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返東亞及其後果

湯紹成
(政大國關中心美歐所所長)


目前,南海爭議稍歇,但釣魚台事端又起,鬧得沸沸揚揚,甚有一觸即發之勢,而這些衝突又都剛好是在美國高調重返東亞之後才發生。這除了受到東亞相關國家內部情勢的影響之外(比如日本政府的內部的困境),美國確實難辭其咎。東亞相關國家不願長期被大陸崛起的陰影籠罩,因而引外力以自重,強化自身制衡大陸的實力;華府眼見自己的綜合實力步步衰退,為確保其世界領導地位,必須有所作為,與東亞相關國家乾柴烈火,一拍即合。這再度證明,美國重返東亞確實吹皺一池春水,這可從美國的立場與東亞的情勢兩方面來分析。

美國的科技一直領先世界,就以這一角度切入,一窺美國對外政策特質的全貌。這主要就是因為美國自二戰之後就已經成為西方世界的超強,一方面本土未受戰爭波及,另一方面還利用亞、歐洲國家在重建時期來發展,加上大批移民中的菁英份子貢獻良多,這就形成一般所謂的先發優勢。基於這種優勢條件,美國持續吸引世界一流人才與技術,以及大量的資源與資金。

從另一角度觀之,其實全世界都在替美國培養人才,更強化了美國的領導地位。這些人或學後在美國貢獻智慧,或回到母國發展,台灣產官學界菁英大多數都具有留美背景就是最佳證明。這使得美國的實力歷久不衰,無遠弗屆。由於東亞國家科技落後,再加上冷戰的隔絕,使得美國各方面的影響力得以深入發展,進而予以掌控,維基解密一書中台方政要向美方交心的內容,就是最佳佐證。

再以美國政府購買武器的政策觀之,長年以來,美國政府鼓勵其國內各武器大廠相互競爭,所研發出的第一流武器都是由美國政府包購,其餘次等貨則由美國政府保證向外推銷,這就構成美國的所謂軍工復合體(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MIC)的運作。為打開武器外銷的通路,美國必須在世界上尋找危機甚至製造衝突。

美國華爾街銀行大戶執掌世界金融的發展,由來已久。但近來濫用金融衍生產品,並發行至全世界,以及對於次級房貸危機的估算失策,終於在2009年爆發金融危機,肆虐全球。為因應此困局,美國聯準會兩次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向市場注入了大量的美元來壓抑利率,導致美元貶值與油價大漲。易言之,此量化寬鬆政策,就是使相關國家共同承擔美元貶值可能造成通貨膨脹的後果,其外匯與美國所借的債務無形中縮水,同時這還有助於美國的外銷。

依照美國聯準會的估計,目前共有七千億美元在全世界流通,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在美國以外的地區。再加上世界各國大多以美元為外匯儲備,總額約40-50兆美元,國際貿易也多半是以美金計價,這就讓美國獲得極大的利益。比如美國可以向外國大量舉債,由於這些債務都是以美元計值,因此美國可以藉由大量印製美鈔來操控美元的貶值,以減少美國的債務負擔。同理,美國政府亦可以藉此方式來彌補其外貿的赤字,過去幾十年來,美國高額的入超就是以此方式來支撐。此外,一張美元鈔票的工本費只要0.03美元,光就印製美鈔部份,美國每年就可以賺進250億美元。

就以上述幾項美國政府的特質觀之,美國重返東亞實有其必然性。近兩年來,當美國反恐政策接近尾聲之際,再加上東亞地區的發展較為蓬勃,已成為世界經濟的重心,尤其大陸的影響力日增,因而讓美方感覺必須強化其在東亞地區的角色,以為抗衡。2009年美國正式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就是明確的開端。

再從上述的內容來觀察東亞地區國家的發展,更可以理解美國與這些國家的共同需求。就以科技發展觀之,大陸近年來在航太科技的發展突飛猛晉,在加上傳統鐵路的製造以及一些製造業的優勢地位,都讓美國不能坐視不理。

再者,由於大陸與相關國家在東海與南海的爭議,使得美國可以大賣軍火,其中尤以菲律賓、日本與澳洲等國為甚。同時,除了上述三國之外,美國還與南韓以及泰國等都簽有協防條約,更增加了這些國家與大陸爭執的籌碼,除了美國在日、韓駐軍之外,美方甚至還計畫在澳洲駐兵2,500人。

