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一國」之內核:永不僵化,互相包容,堅決反獨

趙念渝
(上海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會副秘書長)


1992年8月1日,李登輝主持召開的「國統會」對「一個中國涵義」作出的結論是:「台灣固為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分」,通稱「八一決議」,此一決議就是台方在三個月後提出「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重要依據。2008年兩岸關係解凍,解凍基礎就是彼此認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今年3月,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同胡錦濤總書記會晤時提出了「一國兩區」的概念;今年7月底,在國共論壇上,大陸政協主席賈慶林提出了「兩岸一國」。

綜上所述,可見兩岸都認同的一個原則就是「一個中國」,儘管對「一個中國」的內涵有不同的解讀,但大的原則是不變的,無論是「一中各表」、「一國兩區」還是「兩岸一國」,種種說法體現的是時代的特徵,關鍵詞不是「一中」就是「一國」,構成這些關鍵詞的內核:永不僵化,互相包容和堅決反獨。

「永不僵化」的內涵就是「與時俱進」。賈慶林主席的「兩岸一國」所釋放的一個「與時俱進」的信息就是希望能適時推動兩岸的政治協商。

回顧2008年來的兩岸關係,從「九二共識」到「一國兩區」,再到賈慶林主席提出的「兩岸一國」,一步一個腳印,發展脈絡清晰。只是,據報導,有人認為,當「一中」在台灣都被污名化時,「一國」就能夠化解疑慮嗎?「一個國家」之說不見得減少疑慮。也有人認為,「一中各表」是有彈性的,但是「一個國家」彈性的空間就大為減少,而且「一個國家」會讓兩岸朝同一個國家建構來發展,可能也有疑慮,在台灣社會會引起更大的爭議。

其實,如果能冷靜下來考慮的話,你或許會發現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恰恰相反,實際上,這是大陸發出的最富有彈性的政治協商的信號,可以說是呼籲兩岸「共商國是,民主建國」的信號。這不是筆者自說自話,是有根據的,這根據就是胡錦濤7月23日的講話,胡錦濤在講話中強調了三個「毫不動搖」,其中一個就是「必須毫不動搖推進改革開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信心百倍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風險」;胡錦濤還強調要「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何謂「永不僵化」?7月28日賈慶林主席的「兩岸一國」就是最好的註解。賈慶林沒有給「一國」作任何定義,這就意味著未來的「一國」是有極大的彈性空間。只要能坐下來協商,未來的國家可以是「中華民國」,也可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甚至可以是經兩岸協商後的新國家名稱,因此,「兩岸一國」的說法更具彈性。其次,「兩岸一國」並不是一家說了算的事情,事關國家大事,當然要由兩岸協商,「循序漸進,先易後難」,期間,只要不反對「一國」,什麼都可以商量,政治認識、民主理念、憲政體制,都可以協商。胡錦濤已經明確表示,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治的統一、尊嚴、權威,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兩岸一國」釋放的政治協商信號是清晰的,「兩岸一國」這一說法中的彈性空間也是充足的。

其次,「兩岸一國」倡導的是相互包容。賈慶林指出,「當前,增進政治互信就是要維護和鞏固一個中國的框架。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沒有分裂。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岸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確認這一客觀事實,形成共同認知,就確立、維護和鞏固了一個中國框架。在此基礎上,雙方可以求同存異,增強彼此的包容性。兩岸雙方應當本著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充分發揮政治智慧,採取更多實際行動,鞏固和深化雙方的『同』,擱置並包容彼此的『異』,積極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為逐步解決兩岸關係中的深層次問題開闢道路。在此過程中,應摒棄各種不合時宜的對立思維,積極促進兩岸民眾增強『兩岸一家人』的觀念。」

