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海洋合作:美國因素解讀(下)

趙念渝
(上海國際戰略問題研究會副秘書長)


越南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有四大國家戰略:1)發展經濟,以市場為導向;2)維護同東南亞鄰國關係,它們是越南的經濟夥伴,外交朋友;3)修復並加深同中國的關係,但與此同時,4)越南必須進一步改善同美國的關係,以對抗中國的野心。

四大戰略的核心就是「改善同美國的關係以對抗中國的野心」。南海海域領土的權益考量就是越南在「努力提升同美國的關係」的背後眾多的戰略考量之一。越南領導人清楚,要奪取中國南海海疆領土,最好的辦法就是保證美國在該地區的持續存在,有美國撐腰,越南就能「對抗中國的野心」。

就美國方面而言,美國也期望越南成為「中等實力國家」,期望越南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日益增長,因為美國和越南都「非常關注」正在崛起的中國。

2007年以來,中越關係日益緊張,其根源就是南海領土爭端。美國稱,中國不斷抓捕越南漁船,不斷警告西方能源公司不要在有爭議的水域上同越南合作搞什麼鑽探開發,同時則宣佈自己要在有爭議的領土上開發旅遊項目。越南則利用自己東盟主席的地位,於2010年宣佈要將南海問題「國際化」,要組織多國談判論壇,強迫中國在多國參與的背景下參加談判。

越南所謂的「國際化」行動的主要目標就是美國。歐巴馬政府接過了越南發出的申訴請求。2010年7月,ARF外長會議在河內舉行。參加會議的有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越南外長,以及其他10國外長,也包括東盟一些成員國的外長,會上提出了南海問題。美國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在會上提出南海的自由航行是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反對任何聲索國採取武力威脅的手段。基於美國在爭端問題上不站邊的出發點,希拉裡.克林頓國務卿提議要「推動」與2002年的南海問題各方達成的行為準則聲明一致的「倡議」,要「建立互信」。她還強調指出:對南海海域空間合法的訴求應該、而且只能來源於其領土的合法訴求。希拉裡.克林頓的這一說法在許多人看來就是針對中國佔有整個南海地區的一種攻擊,因為中國一直宣稱南海是中國主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10年10月,美國防長蓋茨在河內的一次會議上再次提出南海問題;2011年11月,歐巴馬在巴峇的東亞峰會上不顧中國的反對,再次提出這一問題。

美國至今還是堅持重申並加強一年前提出的立場:航行自由,反對武力威脅,訴求的合法性須源於領土的合法性。同時,美國始終堅持其政策:提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防務能力,提升與這些國家的防務聯繫,特別是加強同越南安全部隊的關係。

美國阻擾兩岸海洋合作的立場不會變

就歷史而言,從建國以來,美國對待國際法的態度,都是奉行實用主義、實利主義的原則。美國的開國元勳傑斐遜就講過,美國承不承認一個國家和政府,唯一標準就是看合不合乎美國的利益。這沒有任何國際法的含義可言。

就現實而言,美國在東海南海最大的兩個利益是軍事安全和經濟利益。近年來,美國政府出錢讓一些智庫在周邊國家開過很多次會,討論怎麼在南海「維護海洋安全」的問題,目的就是圍堵中國,沒有什麼法律可講。

不久前出台的美國國防部關於中國軍力報告就非常清楚地表達了兩個觀點:1)中國政府堅持認為中國的海權涵蓋整個南海地區,並用九段線來宣示中國的主權立場。但與此同時,北京關於九段線的準確概念是模糊不清的;直到今天,中國還是沒有能講清楚九段線的真正含義及其法律依據;2)中國對釣魚島的海基線的劃法是不恰當的,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訴求是不合國際法的。

這其中也沒有什麼國際法。美國的聲明就是「國際法」。贊成也罷反對也罷,無所謂,美國已經把觀點闡述得非常清楚,由此,綜上所述,筆者得出的基本結論是:

美國在東海南海問題上既定立場不會變

美國官方文件認為,構成美國在東海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有五大要素:一、美國在有爭議的領土爭端問題上不採取立場;二、領土爭端應該以和平的方式解決;三、對水域領土和經濟專屬區的主權聲索必須符合有關海洋法的國際慣例;四、美國在這一地區擁有國家利益:必須保證該地區的航行自由;五、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該地區沿海各國有權規範在其專屬經濟區的經濟活動,但無權規範外國軍隊的軍事活動。

美國立場五大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最後一點:美國有美國的航行自由計劃,美國海軍的行動就是執行這一計劃,美國海軍的目的就是要挑戰美國認為是不符合國際法的「過分的海權訴求」。美國國防部認定,中國就是「過分的海權訴求」的國家,美國認為,中國方面的三大訴求(對專屬經濟區的上空擁有管轄權;用國內法來界定在其專屬經濟區為活動的外國艦船的「違法行為」;外國艦船經過其專屬經濟區時須事先獲得批准方可從事「無害通過」)就是「不符合國際法的海權訴求」。