近日,美方還宣佈釣魚台屬於美日安保條約的範圍,自然對於此衝突有相當的影響。此外,美國還與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印度、柬埔寨等國強化安全與軍事關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緬甸,最近緬甸施行民主化,美國也搶先與其改善關係,並承諾了相當的援助,破壞了大陸與緬甸傳統的緊密關係。

印度雖然不屬於東亞,但因其與大陸關係不睦,而且近年來也對於東亞地區積極耕耘,因而也值得重視。在今(2012)年6月份的香格里拉會議之後,美國國防部長裴尼塔(Leon Panetta)飛往印度,並與印方商談擴大國防合作、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阿富汗行動,美國在亞太地區力量的重新平衡以及印度的重要性,以及大陸經濟與軍事力量在此區日漸壯大的議題,更擴大了美印雙方在海軍方面的合作,因而美國將有可能視印度為地區的主要盟友。

自2009年以來,大陸與越南以及菲律賓的關係持續惡化。而美國的忠實盟友日本,更頻頻與印度及菲律賓舉行聯合軍演,還與越南及新加坡共同探討方位的政策,這當然亦可視為是美國的代理行為。美方一方面公開宣示,不介入這些國家的領土爭議,但事實上卻向這些國家提供武器甚至也舉行聯合軍演,其圍堵大陸的心態昭然若揭。

近來,以美國為首的環太平洋地區22國舉行軍演,卻獨缺大陸的參與,其中俄羅斯與印度再加上東協與美、日、韓等,已明顯形成對於大陸的包圍圈。美國國防部長裴尼塔更在香格里拉會議上表示,至2020年,美國將會把六成以上的軍力部署在東亞地區。另一方面,美國還正在以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 TIFA)與泛太平洋夥伴關係(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來吸引台灣。因而,美方除了也主張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態勢之外,兩岸最好還要不和,否則和則趨統,助長大陸的勢力,絕對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由此可見美國在兩岸之間的阻力及其角色與功能。

尤有進者,近年來,中共與金磚五國以及日本都已建立了貨幣清算機制,兩岸之間的清算機制也將簽訂。易言之,這些國家之間的貿易將以本幣取代美元。雖然這些貿易金額佔全球貿易的比例尚低,但對於美元的世界地位自然有所撼動。當年伊拉克有意以歐元來取代美元為石油輸出的計價單位,也是招致美國攻擊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見美國對此變化的重視。但因目前大陸引領此一發展,大陸畢竟不是伊拉克,美方多少有所顧忌。

再以外匯存底為例,大陸擁有三兆多美元,居世界第一,而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資金購買了美國的公債。如此高額的數量,確實讓美國憂心,但是經由量化寬鬆政策所造成美元貶值的損失,大陸也只有默默承受。這種相互緊密的關聯性,自然也影響了陸、美關係的發展,因而斗而不破可能才是雙方最佳的選擇。

綜觀當前東亞的局勢,實可界定為「新冷戰的格局」。此乃筆者所主張,其所謂「新冷戰」,乃有別於二戰後的冷戰,因為後者只對抗,少交流,關係疏離;而前者既交流頻繁又對抗尖銳,各方面的關聯性甚密。易言之,這就是陸、美兩大勢力的對峙與競逐,既合作又對抗。依照功能學派理論的觀點,關聯性越高的國家之間使用武力解決爭端的可能性就越低,因武力的使用,既損人又害己,因而各方相互克制的可能性增加。

在此格局之中,東亞國家包括日本與韓國,台灣以及東協甚至印度等,已形成經軍分離的態勢。在經貿方面,各國還是會與大陸繼續發展,因為貿易的比重大,大陸幾乎是所有這些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而且這些國家的出超多。但在戰略與軍事方面,則會與美國日益靠近,以便增強對大陸談判的籌碼。當前,東亞地區的熱點問題包括北韓、東海與南海等,只要陸、美雙方協調得宜,應可避免衝突。相形之下,兩岸的局勢比較穩定。一般認為,只要國民黨執政,兩岸應當不會擦槍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