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攜手」制衡美國

軍事打擊敘利亞
李群英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政治系系主任)


2013年8月21日,敘利亞反對派指責政府當天在首都大馬士革附近動用化學武器,造成1,300多人死亡。一場迷霧重重的「化武指控」迅速導致局勢升級,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指責敘利亞政府動用化武跨越了「戰爭紅線」,這讓持續兩年半的敘利亞危機走到了美國直接進行軍事干預的邊緣。

美國已經愈加習慣於展現肌肉了。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他發表於《紐約時報》的文章中直率地表達了他對美國軍事干預他國的不滿:「令人擔憂的是,對其他國家的內部衝突進行軍事干預已經成為了美國的常態。這符合美國的長期利益嗎?我很懷疑。世界各地有很多人越來越覺得,美國不是一個民主的榜樣,而是只知一味訴諸野蠻的武力,打著『非友即敵』的口號拉幫結派。」

此時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相信,自冷戰以來變得越來越習以為常的美國軍事干預,將不可避免地又一次上演。「化武指控」發生十天後的8月31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就已宣佈,白宮已經決定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現在只等美國國會的批准;在隨即進行的20國集團聖彼德堡峰會上,與會成員國在戰與和的問題上分歧依然嚴重。看來,這次美國對敘利亞政府的軍事打擊勢難避免,甚至敘利亞人自己都在用各種方式為即將到來的空中打擊做準備。

然後就在美國高調介入,準備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對敘利亞採取軍事打擊之時,敘利亞局勢出現戲劇性的變化。美國總統歐巴馬當地時間9月10日晚9時發表的全國電視講話完全換了腔調,要求國會推遲授權對敘動武。歐巴馬表示:「在我們推進外交斡旋的同時,我懇請美國國會領袖們推遲授權動武的投票。我已派出國務卿約翰.克裡12日與俄外交人員會晤……我們將與俄羅斯、中國磋商,共同推動安理會通過決議,要求巴沙爾政權放棄化武,並最終在國際社會監督下銷毀這些化武。」

美國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在最後關頭得以避免,緣自一場迅速開啟的大外交:俄外長建議敘利亞政府交出化學武器,在國際監督下逐步銷毀,並加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以國際社會監管敘利亞化武換和平,敘利亞方面迅速表示接受這一方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立即聲援,英法德予以認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0日表示支持俄羅斯的提議。「最後一分鐘的外交。」德國《柏林日報》10日說,俄羅斯的方案使敘利亞危機出現意想不到的轉折。

從來表示要懲罰某個小國就一定會那樣做的美國,這次在敘利亞問題上是一個例外。對美國而言,這次忽然之間發生的逆轉是冷戰結束20多年來絕無僅有的;對其他反對美國軍事介入他國內政內戰的國家而言,能夠對中止戰爭步伐,使局勢回到聯合國框架內政治解決的軌道也實屬不易。敘利亞局面從美國習以為常的打擊模式峰迴路轉,發生戲劇性變化,這一切的背後有著深刻的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與俄羅斯在處理敘利亞問題上表現的前所未有的堅決,自始至終協同立場、攜手制衡美國。

一、俄羅斯、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與美國唱反調

自2011年3月敘利亞局勢發生動盪以來,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步步緊逼,俄羅斯、中國均表現出近年來少見的堅定立場,反對對他國的內政干涉,警惕繞開聯合國框架之外的國際干涉,相比以往表現得更為自信。中國與俄羅斯一起先後於2011年10月、2012年2月和7月三次使用否決權阻止聯合國通過可能引發武裝干涉敘利亞的決議草案。

俄羅斯一再堅持「反制裁、反顛覆、反軍事干涉」立場。俄羅斯外交部多次發表聲明,反對西方國家要求巴沙爾下台的主張,認為應當給予他「更多時間」實施改革。儘管面臨美國的高壓,俄羅斯繼續堅持向敘利亞政府提供軍事支持,甚至增加了俄軍最新型的T-90主戰坦克、世界公認的先進防空系統S-300地對空導彈以及「紅寶石」反艦導彈等先進武器。俄還高調將唯一一艘現役航母「庫茲涅佐夫」號派往敘利亞海域。目前俄海軍已有9艘艦隻在該水域活動。本月29日還將有黑海艦隊的「伊萬諾維茨號」導彈快艇和「平靜號」小型導彈艦抵達敘利亞沿岸地區。這樣,到本月底,俄海軍在地中海的艦隻數量將達到10艘以上。

