融監管,努力擴大出口,加上南南合作(其中與中國的經濟交流合作發揮重要作用)等,新興經濟體表現出比發達國家更強的抗衰退能力。

在新興經濟體中起著「領頭」和「主幹」作用的是金磚國家。

金磚國家一詞,是美國高盛公司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於2001年首次提出。最初為「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的英文名稱第一個字母連起來是BRIC,與英文的「磚」〔Brick〕類似)。2009年金磚四國舉行首次峰會是合作的開始;2010年舉行第二次峰會,四國合作機制形成;同年吸收南非參加,變成五國,更名為「金磚國家」。

金磚國家與北約、G8集團性質都不同,截至目前只是經濟與發展的合作機制,不是政治聯合,更不是軍事同盟。金磚國家存在重大差別:社會制度不同,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其他四國都是資本主義國家;發展水準不同,俄羅斯是復興的發達國家,其他都是發展中的國家;其他差別還有許多。

差別如此之大,卻能走到一起是因為:1.發展水準相近。俄羅斯雖然曾是世界第二個超級大國,但在改革中遭受重大打擊,經濟大倒退,與其他四國發展水準差不多;2.都面臨保持較快增長、保持政局和社會穩定、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的重大任務;3.都面對世界經濟和金融危機、調整經濟結構、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等共同的挑戰;4.五國各具優勢,可以互補;5.都需要向發達國家控制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爭取發言權、投票權、決策權。金磚國家是南南合作的主要動力,也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進行交流與合作的橋樑和紐帶。

金磚國家在世界上份量可觀。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俄國是世界第二軍事大國,中俄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巴西是南美第一大國,印度是南亞第一大國,南非是非洲南部第一大國,這三個國家都是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五國的領土占世界領土總面積近30%,人口占世界43%,2011年GDP總和占世界20%,外匯儲備占世界75%,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現實的情況是,金磚國家正在接替老牌發達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發揮「火車頭」作用。

中國在金磚國家中發展最快、經濟「塊頭」最大。2010年GDP為58,000多億美元,是金磚國家的「排頭兵」。

印度在金磚國家中,發展速度僅次於中國,1991年以來增長速度保持在年均6%左右。2010年GDP為17,000多億美元。但經濟發展過於依賴服務業,工業化程度不高,並且存在種姓制度,貧富懸殊,社會很不平等,障礙著發展進步。

巴西在金磚國家中,經濟總量僅次於中國,2010年GDP為兩萬多億美元,高於印度,但發展速度不及印度。巴西的經濟發展,依賴自然資源過重。貪污腐化、社會兩極分化嚴重,也是其「絆腳石」。

南非在金磚國家中經濟總量是最少的,2010年GDP為3,600多億美元。被吸收為金磚國家,主要因為南非是非洲最大的經濟體、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在地區經濟發展中起著引領作用。

俄羅斯在金磚國家中情況非常特殊。前蘇聯原本是世界第二超級大國,改革中遭到難以想像的巨大挫折。1991年至1999年(即葉利欽擔任總統時期)GDP下降52%,工業生產下降64.5%,農業生產下降60.4%,物價飛漲五千多倍,三分之一居民生活水準降到貧困線之下,人均壽命減少4歲(降為65.3歲),大量高科技人才流往西方國家。推行全面私有化的過程中,大量國有資產廉價賣給私人,造就少數巨富,社會急速兩極分化,犯罪率大幅度上升,政黨惡鬥,頻繁更換總理,政局動盪不寧,俄羅斯淪為二流國家。

2000年普京上台,大力推行整頓和改革,加強國家功能和中央權威,打擊壟斷寡頭,調整私有經濟,大力扶植高科技產業和高效經濟,恢復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振興國防,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000當年,GDP的增長率高達8.3%。其後,經濟增長率不太穩定,在金融風暴時期GDP還一度下降,但是近12年經濟增長總體速度高於歐美國家平均水準。2010年GDP為14,000多億美元。俄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出口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結構單一,抗禦外來經濟危機的能力不足;通貨膨脹和貪污腐敗也相當嚴重。

關於金磚國家的前景,美國高盛公司作出預測:中國將於2041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印度2030年超過日本,成為第三大經濟體;巴西2025年超過義大利,2031年超過法國;俄羅斯2027年超過英國,2028年超過德國。到2050年全球六大經濟體將是中、美、印度、日、巴西、俄羅斯,世界格局當大變樣。

這一預測的具體數字不可能完全準確。例如,大多數專家和研究機構的最新預計,20年左右中國的GDP即可能趕上和超過美國。但高盛公司對金磚國家發展趨勢的總體估計,是被大多數專家和研究機構認同的。一方面,歐美西方國家衰老,另一方面新興經濟體、特別是金磚國家崛起,雙方勢必逐漸「分庭抗禮」,世界走向美中兩國為「排頭兵」的經濟全球化和「三多世界」,和平、民主、平等的國際新秩序必將建立起來。 (201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