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美遠中」,還是「和中撫美」?

評金溥聰使美與兩岸新人事
耿榮水
(資深政論家)


馬英九總統日前宣佈黨政人事大換血,牽動外交、國安、兩岸及府黨人事,範圍之廣及層級之高,為5月20日連任總統以來所僅見,勢必影響未來三年多任期的施政績效,特別是駐美代表由馬的首席智囊金溥聰出任,更是動見觀瞻。陸委會和海基會負責人也異動,必然對兩岸關係發展也會有所波及,值得一論。

「進廚房就不怕油濺」

眾所皆知,金溥聰長年以來是馬英九的親信、寵臣,馬對他倚重甚深,外界對金甚至有「地下總統」之稱,且因他的行事風格獨樹一幟,有別於國民黨傳統官僚文化,乃使他在藍營成為一爭議性政治人物。2008年成功輔選,將馬送進總統府,金以一句「不入府,不入閣」婉拒所有政府職務,2010年接任國民黨秘書長,也只是黨職,2012年全力輔選馬連任總統,此次再度出山,擔任駐美代表,乃是繼台北市副市長之後,首度擔任公職,對他個人生涯規劃或馬政府團隊,都別具意義。

「進廚房就不怕油濺」!這是金溥聰在發佈新職之後對外界有感而發的回應。有人質疑過去金並無正統外交歷練,台美關係重要性又非比尋常,馬英九這項人事任命是否適當,有待觀察。實則歐美國家的駐外使節,並非全由外交系統出身,特別是美國總統任命他的私人好友,如律師、企業家等出任重要國家大使,更是屢見不鮮。「人親好辦事」,以金溥聰和馬英九密切的關係,老美歡迎他都來不及,怎會質疑他的資歷呢?

實則這一、二年來,金經常代表馬出國訪問,以私人身份進行秘密外交,去年9月選戰正酣之際,他搶在蔡英文之前訪美,遍訪東西兩岸美方智庫和僑社,稀釋蔡訪美之功效與影響,如此高明的選戰策略,令人印象深刻。馬勝選後,他出任國民黨國際事務首席顧問,最近還曾代表國民黨出席民主黨的黨代表大會,其積極部署,勇於任事,應和此次使美有密切關連。應該說,馬和金應早就建立默契,對美工作早晚要交給金來負責。

親美遠中?還是和中撫美?

由於金溥聰以馬之親信使美,相對於年輕且系幕僚出身的王郁琦出任陸委會主委,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就以「親美遠中」來形容,雖不無挑撥兩岸關係之嫌,但連唐樹備都意在言外的說王「他還很年輕」,可見這一著棋的確下得令人看了霧煞煞。沈富雄以和事佬身份,點評金是馬的分身,而王是馬「肚子裡的蛔蟲」,「有時蛔蟲還比分身重要」,但以王的資歷和在馬團隊的地位,確實差金一大截,兩人無法相提並論,則金的使美,究竟葫蘆裡賣什麼藥,金大廚究竟會端出什麼菜?誠然值得深入加以推敲評析。

筆者在此大膽預測,從明年春天起,將是兩岸政治接觸的啟動年,甚至是兩岸簽訂和平協議的序幕年,為了安撫美國,也為了向美方準確傳達馬政府的訊息,因此特別安排馬的首席親信駐節華盛頓,隨時和白宮保持聯繫,以免引發美方的誤解和不滿,故而金的使美,不但不是「親美遠中」,反而是「和中疏美」的一著妙棋,至少是「和中撫美」。蓋馬深知他的歷史地位,唯有在第二個任期內和中共達成結束敵對狀態,簽訂兩岸和平協議,保障台海世代和平,他才會贏得最好的歷史評價,而可能阻礙兩岸和平協議簽訂的主要國際壓力,當然非美國莫屬,故而推出金站在第一線,以確保兩岸政治談判的順利進行。(參閱上期《海峽評論》拙作《不簽和平協議,談何歷史評價?》之評析)

這樣的推論,應非一廂情願,而是有跡可循的。猶記去年9月間,也就是金在訪美期間,曾釋出馬連任後不排除兩岸政治接觸的可能性,引發美方的震撼和不滿,認為違反雙方的默契和誠信問題,此事後來在馬政府出面滅火、民間反應也不佳和金補充要先舉辦公投之後,終以雷大雨小,不了了之收場。但馬也對外正式宣稱,未來十年內,兩岸政治談判是不可避免的議題,也是早晚要面對的問題。這些都為金的使美平添不少想像空間。

退一步論,即使馬在未來任期內無意推動兩岸和平協議的進程,以當前台美關係的複雜和重要性,對金而言仍是極為嚴竣的考驗,以他過去的率性與有稜有角作風,此刻應該調整身段,務實且圓融的處理台美之間的問題,這方面應學學前任的袁健生,否則得來不易的四十年來最好的台美關係,或可能毀於一旦。