敘利亞政治危機爆發後,中國向敘利亞連續四次派出中方特使或代表,向敘利亞政府表達中國的立場。中國政府也同敘利亞反對派進行接觸,先後三次接待敘利亞反對派領導人訪華,呼籲各方停火。中國還派人參加了聯合國敘利亞監督團。中國也與阿盟進行了溝通,闡釋中方的立場。2012年3月4日,中國提出了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六點方案」,呼籲各方停止暴力,尊重敘利亞主權,通過政治方式解決敘利亞問題。

中國一直主張聯合國和阿盟應當在敘利亞問題的解決中發揮重要作用。2012年初,安南出任聯合國阿盟特別代表,並親赴中東調解敘利亞衝突。中國支持聯合國和阿盟的立場,主張衝突各方應當遵守安南提出的「六點和平計畫」。5月31日,「中阿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了「聯合聲明」,要求各方堅持不干涉原則,強調「阿盟」和「聯合國」在解決敘利亞問題中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6月「上合組織」峰會上,中國與其他成員國共同發表聲明,反對通過武力顛覆敘利亞政權,主張通過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這是「上合組織」第一次就域外問題發表宣言。

二、俄羅斯、中國緣何聯手制衡美國

俄羅斯和中國吸取了在利比亞問題上的慘痛教訓。2011年,俄羅斯和中國在安理會表決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議案時投了棄權票,從而導致這一決議獲得通過。然而事實卻表明:設立禁飛區非但沒有達到保護平民、實行人道主義救援的目的,反而成了北約空襲利比亞、為反政府提供空中支援的有力工具。最後導致外國軍事干涉利比亞。現在,西方故計重演,試圖在敘利亞如法炮製「利比亞模式」,這自然引起俄羅斯和中國的警覺和堅決反對。甚至俄羅斯總統普京極為罕見地於今年9月12日在《紐約時報》發表觀點文章,督促美國遵守國際法,和平解決敘利亞問題。普京在文章中痛陳:「沒人希望聯合國會步國際聯盟的後塵。後者之所以會崩潰,就是因為缺乏真正的影響力。倘若較有影響力的國家不理會聯合國的態度,在未經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採取軍事行動,這種情況就有可能發生。」

1.軍事干涉違反國際法,俄羅斯、中國理直氣壯

中俄之間之所以聯手阻止西方通過各種武力干涉敘利亞的決議,其最基本的一個出發點,就是要維護最基本的國際法準則和聯合國憲章的基本精神。

現代國際法特別強調不干涉內政和國家主權平等原則。《關於各國依聯合國憲法建立友好關係及合作之國際法原則之宣言》中規定:「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均無權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間接干涉任何其他國家之內政或外交事務。因此,武裝干涉及對國家人格或其政治、經濟及文化要素之一切其他形式之干預或試圖威脅,均系違反國際法。」

西方要求巴沙爾下台的藉口是政府武力鎮壓反對派,這似乎可以給他們的干涉披上合法的外衣。那麼一國政府在國內使用武力是否違反國際法呢?國際法並不禁止政府在國內使用武力,一旦一國政府屠殺大批手無寸鐵的民眾,推行種族清洗,那當然是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國際社會應予以譴責制止,因為這已違反國際法,不是內政了。但即使出現這樣的人道主義災難,也不應由某些國家隨意干涉。而應由聯合國安理會在調查事實的基礎上用和平方式,甚至用武力解決。由於中俄堅決反對,西方軍事干涉難以得到安理會授權。如果沒有安理會授權,西方擅自對敘利亞進行軍事干涉是嚴重違反國際法的侵略行為。

