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重籌劃12年國教是「人才培育」當務之急

劉廣定
(台大名譽教授)


馬總統於當選連任後,正式宣佈將於民國103學年度開始實施「十二年國民基礎教育」,又在就職演講中說到提升台灣競爭力的「五大支柱」,「人才培育」是其中之一。這政策極為正確,蓋世界文明不斷進步,現代國民應具備的基本知識與能力也隨之不斷增加。青少年只接受九年的學校教育似嫌不足,12年國民教育之議於茲興焉。許多先進國家已采此制度,但不要求每位學生必須讀完12年,例如美國只有前八年或十年是「強迫性」。台灣幾年前開始規劃,今年則正式宣佈將於民國103學年度開始實施,為亞洲之首。唯對於將來之執行似只著重於升學、分發等行政技術問題,並未涉及教學方式與課程內含之改進等實質問題。

然而,有關行政技術問題爭議仍多。近有立法委員對於「教育法」也有不同意見,雖5月21日立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初審通過《高級中等教育法》及《專科學校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其他有關入學、招生方式等則遭到保留,交由朝野協商。實際上,「初審通過」部分可商榷處仍多,實宜慎重研商,應保留到下一會期,不可草率定案。

最為可議的是課程與教學問題。據教育部一年多前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核定本」所訂定時程是「102年完成十二年一貫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103年完成課綱發展原則及指引。教育部強調,將在106年到109年陸續完成十二年國教各教育階段課綱總綱」,5月4日教育部官員又予確認。換言之,前七、八屆「十二年國教」畢業生將繼續接受內容有眾多缺失高中「九八(或九九)課綱」之教育。尤其是欠缺中國文史的能力與正確認識,以及科學教育不夠先進國家水準(例如物理與化學不如美國1996年的課程標準)、不合世界永續發展潮流。雖然新世代的青少年將有立足點平等的受教機會,但成長後若因所學不足,觀念有誤,而致競爭力弱於他人則是未來國家生存、發展之憂。

以科學為例,國際經合發展組織(OECD)有「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每三年對許多國家、地區15歲學生評比一次。就2006年與2009年參加的兩次結果而言:台灣學生的「科學素養」從2006年第4名降到2009年的第12名;「閱讀素養」則自第16名降到第23名!姑不論科技基礎優厚之歐美諸國,我們的一般青少年在科學方面之能力已不如近鄰大陸、香港、日本、南韓和新加坡,且差距愈見增大,能不速謀改進?再者,美國已研發以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為主幹(STEM,取四英文字第一字母)教育有年,今年或明年初將完成新的「K-12科學教育標準」,注重實做能力,學科交織觀念,以及包括工程與技術在內之核心概念。我們的年輕一代如不奮發上進,必將望塵莫及矣!

現距民國103學年度「十二年國教」開始還有兩年時間,淺見以為「當務之急」是慎重籌劃妥善執行辦法。同時,教育部應準備好新教材,屆時可用:

1.盡速重訂中學部分(國一至高三)的課程架構,以及科學課程與中國語文、歷史的課程綱要。以向各大學、中學「借調」適任之教師,及聘請專人,專職負責從事修訂為目標,期於一年內完成之。勿莫用徒具「學者專家」盛名的「業餘人士」,也勿采不負責任的委員會議,以「和稀泥」的方式來定案。

2.仿原國立編譯館編寫教科書方式,請適任且有熱忱之大、中學教師參與。每科編寫一套敘述清晰、可讀性高、內容無誤的「部編本」教科書,以平價方式供各校選擇採用。編寫期間亦應採用「專任」及「借調」方式,期於一年內完成民國103年新制所需之新教科書。

3.支援各大學熱心中國語文歷史,以及科學教育之教師於寒暑假或週末開設專班課程幫助中學教師進修,俾益未來之教學。

或曰:「一年兩年時間太短」。然拙見以為「專人,專職」一年內應可完成任務。回想當年「九年國教」,民國56年8月政府決定一年後開始「九年國教」,隨即召開「國民中小學課程標準各科修訂小組委員會議」。參考民國51年公佈之初中課程標準,翌年元月即定出「國民中學暫行課程標準」,而後編成教科書之暫用本。又依據57-60學年度之教學經驗,民國61年10月公佈正式「國民中學課程標準」。當年能做到,難道如今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