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而無不為 

馬英九第二任期的困境與脫出
趙念渝
(上海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會副秘書長)


5月20日,馬英九宣誓就職,開始他的第二任期。

從今年1月14日勝選以來,馬英九在這個特定的「起承轉合」期間卻很不順利,從美國牛肉到美國豬肉,從油電雙漲到復征證所稅,為前朝留下的爛帳努力埋單的馬英九成了朝野攻擊的目標,打馬竟然成了島內的「共識」,這是很莫名的事情,但,這就是台灣的現實。

華府吃定台灣離不開其支持

概言之,台灣現實離不開三個因素,第一、美國因素。由於台灣在國際社會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美國「吃定」台灣離不開美國的支持。馬英九何嘗不知道在大陸崛起的今天,拿一大堆錢去買既不能吃又不能用的美國軍火有什麼意義,但是他必須這樣做,不這樣做,他就是「親中賣台」;馬英九又何嘗不知道美國牛肉的危險性,但,不吃,美國人就必然在後續的一系列問題上卡住台灣的發展需求。520馬英九話音未落,葛來儀就預言「未來4年兩岸關係不會有太大進展」,此話的深層含義就是馬英九得繼續仰仗美國的實力,繼續繳納「保護費」(購置軍火),繼續努力為美國牛肉、豬肉打開台灣的大門。

第二、兩岸因素。2008年來兩岸和解,關係改善,有目共睹,但鑒於島內複雜的政治因素,兩岸到目前為止還是以經貿文化交流為主,馬英九「納言慎行」,「王顧左右而言他」,守住兩岸和解底線而不越雷池一步,比如在南海問題上拒絕兩岸軍方合作,在平潭試驗區問題上又擔心「被統戰」而遲疑不決,「寧停半分,不搶一秒」,凡此種種,固然說明兩岸的和平與發展是長期的階段,但同樣說明兩岸互信有待進一步的建立,據此,期待馬英九在未來四年中在兩岸政治關係上有所突破,不說完全不可能,但看來有相當的難度。

第三、島內因素。在一個「政治多元,言論自由,反對盛行」的台灣,「反對」是台灣法律賦予台灣人民的權利,對當政者的批判是在台灣法律規定的允許範圍之內無可厚非之舉,這其中有沒有西方敵對勢力在煽動,不知道,但其中必定有「台獨」勢力的煽動,可是,即便有煽動的話,用台灣語言來說,馬英九及其團隊也只能「概括承受」,這是今天的台灣體制所決定的,馬英九隻能「洗耳恭聽」,檢討自己(如「四個不滿意」)、努力做好本份工作的義務,沒有同民眾情緒抗衡的權利,說句大實話,如果撇掉「台獨」勢力別有用心的政治操弄的話,民眾的反對是完全正常的抗爭手段,即便其中帶有情緒化的成分也罷。

台獨選民勒住民進黨脖子

透過上述三大因素,人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馬英九及其執政團隊的困境,同時看到的更是台灣的困境。政治是現實的,作為台灣下一個四年的執政者,馬英九欲走出這一困境,有三個問題值得關切:第一、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第二、進一步完善台灣的民主政治體制;第三、執政理念的適度調整:「無為而無不為」。

第一、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馬英九在就職演講中提出了「鐵三角」理論,他說,「以兩岸和解實現台海和平、以活路外交拓展國際空間、以國防武力嚇阻外來威脅,是確保台灣安全的鐵三角」。把「兩岸和解實現台海和平」放在「確保台灣安全」的第一位,這無疑是極其明智的政治選擇。而「兩岸」之所以能「和解」,「台海」之所以能實現「和平」,其中最大的一個「公約數」就是在任何時候任何形勢中都必須堅持反對和遏制「台獨」勢力的捲土重來,因為「台獨」勢力並未銷聲匿跡,民進黨鑒於大選的失敗,為了重新奪取政權,可以「反思」、「調整」,乃至「改革」,但除非台獨選民的選票對民進黨已無足輕重,否則這個黨絕不會放棄「台獨」。其次,說明馬英九對大陸遏制「台獨」的決心有清醒的認識。大陸絕不會容忍「台獨」,可以說,北京沒有任何一屆領導人能擔當「台灣獨立」這一事關中華民族整體的嚴重後果。疆獨、藏獨、台獨是北京當局的三大心腹之患,一旦發生這「三獨」中的任何一「獨」,大陸將會毫不含糊地舉全國之力來遏制之,一旦如此,不要說美國,即便是整個國際社會制裁的話,看來也很難抵擋大陸上下「不容國家分裂」的鋼鐵意志,切莫以為大陸改革進程會給「台獨」提供生存空間,尤其是美國和台灣的民進黨,切莫錯誤估計形勢,同國家分裂相比較的話,大陸會「不惜一切代價」來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整和主權的統一,這不是空話,而是實話;因此,第三、只要遏制「台獨」,大陸不會在意馬英九說些什麼或做些什麼,比如馬英九提出的「對等、尊嚴、互惠」,比如「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比如「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比如「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等等,在大陸看來,這些都是在兩岸走向終極統一過程中可以理解包容的說辭,因為大陸領導人早就表示「台灣意識不等於台獨意識」。

