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俄羅斯懇請謹慎

轉載


編按:2013年9月11日,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刊登了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文章A Plea for Caution From Russia。普京闡釋了自己對敘利亞局勢的看法,呼籲歐巴馬遵守國際法,並批評了「美國例外論」。普京說:當前局勢敦促我必須與美國人民展開直接對話。美國對外採取軍事干預的行為已經屢屢發生。這符合美國的長期利益嗎?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人,逐漸開始懷疑美國的民主典範形象。以下為文章譯文:

敘利亞當前局勢敦促我必須與美國人民、政治領導人展開直接對話。俄美兩國社會缺乏溝通,直接對話尤為重要。

俄美兩國關係歷經若干階段。冷戰期間,我們互為敵手。但我們也曾結為盟友,聯手擊敗德國納粹。聯合國的建立宗旨便是為了防止此類慘劇重演。

聯合國各個創始國均主張,戰爭與和平的決策只能通過共識達成,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是聯合國憲章所授予的。關於這一點,美國也沒有異議。這一架構的大智慧支撐了十年來大體穩定的國際秩序。

沒人希望聯合國重蹈國聯的覆轍。國聯因缺乏實際力量而垮台。如果一些大國繞過聯合國,未經安理會授權便採取軍事行動,國聯的悲劇或將重演。

美國意欲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不顧眾多國家和政治、宗教領袖們(包括教皇在內)的強烈反對。這將導致更多無辜平民犧牲、戰事升級,戰火甚至可能越過敘利亞邊境。軍事打擊將加劇暴力,釋放新一波的恐怖主義勢力。這也將破壞解決伊朗核危機、巴以衝突的多邊政治斡旋,進一步破壞中東和北非地區的穩定,甚至可能全盤顛覆國際法和國際社會的秩序。

敘利亞戰爭不是民主之爭,而是多宗教國家內部的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的武裝衝突。敘利亞國內不存在民主衛士。更多的是基地組織武裝分子,以及各式各樣的極端分子在與敘政府作戰。美國國務院已經把反對派中的「努斯拉陣線」、「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列入恐怖組織名單。反對派接受了外國武器的援助,而這場內戰已成為世界上最慘烈的戰鬥之一。

來自阿拉伯國家的僱傭兵,以及來自西方國家(甚至包括俄羅斯)的僱傭兵值得我們深切關注。他們在敘利亞積累軍事經驗以後,會不會潛伏回國?要知道,一些極端分子經歷利比亞戰爭後,湧向了馬裡。這對我們都是威脅。

俄羅斯從一開始就宣導和平對話,幫助敘利亞人達成妥協方案。我們不是在維護敘利亞政府當局,而是在維護國際法。我們要利用聯合國安理會這一機制,並堅信在這複雜而動亂的世界,維護法治與秩序是防止國際秩序陷入混亂的必要途徑。法律終歸是法律,不論好惡,我們都應該遵守。根據現行國際法,只有在安理會授權之下,或者出於自衛,才可使用武力。其他任何情況下使用武力都將違反聯合國憲章,並構成侵略。

毋庸置疑,敘利亞有人使用了化學武器。但每一條線索都指向以下事實:化學武器不是敘利亞政府軍使用的,而是反對派武裝使用的,其目的是招引外國主子出面干預。那些外國保護人將與極端分子站在一邊。有消息稱,武裝分子正醞釀發起新一輪襲擊——這次是針對以色列——國際社會對此不可不察。

我們應當警覺的是,美國對外國採取軍事干預的行為已經屢屢發生。這符合美國的長期利益嗎?我很懷疑。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人,逐漸開始懷疑美國的民主典範形象,而是視為單純依靠武力、扯著「非敵即友」的大旗拉幫結派的國家。

事實已經證明,武力並不奏效。阿富汗國內動盪不安,而國際部隊撤退以後會發生什麼,沒人敢打包票。利比亞已經分裂為若幹部族和陣營。伊拉克的內戰還在繼續,每天都有幾十人遇害。在美國國內,許多人拿伊拉克和敘利亞作比較,質問政府為何要犯第二次錯。

無論「定點清除」如何精準,平民傷亡不可避免。炸彈殺害的老弱婦孺,恰恰是策動軍事打擊的人想要保護的對象。

世界各國必然心生疑問:國際法都保不了你,那你只能自尋出路了。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掌握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符合邏輯推理:一旦你手上有炸藥,沒人敢碰你。我們一方面大談特談武器不擴散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談判的現實基礎卻在逐漸崩潰。

我們必須拋棄用武力說話的方式,回到文明的外交和政治磋商的道路上來。

最近幾天出現了避免軍事行動的契機。敘利亞當局表示願意將其化學武器移交國際社會控制,美國、俄羅斯和其他各國必須利用這個機會。根據歐巴馬總統的發言判斷,美國將視為軍事打擊以外的另一條道路。

我歡迎歐巴馬總統與俄羅斯一道,繼續在敘利亞問題上展開對話。我們必須攜手合作,保證政治解決的希望,回到談判桌,這也是6月份八國峰會所達成的共識。

如果我們避免軍事干預敘利亞,這將改善國際事務的氣氛、增進國際互信,不論哪國都不會是輸家,在其他重要事務上合作大門也將順利開啟。

我與歐巴馬總統的工作、私人關係正在逐漸積累信任。我對此表示讚賞。我還仔細研究過本週二他發表的講話。其中有一點我不敢苟同。他提到美國例外論,說美國的政策是「美國的獨特之處。這是我們之所以『例外』的原因」。鼓勵國民自視「例外」,這是極端危險的行為,不論動機如何美好。有大國,有小國;有窮國,有富國;有的國家民主歷史悠久,有的國家還沒獲得民主。各國有各國的政策。我們都有各自的特點,但祈神賜福之時,毋忘上帝造化,眾人生而平等。

(譯文來源:觀察者網,朱新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