可以說,美國的上述基本立場在相當的時期內不大會變的,如果再聯想到美國近年來所推行的重返亞太戰略再平衡的話,指望美國改變上述立場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美國對中國的疑慮不會變

美國的基本立場充分反映了美國在東海南海問題上對中國深刻的不信任和深深的疑慮,這些不信任和疑慮在美國官方文件中得到了充分的闡述:

1.美國強烈質疑中國界定南海海域領土的「九段線」;

2.中國喜歡用歷史來證明幾百年前這些領土就是中國的,還喜歡稱之為是「無可爭辯的」;

3.中國一邊說願意和平解決爭端,但一邊卻絲毫沒有妥協讓步的表示;

4.中國反對多邊會談,主張雙邊會晤,因為同這些單一國家相比較,中國絕對是龐然大物,在任何雙邊談判中當然佔盡上風;中國反對多邊談判的另一個理由就是不要把這些爭端國際化,但實際上,即便是雙邊談判的話,也已經是國際化了;美國還認為,中國之所以反對多邊、主張雙邊,一個原因就是一旦多邊談判的話,地區小國勢必將會團結起來抗衡中國,這將大大削弱中國同一個個國家雙邊談判時所擁有的優勢。

5.中國反對美國的介入。

6.美國認為中國目前的對策是拖延談判,爭取時間實施單邊的增量行動策略,中國周邊沒有一個國家大到能與中國公開對抗的程度,隨著時間的過去將周邊對手的抗拒能力消耗殆盡,逐漸強化中國地位,最後形成中國對有爭議區域的事實上的控制。

美國阻擾兩岸海洋合作不會變

鑒於美國在東海南海問題上的既定立場,對中國深深的疑慮以及本身亞太戰略的需要,美國當然不會贊同兩岸在海洋問題上的合作,因為這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只是,美國不會公開反對兩岸的海洋合作,而是通過迂迴方式向台灣方面提出「忠告」,比如,美國表示,在南海問題上,美國非常關注台灣是否會同大陸聯手,台灣對此的回復是,台灣會非常小心謹慎地行事;在東海問題上,台灣方面明確表示不會同大陸聯手。可是,美國關注的是:即使兩岸不聯手,台灣採取同大陸平行的行動同樣會給日本造成強大的壓力,而日本是美國的盟國。美國認為有跡象表明大陸和台灣已經採取行動使地區的緊張局勢日趨升級並軍事化。去年12月4日,坎貝爾特別強調指出,美國希望台灣不要在釣魚島採取任何行動以免引發誤解或嚴重加劇緊張局勢。

坎貝爾的話翻譯成大白話,就是說「如果台灣同大陸合作,就會引發誤解加劇緊張局勢」,兩岸即使不聯手,連「採取平行的行為」也不行,因為這會「給日本造成強大壓力,而日本是美國的盟國」。

據此,美國方面進一步指出,「在東海的訴求中,大陸和台灣的訴求同日本的訴求衝突。日本又是美國的盟國,在雙方爭執不下的訴求中,根據美日防禦條約,美國很可能不得不介入」;「美國希望東海問題能得到和平的解決,希望爭議各方能克制自己的行為,不要使爭議升級並複雜化。美國在釣魚島的立場還是:美國不採取立場,美國承認日本對釣魚島的行政管理。並且,美國重申,根據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的規定,一旦在日本實施行政管理的領土上發生襲擊的話,美國將會堅持對日本的承諾」。

美國其實對兩岸海洋合作一直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性,美國坦言,「自從2008年以來,美國一直在關注台灣的一個問題是,台灣同大陸日益密切的交流是否會在台北滋生出一種更大的意願,即願意在其他有共同利益的問題上加強台陸雙方的合作,比如說東海問題。北京一直在做工作,希望兩岸合作能推動兩岸更緊密的聯繫,但台北官方否定了同大陸的合作」,美國對此感到「理解」。同時美國還對台灣提出嚴重警告,「在東海問題上,台灣應該是有助於美國的安全夥伴,須起到穩定的作用」;甚至拿台灣訴求的「國際空間」來要挾:台灣堅持「中華民國」地位,堅持「中華民國」的主權訴求,並一直要求有參與國際社會雙邊或多邊的對話的資格。言下之意就是台灣若不接受美國「忠告」,一切免談。

如果再考慮美國近年來著力推行的重返亞太、再平衡戰略、TPP以及第一島鏈戰略等等,美國即使不公開反對兩岸海洋合作,「以君子之心度量的話」,也一定會通過各種方式給台灣施加壓力以增大兩岸海洋合作的難度。面對美日菲越咄咄逼人的態勢,大陸別無選擇,只能是:一不迴避外來挑戰,二不要為難台灣,三應「鐵肩擔道義」,果斷應對,承擔更多的政治、民族和歷史的責任以維護中華民族的「祖權」及領土的完整。(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