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國重回東亞和「東海和平倡議」
論美國重回東亞和「東海和平倡議」
2009年,第一位美國黑人總統歐巴馬上任,時全球金融海嘯肆虐,美國經濟一片惶恐,而聲稱美國將「重回東亞」,先派國務卿希拉蕊到北京要求「同舟共濟」,後又親自前往北京討教,並聲稱願與中國形成G2,平分天下,但遭中共婉拒。
歐巴馬「重回東亞」,首先當是經濟動機,因為金融海嘯東亞受害最小,復甦最快。美國經濟復甦,必須要與東亞經濟掛勾,首先,當然要爭取中國大陸,中國大陸除了取代美國而成為韓國、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外,還有與「東協」十國的自由貿易區。
美國從未自亞洲退縮
所以,希拉蕊也好,歐巴馬也罷,到北京都是一副「禮讓和藹的作風」,但到了2010年1月20日,歐巴馬突然翻臉,對中國大陸擺出一副嚴厲,甚至苛責的態度。據熊玠教授的分析,當是來自麻州愛德華‧甘迺迪參議員遺缺補選失利,連民主黨在麻州的鐵票區都動搖了,歐巴馬不能不訴諸民粹的反華姿態(見熊玠「中評社」2010-01-31),並且在「國情咨文」中重申「美國不能成為世界第二」。可見美國社會潛藏著一股反華的民粹逆流。
此後,美國不但對中國大陸惡言相向,還挑撥中國南海諸島的領土爭議,揚言美日安保條約包含爭議中的釣魚台在內,煽動周邊國家向中國挑釁;並且,不斷與東亞國家聯合軍事演習,規模最大的厥為8月3日才結束的22國軍演,亞洲國家唯中國大陸、北韓未被邀請參加。美國並宣佈將以六成的兵力部署於東亞。美、日更不掩飾的揚言,假想敵就是中國大陸。
一直到今年8月15日,香港保釣船登陸釣魚台前夕,日方揚言不排除動用海上自衛隊,北京亦以「嚴重報復」回應;台灣方面,國防部也聲稱做好了「因應準備」。劍拔弩張,情勢緊張,幾乎一觸即發,幸好,各方節制,大陸和台灣的保釣船均未能出海,日方在釣魚台上拘捕14名保釣人士,並於8月17日放人,而未發生流血事情。事情到此,暫時告一段落。
歐巴馬聲稱「重回東亞」,2010年10月,美國國防部長蓋茲在河內說,「美國活躍於亞洲逾150年,從未自亞洲退縮。」
蓋茲所言屬實。19世紀,在鴉片戰爭之前,就有美國傳教士來到中國。1832年,美國傳教士郭實臘(Charles Gutzlaff)就還主張「將基督教再度傳入台灣」。
美國人伍德創辦《中華快報與廣州新聞》,就曾刊出《台灣》一文,主張「一旦台灣與中國脫離關係,變成美國對華貿易的一個站,一定可以得到巨大的利益。」「佔領了台灣島就可以控制介於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海峽」,「也是一種對抗中國人的辦法」。後又有雷諾咨(J.N Reynolds)、史迪芬(E. Stevens)、德庇時(J.F. Davis)等都做過類似的主張。
1840年,「鴉片戰爭」,林則徐查獲鴉片最多的是英國,其次就是美國鴉片。中國與列強的不平等條約,美國無不是雨露均沾的「最惠國」待遇。
還有美國外交官和商人派克(Peter Parker)、哈里斯(Townsend Harris)也都主張美國佔領台灣。至1854年,打開日本鎖國政策的美國遠東艦隊司令培裡(Matthew C. Perry)登陸基隆考察,並給華盛頓當局一個備忘錄,除了物產和商業利益外,並且,認為只要能佔領台灣就控制東南亞海運的樞紐,如有一支充分的海軍就能控制中國沿海港口,而控制中國。
老實說,時至今日,培裡所言台灣的戰略地位並未有基本的變化。但當時美國正值南北戰爭,國力無暇西顧。培裡將軍的備忘錄只好封存到檔案櫃裡去了。
充滿了戰爭細菌的太平洋公路
「佔領台灣,以台制中」的美國東亞戰略,到了1871年,有了轉折。那是中日續約的天津談判中出現了准軍事同盟的條款,「明治維新」後蒸蒸日上的日本,再加上中國,列強勢力要進入東亞就很困難了。
因此,時駐日公使迪龍(C. Delong)給國務卿費雪(Fish)的報告中稱這乃是美國「莫大之災難」,並建議「日本與中國有所不同。我們應該歡迎日本成為一盟友,當與中國有衝突時,文明諸國應視日本為一夥伴」。費雪的批示則為「設法誘導日本盡可能遠離中國,而與其他強權勢力們在商業上和社會上結合」。
