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第二任開闢「黃金十年」

的宏偉願景
譚中
(旅美退休教授)


祝賀湖南同鄉馬英九5月20日第二次就任總統!

我衷心希望馬英九第二任開闢「黃金十年」的宏偉願景能夠實現,我認為馬英九要為台灣開闢「黃金十年」就應該在這十年的開創四年內起著關鍵性作用,也就是說,他的總統第二任期間要有響亮的「金」氣,如果做不到,人們只會看到「黃銅十年」而看不到「黃金十年」。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談到的開闢「黃金十年」的五大支柱,即:「強化經濟成長動能」、「創造就業與落實社會公義」、「打造低碳綠能環境」、「厚植文化國力」、以及「積極培育延攬人才」,聽起來很實在,希望能夠做到。

我想一如既往地在本文中對馬英九作五點進言:(一)要把台灣發展納入世界發展總趨勢中,(二)要把台美關係變得平等、主動,(三)要大膽突破把「中華」旗幟舉得更高,(四)要繼續扭轉台灣逆流,(五)要從現在開始積蓄政治資本保證2016年大選後「黃金十年」的宏偉願景仍然繼續。

必須吻合全球發展形勢

首先談第一點,台灣的「黃金十年」必須與全球發展形勢相吻合、甚至超前。目前世界發展的總趨勢有和平與團結兩點。關於和平,應該特別指出的是中美之間的和平。研究戰爭的專家都知道,造成大戰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由於逞強與爭霸,特別是已經處於「霸權」地位的國家對可能取代它「霸權」的對手發動「先發制人戰爭」(preventive war)。由於這一原因,如果世界局勢動盪,特別是處於「強權轉移」(power shift)的時期,戰爭的可能性就最大。19世紀美國取代英國成為全球第一「強權」就是經過英美戰爭階段而決定的。

現在美國與西方觀察家都在議論,未來10至20年將是全球新「強權轉移」時期,即中國國力上升將使美國「霸權」地位逐漸喪失,蘊藏戰爭危機。奧巴馬政權最近「重返亞洲」的戰略決策可以看成這種跡象的徵兆。希望中美大打一場的人,美國有、中國也有、台灣也有、日本也有、越南也有、菲律賓也有、印度也有。台灣的牽連最關鍵。首先,大戰最可能的導火線是台灣,可能由美國對台出售最新式武器、白宮主人明年換人、2016年台獨勢力奪回政權、海峽擦槍走火等因素引起。其次,如果發生中美大戰,不管台灣願不願意,它又會淪為美國「不沉的航空母艦」,會在大戰中變成一片焦土廢墟。

當然,從各種跡象來看,除非美國決策者瘋了,這場大戰是絕對不會發生的。從美國來說,第一、它從建國以後兩百多年來不斷在戰爭中打滾,雖然從戰火中鍛煉出全球最龐大、最厲害的戰爭機器(只武器的話,全世界聯合起來都打不過它),但在二戰以後,從朝鮮到越南,從伊拉克到阿富汗,美國在戰爭中越來越討不到便宜,付出的代價也越來越大。當今的形勢是:參加戰爭回到美國的退役軍人越來越難適應,越來越多的人丟掉愛人與妻室,越來越多的人神經錯亂、得憂鬱症、甚至自殺。5月20日「北約」芝加哥峰會時,市民舉行反戰儀式,45名軍人在儀式上退還勳章,是世界歷史上從來未見的。第二、過去歷次戰爭,發動戰爭的領袖都可以對人民進行欺騙性宣傳(蘇聯入侵阿富汗的軍人以為是去打退中國侵略,布什進軍巴格達是以清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藉口),現在信息靈通,欺騙伎倆難以奏效。中國不去挑釁美國,華盛頓就沒有藉口發動對華戰爭。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誰都知道未來中美戰爭一旦爆發,中國會比美國更有能耐堅持到最後,美國本土會被打得百孔千瘡,社會、政治秩序會打亂,最終結局會是美國「歷史的終結」。因此總的形勢是中美和平,美國會想方設法避免中美戰爭。現在是中國錢多擴軍、美國欠債裁軍,中美軍力的差距會逐漸縮小,中國在航天技術上更有超越美國的趨勢,中國更強大,美國就會更膽小。

我提醒馬英九和台灣統治菁英就是要看清世界局勢的錯綜複雜,凡事要從長遠著想,比方說,軍售問題就有火中取粟的性質,如果只就事論事,那就是向「黃金十年」願景的相反方向冒進了。

很多大是大非在台灣被顛倒了

關於世界發展總趨勢的第二點,即團結的問題,對台灣所有朝野政客都是極重要的。世界各地都加強團結,各種各樣的同盟或准同盟、合作、多邊關係不斷發展,少數反其道而行之的國家,像緬甸現在已經轉變,朝鮮是死頑固,看來凶多吉少。台灣從蔣家王朝開始就走上了倒行逆施之路,現在是肇禍者國民黨轉變過來,倒行逆施形勢逼出來的政治勢力卻不覺醒,很多大是大非被顛倒了。這是台灣致命之傷,不改正是不會有「黃金十年」的。馬英九應該正視這點。我在第四點進言中還要探討這問題。