國際法上有一條很重要的基本原則是不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原則,也叫不侵犯原則。聯合國憲章把不侵犯原則列為指導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這早已在國際社會形成廣泛共識。但國際法並非禁止一切武力的使用。有三種武力的使用是合法的。一是自衛,二是民族解放戰爭,三是聯合國的集體安全行動。聯合國安理會如果採用武力的方式來維護世界和平是合法的,不違反不侵犯原則。未經安理會授權,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無權採用武力方式介入爭端,打擊別的國家。因此,對於敘利亞的動亂,如果西方國家繞開安理會單獨或集體出動軍隊打擊敘利亞,既不是自衛,也不是聯合國的集體安全行動,沒有任何法理依據,是對主權國家的侵略行為,違反不侵犯原則。

中國和俄羅斯多次表明,否決聯合國安理會的有關決議,並不是支持阿薩德本人,中俄同樣向阿薩德提出了各種通過談判,通過政治和解來解決當前敘利亞問題的要求;中國和俄羅斯堅決反對的,就是西方借助各種看似合理的一些要求來改變一種國家的政權,肆意通過各種途徑來顛覆一個國家。實際上此次美國幾欲動武之際,也招致了國際社會和美國國內的普遍反對。冷戰後美國的空襲行動還沒有一次離開過英國皇家空軍的配合,但這次英國議會早已投票否決了政府的出兵提案,就連鐵桿盟友加拿大也表示無意參與對敘軍事行動,德國70%的民眾反對參戰,在中東,最重要的阿拉伯政治組織阿拉伯國家聯盟也已明確表示反對沒有國際社會認可的軍事行動。目前,美國逾六成民眾和諸多國會議員反對軍事介入。

2.中俄都有維護自己國家利益的現實需求

在俄羅斯和中國看來,西方的作法既霸道,又嚴重違反聯合國憲章中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俄羅斯和中國反對軍事干涉敘利亞,與其說是堅決支持敘利亞現在政權,倒不如說是尊奉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至上,對俄羅斯和中國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深意。

在2011年西亞北非動盪中,西方國家藉保護平民之名,行軍事干涉之實,顛覆合法政權,藉機佔據戰略要地。俄羅斯擔心西方也把這套把戲用到獨聯體國家,蠶食俄羅斯的「特殊利益區」,危害本國戰略安全。此外,敘利亞對俄羅斯至關重要,保全敘利亞實際上是保護俄羅斯的根本利益。

俄羅斯在此前曾多次在國際爭端、核裁軍問題上讓步,向美國及西方示好,也曾得到「重啟」美俄關係的高調許諾,但事實上卻是受到了冷遇,美國擠壓俄羅斯的勢頭依舊咄咄逼人,繼續實行冷戰式的對俄路線,如試圖吸收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加入北約,使俄羅斯在對美國業已存在的疑慮上又增添了幾分敵意。

於是俄羅斯也意識到了自身和美國存在著結構性的矛盾,雖然沒有必要像冷戰時那樣對峙,但結構性的矛盾在短期內是難以調和的。從俄羅斯自身的國家利益出發,力挺敘利亞無疑是明智的選擇。有分析人士指出:「莫斯科已沒有多少盟友可以拋棄,尤其是在民族主義情緒上升時,丟掉盟友將被視為投降。」在西方擁有廣泛影響力的英國《衛報》認為,利比亞政權更迭之後,敘利亞已經成為俄羅斯堅守的「紅線」。俄羅斯會堅持,任何有關敘利亞問題的國際解決方案和協商機制,都不能將俄羅斯排斥在外,類似利比亞事件那樣,俄只能眼睜睜看著事態演變而無所著力的一幕,絕不能在敘利亞問題上重演;其次,俄不反對敘利亞出現政治變革,但這種政治變革不能損及俄在敘利亞的基本利益。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中東政策的轉型趨向日益明顯。從達爾富爾問題、伊朗核問題到利比亞問題以及如今的敘利亞問題,中國越來越積極主動的介入中東問題,原來那種消極被動的超然角色已一去不復返。

中國擔心由聯合國主導多邊解決國際危機的準則遭到美國削弱。同時敘利亞動盪也會導致地區極端意識型態擴散,或將刺激新疆和西藏的穩定和安全。所以,中國堅決反對繞開聯合國而對敘利亞動武。敘動亂還會蔓延到中東產油區,從而威脅中國石油供應。據估計,到2015年,中國進口的石油中將有75%來自於中東地區。由於敘利亞極為重要的地緣政治地位,敘利亞問題仍然牽動中國的神經,並成為撬動中國中東政策轉型的槓桿和契機。