美國的東亞戰略由「佔領台灣,以台制中」,轉變為「分化中日,以日制華」。於是,迪龍利用台灣原住民殺害船難來台的琉球人,帶著熟悉台灣事務的李仙得(Charles Legendre)去見日本內務大臣副島種臣,說服日本出兵攻台,那就是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
此外,1894年甲午戰爭,1895年談判馬關條約,駐日公使田貝(Charles Denby)和前國務卿福士德(John W. Foster),聯手壓迫李鴻章割讓台灣,使得中日兩民族成為世仇。而福士德還是中方花銀子請來的談判顧問。
美國「分化中日,以日制中」的戰略,破壞了中日同盟。「甲午戰爭」二萬萬三千六百萬兩的賠款,成為完成明治工業化的資金,讓日本邁上了現代化之路。中國卻在割地賠款的壓力下,財政破產,而日趨沉淪。所以,近代中國的貧弱和欲振乏力,不是來自胡適的「貧、病、愚、弱、私」五鬼鬧中原,而是來自美國東亞戰略的「分化中日,以日制中」。
美國這「以日制華」的戰略一直實施到「珍珠港事變」(1941)前夕,美國一直在提供日本軍售和廢鐵,製造武器殺害中國軍民。
為因應太平洋戰爭,1942年初,美國成立遠東戰略小組,該小組即提出《戰後台灣問題處理意見書》,主張戰後美軍當佔領台灣,托管台灣,再台灣住民自決,台灣獨立,而拒絕台灣歸還中國。
1943年,開羅會議之前,美國《時代週刊》、《新聞週刊》、《生活週刊》聯合製作《通往太平洋的和平公路》專題,主張戰後應從夏威夷、關島,經台灣、琉球到日本,由美軍佔領,構築一條防線,以確保太平洋的和平。當時就被台灣義勇隊總隊長李友邦斥之為「充滿了戰爭細菌的太平洋公路」。這條「太平洋公路」即今日美國圍堵中國所劃定的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加第三島鏈。
戰後,美國終於未能托管台灣、台灣獨立,但韓戰後,卻長期的實行「以獨制蔣,以蔣制共,以共製蘇」的戰略。經過韓戰、越戰,終於在「珍寶島事件」後,與毛澤東的「反霸統一戰線」相配合,而逼使蘇聯瓦解;1988年,蔣經國去世,蔣家政權結束(曰「民主化」)。但美國炮製的「台灣地位未定論」,也因北京和華盛頓關係的正常化而於焉結束。
無不有美國的黑手在內
但是,1970年代,美國卻把托管琉球的行政權私相授受給日本,竟連屬中國領土的釣魚台列嶼一起奉送,而埋下了未來中日衝突的地雷。
李登輝執政,強力將台灣轉向分離主義,而有1995年和1996年二次的中共飛彈演習,證明了中國大陸有能力和有決心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美國的對台政策則微調為「不統不獨,不戰不和,以台制中」。
小布希時期,大陸經濟節節上升,相對美國經濟疲弊,美國國內則在對華(台)政策上出現不同聲音,而有交往派和遏制派的不同。交往派主張在中國崛起之際,與之充分合作、溝通,不使中國成為未來美國的敵人而傷害美國利益,這派代表人物當有季辛吉、布熱津斯基。遏制派則主張在中國崛起之前,當挫折中國,不能讓其壯大後威脅美國的全球地位,這派的代表人物則是副總統錢尼和國防部長倫斯斐。陳水扁受彼鼓動,而走向激進台獨,幾乎造成兩岸軍事衝突。但「九一一」之後,美國的重點放在「反恐」和中東地區,後又撤換倫斯斐,遏制派或稱新保守派的計劃才遭擱置。
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把「不和」取消了,並以此與中共進行和解。在2008年大選時,美國就有人擔心馬當選後,台灣可能和韓國的盧武鉉一般,出現「一個不能配合美國亞洲政策的民主國家」;歐巴馬要「重回東亞」後,才發現馬英九的兩岸和解政策,使得美國的「新圍堵」出現了「戰略缺口」,而強烈質疑馬英九的兩岸和平協議和「一國兩區」。
美國前在台協會理事長卜睿哲即言:「兩岸之間想要建立政治架構進而簽署和平協議是很困難的事,台灣還是需要美國,即便思考拋棄美國也不可能。」(《聯合報》12-08-23)這即意味著,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就是拋棄美國,而美國是不允許台灣拋棄的,也就是不允許兩岸簽署和平協議。
