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德國大選分析

湯紹成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國與亞洲研究所所長)


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若以GDP為指標,並以WB(世界銀行)、IMF(國際貨幣基金會)與UN(聯合國統計署)三大國際組織歷年按國際匯率折合美元為參考依據,德國是繼美國、大陸與日本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今年9月22日,德國將舉行第18屆國會大選,並會在選舉之後立即組織新的政府。由於沒有政黨可能獲得過半的國會席次,因而依照慣例,新政府將以聯合政府的型態出現,只是這種聯合政府的組成內容,目前還難以逆料。

最新情勢

在過去幾年當中,歐洲一直被歐債危機所苦,但是德國現任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德國民眾眼中,是一位執政能力非常強的領導人,不僅能積極配合歐洲層面的利益,甚至也引領了歐盟的危機管理。同時,梅克爾個人魅力也是加分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依照目前德國最新各家民調單位的平均數據顯示,將爭取第三連任的梅克爾總理所領導的基民盟(CDU/CSU)支持度為40%左右,而其主要對手在野的社民黨(SPD)總理候選人斯坦布律克(Peer Steinbruck)的支持率卻只有25%上下,另外綠黨約12%,自由民主黨(FDP)可能只剛好越過5%的門檻,另外還有左派黨(Die Linke)大約會有9%的選票,而其餘的政黨都將無法跨越5%的門檻。

或有媒體稱,今年的選戰是德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因為德國民眾對政治家更有信心,對他們的表現感覺甚佳。這與一般的情況不同,因為在大選將近時,民眾的憂慮通常會增加。「德國人的擔憂」民調顯示,45%的德國民眾擔心政治家無法代表他們的利益,比去年的55%下降了10個百分點,以往調查證實,大選前民眾對政治家能力的擔憂會增加,比如2005年增長了5%,2009年增加了4%。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民眾對德國經濟日益看好,民調顯示,德國各個領域的民眾今年都感覺尚好,這是柏林牆被拆除後首次,前東德公民與西德民眾同樣樂觀,尤其,德國人對失業的擔憂降低至2006年以來最低點。

主要議題

到底在此次選戰中,還是有一些兩大黨相互攻訐的論戰,比如梅克爾指責政敵把希臘接納進歐元區是根本錯誤,德國媒體也報料,梅克爾競爭對手與原東德國家安全局有聯繫,但也都未引起關注。此外,梅克爾還在選戰的期間表示,將會對希臘提供第三輪的援助,並對對手採取忽視的態度,充分顯現了執政黨的信心。因為多數民眾相信,如果梅克爾在2013年大選中失利,那麼歐元區財政整合的道路必將更加不確定。

梅克爾1954年出生,父親原本是一位西德牧師,1950年代移居東德,她曾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並積極參與東德共產黨領導的青年組織。在1990年德國統一過程中,受到當時德國總理科爾(Helmut Kohl)的賞識,投身統一後德國的政治,曾在2005年與社民黨組織大聯合政府,2009年再與自民黨組織小聯合政府執政至今。目前其個人的民意支持度乃德國之冠,約在60%上下,這主要是因為它處理歐債危機得體,德國經濟情勢甚佳所致。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此次的選戰也極為枯燥無味,只有理性,沒有激情,有過半的年輕人不知大選日期,這主要也是因為結果大致底定,政策也不會有重大改變,民眾也大致滿意所致。

但是,由於當前歐盟大部分國家仍處在經濟危機之中,因而此次選戰的主軸還是鞏固財政與發展經濟。執政的梅克爾政府,就以「穩定、鞏固和安全」為選戰的主要口號,以便安定民心,與此相關的就是繼續減少現有債務水準,還有家庭及教育問題,以及提高已生育婦女的養老金、提高生育獎勵等。梅克爾召開歐盟勞工部長會議 商討歐洲青年失業問題。

在反對黨方面,早在2012年底,社民黨就在特別黨代會上以超過93%的得票率,正式推舉施泰因布呂克為該黨2013年聯邦議院選舉的總理候選人。他同時表示,希望社民黨和綠黨在大選中勝出,組建新一屆政府,取代目前梅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和自民黨執政聯盟,並反對有關社民黨和聯盟黨組成大聯合政府的選項。一如以往社民黨的主張,其核心是新的社會公平,市場經濟必須重新加強其服務公共福利的義務,並將把提高稅收而增加的收入更多地投入教育,也將推行全面實行最低工資制度等政策。

1947年次的施泰因布呂克,曾於2002-2005年間擔任北萊茵-威斯特法倫邦邦長一職,2012年是德國財政部部長,他是德國社會民主黨(SPD)內的一名重要人物。但由於他月前一些不當的言論,使他的民意支持度始終無法改善。

至於對日前喧騰一時的史諾登案,梅克爾表示,德國政府將會在自由和安全間做權衡,並強調美國情報局在德國的活動必須遵守德國法律,此一說法四平八穩,到底美國仍是德國的第一盟友。可是,德國政府卻建議,推遲土耳其加入歐盟的談判,這就與美國的立場相左,但是聯盟黨一直質疑土耳其的入盟案,因而梅克爾也只能從善如流。

可能結果

梅克爾希望目前的聯盟政府能夠繼續,但因為自民黨的聲勢一直無法改善,始終在5%的邊緣徘徊,所以,梅克爾此次特別提出,不排除與綠黨聯盟組閣的可能性。這乃與2011年日本311的地震有相當的關聯,在此事件爆發後,德國反核的聲浪再起,因而梅克爾政府及時宣佈,將會在2022年全面廢核,因而拉進了與綠黨的距離。在2009年的選舉中,由於德國民眾厭惡大聯合政府,因而大力支持自民黨,以致獲得11%選票,並成功地與聯盟黨組成政府。但自民黨一直苦於強化其政黨形象,目前仍在為5%而苦戰。

若以上述民調的數據觀之,社民黨加上綠黨尚無法超過國會席次的半數,還必須有FDP或是左派黨的加入,才能組織聯合政府。但問題是,左派政黨像是刺蝟,誰也看不上,而且大家都討厭。該黨是原東德共產黨的後繼者,支持者都在德東地區,但是其政見卻與其他政黨相去太遠,比如提出要撤銷德國的情治單位,將私人銀行國有化等,此次改變機率不大,而SPD並無拉攏FDP的意向,因而SPD勝出的可能性不大。

由此可知,梅克爾總理的連任幾乎已成定局,只是還必須要有一個甚至兩個聯合政府的夥伴,才能擁有過半數的國會席次。梅克爾希望目前的聯盟能夠繼續,但也不排除與綠黨聯盟組閣,這更增加勝選的機率。相對的,在野黨總理候選人施泰因布呂克則表示,他不會參與與聯盟黨組成的大聯合政府,這正好更加限縮了SPD成功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