陳水扁玩死法律 馬英九被法律玩死

第二、進一步完善台灣的民主政治及法治。大陸正在改革的現行政經體制、港澳的「一國兩制」以及台灣現行的民主政治體制,都是整個中華民族在現代化進程中彌足珍貴的不同嘗試。中華民族在歷經了數千年的封建專制獨裁閉關鎖國之後,開始了不同的走出舊體制的嘗試,「殊途」必然「同歸」,只是時間不同而已。在過去的20年裡,台灣選擇了「開放黨禁報禁,政治多元化」的政治體制。事實證明,一旦把領導人手中的公權力通過體制的改革而關進了「籠子」裡,李登輝的「黑金政治」和陳水扁的家族腐敗就必然被暴露於陽光之下並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馬英九是唯恐自己的權力不被關進籠子裡的領導人,陳水扁玩死法律,馬英九被法律玩死,這是台灣大多數民眾的共識,據筆者觀察,這固然是馬英九的優點,但,泛藍民眾對馬英九最大的「腹誹」可能也正是他的這個「優點」。

市場經濟最大的長處就是賦予消費者「監督的權力和選擇的自由」,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因此消費者對市場經濟的「監督和選擇」也必然會反射到政治上對執政黨的「監督和選擇」。但,完善市場經濟的不僅僅需要「監督和選擇」,更需要「懲惡揚善」。筆者感到困惑的是,隔海看到的只是「惡」的張揚,貪污犯家族及其支持者可以肆無忌憚地鬧事,馬英九卻似乎束手無策。坦率說,一個社會如果不能對「惡勢力」予以嚴懲的話,這對遵紀守法的善良民眾就是一種不公平。再,如果連向來支持馬英九的泛藍也加入了打馬行列的話,這就更值得馬英九思考了,比如,5月中旬的《聯合報》就讓人大跌眼鏡。在這份藍營的重要媒體上,赫然刊登著綠營媒體所常見的文章:頭條新聞是「聯合報民調:520前夕,馬聲望新低23%」,二版和三版幾乎全是批評馬團隊的文章,比如,「民怨癥結:決策反覆,漠視民意」、「今日之馬,常否定昨日之馬」等等。這其中的「不滿」是否有「懲惡不力」之因素,筆者無從斷言,但,一個健全的法治社會既要保護民眾的正當權益,更要嚴懲違法的豪門權貴,馬英九潔身自好,堪稱兩岸楷模,但作為地區領導人,「兼養天下」,查清319槍擊案真相,追回陳家貪污全部款項,進一步完善台灣的民主政治和法治,這應該同領導人馬英九的潔身自好是不矛盾的。

關鍵在於如何為之

第三、執政理念的適度調整:「無為而無不為」。台灣著名報刊專欄評論家林保華在馬英九就職前夕不無調侃地說:「他(馬英九)一天到晚講這些,都是欺騙,老裝(這裡不是莊)哲學,無可奈何。」話說得很尖刻,但「老裝哲學」卻不無啟示,因為,「老裝」者,何以不能老莊呢?

政治人物很在意歷史評介。其實,對政治人物的評介無非就是兩點:「政」和「治」。為政者「貴清靜,而民自定」。「黃金十年」,目標恢宏;免簽證國家地區127個;兩岸交流,年逾百萬人次,這些就是馬英九「貴清靜」之政績。治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凡事不可強求,萬事順其自然,「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蔫而不為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個人修養可以「高標準,嚴要求」,但倘若要求百萬民眾一起「高標準,嚴要求」的話,那非亂套不可。據此,「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老子的「無為」,並非什麼都不做,老子的無為,實際上是一種最高境界的處事藝術。看似「無為」,實際上沒有一件事情不為,關鍵在於如何為之:「上之,下有知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