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馬英九520就職演說的聲明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
(2012年5月20日)


今(20)日上午馬英九宣誓就職後,以「堅持理想、攜手改革、打造幸福台灣」為題發表演說,說明馬英九在第二任期、未來四年大致的施政主軸和整體方向,對此,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在下午發表聲明,呼籲馬英九當局「勿自陷台灣本位主義,應增進兩岸政治互信、加強良性互動,鞏固深化和平發展」,而應以宏大的歷史視野與整體的民族利益的發展觀,來處理目前台灣社會發展的困境,並應認識到只有進一步化解兩岸政治對立局面,通過兩岸中華民族的大和解,維護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框架,合作協力建設兩岸共同家園,才是確保台灣可持續性的推動穩定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路徑。

對於綠營近日所號召的抗議活動,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批評說,民進黨必須徹底拋棄台獨幻想才有出路,不能藉民生問題挾持分離主張,罔顧「一中憲法」的法理體制,無的放矢攻擊「一國兩區」,這些不理性的對抗,對民進黨的路線改正與大陸政策調整有害無益。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勞動黨主席吳榮元表示:馬英九第二任就職演說內容,對眾所注目的兩岸關係議題,再次提到九二共識做為兩岸關係互動的基礎,這樣雖可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局。但從總的內容來看,還是「保守有餘、開創不足」。

吳榮元認為:馬英九既然期許「未來四年,兩岸要開拓新的合作領域,繼續鞏固和平、擴大繁榮、深化互信」,就必須積極出台更多的具體措施,展現誠意與善意,關鍵在於夯實兩岸的政治互信基礎,同時加強推動兩岸的文化交流,讓「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概念具體化、生活化於人們意識中。在交流的既有基礎上,增加民族感情融合的精神依托,以充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精神內涵。吳榮元指出:馬政府還要特別注意,兩岸關係在同屬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下,應明確兩岸的政治、戰略對話是兩岸中國人的內部事務,不是國際關係範疇的安全問題,不能成為或納為與周邊各國關係的一環,而在區域地緣政治的較勁中,也要避免不自覺的成為遏制中國大陸的工具。

吳榮元分析說,馬英九的兩岸關係觀點基本上帶有明顯台灣本位主義的「新中華民國派」色彩,除繼續沿用「不統、不獨、不武」策略外,還進一步追隨美方鼓吹的「對美軍購有用論」及「加入TPP必要論」,這些以大陸為敵的舊思維恐將誤判情勢,而衝擊兩岸關係的發展。此外,我們認為馬英九第二任期應有將兩岸議題與內政改革結合起來的策略,從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依循建設兩岸共同家園的這條主線,為進行台灣社會的民生建設提供穩定牢靠的基礎。因此,整體而言,只能給馬英九520就職演說一個保守的評價。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另一位召集人、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紀欣表示,民間統派當然希望馬英九能藉就職演說,對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提出全方位的構想,但在馬政府民調低落,台灣民眾又聚焦民生議題的當下,馬英九在兩岸方面持保守平穩態度,並不令人意外。馬英九在演說中提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擁有共同的血緣、歷史與文化」,也重申了九二共識與「一中憲法」,又把「以兩岸和解實現台海和平」排在「確保台灣安全的鐵三角」的第一位,這些都有助深化兩岸政治互信,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過,馬英九既然一向主張擱置主權爭議,實在沒有必要在兩岸連政治對話都尚未開啟之際,把簡單明瞭的「一國兩區」,修改成「一個中華民國 兩個地區」,徒增主權爭議,畫蛇添足。

紀欣指出,大陸方面一直希望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增強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馬英九應對此釋出積極回應,而非大打民主及人權牌,推卸兩岸同胞仍存在「心理距離」的責任。我們認為,李扁時期推行的「去中國化」及「文化台獨」政策,是造成台灣民眾對大陸有「心理距離」的主要原因,因此,馬政府在向大陸推銷台灣文化軟實力的同時,應責成教育部門,修改史地教科書中背離「兩岸同屬一中」的不當表述,讓台灣人從意識型態上恢復對國家及中華文化的認同。

紀欣認為,當前國際經濟動盪不安,台灣淺碟子經濟禁不起大衝擊,唯有通過兩岸中華民族經濟共同體的協力,才能達到馬英九所說的「強化經濟成長動能」、「創造就業」等目標。兩岸要進一步和解合作,台灣當局就不能只想經濟得利,「只經不政、只易不難」,而是必須不斷的增進兩岸政治互信,不斷的推動兩岸人民的交流,從歷史認知上、從經濟文化交流上,建立起兩岸共同家園、兩岸中國人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