不但「美國活躍於亞洲逾150年,從未自亞洲退縮」,並且,150多年來,除了太平洋戰爭(1941-1945)期間,以中國為盟友外,美國的東亞戰略無不以中國為對象。今日的藏獨、回獨、台獨、民運、香港、法輪功,無不有美國的黑手在裡面。
馬英九上台後,美國無法「以台制中」,其「重回東亞」,除了一向的「中國威脅論」外,並以「天安艦事件」挑撥南北韓;宣稱美日安保條約包括釣魚台(美日安保條約簽訂時,琉球尚未交還日本,何況釣魚台),以鼓動日本右派,為日本政府壯膽,挑釁中國;還鼓動越南和菲律賓,以竊占中國的南海島嶼,挑釁中國主權。
150多年來,美國的東亞戰略,有成功,有不成功。成功的是,「以日制華」壓制了中國的現代化,阻撓了中國復興的進程;另外,戰後一面「以獨制蔣」,又一面「以蔣制共」,還一面「以共製蘇」,成功的扶植了台獨勢力和瓦解了蘇聯,也成功的阻撓了中國的統一。出乎美國計算之外的不成功,當是受美國扶植的日本居然企圖以「大東亞共榮圈」獨霸東亞,並對美反噬而有「珍珠港事變」。另外,不成功的當是因為「以共製蘇」和「反恐」,居然讓中國大陸得以改革開放而和平崛起。現在要「重回東亞」實施「新圍堵」,恐怕為時已晚矣。
懾於美國威勢,或陽奉陰違,或政經分離
比較60年前杜魯門總統的「圍堵政策」和今天歐巴馬的「新圍堵」,我們發現有四點不同。
一、60年前,中共雖以「小米加步槍」和美軍在韓戰打了一個平手,但傷亡慘重,且美國仍具壓倒性優勢的武器,例如原子彈,絕不是中共所能抵抗的。但60年後,中共的武力雖仍落後美國多多,但除了二彈一星外,也還有「神州九號」和「蛟龍號」。中美雙方誰都付不起軍事攤牌的代價,有如美蘇冷戰期間的「恐怖平衡」,最多只能有局部性的「代理人戰爭」。
二、60年前,共產主義的擴張,是大陸周邊「自由國家」政府的威脅,而願意接受美國圍堵政策的收編。圍堵共產主義成為主要矛盾,東亞各國之間的矛盾,成為次要矛盾。60年後,雖大陸和平崛起,但已無共產主義革命輸出的威脅,中共的改革開放反而成為各國爭相傚尤的榜樣。反共的共同主要矛盾消失,各國之間的矛盾就突出了。日韓是美國「新圍堵」的兩個重要支柱,但卻為獨島和歷史問題發生衝突。
2012年,台灣總統大選。蔡英文主張,和國際一起面對中國崛起(即參加「新圍堵」);馬英九主張,以ECFA從大陸連接東協(即不參加「新圍堵」),蔡英文敗選,台灣也沒能參加「新圍堵」。
最近在寮國召開東協會議,是否對中國大陸「新圍堵」意見不一,而未能發表共同聲明。有些國家懾於美國威勢,或陽奉陰違,或政經分離。
三、60年前,美國是以強大的經濟援助作為政軍「圍堵」的後盾,不但扶植了日本的復甦,也成就了亞洲四小龍。今天美國的GDP雖遠超過中國大陸,但大陸卻成了美國最大的債主。國際金融海嘯至今美國猶未能脫離泥淖,歐洲又陷入經濟危機之中。
美國的「新圍堵」失去了經援的基礎,美國真能以軍事力量迫東亞各國屈從「新圍堵」嗎?東協不能發表共同聲明就是證明。
美國最多只能挑撥一些個別國家,利用領土糾紛來挑釁中國大陸,例如,利用釣魚台來挑撥日本,但中國大陸已取代美國成為日本貿易的最大夥伴,所以,中日的衝突也必然會被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這次釣魚台的登島事件能和平落幕就是證明。
越南和菲律賓也有類似的情況。何況,在越戰期間,中共還以武力奪回被南越侵佔的南沙島嶼。
四、「新圍堵」與東亞各國經濟發展有矛盾。不可諱言,東亞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是以大陸市場為引擎的。「新圍堵」是遏制中國大陸崛起,必然會壓縮中國市場,而不利於東亞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所以,美國即使能挑撥得了越南和菲律賓,而越、菲也必然在東協中被孤立。
真理只有是非而無新舊問題
所以,我們認為,60年前的美國圍堵政策有一定的成功,但「新圍堵」卻窒礙難行。說不定,在今年歐巴馬連任成功後,就得漸漸的偃旗息鼓。