現在談第二點,應該改進台美關係,把它變得平等、主動,而不是當前這種尷尬的境況。我用「尷尬」兩字是說得客氣一點,我不想用不好聽的形容詞。我看到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所說「未來四年兩岸關係不會有太大進展」。此人談起大陸的政治、經濟還比較謙虛、客觀,談起台灣來就儼然像熟透內幕的決策者。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也看到有關白樂崎盛氣凌人言論的報導,當然感慨萬分。記得70年代他調到新德里美國大使館工作,他和夫人白麗蘭常請我和內人去他家做客。那時我是德裡大學中日系主任,還把我熟識的印度問題專家介紹給他。他和我同年,有點以老賣老,當可原諒。但這位老「台灣通」的一言一語也反映出從李登輝開始台灣對美國採取的一種卑躬屈膝的姿態,丟失了蔣氏父子當年那種「尊嚴」。這一點大概馬英九也注意到了。

談台美關係就應該看到它的兩大變數。第一、美國人對中國開始重視尊敬是從中國抗日時代開始,羅斯福不顧邱吉爾與斯大林的反對邀請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中國變成世界「四巨頭」之一。但蔣介石作為「四巨頭」之一的象徵為時不長。毛澤東在大陸取代了他的地位使他失去頭光。毛澤東「一邊倒」和美國形成敵對之勢,蔣介石去到台灣,就這樣,台灣成為美中友好從大陸轉讓過去的對象。但尼克松和基辛格到北京「破冰」以後,美中友好又慢慢從台灣懷中轉移到大陸去了。這是很複雜與劇烈的變數,很多人看不清楚。第二、是毛澤東「抗美援朝」使已經打算讓台灣蔣家王朝在國共內戰期間「自生自滅」的杜魯門把台灣變成美國「不沉的航空母艦」,台灣變成美國包圍與封鎖蘇聯共產主義集團鐵鏈的重要環節,蔣氏政權又把希望寄托於美國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以「統一中國」。可是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美國卻和中國大陸結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連體孿生」經濟夥伴關係,美國可以拋棄台灣,但如果和中國大陸絕交經濟就會垮台。

台灣「英雄有用武之地」

我想,馬英九對這一背景比我清楚得多,也懂得對只講利益、不講義氣的美國保持「第二忠誠」是一種愚昧的癡呆。當然,從另一面來看,美國重視中美關係,台灣就「英雄有用武之地」了,就會對台灣有所希望、有所要求了。馬英九可以繼續對美國「不亢不卑」,從「主人翁」的高姿態來主動推動中美夥伴關係的深化。中美「連體孿生」經濟夥伴關係的建立,台灣曾經(現在仍然)作過貢獻。馬英九在就職講話中談到的發展「綠色生產」與「綠色產業」,把台灣打造成「低碳綠能島」的種種計劃,可以成為加強台灣、大陸、美國合作的動力。

現在談第三點,要大膽、突破把「中華」旗幟舉得更高。馬英九在就職講話中說:「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擁有共同的血緣、歷史與文化,也都同樣尊崇國父孫中山先生。我們不能忘記國父天下為公的理念,以及自由、民主、均富的建國理想。」住在台灣的人們就像坐在門窗關閉的汽車中,聽到這些話就像聽到發動機的聲音,就知道台灣在前進。陳水扁統治的八年中,人們聽不到這些話,發動機的聲音沒有了,台灣停滯了。馬英九上台,這聲音有了,台灣繼續前進了。我想,這是全世界所有炎黃子孫對馬英九最欣賞、最感激的。馬英九把「中華」旗幟舉得越高就會越受人擁戴。

我在網上看到一則報導:「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建議,馬英九未來四年的兩岸政策膽子要大一點,學習當年蔣經國、鄧小平突破障礙,促成兩岸關係改變的魄力,不要瞻前顧後,才能在歷史留名。」我覺得這話非常中肯,也反映出許多人(包括在大陸的台商與在台灣的大陸留學生)既對馬英九縮手縮腳提出批評,也勸他別老是作繭自縛,希望他大膽突破。

「中華照耀、台灣尊嚴、兩岸和諧」

最近海峽兩岸評論對吳伯雄會見胡錦濤時傳達了馬英九政權提出的「一國兩區」概念,馬英九在就職講話中做出了「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的具體解釋。我認為這是無字天書,其中大有文章,是大好事。我們可以把這「一國兩區」的框架比作救火車的雲梯,第一、有了雲梯,人們可以從地面爬進高樓去撲滅「台獨」的火;第二、雲梯有伸延性與轉動性,可以調整方向與高低,執行起來方便。