今年5月20日,馬英九在連任的就職典禮演講中說了這樣兩段話:1)過去四年,我們依循「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原則,推動兩岸交流,不論是在經貿、交通、衛生、文化、教育、司法、金融等各方面,都創下歷史新高的紀錄。未來四年,兩岸要開拓新的合作領域,繼續鞏固和平、擴大繁榮、深化互信。也期盼兩岸民間團體在民主、人權、法治、公民社會等領域,有更多機會交流與對話,為兩岸和平發展創造更有利的環境;2)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擁有共同的血緣、歷史與文化,也都同樣尊崇國父孫中山先生。我們不能忘記國父「天下為公」的理念,以及自由、民主、均富的建國理想。台灣實施民主的經驗,證明中華民族的土壤,毫不排斥外來的民主制度。英九衷心期盼中國大陸的政治參與逐步開放,人權與法治日漸完善,公民社會自主成長,以進一步縮短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

無論是賈慶林還是馬英九的演講,從上述引文中可以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兩岸過去的解凍發展是靠「互相包容」,今天仍然需要「互相包容」,而未來的「兩岸一國」更需要互相的包容。因此,如果上述話不是說說而已,如果真認定「兩岸一家人」的話,那麼,大陸和台灣就應該在認同「一國兩區」或「兩岸一國」的基礎上「以一家人的身份」參與彼此的現代化進程,簡言之,兩岸交流當然需要迎來送往吃吃喝喝唱唱跳跳旅遊觀光買賣魚蝦水果蔬菜,但,恐怕還得有點創新的理念,起碼一點,馬英九難道就不應該有種「以大陸為己任」的責任嗎?馬英九至少在四個方面可以為大陸提供一個政治家的貢獻,第一、馬英九是如何以領導人的身份率先公佈家產並杜絕家族成員打著領導人的旗號去謀求私利的?第二、馬英九又是如何帶領國民黨走出當年李登輝一手造成的腐敗黑金政治陷阱的?第三、台灣的民主正義轉型對大陸的政治改革可以有什麼啟示;第四、就民生而言,如何提高陸生陸籍配偶在台灣的地位,不要搞得「一家人」比外籍人還不如。順便,馬英九又何嘗不能見識一下大陸菁英的最新高論呢,比如說「集體總統制」,如說中華民族已經崛起62%,比如說大陸的「新五類」(維權律師、地下宗教、異見人士、網絡領袖、弱勢群體)等等?這些「高論」很深奧,不「溝」何以為「通」,再說,林子大,什麼鳥都可以見見嘛。

說到底,「兩岸一國」的核心理念就是彼此必須要有極大的包容性,不但要包容,還要允許介入,大陸網民已經說了「如果經談判,用了你所擁戴的國號,選了你做國家元首,可以管轄更大的地域,豈不美哉?祖國花花江山幾萬里,雄偉高山壯闊大江數不盡,放著這樣的好事不做,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啊」。

第三、「兩岸一國」的一個根本要素還是針對「台獨」,兩岸關係中最大的危險就是「台獨」,大陸非常明確,這幾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非常清楚的脈絡就是「凡是有利於壓縮台獨空間的就支持」。台獨是大陸的心腹大患,天下盡知。以大陸目前實力而言,或許不能同美國抗衡,但是,在對付台獨勢力方面,不是自誇,還是綽綽有餘的。實話相說,只要不搞台獨,大陸真不會太在意台灣當局購買什麼武器,拆穿了說,這幾年來大陸抗議美國對台軍售,誰不知道還不就是罵娘發牢騷而已!但,坦率點說,如果真要搞台獨,恐怕買遍天下武器也沒用。鍾情台獨的朋友須記住,你可以跳,可以鬧,可以吵,可以罵,可以騙,可以耍無賴,但千萬不要玩真的,一旦玩真的,結果就只能是一個:玉石俱焚。大陸的局勢,你們比誰都清楚,乾柴一把,獨缺火柴,如果島內有誰在台獨問題上玩火,那就好比「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台獨朋友的玩火無疑就是「收拾民心」最佳火柴之一。一旦大陸震怒,美國人、日本人早就溜了,就憑你們幾個「一邊一國」的台獨教義派就能抗衡整個大陸排山倒海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