在石原慎太郎提出「購島說」後,釣魚台問題愈炒愈熱之際。8月5日,馬英九在《中日和約》生效60週年紀念日,提出了「東海和平倡議」。主張「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而做了五點呼籲:
希望各方自我控制、不升高對立行動。
擱置爭議、不放棄對話溝通。
遵守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處理爭端。
尋求共識,研定東海行為準則。
建立機制,合作開發東海資源。
這個倡議提出後,除了中共當年亦提出「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而受到王毅的肯定外,一般基於實力原則的反應多冷嘲熱諷,認為馬英九的倡議「毫無新意」。
但8月15日,登島事件的發展到日本急速放人,正是中日雙方「自我控制,不升高對立行動」的實踐。其實真理只有是非的問題,而沒有新舊的問題。
前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主張「脫美入亞」而倡議「東亞共同體」,以類似歐洲共同體解決北海油田爭議的辦法來解決東亞的領土爭議,不也神似馬英九的「東海和平倡議」嗎?
所以,我們認為,除非有意訴諸一戰,否則,東亞領土的爭議,還是只能用馬英九和平倡議的辦法來解決,雖「毫無新意」,但卻是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也是早年周恩來、鄧小平們的智慧。
另外,我們還得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馬英九和平倡議的政治意涵。戰後,台灣作為「不沉的航空母艦」被編入美國「西太平洋鏈島防線的中央環節」,至今受到美國《台灣關係法》的保護,怎能在美國的「新圍堵」中失去角色。
在美國「重回東亞」,歷時一年多的連串以中國大陸為假想敵的軍演中,馬英九卻提出「東海和平倡議」,這是配合美國的亞洲政策呢?還是在「唱反調」?「唱反調」也許言重了,至少是「不搭調」罷。
雖然馬英九一再聲稱決不「聯手保釣」,但是,8月15日,登島的保釣船,被美國視為「挑釁」,而馬英九卻給水給糧的「人道援助」;船上並無台灣公民,事後馬高調呼籲「放人」。這豈不是馬英九的多管閒事和「撈過界」嗎?
但是,釣魚台是屬於台灣地區的中國領土,馬英九身為中國台灣地區的領導人,能不保釣嗎?能對香港保釣船無動於衷嗎?在8月5日的講話中,他還說:「從大學時代起就關心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並積極參與保衛釣魚台運動,40年來始終如一,未來也將如此。」
馬英九可以有更高的姿態
其實,60年前的台灣和今天的台灣也不同了。60年前,中共要「解放台灣」,台灣需要美國的保護而被編入圍堵政策的島鏈中。今天中共向台灣求和,不要「解放台灣」,而要「和平發展」,台灣又何須美國保護?是美國要重回東亞,要台灣參加「新圍堵」,不是台灣有求於美國,而是美國有求於台灣,即使台灣不參加「新圍堵」,馬英九也可以對美日有更高的姿態,而不必自我矮化。不必向美日保證決不「聯手保釣」,而應該告訴他們,台灣被迫不得已也不排除「聯手保釣」、「聯手保沙」。
我們沒有要求美國從亞洲退縮,我們也沒有要求美國作世界第二,甚至我們歡迎美國和我們東亞諸國,共享太平洋,形成「亞太共同體」,但美國不能老是挑撥離間,損人利己,以霸道橫行天下。
雖然,中國在和平崛起中,但也必須銘記「韜光養晦,決不作頭」的「守雌」哲學,當知「柔弱生之徒」,行有餘力則隨緣盡力,濟弱扶傾,以期自我「內聖外王」。
中國無意挑戰美國,但中國哲人老子有言:「物壯則老。」美國也不可能永遠都事事世界第一,第一久了也會「老」的。所以,「老氏戒剛強」。美國也必須當心「多行不義必自斃」和「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的東方古訓。◆
社論
中國與世界
釣魚台與獨島
兩岸關係
張鳳強事件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