有了「一國兩區」的框架,大家可以來把內容充實。有報導說,這次吳伯雄會見胡錦濤因為有了「一國兩區」的話題,會談的內容就比以往具體而務實。可想而知,馬英九可以說「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大陸當然也可以說「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地區」,這樣一來,這「一國」的內容只會豐富,不會受損。馬英九說只有「一個中華民國」並不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客觀上不存在,大陸說只有「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不等於中華民國客觀上不存在,誰也沒有矮化誰。既然只能有一個「中國」是兩岸的共識,那就讓大家集思廣益來計劃如何把「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求同去異。這問題一時解決不了,可以從長計議。

「一國兩區」的話題中最重要的是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現有的「兩區」之間關係如何搞好,這事是符合全台灣各政黨、各階層人民利益的,也是符合大陸十三億人民利益的。正是因為馬英九熱心於這件好事,也正是蔡英文對這件好事表現出牴觸情緒,馬英九才贏得第二任總統。馬英九應該抓住這點,勇猛前進。

有了「一國兩區」的框架,海峽兩岸就更團結一致來解決實際問題。大家態度要積極,首先要拋棄消極因素、避免說「不」——包括馬英九反覆堅持的「三不」。當然,馬英九之所以提出「不統、不獨、不武」實際上有另外的意義。馬英九強調了「不獨」,就怕美國懷疑與政敵譴責他為「統派」,所以強調「不獨」。現在馬英九確定了「一國兩區」的框架,就不應再躲在「三不」後面念潛台詞了,可以堂堂皇皇地把「不統、不獨、不武」改成「中華照耀、台灣尊嚴、兩岸和諧」而不喪失當初提出「三不」的原意。

爾曹身與名俱滅 不廢江河萬古流

現在談第四點,如何繼續扭轉台灣逆流的問題。馬英九就職前一天,台北舉行盛大反「馬」大遊行,就職那一天,「場外是抗議喧囂的叫罵聲,蛋飛齊天」,這是台灣「崇洋媚外」、「東施效顰」搞「西式民主」所產生的惡果,用中國俗話來說,這叫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馬英九在美國也見過世面,又是從台灣政治泥坑中滾出來的,想必已經鍛煉出一套「降魔」的身手。希望馬英九牢記杜甫的兩句詩,並且有膽量說出:「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當然,作為政治家與台灣總統就不能降低人格與身份參加到「小人同而不和」中去,但被動挨打的「君子和而不同」也不是偉人風度。打個比方,現在大家都現代化、都用電腦操作,但電腦卻有病毒的問題,必須經常除病毒。台灣當前的政治就像一部有病毒的電腦,如果不除病毒,電腦的操作就會功虧一簣。目前台灣政治最嚴重的病毒就是歪曲歷史。美國和世界各國都有唐人街(現在也叫「中國城」),其中也有好幾代離開了祖國的炎黃子孫,也有和台灣親密來往的炎黃子孫,隨便你走到哪兒,「中國人」這個名字是沒有非議的。唯獨台灣的炎黃子孫中間,「中國人」這個名字叫不響(聽說馬英九對它也不叫響,能逃避就逃避),再沒有比這更大的病毒了!如果台灣不是「中國」,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那就沒戲可唱了。聽說還有這樣的笑話,有人提倡台灣文學採用「母語」,竟說台灣的作者不應該用「中國話」來寫作,而應該用「台灣母語」來寫作。試問世界上哪兒有非中國語文的「台灣母語」呢?

血管裡流的是「中國」血,頭上長的是「中國」臉,腦子裡裝的是「中國」文化思維,口裡講的是「中國」話,手裡寫的是「中國」字,卻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這種稀奇古怪只產在「中國」的台灣,這也是台灣的恥辱、「中國」文化的悲劇。

沒有「中國」就不會有孫中山、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民進黨,沒有「中國人」就不會有那些說中國話、用中國文字的「台灣人」,就不會有「台灣」,這是再明顯不過的道理。馬英九應該花大力耐心宣傳、教育,花崗岩腦袋的頑固分子也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

最後談第五點,馬英九不應只注意自己第二任功德圓滿、有始有終,而要從現在開始積蓄政治資本,保證2016年大選後「黃金十年」的宏偉願景仍然繼續。這需要從三方面著手。第一、在這四年施政中,馬英九應該隨時與民意相呼應,不要在2016年大選時給政敵可以利用的重磅武器,使得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處於被動狀況,甚或輸掉選舉。第二、從現在開始要加強自己的(國民黨的)政治基礎,培養新生力量,幫助一個或多個「接班人」建立威信。第三、他自己要像克林頓那樣,在總統任內就安排走出總統府以後有充分的平台與廣闊的活動天地,繼續為實現台灣「黃金十年」的宏偉願景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