王郁琦是馬大陸政策達人

這次兩岸事務部門人事改組,也頗出政界意外。

王郁琦以43歲之稚齡,出任陸委會主委,跌破眾人眼鏡。一般認為以他在公共領域出道僅四年,馬即賦予如此重要的職務,或稍嫌草率,有點「秘書政治」的味道,類如胡錦濤重用令計畫的台灣版。實則深入探究,大陸政策主要還是馬英九在抓,陸委會主委僅在形式上列為國安會兩岸小組六位成員之一,任何主委都只是馬的執行長而已,不會有其他角色發生的可能。四年多前賴幸媛出任此職,各界一片嘩然之餘,竟有人揣測賴將扮演馬大陸政策的「煞車皮」角色,實則完全不瞭解其中之奧秘,也高估了陸委會的作用,四年多來賴比外界更忠誠執行馬的大陸政策,雖偶爾有出格談話(如在國外呼籲大陸取消《反分裂國家法》),整體來說,她的表現還是相當稱職的,故而卸任後被任命為WTO及駐歐盟代表,也算是修成正果,有了圓滿的結局。

比較令人耽心的是,王雖是解讀並執行馬大陸政策的達人,畢竟資望不足,今後如何與大陸主管涉台部門負責人對等互動,大陸又對王的任命做何感想,都需進一步觀察。過去陳雲林每次來台拜訪賴幸媛時,兩人的交流應對,已予人不對等的印象,猶如政壇老鳥碰上誤闖政治叢林的小白兔,如今換上一張白嫩的書生面孔,就算陳雲林退下來換個新人(很可能是王毅),也要比王郁琦老練得多,屆時外界觀感恐怕又要大作文章了。

無論如何,王郁琦的出線,完全符合馬一貫偏愛高洋學歷、年輕、缺乏個人風格的用人模式,成敗利鈍,只能拭目以待了。

林中森幹才內斂沒有政商包袱

林中森出任海基會董事長,也跌破一大堆眼鏡,主要是他過去與兩岸素無淵源,算是一張白紙,且他的幕僚性格過重,又不擅於言辭與應對,若要接替文彩風流的辜振甫與老成持重的江丙坤所遺下的海基會董事長位置,恐怕予人每況愈下的感覺,或者擺錯位置的印象。實則據筆者所理解,林中森的出線,一點都不意外。

首先,海基會董事長位高權重,是目前台灣政壇曝光率極高的政治人物,僅次於總統與行政院長而已,且涉及重大的兩岸政商利益,以致各方覬覦者眾。四年前江丙坤在爭奪閣揆寶座失利之後,馬遂予江海基會地盤,讓他有表演的舞台,總算擺平這位親連色彩濃厚的黨國重臣,如今好不容易等到江主動求去,馬焉有再輕易釋出的道理?環顧國內政壇,份量重又能為馬所倚重信賴的要員,幾乎就只剩下林中森了。

再者,林中森固然素與大陸無淵源,這項缺點反而是他的最大優點。兩年多前,坊間盛傳江丙坤之子江俊德憑著老爸庇蔭,在大陸大搞政商勾結,拿到不少好處,馬也一度懷疑江的操守,江乃先下手為強,以退為進,竟向馬遞出辭呈,嚇得馬親自登門拜訪,澄清誤會,江乃得以續掌海基會,唯此後馬江之間不免留下一道陰霾。此次江告老還鄉,算是急流勇退,也是馬徹底掌控兩岸事務的時機。媒體以江的去職,宣示兩會完全告別連戰、吳伯雄的時代,不無幾分道理。

最重要的是,海基會形式上只是政府的白手套,過去四年來兩岸兩會的談判協商,實際上全是現任主管的政府官員「以官扮民」,出現在談判桌上,包括航空運輸、金融保險、醫療、教育文化、打擊犯罪等項,都由相關部門的次長或司處級官員以顧問名義出席,因此必須有全面瞭解與熟悉政府各部門業務的人,才能完全掌控海基會,從這個角度而言,林中森甚至比辜、江兩人都適合這個職務,畢竟林有兩年多行政院秘書長的資歷,其沉穩內斂,多做少說的特長,深為馬吳所倚重賞識,這應該是林脫穎而出的最主要因素。當然,林雖近70歲,比辜、江都年輕很多,尤其他的本土色彩特濃,有「歐吉桑」之稱,在政治圈內也深得人和,藍綠都不把他當敵人,更是當今政壇的不二人選。

假如再和前面的推論,金溥聰使美是預為部署兩岸政治談判的聯想,則海基會今後的角色可能會減弱,畢竟兩岸「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階段性任務已達成,未來三年,兩岸關係將進入「深水區」,雙方或將展開不拘形式的政治接觸,則以經貿談判協商為宗旨的海基會,將淪為比較次要的角色地位,林中森不一定要站上談判協商的第一線,則林在海基會可安享政治生涯的晚年,倒也是有福之人。

由林中森的脫穎而出,說明馬英九不但全盤掌控兩岸事務,且因林與吳敦義的密切關連,更予人「馬吳一體化」的印象,對吳爭取2016年大位,應有正面的加分作用。

決策任用圈子仍嫌太小

從現實政治運作原理來看,馬此次調整黨政高層重要人事,可謂有跡可循,也算是有理有節,甚至有運籌帷幄、決策千里的長遠圖謀,其政治眼界與手腕之高,仍屬國內政壇第一人,絕非如同王建歋之流人云亦云、外行人看熱鬧般譏為「無能」所能形容,馬已逐漸朝最好歷史評價的方向前進,令人頗多期待。

所憾者,這些新人事仍缺少新面孔,除了王郁琦,幾乎都是幾位熟面孔、老面孔在玩大風吹,對外引薦人才不夠,馬政府團隊的活水不足,顯示馬決策任用的圈子仍嫌太小,這是美中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