3.中俄在國際事務中展現大國影響力的戰略需求

對俄羅斯來說,敘利亞問題不僅關係到俄羅斯在中東的實際利益,而且關係到自己的大國形象和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因此不會輕易為西方對敘利亞動武提供通行證。

2000年普京執政後對俄國內政治經濟體制實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乘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浪潮,俄羅斯經濟獲得了很大程度上的恢復和發展,不僅於2006年提前還清前蘇聯所欠外債,還為普通民眾帶來了更多的個人財富,大幅提高了民眾的生活水準,使政府的執政能力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擁護。通過發展經濟所積累起來的國家財富也使得俄政府有財力來支撐軍隊的現代化進程,為重塑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大國形象奠定了基礎。

國力的恢復使俄羅斯逐漸從蘇聯解體的陰影中走出來,大國意識開始抬頭。這種大國意識的覺醒便主要體現在外交政策上:在波蘭反導問題上態度強硬、出兵格魯吉亞、頂住壓力緩建伊朗核電站、公開叫板單極格局,矛頭直指美國。俄專家指出,此次力排眾議支持敘利亞可以看作是俄羅斯「現實+預防性的強硬外交政策的又一次具體體現,是俄羅斯大國意識空前覺醒的必然結果。」不難想像,隨著俄羅斯國力的繼續回復,大國意識覺醒的進程仍將持續、重塑大國形象的步伐不會停歇。在可預見的將來,俄羅斯在伊朗核問題、北約東擴等問題上和美國的摩擦乃至激烈的爭鬥將不可避免。

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以前所未有的姿態高調介入,反映了中國中東政策的某種調整。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中東政策朝著更加平衡和務實的方向發展,與此相伴的是中國國際地位和角色的轉變。中國逐漸從國際體系的邊緣向中心進化,並且已經成為參與國際治理的重要力量。正如一位外國學者所說,中國「似乎準備在中東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如果說中東歷來是大國的角力場的話,那麼,敘利亞如今已成為各方博弈的焦點。中國積極介入敘利亞問題是中國在和平崛起的過程中,對於大國關係調整的一次嘗試。中國加強與「阿盟」、「金磚國家」和「上合組織」的溝通和協調,從而在堅持自己原則的前提下避免了與西方國家的直接對抗。2011年10月,在安理會表決制裁敘利亞的決議時,除中俄兩國投否決票之外,印度、南非和巴西都投了棄權票。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譴責敘利亞政府決議的表決中,許多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也投了反對票和棄權票。

「敘利亞危機創建了一個有利於俄羅斯的新世界秩序?」印度《第一郵報》試圖做出更多解讀。文章說,如果西方軍事干預敘利亞得以避免,對俄羅斯新發現的遏制美國的政策來說,這將是一次勝利。這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信號,在下一場國際危機爆發時,北京也可以展示肌肉。

三、中俄美在敘利亞問題上的角力影響深遠

最近這些天圍繞敘利亞局勢的戲劇性變化,也還只是敘利亞化武危機這幕大劇的中間情節,只有最終的結局才對中東地緣政治乃至大國關係產生塑造力。人們關心的第一個關鍵性結局是美國最終放棄還是實施對敘空襲。接下來是如果美國實施了,它能否推翻巴沙爾政權。

如果無論以什麼理由美國最終放棄軍事打擊,那麼它有可能成為結束西方軍事干涉時代的開始,也可能是美國面臨巨大爭議時被迫開始「講道理」的序幕。

如果美國到頭來還是發動了對敘利亞的空襲,那將是近年來最激烈、結果最不確定的一次角力。美國支持者少了,敘利亞的盟友則比此前幾次遭軍事打擊的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都要多,這場戰爭將在一片懸念中開打和終結。

相比這些在未來充滿變數的可能,中俄實際上已經極大延緩了單極勢力隨意展現肌肉的趨向,在促成國際組織框架內實現敘利亞問題政治解決方面表現出了堅定的立場,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避免了國際社會的分裂加劇。中俄在積極維護各自國家利益的同時,在今後的國際關係、地區衝突乃至地緣政治中,會由此獲得相對應的影響力。◆